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误诊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防止误诊误治。方法对已确诊的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误诊原因,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有23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曾被误诊误治,如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血管性头痛等。结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临床表现独特,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此病认识,以防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
神经梅毒临床误诊病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误诊原因,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4年2月曾经在院外误诊的12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误诊原因。结果12例患者中2例脑膜血管梅毒者被误诊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2例脑膜梅毒被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和动脉瘤,2例脊髓痨被误诊为多发性神经炎,6例全身麻痹性痴呆被误诊为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急性病毒性脑炎、路易体痴呆和帕金森病合并痴呆。误诊原因主要为:临床问诊忽略了患者的冶游史以及患者和家属有意隐瞒病史;体格检查不全面和定位诊断错误;全身性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病因诊断时考虑不充分(误诊的最主要原因)。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临床医师对此应有充分认识,对可疑病例应注重询问相关病史,认真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及特异性的血清学、脑脊液检查,以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如何避免误诊硬脊膜动静脉瘘。方法 回顾分析3例误诊的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误诊原因及治疗结果。结果 1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2例误诊为前列腺肥大,不仅延误了诊断,还因误治加重了神经功能损害或导致正常器官损害。结论 仔细询问病史和查体,适时行脊髓MRI检查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随着CT及MRI的应用,脑室出血(指原发性脑室出血,以下同)的发现率增高,既往认为脑室出血罕见,可能与未确诊或误诊为其它病有关,尤其是少量出血者容易误诊,笔者回顾了我院近两年初诊误诊的脑室出血病人8例,对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认识,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5.
31例情感性障碍误诊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1例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的情感性障碍病例的误诊原因进行分析,认为诊断精神分裂症优先的思想,临床症状评定不准确和诊断标准运用不严谨,是误诊的主要原因,提出临床工作必须正确认识症状,并严格按照诊标准操作,以避免或尽量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原发性高血压贫血为首发症状的非典型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特征,其预后和病情的进展,与其他系统疾病误诊的病种分析。方法对我院2006—06—2011-12收治的19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均根据病史、症状与主要体征,结合临床检验结果综合判断。结果19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有26例误诊。结论慢性肾衰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此病进展缓慢、表现复杂,易误诊,临床上大夫应先仔细问诊,结合血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及肾脏B超等检查综合判断,以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烟雾病的临床及CT特点.探讨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CT检查误诊的烟雾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其中儿童6例,成人4例。结果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语言不利、突发中风、半身活动乏力或瘫痪、头痛、呕吐等症状,而成人有2例则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之症状,经CT检查后,4例儿童被误诊为动脉内膜炎,2例儿童误诊为大脑发育不良,2例成人误诊为脑梗死,另2例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经MRA或/和DSA检查确诊。结论CT表现对烟雾病诊断有很大的局限性,而MRA和DSA则具有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的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早期均被误诊的CIDP患者的临床,脑脊液,电生理及肌活检的资料。结果 本组早期误诊占同期住院患者的76.92%,平均误诊时间10个月,误诊为脊髓肿瘤,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各5例,颈椎病3例和肌病2例;其误诊原因有起病隐袭,症状不典型,查体不全面及缺乏特殊检查等。结论 CIDP早期诊断较难,对可疑CIDP的病例应及时作有关检查,全面分析,尽早确诊。  相似文献   

9.
笔者从12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神经系统并发症中发现对例由于缺乏典型甲亢表现,而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突出导致临床误诊,现结合临床资料就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5例,女8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4岁,60岁以上7例。误诊时间最短7个月,最长15年,一年内13例,1~5年6例,6~10年3例,15年1例。1.2误诊疾病及主要临床表现以头痛、头昏、失眠多梦、焦虑紧张、情绪易激动、恐怖、幻觉及精神异常误诊为神经衰弱3例,精神分裂症1例,精神运动型癫病1例。以反复出现四肢瘫痪,发作时血清钾明显低于正常,补钾后症状迅速缓解而…  相似文献   

10.
交感型颈椎病在临床上极易误诊,不少患者因此长期受疾病困扰。为引起临床医师注意,现将我院1987年10月~1992年11月间误诊的11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7例,女4例;年龄38~54岁,平均45.7岁。住院患者7例,门诊4例。既往均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7例,心脏神经官能症2例(其中1例曾先后误诊为心肌硬化型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甲亢),颅内肿瘤及更年期综合征各1例。误诊时间:1个半月~4年,平均1.4年。按1984年全国颈椎病专题会议诊断标准[1],即中年以上发作…  相似文献   

11.
慢性硬膜下血肿21例误诊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硬膜下血肿21例误诊临床分析和姬苓,曹桂华,王晓莉,魏建功,沈弘照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并非少见,常易误诊。现将我院1989~1993年间误诊的21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18例,女3例,年龄45~78岁,平均66.3岁,60岁以上1...  相似文献   

12.
18例小脑出血误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8例小脑出血误诊分析杨建芳小脑出血由于起病急、变化快、往往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不少病人被误治而导致死亡。本文总结了18例被误诊的小脑出血,结合临床对其误诊原因作一分析。临床资料性别和年龄:18例中,男女各9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65岁。...  相似文献   

13.
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误诊10例临床分析(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误诊10例临床分析(摘要)林松,于文生,李明洙,张定祥,富春雨,张占普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BSDH)无特殊性临床表现,诊断困难,容易误诊,我院曾收治10例病人,诊断多有误诊,现分析如下,以便吸取教训。一、临床资料男9例,女1例。60...  相似文献   

14.
颅内静脉窦血栓容易误诊,1996~02—2003—05我们曾收治颅内静脉窦血栓15例均误诊为其它疾病,现分析误诊原因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小儿脑性瘫痪临床误诊文献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脑性瘫痪(CP)是严重的致残性疾病,是儿童致残的主要原因。如果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效率可达95.59/6以上,甚至痊愈.然而由于对脑瘫认识不足等原因,造成临床上误诊,从而失去了早期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机。现就脑瘫从误诊率、容易误诊的疾病、误诊的原因以及措施等做一综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主动脉夹层18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主动脉夹层的误诊情况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选取3l例主动脉夹层中18例误诊病例的相关资料,对临床表现、确诊方法及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误诊疾病为急性脑血管病、急性心梗、大动脉炎、急腹症、急性肾衰、下肢动脉栓塞、急性胰腺炎、肾性高血压等.总误诊率58%。结论 主动脉夹层病情复杂、进展迅速、误诊率高、预后差。临床医生,特别是非心血管医生应提高对此病的认识,以期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精神科门诊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精神科门诊首诊误诊的原因。方法:按照CCMD-2-R诊断标准,对比门诊诊断与住院诊断的差别,栓出误诊病例65例。结果:病程不足3个月和大于3年者较易误诊。误诊为神经症者40%以上,精神分裂症者接近40%,精感性精神障碍20%。结论:精神科门诊首诊误诊的原因可能与病史提供不全面,病程较短,早期症状不曲型及诊断标准变迁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精神科住院患者误诊8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误诊的原因。方法分为误诊组和确诊组,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及诊断资料,并通过统计学分析筛选出造成误诊的危险因素。结果t检验及x^2检验结果显示两组病例在住院次数、病史收集详细程度、临床检查全面程度、重视纵向病程特点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检查不够全面深入是造成误诊的危险因素,住院次数是误诊的保护因素。结论对精神科住院惠者应全面收集病史、全面深入地进行,临床检查、诊断时重视病程特点以及对出院患者应加强跟踪随访,这样才可以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9.
甲亢伴发作性软瘫在临床上发病率较低,据文献报道约占3.8叽一4%[‘],我院自建院以来,收治6例,约占3%,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误诊6例,男5例,女1例,年龄在19岁一56岁之间。发作性软瘫时间4h-72h不等。6例均为发复发作的突发性双下肢软瘫,肌力I-D级,位反射消失,双侧病理征阴性。4例误诊为家族性周期性麻痹,l例误诊为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l例误诊为脊髓灰质炎。6例确诊为甲亢后用他巴峻或甲基硫氧唤陡治疗,软瘫未再发作。2误诊原因2.1发病率低,发病机理不明,极易误诊。甲高亢伴发作性软瘫是甲亢以神经肌肉病变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误诊为颞叶癫痫的胰岛素瘤二例余军胰岛素瘤亦称胰岛β细胞瘤,临床上以发作性低血糖昏迷和神经精神症状为主,常被误诊为神经精神疾病。本文报告2例长期误诊为颗叶癫痫的胰岛素瘤患者。例1男,50岁。发作性意识丧失、行为紊乱4年,加重3月。患者每次发作均在清晨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