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麻风菌血症是指在周围循环中发现麻风菌。最初是从瘤型病例中证实,曾认为是瘤型麻风多系统受累的结果,但新近在结核样型患者中也有发现。作者研究了25例未治疗的LL/BL菌阳性患者,其中男22、女3;平均37.5岁。治疗前对所有病人作血、尿分析、胸透及肝肾功能检查。分两组:1组10例 (LL7、BL3)患者,采用WHO多菌型治疗方案;2组15例(LL10、BL5),采用印度工作组多菌型治疗方案(开始日服利福平600mg、B_(663)和DDS各100mg共15天,后改用WHO多菌型方案)。所有病人在治疗前每隔12小时取血标本,共3次;1组病人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楚雄市实施消除麻风运动项目的效果。为下一步开展麻风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对比乡村医生培训前后对麻风知晓率,以及新发病人情况。结果乡村医生培训后麻风知识知晓率上升至96.9%,发现的6例病人中,多菌型2例,少菌型4例。结论在短期内,确诊了6例病人,说明消除麻风运动项目行之有效,其中特别是手机短信的宣传效果好,上报109条线索,确诊4例,减少了楚雄市广大农村麻风病传染源,群众受到了一次极好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印度首都德里的人口在迅速增加,市麻风中心接待大量来自各地的人们,特别是邻近各州的。与印度其他主要城市不同,德里的麻风流行率很低,且周围各州也是低流行区。作者对1984~1986年间该市麻风中心820例病人的病历做了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669例(81.60%),女性151例(18.40%);病期半个月至4年,年龄3~85岁;少菌型401例(48.9%)多菌型419例(51.10%);传染源在家庭内的41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1692例麻风病人的眼病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广东17个县麻风院中的1692例现症和治愈病人进行了10个方面75项眼科检查,发现眼病患病率为90.9%,患者平均53岁,多为老残患者,无性别差异,但致盲和低视力者却女明显多于男,可能与女性寿命长有关;治愈者多于现症病人;麻风病程愈长,眼患病率愈高,致盲和低视力率也愈高,但在麻风反应期或眼病早期及早诊治可保持正常视功能,说明麻风致盲可以预防。麻风性眼病以眼前部占绝大多数,致盲和低视力者以少菌型为多,这与少菌型易发生暴露性眼炎及其后遗症有关;多菌型发生虹睫炎者不多,但白内障的患病率却明显高于群体中的患病率,可能与麻风菌产生多巴(致障物质)、虹睫炎及晶体营养差有关。广东麻风院中约有6000例眼病,600多盲人,近1000人低视力。全国4万余住院病人,院外者过30万,有眼疾者更多,应有计划地分期训练麻风医生並发动眼科界共同做好麻风眼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贵州省低流行状态下新发麻风患者特征,为今后发现更多早期麻风患者,有效降低2级残疾比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统一问卷进行现场一对一的调查,并将患者调查问卷和病案信息录入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贵州省2012-2018新发的387例麻风患者中,男281例,女106例,男∶女=2.65∶1,14岁及以下患者占4.13%,平均延迟期为43.80个月。周围神经受损主要有尺神经311例(80.36%)、腓总神经176例(45.48%)、耳大神经125例(32.30%),皮损主要有麻木98例(25.32%)、红斑95例(24.55%)、脱眉85例(21.96%)。MB型占75.50%,MB∶PB=3.07∶1,通过比较,麻风的不同型别在性别、年龄和延迟期之间无差异,但少数民族患者的MB型显著性高于汉族(P<0.05),有明确传染源的MB型患者高于不明传染源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期在2年内且无疾残的早期患者为220例(56.85%),以文化程度较高(初中以上)的早期患者为主(70.59%)。不明传染源的患者2级残疾比明显高于有明确传染源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延迟期越长,残疾情况越严重。94.44%的14岁及以下患者均有明确的传染源接触史。结论近年来贵州省新发麻风以多菌型为主,且每年都有儿童患者被发现,仍有局部流行风险,患者延迟诊断情况较严重,急待提升医务人员识别早期麻风能力和患者接触检查质量,实现麻风患者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共发现0~14岁的儿童麻风3299例,其初发部应以下肢最多见(34.7%),其次为上肢(25.1%);多菌型以头面部多见(30.1%),初发损害性质以浸润或红斑为多;少菌型以红斑、色素减退斑和斑块多见。儿童麻风发病与人口中麻风的流行情况相伴,即儿童发病数与当地麻风的发病率、患病率呈正相关。少菌型儿童麻风被发现时,有单个皮损者占32.5%,病期在2年以内者占42.95%,两者都高于成年麻风。再者儿童麻风的畸形率(17.4%)低于成年麻风,这都表明儿童麻风较容易早期发现。儿童麻风治愈平均所需时间,多菌型为86个月,少菌型为54个月,复发率为1.8%。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麻风家庭感染者的发病情况。方法:利用全国麻风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LEPMIS)数据库,描述性分析麻风家庭感染者的发病情况。结果:符合条件的共17户家庭37例麻风患者,其中多菌型患者33例,少菌型4例;密切接触5年内发病4例(10.81%),5~10年发病者11例(29.73%),超过10年发病者13例(35.14%),不明时间者9例(24.32%);其中因父母子女关系感染17例(45.95%)、祖孙关系5例(13.51%)、兄弟关系2例(5.41%)。结论:多菌型麻风是家庭传染者的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8.
由于目前尚无平行研究确定含利福平(RFP)方案对瘤型麻风鼻分泌物中麻风菌的杀灭速度,本文研究瘤型病人鼻分泌物中麻风菌在治疗后对正常小鼠感染力丧失的时间。 4例新发未治多菌型病人给予RFP600mg/d和氨苯砜100mg/d治疗前和治疗1、2、3、5、8和15天后,收集病人鼻分泌物,经0.5N的氢氧化钠处理20分钟后,以pH7.2的磷酸缓冲液(PBS)洗2次,然后离心,将麻风  相似文献   

9.
徵江县累计发现麻风263例,其中患者家属发病36例(13.7%),多菌型病人家属25例,少菌型家属11例。全县共有麻风患者家属380个(多菌型家属154,少菌型家属226);治愈10年以上的多菌型病人的家属52人,  相似文献   

10.
对1978~1985年资料可靠的92户中115例麻风患者家属发病者进行调查统计。除原患者外,家中发现新患者1例的有74户、2例的14户、3例的3户、4例的1户。传染源为多菌型者其家属发病70例(60.9%),其中MB37例,PB 33例;传染源为少菌型者其家属发  相似文献   

11.
联系化疗 (MDT)治疗多菌型麻风 (MB)病人仍存在着不足 :①不能杀灭体内所有活菌 ;②停药时间过早 ,治疗不足。所以 ,常见有高复发率的报道。因此 ,建议改进MB病人中复发危险较大的瘤型麻风 (LL)病人的治疗 ,采用氧氟沙星 +MDT 4联疗法治疗至BI(-) ,同时延长监测时间至 10年。  相似文献   

12.
波利尼西亚是麻风流行区,麻风年发现率为8.8/10万。该地区从1984年起,执行家庭内接触人群监测计划。作者将调查对象血清分为几个组:阳性对照来自本地区13例未经治疗的多菌型(MB)病人(LL9例,BL4例)和19例少菌型(PB)病人(I8例、BT5例,TT6例);阴性对照37份来自非麻风流行国家,68份取自正常人,推测为非麻风接触者的本地健康供血者血清;22份采自活动性  相似文献   

13.
过去认为人是麻风菌唯一的保存宿主和传染源。目前已知至少有三种动物可自然感染而患麻风。1975年以来美国发现九带犰狳自然感染患麻风,至1987年在路易斯安那州著者已发现112只感染的犰狳,流行率为4~29.6%。经临床(鼻粘膜和神经均受累)微生物学、免疫学等研究均证明与麻风相同。1977年又在美国发现一只从非洲的  相似文献   

14.
只有神经损害而没有任何原发性皮肤改变的麻风病人,被称之为神经炎型(或纯神经炎、原发性神经炎型)麻风。由于这些病人麻风菌素(光田氏)反应多为阳性、皮肤涂片查菌均为阴性,通常被列入麻风光谱的结核样型端。从现场管理出发,近年来则被作为少菌型的一部分,尽管报告有少数病例组织学示界线类和瘤型麻风特点,神经内查菌强阳性,因此,进一步详细研究,严密地确定它们是否都属于同一类型是必要的。作者对在流行区陆续发现的108例未经治疗的神经炎型麻风进行了研究,以期发现患者受累神经的数目和临床表现,能否提供神经  相似文献   

15.
兴化市1990~1999年新发现麻风病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为了解麻风达到基本消灭阶段之后新发现麻风病例的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确立今后工作的重点.方法我院专业防治人员收集1990~1999年的所有新病例个案登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来新发现麻风患者36例,前5年发现24例(66.67%),近5年发现12例(33.33%).男女性别之比为31,平均发病年龄43.5岁,多菌型(77.78%)明显高于少菌型(22.22%),查菌阳性患者为75%,病期在3年之内为69.44%,家庭内传染为33.34%,传染源不明为63.89%,75%的新病例被皮防院门诊发现.结论麻风达到基本消灭阶段,新病例明显减少,发病年龄增高,诊断延迟期明显缩短,瘤型比例上升,传染源不明者增多,通过专业门诊发现病例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6.
开展一种有效的免疫学方法以测定临床麻风病人的抗体,将会大大地有助于使麻风控制计划取得成效。这种检测法对麻风病的早期诊断以及对早期发现多菌型病人、减少麻风病发病率都是有利的。有几个实验室曾开展麻风病的免疫学测定,其内容包括Abe开展的荧光麻风抗体吸收试验(ELA-ABS),Harboc开展的用麻风菌抗原7做的放射免疫测定(RIA)以及  相似文献   

17.
WHO化疗研究组推荐对多菌型麻风用联合化疗(MDT)方案治疗2年或2年以上。许多麻风工作者亦已试用不同的MDT方案,并提倡不同的治疗期限,以便获得最有效的杀菌效果和避免复发。本文报告在印度中央JALMA麻风研究所对含菌量高(按Ridley标准,BI≧4.0)的多菌型病人,予以改良的WHO化疗方案治疗,并观察4年的结  相似文献   

18.
1958年开始单用DDS时,中非共和国是法语地区麻风流行率最高的国家,在116万人口中有麻风病人65388人(56.3‰),发病率为730/10万:到1986年只剩7500例(2.9‰)每年只能发现500~600新病人(19~23/10万),那时仍有90%以上的病人在单用DDS。T型和I型需用药3年,而L型和B型则要终生用药。1983年在一个省做过抽样调查,表明病人的实际数还要多,遂计划在5年内将麻风流行率降低50%,为此提出一项全国麻风防治计划,采用联合化疗,少菌型治6个月,多菌型2年。从1986  相似文献   

19.
1996年印度新发现 4 6万例麻风患者 ,其中少菌型患者占总数的 80 %~ 85 %。麻风流行不仅与多菌型患者有关 ,少菌型患者也是麻风的传染源。为此作者研究了首发少菌型病例家庭接触者的发病情况。作者于 1993~ 1996年在印度加尔各答热带病医学学校的皮肤病、性传播疾病和麻风病科进行了前瞻性研究。选择 10 0个各含 1例还在治疗的首发少菌型病例的家庭进行研究。要求如果在家庭内出现类似患者即应到门诊报告 ,同时在家庭随访时 ,对所有家庭成员作麻风检查。另选 10 0个无麻风病例的家庭作为对照。这些家庭选自有疑似病例且在观察的随访期间未…  相似文献   

20.
在瘤型麻风病人中,麻风分支杆菌自由生长,引起大量抗体的产生.而在结核样型病人中则生长受限,仅产生少量抗体.细菌负荷的另外一个结果是在瘤型麻风病人,引起T淋巴细胞功能的非特异性障碍.目前据单克隆抗体OKT_4和OKT_8的鉴定,发现T淋巴细胞亚群在无麻风结节性红斑(ENL)反应的多菌型麻风病人,OKT_4、OKT_8的比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