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1临床资料 2008年5月19日本院儿科新生儿室收治一名早产低体重儿,女,孕33巧周,出生一天,出生体重1.85k。人院时查体:早产儿外观,反应可,皮肤红润。前囟平软。呼吸平稳,心肺无异常。腹部平软。肝脾不肿大,肠鸣音正常。吸吮反射等原始反射正常。予暖箱保暖,维生素K1预防出血,补充液体和能量等。生后第2天开始进奶。喂奶后出现腹胀、频繁呼吸暂停、全身发绀、反应差、腹壁皮肤发亮、静脉显露、叩诊肝浊音界消失。行立位腹平片示膈下大量游离气体,手术证实为新生儿胃穿孔。术后第3天经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胃穿孔六例汪成友,钱冬东,汪谟庆,许宏惠(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放射科)(病理科2410001)我科对1984年10月~1989年10月的新生儿尸检37例,发现胃多孔6例,皆为临床误诊,现将与胃穿孔相关因素作如下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  相似文献   

4.
我院 1 985年~ 1 997年在本院分娩的新生儿总数 70 5 99例 ,其中死亡 5 38例 ,经家属同意尸解的 40 7例中有新生儿胃穿孔 1 8例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8例中胎龄最小 31周 5天 ,最长 43周 3天 ,平均 36周 ;生存天数最短 8小时 ,最长 9天 ,平均 3天 ;体重最轻1 35 0克 ,最重 40 0 0克 ,平均 2 1 75克 ,其中早产儿体重均小于 2 5 0 0克有 9例 ,占 5 0 % ;足月小样儿 4例 ,占 2 2 2 % ,足月正常儿 4例 ,占 2 2 2 %。过期儿 1例 ,占 5 6 %。1 2 临床表现  1 8例均出现腹胀、肠鸣音减低甚至消失及呼吸困难 ,5…  相似文献   

5.
林炎坤  俞钢  朱小春 《广东医学》2001,22(12):1158-1158
目的 探讨新生儿胃穿孔的特点及治疗,提高治愈率。方法 对9例新生儿胃穿孔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6例有窒息史,8例有胃壁缺损,5例(5/9)死亡。结论 新生儿胃穿孔可能以窒息为诱因,加上胃壁肌层先天性发育不良及胃内张力增高所致,术后积极的支持疗法是提高治愈率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6.
苏淑梅  魏娜  于婧 《吉林医学》2013,34(10):1907-1908
<正>新生儿胃穿孔在外科疾病中较少见,但死亡率高。据国外报告统计,新生儿胃穿孔死亡率约为55%,国内文献报道其死亡率为40%~80%,该病发病急、进展快,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因此应当引起小儿外科医师的重视。随着近年来医学的发展,早期诊断、麻醉、重症监护及肠外营养技术的提高,新生儿胃穿孔的诊断率及治愈率均得以提高,但是该病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我院小儿外科从2001年~2011年共收治了12例新生儿胃穿孔患儿,结合已发表文献,现报告分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胃穿孔11例分析周元明(广西中医学院二附院南宁市530011)关键词新生儿;胃穿孔;治疗;预后新生儿胃穿孔较为少见,其病情极为严重,病死率甚高。1975~1995年共收治新生儿胃穿孔11例,存活4例,存活率为36.3%。现将其病因、治疗及预后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胃穿孔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治疗方法和围手术期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临床诊断并被手术证实的22例新生儿胃穿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在生后1~4天发病;22例中7例死亡,15例发病后经及时手术和积极围手术期救治痊愈。结论:新生儿胃穿孔是较少见的新生儿科危急症,作X线检查见到胃泡扩大,要高度警惕本病,须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文祥 《华夏医学》2005,18(3):389-390
目的:探讨新生儿胃穿孔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治疗方法和围手术期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临床诊断并被手术证实的7例新生儿胃穿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在生后1~4d发病;临床特点是突然哭闹不安,进行性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部立位X平片显示膈下大量游离气体,7例中4例死亡,3例发病后经及时手术和积极围手术期救治痊愈。结论:新生儿胃穿孔是较少见的新生儿科危急症,病死率高。及时诊断,尽早手术,正确的围手术期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一旦发现早期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口区吐,尤其是咖啡色样物,左上腹局限性隆起,作X线检查见到胃泡扩大,要高度警惕本病,须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985年11月~1989年3月收入我科的68例窒息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提示约1/3的窒息儿无任何合并症,顺利出院。窒息儿的病死率为14.7%,其中以5分钟阿氏评分<6分者或低于1分钟评分者,预后最为不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胃穿孔的发病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0年来收治的9例新生儿胃穿孔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例有喂食柿饼史,9例均手术治疗,术后存活4例,死亡5例。其中4例死于中毒性休克,1例因家属放弃治疗而死亡。病理示胃壁肌层不同程度缺损并坏死6例,单纯缺血坏死3例。结论新生儿胃穿孔多因先天性胃壁发育不良所致,喂养不当是其诱因之一,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李娟  陈晓文 《广州医药》2007,38(1):80-80
患儿,女,3天,因“烦躁、青紫1天”入院。患儿系第2胎第1产,胎龄38周,因“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出。出生时羊水清,阿氏评分10分-10分-10分。出生第3天突然出现青紫、反应差、烦躁。查体:WT:2.5kg,足月儿外貌烦躁、口周发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哕音,心率190~230次/分,未闻及杂音,心音有力,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窒息对新生儿危害很大,近、远期并发症较多,为探讨其预防措施,现将我院96年1月至2001年1月的40例新生儿窒息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脐带扭曲指数与新生儿阿氏评分的关系,方法 选择1997年7月-1998年3月在我院出生的578例新生儿。其出生后立即进行阿氏评分,测量脐带长度,脐带血管扭曲的周数计算脐带扭曲指数UCI。结果 UCI与阿氏评分呈正相关t=3.08,P<0.05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UCI可作为产前评估胎儿危险度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5.
韩玉美 《中原医刊》2007,34(1):52-52
新生儿胃穿孔(gastric perforation)多由先天性发育缺陷,胃壁肌层薄弱或缺损所致。临床上是种少见病。多发生于早产儿或低体重儿。  相似文献   

16.
例1.男,出生2 d.气促、口吐白沫伴面部紫绀、腹胀1 d余,于2005年7月4日人院.妊娠31 周男婴,P1G1,顺产娩出,出生时体重1.45 kg,Apgar评分10分,出生后3~4 h后出现气促、口吐白沫伴面部紫绀,检查发现腹部膨隆,并逐渐加重,期间曾排出少量褐色大便1次,未进行母乳及人工喂养,给予补液支持治疗.体格检查:呼吸46次/min,心率145次/min,血压62/44mmHg,体重1.3 kg.  相似文献   

17.
18.
笔者保守治疗成功新生儿胃穿孔2例,现报道并结合文献分析如下。1病例资料例1:患儿,男,27天。因胎膜早破30+周早产后38min收入院。当时查:体重1700g,体温:34.5℃,呼吸66次/min,脉率132次/min,Apgar评分1min10分,5min10分,反应欠佳,哭声低,呼吸促,但四肢肌力张力尚可,无吐白沫及呻吟。入院诊断: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入院后给予抗炎、补液、吸氧、保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患儿呼吸急促好转,体重增加,进奶好。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腹裂合并胃穿孔是一种严重的畸形,未曾有文献报道此病。我院于2004年4月11日收治1例这样的病人,手术成功,住院13天,已痊愈出院,现将该病例的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足月新生儿胃穿孔(neonatal gastric perforation,NGP)的临床特征,为减少不良临床结局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20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确诊为胃穿孔的住院足月新生儿,收集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出院后3个月内短期预后情况,分析临床特征。结果:26例确诊胃穿孔的足月儿纳入研究。男性多于女性(88.5%vs.11.5%),中位入院年龄及发病年龄为分别为94.5(48.0,135.0)h及38.0(0.0,96.0)h。伴随临床表现中,以腹胀(69.2%)、呕吐(46.2%)和反应低下(30.8%)为主要表现。以血培养屎肠球菌(15.0%)、腹腔穿刺液培养溶血葡萄球菌(30.8%)为主,且2种培养结果的阴性率均高(55.0%、23.1%)。25例(96.2%)行腹部平片,21例(84.0%)检出气腹征象;9例(34.6%)行腹部超声,均无气腹征象,以腹水征象为主(88.9%)。胃穿孔部位最常见为胃底部(61.6%),以单发部位穿孔(92.3%)为主。18例(69.2%)行病理检查,以胃壁充血出血伴坏死(66.7%)为主。所有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