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眼球穿孔伤和内眼手术是引起交感性眼炎和交感性晶体过敏性色素膜炎的重要诱因,其机理尚未十分清晰,目前公认该二种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体液免疫起主要作用,还是细胞免疫起主要作用,报道的结果相差甚大。本文用ELISA检测血清视网膜S抗体和晶状体抗体,Haskova法检测血清免疫复合物的含量,动态观察眼球穿孔伤、肉眼手术后患者血清眼持异性抗体滴度和免疫复合物含量的变化,探讨自体眼组织抗原的免疫反应规律,以及与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可溶性抗原(S抗原),是1975年分别由Wacker及Faure等人首先从几种哺乳动物视网膜的感光层分离纯化的一种抗原,具有“器官特异性”。用低至5μg的剂量注射,就能引起实验动物眼的严重炎症。在临床上,颇似人眼的炎症性疾病。为了比较S抗原和眼抗原粗制品在眼炎症中所引起的细胞免疫反应,作者采用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检查了各种眼的炎症性疾病,因为在培养  相似文献   

3.
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敬远  刘瑶  吴晓艳 《眼科新进展》2012,32(5):491-492,496
目的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硅油填充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3例(67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剥膜、眼内激光、硅油填充或气体填充等,术后随访3~18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单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23眼,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5眼,术中注入硅油37眼。术后矫正视力不同程度改善52眼,11眼不变,4眼下降。术中眼内出血5眼;术后玻璃体积血2眼,视网膜上出血2眼,一过性高眼压14眼,继发性青光眼2眼,白内障加重或形成13眼,后发性白内障形成6眼。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剥膜、眼内激光、硅油填充或气体填充等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联合手术可避免再次行白内障手术,减少视网膜脱离、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眼科显微内镜在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32例(32眼)人工晶状体术后视网膜脱离在眼科显微内镜下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观察视网膜解剖复位率、裂孔检出、视力、并发症。平均随诊时间14.6月。结果首次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复位29眼(90.63%),最终视网膜完全复位30眼(93.75%);术后6个月时矫正视力0.1以上者21眼,0.5以上者4眼。术前6眼未发现裂孔者术中内镜下全部找到裂孔,裂孔检出26眼中,术中发现新裂孔6眼,手术后10眼一时性高眼压,2眼人工晶状体移位。结论眼科内镜在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降低了裂孔的遗漏,使视网膜解剖复位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总结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继发视网膜脱离病例,分析其致病因素、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人工晶状体眼继发视网膜脱离病例24例25只眼.其临床体征表现为晶状体后囊膜破裂、人工晶状体偏位、晶状体皮质残留、瞳孔不易散大和眼轴长等特征;视网膜脱离范围2象限至全脱离;3只眼行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22只眼行玻璃体手术.结果 24只手术眼视网膜复位良好,术后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只眼视网膜脱离复发,再次手术并硅油填充.结论 白内障术后致玻璃体活动度增加是造成人工晶状体眼继发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高度近视、晶状体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及人工晶状体偏位等是继发视网膜脱离发生的高危因素,及早明确诊断,合理的手术治疗,会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总结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继发视网膜脱离病例,分析其致病因素、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人工晶状体眼继发视网膜脱离病例24例25只眼.其临床体征表现为晶状体后囊膜破裂、人工晶状体偏位、晶状体皮质残留、瞳孔不易散大和眼轴长等特征;视网膜脱离范围2象限至全脱离;3只眼行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22只眼行玻璃体手术.结果 24只手术眼视网膜复位良好,术后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只眼视网膜脱离复发,再次手术并硅油填充.结论 白内障术后致玻璃体活动度增加是造成人工晶状体眼继发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高度近视、晶状体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及人工晶状体偏位等是继发视网膜脱离发生的高危因素,及早明确诊断,合理的手术治疗,会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对 2 3例 (2 5只眼 )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 术后 2 1只眼 (84 % )视网膜平伏 ,2 0只眼 (80 % )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术后主要的并发症是炎症反应和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结论 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方法之一 ,术后视力主要取决于术前视网膜病变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广视野镜倒像装置系统在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12只眼)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资料。所有手术均采用广视野镜倒像装置系统联合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冷凝治疗,观察视网膜解剖复位率、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12只眼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患者手术后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0个月。11只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1只眼视力不变。一次性手术成功率91.6%。结论应用广视野镜倒像装置系统进行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手术,使一次性视网膜解剖复位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人工晶状体眼的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工晶状体眼的视网膜脱离是白内障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随着白内障手术不断普及以及人们寿命的延长,人工晶状体眼的视网膜脱离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比例逐渐增高。本文对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主要方面,包括不同白内障摘除手术方式及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后的视网膜脱离发生率、危险因素、发生机制、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及其结果和并发症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眼外伤玻璃体及视网膜的病变合并晶状体浑浊采用视网膜手术、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手术,Ⅰ期或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采用晶状体囊外摘出、晶状体超声粉碎或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视网膜复位手术。分3组: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组、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组及未植入人工晶状体组。结果54例(54眼)仅2眼视力不变,其余均在术前视力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其中37眼Ⅰ期或Ⅱ期植入人工晶状体组,最佳矫正视力均在0.05以上,人工晶状体均顺利植入。结论眼外伤玻璃体视网膜晶状体联合手术,条件允许时Ⅰ期植入人工晶状体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而Ⅱ期植入仍不失为良好的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2000年10月~2005年11月接诊11例(11只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患者。老年性白内障9只眼,均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其中1只眼后囊膜破裂。外伤性白内障2只眼,1只眼后囊膜破裂植入悬吊型人工晶状体,1只眼为玻璃体切除术后,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出现视网膜脱离的时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为术后1~48月,外伤者分别为术后36~48月。对6只眼裂孔较小未出现明显PVR的患者行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冷凝裂孔,巩膜外环扎加外垫压。5只眼作玻璃体切除术,其中1只眼联合环扎术,4只眼注入硅油,2只眼取出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随访2月~5年,视网膜均复位。结论对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应散瞳详细查找裂孔,并根据裂孔大小、数量及PVR程度分别采用外路和内路手术,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晶状体状态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30例(30只眼)行晶状体、玻璃体联合手术与38例(56只眼)行单纯玻璃体切除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随访6~21月,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不同程度地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有晶状体眼组视网膜一次复位率87.50%(14/16),无和(或)假晶状体眼组视网膜一次复位率92.30%(12/13).术中并发症两组发生率接近,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有晶状体眼组2只眼(0.04%)而无和(或)假晶状体眼组4只眼(0.11%)发生角膜水肿.无和(或)假晶状体眼组前房渗出6只眼,虹膜后粘连2只眼,虹膜新生血管5只眼,而有晶状体眼组无一例发生.有晶状体眼组再次手术7只眼(13.72%).无和(或)假晶状体眼组再次手术3只眼(8.57%).结论 联合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可早期恢复患者的视力,提高视网膜复位率.但术后前房炎症反应、虹膜后粘连、虹膜新生血管及眼压升高等并发症较高,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副肿瘤性视网膜病变(PR)是一种少见的副肿瘤综合征,因肿瘤表达异常抗原,产生自身抗体与视网膜自身抗原发生交叉免疫反应,导致病变.PR包括癌症相关性视网膜病变(CAR)、黑色素瘤相关性视网膜病变(MAR)及双侧弥漫性葡萄膜黑色素细胞增生症(BDUMP).目前发现多种导致CAR的自身抗体,如抗恢复蛋白(recoverin)抗体、抗α烯醇化酶抗体及抗转导蛋白-α(transducin-α)抗体等,可以与视网膜相应的自身抗原结合;导致MAR的自身抗体最主要为抗TRPM1抗体,可以与视网膜双极细胞离子通道的TRPM1结合;导致BDUMP的抗体目前只发现抗recoverin抗体和抗热休克蛋白70(HSP70)抗体.P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短期内双眼视力下降及夜盲等,眼底表现可正常或轻度异常,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表现为不同类型的异常,其中BDUMP有双眼多发橘红色斑块等特殊表现.临床表现往往因自身抗体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主要原因在于针对自身抗原的不同生理作用,表现为发病时间、进展速度、严重程度及ERG表现等.目前对于PR的治疗主要为治疗原发肿瘤,及针对自身抗体进行糖皮质激素、血浆置换及免疫球蛋白等单独及联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0引言对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手术后的无晶状体眼,我们通常分期手术,取出硅油后3mo后再植入人工晶状体[1]。分期手术对患者来说增加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和思想压力,也增加了一定的手术风险。我院对2007-01/2007-10的15例矫正视力≥0.1且眼底视网膜复位较好的无晶状体硅油填充眼行硅油取出与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硅油填充眼共15例15眼,男9例9眼,女6例6眼。所有患眼首次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硅油填充时已行晶状体切除,硅油取出术前检查视网膜复位良好,无继发青光眼和角膜变性,无明显视神经萎缩。硅油填充原因为眼外伤10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5眼。手术时间为硅油填充术后3~  相似文献   

15.
随着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中和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减少,白内障手术越来越多地用于早期晶状体混浊的治疗及透明晶状体摘除矫治屈光不正。 由于人工晶状体眼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数量逐渐增多,这种趋势应引起视网膜医生的关注。在作者的4203例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患者的比例从1989-1991年间的13%增加至  相似文献   

16.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39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落的发病机制和相应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39例39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的特征及手术治疗方法。结果:术后随访3mo~2a,最终视网膜复位35眼(90%),视力提高26眼(67%);视力不变12眼(31%);视力下降1眼(2%)。结论:提高白内障手术成功率和精确使用Nd:YAG激光、加强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可以减少或避免视网膜脱离的产生;一旦人工晶状体术后继发视网膜脱离,尽早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可保存患较好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治疗人工晶状体或无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中巩膜硅压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比单纯巩膜硅压手术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我院联合手术治疗的人工晶状体或无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各位患者均采用巩膜外硅压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修复脱离的视网膜,术后随诊3~14mo,对手术后的解剖复位、视力提高情况以及并发症进行考察。结果:所有患者(30眼)均1次手术复位成功并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提高,没有发现任何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并发症。结论:在治疗人工晶状体或无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中,巩膜外硅压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比单纯巩膜硅压手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其成功率的提高与玻璃体切割术提高周边视网膜的可见度,以及减少PVR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发病机理及手术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8年~2004年收治的18例(18只眼)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14只眼(77.8%);术后视力提高12只眼,视力不变者4只眼,视力下降2只眼。结论 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具有视网膜脱离发展快、病情重、裂孔寻找困难的特点;一旦出现网脱症状,应仔细检查,尽早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提高视网膜复位率以保存视功能。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晶状体取出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人工晶状体取出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手术并发症。方法对16例(17眼)人工晶状体取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取出的原因是人工晶状体脱位、大泡性角膜病变、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眼内容炎、青光眼。人工晶状体植入至取出的间隔时间为1天~13年。人工晶状取出联合玻璃体切除术8眼、玻璃体视网膜手术5眼、小梁切除术2眼、更换人工晶状体1眼。人工晶状体取出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因严重并发症需行人工晶状体取出才能挽救视功能和保存眼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术治疗眼挫伤致晶状体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眼外伤程度、手术方式及效果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晶状体后脱位以外,合并损伤主要包括不同程度前房角后退10眼,视网膜震荡伤8眼,玻璃体疝6眼,前房或玻璃体积血5眼,外伤性瞳孔散大4眼,虹膜根部断离3眼,视网膜脱离3眼,视网膜裂孔2眼,视网膜脉络膜裂伤1眼。22眼均施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术,术中同时眼内激光封孔和C,F。气液交换5眼,小梁切除3眼,硅油注入1眼,虹膜根部断离修补1眼,一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3眼。术前矫正视力≤0.15。术后随访1~27月,矫正视力≥0.2者13眼。结论术前充分评估眼外伤程度,有利于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术能有效摘出脱位晶状体,可同时进行裂孔封闭、视网膜复位、小梁切除、虹膜断离根部修补、人工晶状体植入等操作,最大程度修复创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