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Bcl-2、β-连环素(β-catenin)的表达与临床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7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因单纯宫颈上皮内瘤变切除子宫的正常增殖期内膜组织69例,全子宫切除或刮宫的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73例。观察HIF-1α、Bcl-2、β-catenin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癌HIF-1α、Bcl-2、β-catenin阳性表达率依次高于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P 0.05)。组织病理分级低分化、子宫肌层浸润≥1/2、FIGO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组HIF-1α、Bcl-2、β-catenin阳性表达率均分别高于组织病理分级高分化、子宫肌层浸润1/2、FIGO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组(P 0.05)。HIF-1α、Bcl-2、β-catenin阳性表达率者5年生存例数均分别低于HIF-1α、Bcl-2、β-catenin阴性表达率者(P 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IF-1α、Bcl-2、β-catenin的表达明显上调,能够反映肿瘤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可作为子宫内膜癌预后评价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
不明原因不孕症子宫内膜上皮钙黏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皮钙黏素(E-cadherin)在人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与不明原因不孕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正常及41例不明原因不孕症子宫内膜E-钙黏素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组各期子宫内膜腺上皮均见E-钙黏素的表达,且在分泌中期达到高峰;增生期未见间质细胞的表达,但在分泌中期表达最强。不孕组增生期腺上皮E-钙黏素仅有弱表达,分泌期表达显著增加(P <0.05)。分泌中期与早、晚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分泌期部分间质细胞少量表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钙黏素在人子宫内膜腺上皮和间质细胞规律性表达,其表达异常,可能是导致不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E-钙粘素-连环素作为细胞间重要的黏附系统,可通过多个环节影响肿瘤的浸润与转移,与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另外,E-钙粘素-连环素对滋养细胞的分化与浸润也有一定影响,其与滋养细胞肿瘤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就E-钙粘素-连环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妇科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E-钙粘素-连环素作为细胞间重要的黏附系统,可通过多个环节影响肿瘤的浸润与转移,与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另外,E-钙粘素-连环素对滋养细胞的分化与浸润也有一定影响,其与滋养细胞肿瘤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就E-钙粘素-连环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妇科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β-连环素(β-catenin)为一种胞内糖蛋白,可与E-钙粘素(E-cadherin)结合形成E-钙粘素/β-连环素复合体参与细胞连接,或介导Wnt信号转导通路。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生、发展的基本病理过程为:细胞黏附、侵袭及新生血管的形成,另外EMs的发生发展亦与雌激素有关。β-连环素可能通过E-钙粘素/β-连环素复合体参与EMs细胞的黏附,通过Wnt/β-连环素参与异位内膜细胞的侵袭及新生血管的形成和雌激素的异常调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RECK和MMP-9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P)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1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及26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RECK蛋白及MMP-9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相比,子宫内膜癌组织中RECK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χ2=9.307,P<0.05),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χ2=11.438,P<0.05),RECK蛋白与MMP-9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存在明显负相关(P<0.01)。RECK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0.05);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密切相关(均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RECK蛋白的表达缺失和MMP-9的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7.
HIF1α、Glut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IF1α、G lut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例正常子宫内膜、17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4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IF1α、G lut1的表达。结果:HIF1α、G lut1在子宫内膜癌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组织病理学分级、手术病理分期无关(P>0.05),但与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 lut1随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增加、手术病理分期的进展、肌层浸润深度的加深和淋巴结转移,其阳性率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蛋白、G lut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741,P=0.000)。结论:HIF1α、G lut1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 IF-1α)、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6年8月至2009年9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子宫内膜腺癌、23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H IF-1α及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H IF-1α、MMP-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3.08%,71.15%)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2.22%,16.67%)及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39.13%,3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子宫内膜腺癌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的提高,H IF-1α及MMP-2的表达也随之增强;二者在子宫内膜癌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组织中H IF-1α、MMP-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s=0.543,P<0.01)。结论H IF-1α、MMP-2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依次增高,提示H IF-1α及MMP-2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将其视为子宫内膜癌潜在侵袭性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RECK、TFF2、ERβ的表达及其对疾病的预后作用。方法收集40例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术后标本(癌症组)与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检测RECK、TFF2、ERβ的蛋白表达。结果癌症组RECK、TFF2、ERβ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5%、47.5%和4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5.0%、80.0%和80.0%)(P0.05)癌症组组织中RECK、TFF2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复发密切相关(P0.05);ERβ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及肿瘤复发无相关性。结论 RECK、TFF2和ERβ在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表达各异,与老年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RECK和TFF2对老年子宫内膜癌预后评估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miR)-21-5p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早期筛查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深圳市人民医院住院的40例手术病理确诊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癌组)的血清及临床资料,收集同期30例子宫内膜增生不伴不典型增生(简称子宫内膜增生组)及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作为对照。采用q RTPCR方法检测miR-21-5p的表达量,比较3组的表达差异,用ROC曲线确定其筛查及诊断价值。结果血清中miR-21-5p的相对表达量子宫内膜癌组显著高于子宫内膜增生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子宫内膜增生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miR-21-5p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最佳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75、0.600(P0.001)。此外,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miR-21-5p的相对表达量与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无显著相关,但因年龄、肿瘤的肌层浸润深度、病灶大小不同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iR-21-5p能区分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增生患者,有一定的筛查价值,并且其相对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年龄、肿瘤的肌层浸润深度和病灶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新型雌激素受体ERα3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3例子宫内膜癌、20例正常子宫内膜、9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切片ERα36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ERα3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32.9%,24/73)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85%,17/20)(P<0.01);ERα36阴性表达者较阳性表达者出现更多宫颈受侵(48.9%vs 20.8%,P<0.05);ERα36阳性表达者无疾病生存时间短于阴性表达者(P<0.01);ERα36表达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和病理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α36表达与ER、PR、PTEN、p53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ERα3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ERα36表达与ER无明显相关性,可能是子宫内膜癌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ngⅡ及AT1R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腺癌,15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AngⅡ及AT1R蛋白的表达。结果:AngⅡ及AT1R主要定位在细胞浆及胞膜中,大都呈弥漫性表达,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内膜及子宫内膜腺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10%/20%,47%/33%,86%/72%。AngⅡ及AT1R在子宫内膜腺癌的表达显著高于非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P<0.05),AngⅡ及AT1R在非典型增生内膜组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AngⅡ在各期子宫内膜腺癌组织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AT1R在Ⅰ、Ⅱ期子宫内膜腺癌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Ⅲ期子宫内膜腺癌组织(P<0.05);AngⅡ及AT1R在子宫内膜腺癌侵及肌层深层组及浅层组,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ngⅡ及AT1R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和发展,选择性拮抗AT1受体可能为子宫内膜腺癌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和Ki-67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04年1月至2013年1月郑州人民医院病理科存档30例正常子宫内膜、30例不典型增生、8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C-erbB-2、Ki-67的表达。结果 ER、PR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中表达逐渐降低(P<0.05),在不同分化子宫内膜癌组织类型中表达有差异(P<0.05);C-erbB-2在正常子宫内膜中不表达,在不典型增生中表达为53.33%和子宫内膜癌中表达为80.00%,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正常子宫内膜仅有少量表达,在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表达为33.33%和子宫内膜癌中表达为6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及Ki-67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4种病理特征均有关(P<0.05)。结论 ER、PR、C-erbB-2和Ki-67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相关,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27,P73和CyclinD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4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19例不典型增生内膜以及4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27,P73和CyciinD1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在子宫内膜癌中。P27表达降低或缺失,P73和CycJinD1表达明显增高,与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和不典型增生内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27的表达缺失、P73的过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CyclinD1的高表达与手术一病理分期有关。有肌层浸润者P27,P73和CyclinD1的表达与无肌层浸润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P73和CyclinD1均明显高表达。子宫内膜癌中,P27与CyclinD1呈负相关(R=-0.3627,P〈0.05),P73与CyclinD1呈正相关(r=0.3923,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中P27表达缺失,P73和CyclinD1过度表达,联合检测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判断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及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乳腺癌基因1(γ-synuclein)表达和血清癌抗原125(CA125)水平及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对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子宫内膜癌组)、1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12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组织中γ-synuclein的表达,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CA125的水平。结果:γ-synuclein阳性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及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0.379,P<0.01),其中,γ-synuclein在子宫内膜癌组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中的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在子宫内膜癌组γ-synuclein表达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P<0.01)。子宫内膜癌组血清CA125水平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χ2=7.040,P<0.01)。γ-sy-nuclein、血清CA125之间无相关性(r=0.201,P>0.05)。结论:γ-synuclein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侵袭有关,可能作为预后指标;血清CA125水平可能预示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G蛋白耦联受体30(GPR30)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关系。方法: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EAH)组织、50例子宫内膜腺癌(EAC)组织,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测各组组织中GPR30和EGFR表达情况,另设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分析GPR30和EGFR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对照组、EAH组、EAC组组织中GPR3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45.0%和7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AH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AC组显著高于EAH组(P<0.05);GPR30表达与EAC组织病理学分级有关(P<0.05),但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EGFR在对照组、EAH和EAC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40.0%和70.0%, EAC组显著高于EAH组和对照组(P<0.05,P<0.001),但EAH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EAC组中,EGFR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病理学分级和肿瘤直径有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均P>0.05)。EAC组中GPR30和EGFR表达呈正相关(r=0.308,P<0.05)。结论:GPR30和EGFR的过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GPR30和EGFR在子宫内膜腺癌中表达呈正相关,两者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GPR30和EGFR可能成为治疗子宫内膜癌更为有效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TGFβR Ⅰ、TGFβR Ⅱ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及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多克隆抗体技术检测 30份正常子宫内膜癌组织、15份子宫内膜复合增生组织 (其中 9份有不典型增生 )、12份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TGFβ1及其受体TGFβR Ⅰ、TGFβR Ⅱ的表达。结果 :子宫内膜癌及复合增生组织中TGFβ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者 (P<0 .0 1,P <0 .0 5) ,而前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且TGFβ1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呈正相关 (P <0 .0 5)。从正常子宫内膜、复合增生到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GFβR Ⅰ、TGFβR Ⅱ表达逐渐下降甚至缺如 ,且两两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TGFβR Ⅰ、TGFβR Ⅱ均与肌层浸润深度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TGFβ1过度表达可能促进子宫内膜癌的进展 ,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早期现象 ,其负性调控的丧失与TGFβR Ⅰ、TGFβR Ⅱ表达下降或缺如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研究TLR2及β-arrestin 2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表达及关系。方法:(1)选取2005年11月至2011年9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组织标本80例,其中正常子宫内膜2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20例,子宫内膜癌40例(其中复发转移癌20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TLR2及β-arrestin 2的表达。(2)分别转染β-arrestin 2空白荧光质粒(GFP)、β-arrestin 2全长质粒(全长质粒过表达组)及β-arrestin 2干扰RNA质粒(β-arrestin 2-iRNA干扰组)至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real-time PCR方法验证转染效果,同法测定各组总RNA中TLR2、MYD88、NF-κB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LR2、β-arrestin 2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织及非典型增生组织(P均0.01),TLR2与β-arrestin 2表达呈正相关(r=0.875,P0.01)。TLR2、MYD88、NF-κB在β-arrestin 2-iRNA干扰组中表达降低(P0.05),在全长质粒过表达组中表达增高(P0.05)。结论:β-arrestin 2可作为TLR2激动剂,激活TLR2途径的MyD88依赖型信号转导通路活化NF-κB。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100A14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S100A14的表达情况。结果:8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高、中分化与低分化癌组织中S100A14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0,P=0.034);行淋巴结清扫的7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淋巴结阴性与淋巴结阳性癌组织中S100A14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44)。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100A14的表达与正常内膜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S100A14的表达与正常内膜组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S100A14的表达下调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恶性程度及肿瘤转移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