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浓缩血小板保存过程中血小板激活的性别差异。方法 采用PRP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并于常规条件下保存5天,间隔取样,分别用RIA、ELISA方法检测血小板表面P-selectin分子数及血浆中可溶性P-selectin(sP-se-lectin)含量。结果 血浆中sP-selectin含量在保存1天后即明显升高,而血小板表面P-selectin分子数在保存3天后明显升高,二者与保存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保存期内,男女供血者的血小板表面P-selectin分子数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女性供血者血浆中sP-selectin含量明显高于男性(P<0.05)。结论 在相同刺激因素影响下,女性供血者之血小板更易释放sP-selectin,因此在应用sP-selectin作为浓缩血小板质控指标及临床疾病的诊断时,应考虑供血者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B波段紫外线(UVB)照射对浓缩血小板保存过程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富含血小板血浆(PRP)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并分别以1.5、2、2.5J/cm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伴抑郁障碍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功能变化,以及与血管并发症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80例明确诊断的住院糖尿病患者分组,正常对照组为80名体检正常的健康人,应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小板膜P-选择素表达、纤维蛋白原结合反应、血浆P-选择素水平和血浆血栓烷B2水平的改变并进行比较。结果:伴抑郁障碍的糖尿病患者平均每血小板表达的P-选择素分子数犤(946.71±728.54)个犦、纤维蛋白原结合反应犤(36.71±14.69)%犦、血浆血栓烷B2水平犤(8.56±6.13)nmol/L犦和血浆皮质醇水平犤(11.97±7.15)μg/L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4.85,χ2=10.02,F=3.09,F=11.05,P<0.05~0.01)。抑郁障碍的糖尿病患者的平均每血小板表达的P-选择素分子数、纤维蛋白原结合反应、血浆皮质醇水平和生长激素水平均高于不伴抑郁组,差异有显著性(F=14.85,χ2=10.02,F=11.05,F=2.83,P<0.05~0.01)。结论:伴抑郁障碍的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较其他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群高,可能成为血管并发症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饶绘  赵惠  李彬  润袁敏 《检验医学》2012,27(1):12-1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表达情况及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拟行PCI的冠心病患者51例,其中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STE ACS)9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 ACS)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6例,另设对照组14名。分别采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和光学法血小板聚集仪对各组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和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测定。结果各组间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915,P=0.001),其中STE ACS组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NSTE ACS组、S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与二磷酸腺苷、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无关(r分别为-0.038、0.165,P>0.05)。结论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高表达与STE ACS相关,血小板P-选择素测定可结合血小板聚集法评价抗血小板治疗后残余血小板活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检测了糖尿病慢性病变患者62例血浆血栓烷B2(TXB2)含量和血小板膜表面P-选择素表达量,显示对糖尿病慢性病变患者血小板活化的检测中TXB2略优于P-选择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全血20 ~24℃保存24h对白膜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体外激活和血浆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方法 对采集的无偿献血者全血(400 mL)分组:对照组(全血室温放置6h)和试验组[全血(22±2)℃保存24h].将全血进行成分分离,得红细胞,浓缩血小板和血浆.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血小板激活标志-膜表面糖蛋白分子CD62P表达率;用血凝仪检测血浆的凝血因子(F)Ⅱ,Ⅶ,Ⅴ,Ⅸ,X,Ⅺ及纤维蛋白原的活性.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分子CD62P的表达率为:CD62P(10.08±0.71)%和(13.08±0.62)%(P<0.05);凝血因子(F)Ⅱ,Ⅶ,Ⅴ,Ⅸ,X,Ⅺ,纤维蛋白原活性未有统计学差别,(F)Ⅶ因子活性(0.98±0.07) U/mL和(1.17±0.06)U/mL(P <0.05).结论 全血(22±2)℃保存24h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外激活程度降低,血浆凝血因子除FⅧ外,其它因子活性未受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伴抑郁障碍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功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伴抑郁障碍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功能变化,以及与血管并发症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80例明确诊断的住院糖尿病患者分组,正常对照组为80名体检正常的健康人,应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小板膜P-选择素表达、纤维蛋白原结合反应、血浆P-选择素水平和血浆血栓烷B2水平的改变并进行比较。结果:伴抑郁障碍的糖尿病患者平均每血小板表达的P-选择素分子数[(946.71&;#177;728.54)个]、纤维蛋白原结合反应[(36.71&;#177;14.69)%]、血浆血栓烷B2水平[(8.56&;#177;6.13)nmol/L]和血浆皮质醇水平[(11.97&;#177;7.15)μg/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4.85,r=10.02,F=3.09,F=11.05,P&;lt;0.05~0.01)。抑郁障碍的糖尿病患者的平均每血小板表达的P-选择素分子数、纤维蛋白原结合反应、血浆皮质醇水平和生长激素水平均高于不伴抑郁组,差异有显著性(F=14.85,r=10.02,F=11.05,F=2.83,P&;lt;0.05~0.01)。结论:伴抑郁障碍的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较其他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群高,可能成为血管并发症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及其血脂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智能血液聚集仪分别测定7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和49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P-选择素、血小板聚集率(PAg)及血脂、脂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P-选择素、PAg、血浆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P-选择素、PAg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选择素、PAg均与TC、LDL-C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和胆固醇水平升高,血小板激活与TC、LDL-C水平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M-sol血小板保存液对血小板体外保存期间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M-sol血小板添加液对保存期血小板质量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献血者标本5份,制备浓缩血小板,应用M-sol血小板添加液保存浓缩血小板,以富含血小板的血浆(血浆组)作对照,分别在保存1、5、7、10d检测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胶原诱导的聚集反应及葡萄糖消耗和乳酸生成。结果 M-sol保存组血小板溶液的pH、pCO2比血浆组稳定,血小板聚集率下降幅度比血浆组小,葡萄糖消耗和乳酸生成幅度低于血浆组。结论 M-sol添加液在血小板的体外保存期维持血小板质量的作用优于血浆。  相似文献   

10.
P—选择素检测在脑血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的分子标志物P-选择素检测在脑血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及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43例脑血栓病人和2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小板膜表面P-选择素表达量和血浆TXB2和PGF1a结果脑血栓患者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表达量(24.049.1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3.432.73)%.P-选择素水平与脑血栓形成存在一定关系,并与脑血栓患者血浆TXB2等变化趋势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P-选择素检测对及早诊断和预测高危人群发生脑血栓的危险性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背景 血小板输注后发生反应较为普遍,而反应常是血小板制剂中血浆引起的。最近,发展了一种血小板添加液(PAS-2)用于制备和贮存浓缩血小板(PCs),经证明PAS-2很适合血小板保存。应用PCs的一个最大缺点是在贮存期间P-选择索-阳性血小板累积增加。本文对应用PAS-2作为制备和贮存血小板输注的临床优势进行了研究。研究设计和方法 将从白膜层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以血浆或以PAS-2作为保存液保存5天。输注后的临床评价是在对21例恶性血液病接受强力化疗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中进行的。符合试验要求的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分别辅给血浆或PAS-2保存的PCs。记录每次输注后的反应和CCIs。结果 12例输注血浆保存血小板的患者;出观临床反应率为12%,9例输注PAS-2保存血小板(n=132)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及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对2型糖尿病(T2DM)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4—9月于蚌埠医学院附属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进行住院治疗的非初诊T2DM患者60例纳入治疗组,选取同期门诊确诊、初发、未经治疗的T2DM患者60例纳入初发组,选取同期排除T2DM的健康体检者6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3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压积(PCT);采用血小板聚集仪分别以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及胶原(COL)为诱导剂来检测3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Tm);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P-选择素和磷脂酰丝氨酸(PS)外翻的表达;比较3组间各项指标水平;绘制MPV、AA-PAgTm、ADPPAgTm、COL-PAgTm、血小板P-选择素及PS外翻辅助诊断T2DM的ROC曲线,并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治疗组MPV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PCT、PDW、PLT、AA-PAgTm、ADPPAgTm、COL-PAgTm、血小板P-选择素及PS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组MPV、血小板P-选择素、PS外翻、AA-PAgTm、ADP-PAgTm、COL-PAgTm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PCT、PDW、PLT 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V、PAgTm及血小板P-选择素和PS可以作为T2MD患者治疗后血小板活性监测的有效指标来辅助T2MD的诊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白膜汇集法制备混合浓缩血小板的质量。方法选择2021年3至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血液中心制备的30份混合浓缩血小板为研究对象。根据混合浓缩血小板制备方法不同, 将其分为研究组(n=15, 采用白膜汇集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和对照组(n=15, 采用浓缩血小板汇集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用于制备混合浓缩血小板的全血来源于147例健康无偿献血者。2组献血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 以及2组全血的容量、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WBC)等一般资料分别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比较2组用于制备混合浓缩血小板的白膜、混合浓缩血小板、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的质量, 以及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用于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临床输血后的疗效。2组定量资料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 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标准, 经过该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KY2021140)。结果①本研究2组白膜的体积、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WBC及血小板回收率分别比较...  相似文献   

14.
董俐坤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2):2864-2865
HSR是反映血小板功能的重要指标^[1-3],笔者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HSR,采用富血小板血浆(PRP)法制备浓缩血小板(PC),并汇集和过滤去除白细胞,在(22±2)℃震荡保存,分别在过滤前、过滤后和保存5d的不同时段进行了HSR测定,用以评价滤器及保存时间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血分离白膜静置2h后,血小板恒温保存箱振荡过夜保存白膜袋及静置室温过夜保存白膜袋,对制备浓缩血小板回收率及血小板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对124份400mL新鲜全血进行容量检测和血常规计数,随机选取其中53份当日分离白膜静置2h后置血小板恒温保存箱振荡过夜保存为实验组,剩余71份当日分离白膜后静置室温过夜保存为对照组,两组白膜于次日制备浓缩血小板。然后对两组浓缩血小板进行p H、葡萄糖、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相对变化率(HSR)的测定。结果白膜振荡过夜保存和静止过夜保存后制备的浓缩血小板计数分别为(7.23±2.21)×10~(10)和(7.17±2.08)×10~(10),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血小板回收率则是实验组为68.69%±19.21%,高于对照组血小板回收率62.07%±1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制备的浓缩血小板pH值分别为7.23±0.08和7.12±0.14,GLU(mmol/L)分别为20.57±1.26和19.32±1.41,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92.65%±3.02%和88.82%±3.4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浓缩血小板HSR为81.50%±8.57%,明显高于对照组浓缩血小板74.30%±1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方式放置白膜袋所制备的浓缩血小板,检测指标均符合国家质量标准,但血小板回收率和体外功能检测指标HSR显示白膜静置后振荡过夜方式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可能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GMA保存血小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葡萄糖甘露醇腺嘌呤(GMA)作为添加剂对血小板的保存效果。方法:将GMA替代血浆制备的浓缩血小板(GMA-PC)和以ACD血浆为介质的浓缩血小板(ACD-PC)置22℃水平摇箱内保存,于各时间段取样测定有关指标。结果:两组PC的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和以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随保存时间的延长平行降低,差异无显著性(P> 0.05),在保存120h 期间,GMA-PC的乳酸脱氢酶释放量低于ACD- PC,前者的形态积分则显著高于后者,提示用GMA 保存的血小板其形态和细胞膜的完整性优于用ACD血浆保存的血小板。结论:初步证实用GMA替代血浆制备和保存浓缩血小板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2种不同添加液对4℃冷藏血小板的体外形态、活力和活化程度等指标的差异,分析特定的添加液对4℃冷藏血小板的保护作用。方法取8份单采血小板,将其一分为二,各保留35%血浆,分别添加葡萄糖甘露醇腺嘌呤血细胞保存添加液(GMA)和血小板保存添加液Ⅲ(PAS-Ⅲ)2种不同保存添加液,置4℃条件下保存,于5d后取样测定有关指标。结果在保存5d期间,GMA-PCs的低渗休克反应明显高于PAS-Ⅲ-PCs;而P-选择素的表达则显著低于后者;另外,前者IL-6的产生亦显著低于后者;2组PCs的血小板形变能力、GPⅠbα表达、乳酸生成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4℃冷藏条件下采用血小板保存添加液替代血浆保存单采血小板,对保持血小板体外质量,GMA优于PAS-Ⅲ。  相似文献   

18.
背景 单采血小板制品的制备和保存期间,血小板被激活。在单采过程中出现的变化之一是血小板胞质表面的P-选择素(CD62p)表达的增加。这一新的抗原决定簇表现为使得血小板与WBCs的配基粘附。这说明血小板的激活与输血后血小板被清除有关。在本次体内研究中,分析输注浓缩血小板(PCs)后血小板与WBCs的粘附。研究设计及方法 用2种不同的细胞分离机制备双份单采血小板制品。一份保存1到2天,另一个保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型去白细胞血小板保存袋在血小板制备及保存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适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方案,选择2015年10月至2020年5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需要进行血小板输注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试验组采用去白细胞血小板保存袋,对照组采用一次性使用血细胞分离器。对产品进行质量评价。结果临床受试者的基本人口学指标中,除体质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产品的血小板质量指标有效率均为100%,各分项指标比较结果显示存储期末p H与残留白细胞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效性次要评价指标、各项适用性及安全性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过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该新型国产去白血小板保存袋制备和保存的去白细胞浓缩血小板在临床治疗中达到预期效果,可替代进口器材用于去白细胞浓缩血小板的制备与保存。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方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表面CD62分子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不同制备方法对浓缩血小板表面CD6 2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藻红素标记的抗CD6 2单抗 ,经流式细胞仪分析血小板表面CD6 2表达情况。结果  (6 .5 5± 3.5 2 ) %的机采血小板表达CD6 2 ,(9.2 6± 5 .4 0 ) %的白膜回浆法 (BC法 )血小板表达CD6 2 ,高达 (5 0 .30± 2 0 .4 2 ) %的富血小板血浆法 (PRP)血小板表达CD6 2。结论 相对于PRP法 ,机采法和BC法更适合于浓缩血小板的制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