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神经瘤是桥脑小脑区最常见肿瘤,是目前耳外科研究的重点.听神经瘤治疗方案主要包括随诊观察、放射治疗和中颅窝入路、乙状窦后入路和经迷路入路等手术治疗方式.如何针对性选择合适治疗方案达到个体化治疗的日的是听神经瘤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听神经瘤治疗现状,各种治疗方案的适应证及优、缺点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
难治性及转移性甲状腺癌目前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促进了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发展,对于甲状腺癌新的治疗药物正在不断涌现,一些药物正在进行体外实验、动物移植瘤模型实验以及临床试验.本文旨在介绍甲状腺癌分子靶向治疗在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上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听神经瘤是内耳道、桥小脑角区域最为常见良性肿瘤,约占桥小脑角肿瘤90%,颅内肿瘤10%,多来源于前庭上神经分支[1~8].早在1777年Eduard Sandifort首次确切描述“听神经瘤”这一专用名词[9],1890年yon Bergmann尝试第1例听神经瘤手术[10],但是长期以来听神经瘤仍是一项危险性极大的手术.20世纪90年代术后死亡率仍高达6% ~ 14%[11],且致残率极高,术后耳聋、面瘫等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极大负担.近年来听神经瘤治疗目标已从降低死亡率、致残率逐渐转向神经功能完整保留、提高生活质量等方向.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科学研究所长期治疗听神经瘤的经验,目前听神经瘤全切率高达99%,术后死亡率小于0.3%,面神经解剖完整率95%左右,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良好率88.8%,保听手术听力保留率62.1%[12].本文针对目前听神经瘤诊疗过程中的一些新进展和方向进行总结,并对未来听神经瘤治疗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听神经瘤是桥脑小脑区最常见肿瘤,是目前耳外科研究的重点。听神经瘤治疗方案主要包括随诊观察、放射治疗和中颅窝入路、乙状窦后入路和经迷路入路等手术治疗方式。如何针对性选择合适治疗方案达到个体化治疗的目的是听神经瘤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听神经瘤治疗现状,各种治疗方案的适应证及优、缺点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5.
听神经瘤系源于第Ⅷ颅神经鞘膜上的肿瘤,属良性肿瘤,但因其发病部位若任肿瘤生长可危及生命。目前,临床上对听神经瘤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实施存在一定争议,因此,对听神经瘤生物学行为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本病发病规律的认识。本文将近年来有关听神经瘤生物学特性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难治性及转移性甲状腺癌目前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促进了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发展,对于甲状腺癌新的治疗药物正在不断涌现,一些药物正在进行体外实验、动物移植瘤模型实验以及临床试验。本文旨在介绍甲状腺癌分子靶向治疗在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上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听神经瘤是颅内常见肿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听神经瘤经典手术方式有乙状窦后入路、经颅中窝入路、经迷路入路,各有优缺点;此外还有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改良经迷路入路切除听神经瘤是目前处于探索阶段的听神经瘤新术式,既保留了传统经迷路入路的优点,又存在保留听力的可能.本文就听神经瘤外科治疗现状以及改良经迷路入路听神经瘤切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颅中窝径路切除内听道内小听神经瘤手术对面神经和听神经功能的保护.方法 2004年1月至2013年2月共13例患者接受经颅中窝径路切除内听道内的小听神经瘤,其中男6例,女7例,年龄38 ~ 54岁;瘤体大小为0.8~1.5cm.听神经功能评价根据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的标准分为A、B、C、D四级,面神经功能的评估参照House-Brackmann (HB)分级标准,比较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1个月时的面听神经功能.结果 13例患者手术顺利,无死亡病例,其中12例患者肿瘤全切,1例近全切除.患者术前听力评估A级10例、B级2例、C级1例,术后复查,2例患者听力由A级下降至B级,1例由B级升至A级,1例由B级下降至C级,术后听力A级保存率为80%(8/10).12例患者术前面神经功能为HB Ⅰ级,术后仍为Ⅰ级,术后面神经功能Ⅰ级保留率为100%(12/12);1例面神经功能Ⅱ级患者术后下降为Ⅲ级.术后随访0.5~5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颅中窝径路内听道内小听神经瘤切除术可有效保留听神经和面神经功能,手术切除可以考虑作为小听神经瘤患者的常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听神经瘤治疗方法包括显微手术、放射治疗、保守观察。随着听神经瘤生长规律研究的进展与显微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治疗方式的选择争议不断。回顾近年来听神经瘤治疗的文献并结合研究结果,以神经功能保留和患者远期生活质量作为评价和选择治疗方法的依据,认为出现症状的听神经瘤患者,应首选手术治疗;乙状窦后入路适应于大、中、小各型听神经瘤,肿瘤全切除率高,死残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很好的保留面神经功能和听力,是治疗听神经瘤的较好选择。放射治疗是部分听神经瘤患者可选择的替代治疗方法。听神经瘤的保守观察需审慎。  相似文献   

10.
听神经瘤起源于前庭神经雪旺细胞。单侧与双侧听神经瘤即Ⅱ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2,NF2),其肿瘤形成机制基本相同。大量研究表明NF2基因突变是发病的主要分子机制,其编码蛋白产物的多种表达调控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有研究指出,其它肿瘤相关基因、生长调节基因、神经生长因子、细胞凋亡转录物等可能参与听神经瘤的形成。本文对听神经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听神经瘤起源于前庭神经雪旺细胞。单侧与双侧听神经瘤即Ⅱ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2,NF2),其肿瘤形成机制基本相同。大量研究表明NF2基因突变是发病的主要分子机制,其编码蛋白产物的多种表达调控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有研究指出,其它肿瘤相关基因、生长调节基因、神经生长因子、细胞凋亡转录物等可能参与听神经瘤的形成。本文对听神经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迷路内听神经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于迷路内的听神经瘤少见,诊断困难,常误诊为在非典型性M(?)ni(?)re病.高分辨CT和钆增强的MRI为早期诊断迷路内听神经瘤提供了可能性.早期发现,手术治疗效果较内听道听神经瘤好.  相似文献   

13.
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是儿童最常见的呼吸道良性肿瘤,反复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是不能防止肿瘤复发.而各种药物治疗也尚未取得满意的疗效,给患儿的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人乳头状瘤病毒6和11被认为是儿童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发生的主要致病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术后脑脊液漏的影响因素和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6年12月共137例听神经瘤手术病例,比较术者经验、手术径路、肿瘤大小、岩骨气化程度对术后脑脊液漏的影响,探讨不同治疗策略.结果 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6.6%(9/137),按年份统计:2004年为8.3%(2/24),2005年为7...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听力损失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对 14例 (16耳 )听神经瘤患者行纯音听阈、阻抗、听性脑干反应 (ABR)、诱发耳声发射测试 (EOAE)及 CT和 (或 ) MRI扫描。 EOAE能引出的 4耳还检测其传出抑制功能 ,ABR不能检测且 EOAE不能引出的重度聋 (听力损失大于 80 d B)有 5耳行鼓岬刺激试验 (PST)。结果 :16耳听神经瘤中2耳 (12 .5 0 % )听力损失源于神经性损害 ;6耳 (37.5 0 % )蜗性损害 ;8耳 (5 0 % )蜗 -神经性损害。能引出 EOAE的 4耳均有传出功能障碍。结论 :EOAE可评价听神经瘤的耳蜗功能状态 ;ABR结合 PST能分析听神经瘤的蜗后神经功能。听神经瘤的听觉病理可同时或单独发生于听外周的耳蜗水平、第 对颅神经 (传入神经 )水平和橄榄核耳蜗传出神经水平。  相似文献   

16.
显微外科和放射外科技术的进步已经大大改善了听神经瘤的治疗效果,听神经瘤治疗目标已经从最初的切除肿瘤、挽救生命发展到越来越多地关注术后听觉和面神经功能的保留.  相似文献   

17.
听神经瘤来源于内听道内前庭神经施旺细胞,是内听道、桥小脑角区域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经过多代人的努力,听神经瘤外科经历了由挽救生命到微创个体化治疗的发展。但听力丧失、面瘫等术后并发症仍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由于对听神经瘤诊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听神经瘤的治疗目标正进一步转向神经功能完整保留、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本文将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听神经瘤的主要研究进展,并提出听神经瘤诊治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听神经瘤是来源于异常增生的雪旺氏细胞的一种良性肿瘤,本文就听神经瘤的分类、病因、临床表现、听力学及影像学检查、诊断及治疗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听神经瘤的治疗策略随着技术进步和对于疾病认识程度加深不断发生变化。早期,听神经瘤治疗完全依赖手术切除,治疗也以全切肿瘤为目标[1]。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听神经瘤手术死亡率不足0.5%[2],功能保留逐渐成为治疗的首要目标,治疗策略逐渐过渡到以面神经功能保护为主的阶段。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不断进展和普及,听神经瘤流行病学资料逐渐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①确  相似文献   

20.
听神经病是一种近年来被人们认识到的有特殊临床表现的听力损伤疾病,其特征是诱发性耳声发射与耳蜗微音电位基本正常;听性脑干反应自波Ⅰ起缺失或严重异常;纯音听阈多为双侧对称型,以低频听阈升高为主;言语识别率不成比例的明显差于纯音听阈.但听神经病的发病部位及发病机制并未研究清楚,仍存在一些争论.本文将综述听神经病患者的听力学特征,并侧重从听觉相关的神经生理学角度进行分析,进一步对听神经病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