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凡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6):123-124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7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加用倍他乐克6.25mg/d始,缓慢加量到有效剂量达25~50mg/d,6周为一疗程,观察症状、体征及心率和心功能改善状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和体征消失及改善率、心率降低和心功能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倍他乐克可作为治疗病情稳定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为比较观察两种β受体阻滞药卡维地洛及比索洛尔对充血性心衰的长期疗效,将114例充血性心衰病人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38例)、比索洛尔组(37例)及对照组(39例),随访6个月,观察心衰症状及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①卡维地洛组及比索洛尔组心衰症状明显改善(P&;lt;0.05),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②卡维地洛组及比索洛尔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P&;lt;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少(P&;lt;0.05),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意义。③卡维地洛组较对照组血压下降明显(P&;lt;0.05),而比索洛尔组较对照组心率下降明显(P&;lt;0.05)。结论:卡维地洛及比索洛尔均能明显改善心衰病人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两药的疗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湖南涟源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治疗。比较两组有效率及治疗前后临床心功能分级、心率、超声左心室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症状均有改善,在有效率、心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卡维地洛能够显著改善CHF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老年慢性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律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72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心功能和心律失常改善情况、治疗前后两组QTc、心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心功能改善和心律失常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QTc和心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实验组QTc和心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老年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效果明显,可很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国产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成比索洛尔组(n=64)和对照组(n=16),每日口服比索洛尔1.25-10mg,对照组口服安慰剂,疗程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和6min步行距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2个月后比索洛尔组有效率明显提高,死亡率、年住院率明显下降,3个月后血压及心率明显下降,6个月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缩小,射血分数和6min步行距离明显提高,随时间延长,疗效更显著。结论:长期使用比索洛尔能改善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逆转心室重构、降低死亡率和再住院率。作为慢性心衰的常规用药强调个体治疗。  相似文献   

6.
黄芪口服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黄芪口服液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维持原有药物治疗不变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黄芪口服液,20ml/次,2~3次/日,疗程4周。患者接受观察前后进行常规化验,检测心率、血压、心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自觉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气短、乏力、多汗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提高,治疗组每搏输出量和心输出量提高更为明显。结论:加用黄芪口服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能增进西药治疗疗效,更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自觉症状。  相似文献   

7.
杨海涛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4):166-16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被选择,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2例,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心衰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常规治疗,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期间记录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能够显著提高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显著改善,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为其提供理论依据及临床证据,提高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愈率。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将两组患者分别用常规疗法和常规疗法加用比索洛尔(康忻)治疗两个月,观察两组疗效和心功能的改变。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P〈0.01)。结论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衰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Ⅳ级伴低T3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Ⅳ级伴低B综合征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心衰治疗基础上加口服左旋甲状腺素(L-T4)25~50μg/d治疗,疗程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窒舒张术期(LVDD)、E峰从峰比(E/A),心输出量(CO)、心率变化(HR)以及新发心律失常、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两组心功能LVEF、LVDD、CO、E/A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最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功能LVEF、LVDD、CO、E/A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存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Ⅳ级伴低T3综合征患者积极补充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本研究认为中短期应用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治疗CHF伴低T3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辅助治疗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强心、利尿和扩血管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山加用倍他乐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及心功能变化,并对倍他乐克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静息心率及心功能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倍他乐克能明显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105例慢性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治疗6个月后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超声心动图及心功能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心率、血压明显下降(P〈0.01),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比索洛尔治疗慢性CH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邓朝霞  廖红宇  胡蓉  邓红  刘燕 《安徽医药》2009,13(1):107-109
目的观察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并探讨护理措施。方法63例患者随机分为2个实验组,呼吸机组31例,持续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吸氧组32例,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两组同时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补液等常规治疗并辅以积极的护理措施。观察呼吸频率、心率、SPO2、动脉血气变化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5d后,呼吸机治疗组呼吸频率、心率较吸氧组明显减慢(P〈0.01),PaO2及SP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与吸氧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对临床症状,低氧血症和CO2潴留改善明显,疗效明确,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研究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进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患者80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参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心理衰竭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待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对其治疗前后的心功能、血压及心率情况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有22例患者显效,13例患者有效,5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7.5%;参照组中有10例患者显效,20例患者有效,10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5.0%。两组相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压及心率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较参照组改善情况更佳,两组改善情况的差异显著(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并且可以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起到显著改善的作用,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日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中作为首选,但在临床中应注意其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小剂量螺内酯(商品名安体舒通)治疗70例中重度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中重度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左室射血分数≤35%,心功能(NYHA)Ⅲ~IV级,在标准抗心衰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2个月,观察小剂量螺内酯对临床症状、心功能及再住院率的影响。结果 经过12个月治疗,螺内酯组症状和心功能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左室射血分数上升,再住院率下降。结论 在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小剂量螺内酯能明显改善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减少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卡维地洛对充血性心衰患者左室重塑及心功能的影响。对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30例)及常规治疗对照组(34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种及心功能分级均无明显差异(P&;gt;0.05)。治疗6月后卡维地洛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1)。临床症状改善明显(P&;lt;0.05)。卡维地洛组LVIDd及LVEF均较用药前明显改善(P&;lt;0.05)。而对照组则改善不明显,卡维地洛组治疗后出现低血压2例。经减量后血压恢复,未退出研究。结论;卡维地洛用于充血性心衰的长期治疗。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及左室重塑。提高生活质量。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较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56例。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同时给予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用比索洛尔,起始剂量1.25mg,每天1次。如果患者能够耐受,可以每隔2~4周增加剂量,直至达到最大耐受量。结果治疗组心率、血压明显下降﹙P〈0.01﹚,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n Failur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36例,对比两组治疗治疗前、3个月后的血压、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和心功能变化情况,观察卡维地洛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卡维地洛组血压降低,心率减慢,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心功能分级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衰能改善心功能,改善左室重塑,使用安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mg、1/d,每2周剂量加倍,逐渐增至95mg、1/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心功能指标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勾90.O%,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缓释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Amlodipine)与ACEI类是否有协同作用,观察其能否长期用于重度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方法:将12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吸氧、地高辛、呋塞米、安体舒通、依那普利、消心痛等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氨氯地平5mg,po,qd,规律治疗8周,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治疗前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心胸比率有明显缩小,其他检查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氨氯地平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在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8例,应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治疗组48例,在应用抗心力衰竭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初始剂量6.25mg,每日2次,缓慢加量到25mg,每日2次,疗程10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等临床指标的变化,评估倍他乐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显效36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67%(44/48)。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l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0.83%(34/48)。治疗后两组之间的总有效率、心率和心功能改善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变化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和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