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VBI)性眩晕是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常见症状,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中医证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为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病,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甚至引起脑梗死,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环境的改变,此病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是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病症。因此,寻找椎一基底动脉性眩晕的辨证特点、规律和客观规范化标准,提高其临床治疗水平,这已成为医学领域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我科自2000年6月~2005年6月,采用川芎嗪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1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36例患者,均系住院病人,具有典型的发作性眩晕症状,经头颅多普勒超声明确诊断单侧或双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存在。其中男性60例,女性76例,年龄42~68岁,平均53岁,患者常见症状为发作性眩晕82例,恶心呕吐65例,耳鸣71例,胸闷胸痛18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8例;摄颈椎X片122例,正常41例,头部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单侧病变82例,双侧54例;伴动脉硬化者62例,颅内动脉系统供血不足30例。2治疗方法治疗组以川芎嗪注射液200ml静点,每日1次,对…  相似文献   

4.
椎基地动脉供血不足(VBI)属祖国医学的"眩晕"范畴,大多发生于中年以上的患者,多有动脉硬化或颈椎病病史,临床上年轻患者有增加倾向,多为职业因素引起的颈椎病型.其临床症状复杂,主要表现是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域的功能缺损,常见的症状是眩晕,可伴发呕吐、耳鸣、眼球震颤、面麻、吞咽发呛、共济失调、四肢无力、偏瘫、半身感觉障碍等症状.该病常为突发性,并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本病轻者影响工作、学习,治疗不及时发展严重者可发生相应区域脑梗死.  相似文献   

5.
阳碧发  熊永祥 《陕西中医》2003,24(4):347-347
临床资料 本组 40例均为门诊病人 ,并经地市级以上医院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为观察对象。其中男 2 0例 ,女 2 0例 ;年龄最大 75岁 ,最小 45岁 ,平均年龄 62岁 ;病程最长 8年 ,最短 3个月 ;伴颈椎病 1 5例 ,动脉硬化 4例 ,高脂血症 6例 ,骨质增生 30例 ,骨质疏松 2 1  相似文献   

6.
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
中医综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云  王新志 《光明中医》2011,26(2):274-275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100例,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对症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给予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26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8%。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优于西医治疗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服用西比灵;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综合疗效相近,治疗组治疗后转颈试验结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VBI眩晕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砭石疗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立武 《光明中医》2009,24(8):1528-152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是临床常见病,笔者采用砭石疗法治疗VBI眩晕患者140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况时祥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600-60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 ,其特点为反复发作 ,缠绵难愈 ,易于导致急性脑血管病。本病以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和颈椎病为两大基础病因 ,而在发病的不同阶段 ,其病理变化又各有特点。笔者近 5年来尝试从风、瘀、虚入手 ,分期论治本病 ,取得一定疗效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 参考张源祥等 [1,2 ] 制定的标准 :1反复发作性眩晕 ,发病突然 ,多在数分钟至数小时缓解 ,每天数次或数天 1次 ,或持续性头昏沉感 ,发作或病情加重与头位及体位变动有关 ;2眩晕时并伴有以下 2~ 3个症状 ,平衡失调 ,跌倒发作 ,…  相似文献   

1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性眩晕临床多见于中老年人,以突然发作、反复发作为特点,严重者可合并不可逆转的脑缺血等危急征象。正确的护理不仅可以减少眩晕的发作、减轻发作后的症状,也可以避免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王烁  刘金民 《中国中医急症》2013,(12):2014-2016,2031
目的统计近16年中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的药物频次,以探寻对该病有效的主要药物组成。方法对1994年至2010年以来中医药汤剂治疗VBIV的文献进行整理,建立数据库。将药物按功用分类,进行频次和频率统计,以累积频率超过50%的各类药物组成高频药物子库。对VBIV的治疗药物进行统计研究。结果近16年中医治疗VBIV的常用药物种类包括补益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止咳化痰平喘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同时析出了治疗该病高频药物。结论益气养血、滋阴息风、化瘀祛痰是现代医家治疗VBIV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及生活。近2年来,我院急诊科以葛根素注射液为主治疗本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8例均为本院急诊科留住观察患者,具有典型的发作性眩晕症状,经头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单侧或双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存在。其中男性30例,女性38例;年龄42~68岁,平均53岁。患者常见症状为发作性眩晕62例,恶心、呕吐45例,耳鸣39例,胸闷、胸痛9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7例;摄颈椎X片62例,正常23例,其余45例均有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辨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艳  彭洁 《湖北中医杂志》2000,22(12):22-22
眩晕症状经常发生的患者中,60%是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笔者采用天麻钩藤饮合泽泻汤化裁辨治此病5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益气活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6.
银杏叶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上常见的眩晕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如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形成脑梗死,导致昏迷、肢体瘫痪、脑神经麻痹、失明等。尽快终止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发作,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应用银杏叶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相似文献   

1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常反复发作,难以根治,易导致急性脑血管病。现将我院2002年5月-2003年4月采用葛根素治疗的34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舒血宁和西比灵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用舒血宁和西比灵治疗,对照组39例用复方丹参和眩晕停治疗,均治疗1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7%,2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舒血宁和西比灵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祛邪扶正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祛邪扶正、平肝熄风、育阴潜阳为法,随证加减,治疗53例,结果治愈32例,好转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4%。疗程最短者7天,最长者62天,平均21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眩晕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方法80例椎基底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口服眩晕宁为治疗组,口服培他司啶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治疗后眩晕程度评级及经颅多谱勒(TCD)检查结果。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眩晕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