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临床医师诊断水平的提高,脉络膜转移癌的确诊率明显提高.脉络膜转移癌能够提供原发癌转移的早期诊断依据,及时发现、诊断对治疗脉络膜转移癌十分重要.本研究总结脉络膜转移癌的诊疗情况.  相似文献   

2.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临床和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病理分类和误诊原因,减少错误诊治。方法对24例临床诊断为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4例疑诊为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中,20例病理诊断为脉络膜黑色素瘤,1例脉络膜血肿,1例眼内炎,1例脉络膜血管瘤,1例Coats病。结论相关的影像学知识和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将有助于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正确诊断和处理。  相似文献   

3.
视盘周围脉络膜肥厚综合征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描述了一类以视盘周围脉络膜增厚及脉络膜大血管层扩张为特点的视网膜脉络膜疾病,其特征为局限性或弥漫性脉络膜增厚、脉络膜最厚区域位于视盘周围、视盘周围视网膜层间积液、黄斑区神经上皮脱离合并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本文对视盘周围脉络膜肥厚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标准化A超联合B超诊断脉络膜血管瘤和脉络膜黑色素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标准化A超和B超联合诊断脉络膜血管瘤和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价值。方法:使用标准化A超联合B超诊断5例脉络膜血管瘤和4例脉络膜黑色素瘤。结果:脉络膜血管瘤标准化A超表现为病变内反射波较高,结构规则,声衰减不明显,B超示眼后极部孤立性占位病变,内回声强而均匀。脉络膜黑色素瘤标准化A超表现为病变内反射较低,声衰减明显,B起示眼内半圆形或蘑菇形实性隆起,可见脉络膜凹陷现象。结论:标准化A超对脉络膜血管瘤和脉络膜黑色素瘤可提供如病变内部结构、内反射、声衰减等诊断信息,B超对病变的形状、定位更有价值。标准化A超鉴别肿瘤的性质要优于B超,并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比较性的优点。标准化A超联合B超可对脉络膜血管瘤和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起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孤立型脉络膜血管瘤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标准化A超联合B超诊断6例脉络膜血管瘤。结果 脉络膜血管瘤B超显示实性占位病变,回声与正常脉络膜组织回声一致;A超表现为病变内高反射波。结论 超声检查是诊断脉络膜血管瘤有价值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重新认识影像学在脉络膜骨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曾被影像学诊断为右脉络膜骨瘤而行眼球摘除术后,经病理诊断为右眼脉络膜血管瘤伴钙化的病例分析,结合检索了MEDI。INECD-ROM数据库(1966~2001年)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2001年),并复习了1979~2001年有关脉络膜钙化、骨化和骨瘤中文文献共98篇(196例)。结果均未见经病理检查后否认的脉络膜骨瘤的报道。已报道的,其中只有5篇5例脉络膜骨瘤文献、8篇22例脉络膜骨化文献描述了病理检查结果。结论眼底窥视不清,仅有影像学诊断,未经病理证实的病例不宜确诊为脉络膜骨瘤。并提示脉络膜骨瘤、脉络膜骨化和脉络膜钙化是3个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B型超声及彩色多谱勒血流成像(CDH)对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诊断价值.方法 16例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分别行常规B超并叠加CDH诊断,结合临床治疗及手术反馈信息,证实超声诊断准确性.结果 经手术验证,B超结合CDFI诊断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符合率96.85%,B超及CDFI影像具有特征性表现.结论 应用B超结合CDFI,显著提高了对脉络膜脱离犁视网膜脱离的诊断准确性,并较精细的显示内眼情况.  相似文献   

8.
脉络膜增厚谱系疾病包括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脉络膜增厚性色素上皮病变、厚脉络膜性新生血管和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该谱系疾病共同存在脉络膜增厚、脉络膜血管扩张且渗透性增高的特征,是由脉络膜血管渗透性增加、脉络膜增厚引发的疾病进展过程。对该谱系疾病发病机制及影像特征的探究可以有助于临床诊断,并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脉络膜转移癌比较少见,其发病率为1:150000~1:130000。本病易与脉络膜黑色素瘤,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脉络膜骨瘤及脉络膜限局性出血等诊断相混淆。如诊断治疗不及时,预后极差。现将笔者最近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脱离误诊为脉络膜黑色素瘤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临床诊断为脉络膜黑色素瘤经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视网膜脱离的7例病例进行分析,其中伴视网膜下出血并机化组织形成者3例,伴脉络膜脱离,脉络膜上腔出血2例,伴玻璃体积血4例,色素上皮血肿形成1例,对7例误诊的原因做了分析,对如何诊断和鉴别诊断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1.
彩色多普勒在脉络膜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成像(color Doppler imaging,CDI)技术对脉络膜血管瘤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CDI及CT对4例脉络膜血管瘤做影像分析.结果 4例脉络膜血管瘤显示肿瘤内呈“血管池”样充盈或弥散星、点分布的丰富血流,频谱含呈较低阻力动脉血流和静脉血流波形.结论 用CDI分析脉络膜肿瘤血流特征有助于其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脉络膜黑色素瘤是成人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之一,因早期可无症状而不易被发现,可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太田痣作为一种先天性眼部皮肤色素沉着类疾病,易于发现和诊断,其脉络膜的色素增多常伴发脉络膜痣,而后者恶变的概率很高,因此定期随访对早期诊断太田痣可能发生的脉络膜黑色素瘤有着重要的意义。早期较小的脉络膜黑色素瘤与其他脉络膜占位性病变鉴别的难度很大,本病例汇集了各位专家在病例讨论中的观点,希望能对广大眼科医师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脉络膜骨瘤的超声波和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利  胡士敏 《眼科》1997,6(2):72-73
对我院1987-1996年的14例脉络膜骨瘤患者的临床情况,尤其对超声波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验在脉络膜骨瘤诊断中的作用和价值进行总结,提出了脉有瘤的超声和彩色超声多普检查的特点和诊断依据,即特异性地、孤立地、无血流信号地脉络外化斑块。讨论了脉络膜骨瘤和眼内常见占位病变的临别诊断依据,为明确诊断脉各膜骨瘤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脉络膜肿瘤是成人最常见的眼内肿瘤,而黑色素瘤又居脉胳膜肿瘤的首位。由于诊断上的困难,黑色素瘤的误诊率较高,一般报告为2.7—19%,Font甚至报告高达40%。目前诊断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方法较多,包括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超声波检查、~(32)P吸收试验、血中抗体检查、透照、直接及间接眼底镜检查、裂隙灯三面棱镜检查等。本文着重综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超声波、~(32)P吸收试验等检查方法在脉络膜黑色素瘤诊断中的作用,以及使用这些方法对脉胳膜黑色素瘤和脉络膜血管瘤、脉络膜转移癌、脉络膜黑痣等肿瘤作鉴别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母细胞瘤与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20例视网膜母细胞瘤及18例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磁共振成像观察,发现磁共振成像对脉络膜黑色素瘤诊断优于其它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对于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方法与技术已有很大改进,如双眼间接眼底镜的应用、超声波检查、~(32)磷试验等等,对于早期作出诊断有很大帮助。但对于小的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处理近10多年来争论很大。部分学者认为所有诊断为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者均应摘除眼球。但另外一些学者认为要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决定进行观察、采用其它治疗方法还是眼球摘除。一、早期诊断 (一)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率: 在普通居民中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相干光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可用于脉络膜肿瘤(脉络膜黑色素瘤、脉络膜转移癌、脉络膜血管瘤、脉络膜骨瘤等)的观察和诊断,其对肿瘤表面形态、视网膜水肿程度、视网膜下液、光感受器层改变、视网膜结构的完整性、脉络膜厚度、异常反射结构等做定性及定量描述。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 angiography,OCTA)可对瘤体及其周围组织的视网膜脉络膜血流特点进行观察,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脉络膜肿瘤的治疗。(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499-505)  相似文献   

18.
眼内肿瘤的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研究眼内肿瘤的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特征,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对92例(105只眼)眼内肿瘤进行检查,观察各种肿瘤的血流特征,并测定病变内血管的血流参数。用SAS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黑色素瘤、脉络膜血管瘤、视盘血管瘤、脉络膜转移癌,Coats病及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ersistenthyperplasticpri-maryvitreous,PHPV)的病变上均可发现血流信号;而脉络膜骨瘤和视乳头黑色素细胞瘤的病变内无血流信号。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视网膜中央动脉和脉络膜血管瘤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短动脉的血流参数均较正常值下降(P<0.05);而脉络膜黑色素瘤与脉络膜血管瘤比较,睫状后短动脉的血流速度,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彩色超声多普勒对眼内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不同脉络膜肿瘤,包括脉络膜黑色素瘤、脉络膜骨瘤、脉络膜转移癌及脉络膜血管瘤,在OCT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脉络膜肿瘤患者36例(42眼)的临床资料,其中脉络膜黑色素瘤4例(4眼)、脉络膜血管瘤12例(12眼)、脉络膜转移癌10例(14眼)、脉络膜骨瘤10例(12眼),分析不同肿瘤的OCT影像学特征。结果 脉络膜黑色素瘤4眼,OCT均表现为视网膜下多个团状高反射信号,视网膜各层组织被破坏。脉络膜转移癌14眼,OCT表现为脉络膜崎岖不平、波浪状改变,其下隐约可见脉络膜小血管形态,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脱离,视网膜外层组织内可见大量细颗粒状、团状高反射物堆积。脉络膜骨瘤12眼,10眼OCT示脉络膜层次内一个网状反射影像信号,此处结构与周围脉络膜血管结构完全不同,其后组织反光被遮挡。脉络膜血管瘤12眼,OCT均表现为视网膜下脉络膜隆起,表面光滑,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下反射信号均匀。结论 OCT可作为一项安全有效的眼底影像学检查手段对不同脉络膜肿瘤形态进行观察,结合其他眼底检查手段可为脉络膜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脉络膜新生血管是眼底疾病中一种常见的病理改变,可见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和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多种眼科疾病。临床中常结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等方法辅助诊断。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脉络膜新生血管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均有所提高,为治疗方式的选择和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依据,使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视力并且延长维持时间。本文将近年来临床常用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诊断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