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现代人工耳蜗植入已成为治疗极重度聋的重要手段,但患者术后效果差异较大.研究表明声电联合刺激模式对不同程度听力损失患者大有益处,这就使人工耳蜗植入后耳蜗残余听力的保留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将就人工耳蜗植入对残余听力可能的损害机制,一些保留人工耳蜗术后听力的现有方案及其效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现代人工耳蜗植入已成为治疗极重度聋的重要手段,但患者术后效果差异较大.研究表明声电联合刺激模式对不同程度听力损失患者大有益处,这就使人工耳蜗植入后耳蜗残余听力的保留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将就人工耳蜗植入对残余听力可能的损害机制,一些保留人工耳蜗术后听力的现有方案及其效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现代人工耳蜗植入已成为治疗极重度聋的重要手段,但患者术后效果差异较大.研究表明声电联合刺激模式对不同程度听力损失患者大有益处,这就使人工耳蜗植入后耳蜗残余听力的保留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将就人工耳蜗植入对残余听力可能的损害机制,一些保留人工耳蜗术后听力的现有方案及其效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有低频残余听力感音神经聋的人工耳蜗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有低频残余听力感音神经聋的人工耳蜗植入技术,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对有残余听力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价值。方法15例有残余听力的患者接受了保护残余听力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术中电极植入深度在19mm~24mm左右。术后分别检测单纯使用助听器、单纯使用人工耳蜗、人工耳蜗结合助听器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听力。结果15例患者中,有13例术后残余听力保存良好,仅分别丢失5~20dB听力,但另2例术后残余听力全部丧失。术后在安静、信噪比15dB和10dB三种不同状态下的言语测试结果显示,人工耳蜗结合助听器使用者测试得分始终保持在很高水平;单纯使用人工耳蜗者也有较好的成绩,但在信噪比达10dB的条件下,测试成绩下降;而单纯使用助听器者,不仅在安静状态下听力成绩不甚理想,一旦加入竞争性噪声,听力测试成绩急剧下降。结论保护和利用残余听力的人工耳蜗植入技术,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对象从重度或极重度聋扩大到高频为重度或极重度聋,低频(≤500Hz)为中、轻度聋的患者。接受这项技术患者的听力和言语识别能力均明显优于其单纯配戴助听器和单纯使用人工耳蜗时的听力和言语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5.
助听器与人工耳蜗的联合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耳蜗植入技术的适用范围已经从全聋患者扩宽到有残余听力的重度聋者,成为重度以及极重度聋患者恢复听力的重要康复手段。对于术后对侧耳仍具有残余听力的患者或者由于人工耳蜗植入电极的限制,使得植入耳的低频残余听力不能得到利用的患者,其残余频率段的言语识别率可能在随后的几年里呈进行性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侧聋(single-sided deafness,SSD)成人患者人工耳蜗植入远期效果。以为单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适应症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选择一例单侧聋20年成人进行人工耳蜗植入,随访其残余听力、言语识别率、声源定位能力、以及言语空间和听觉质量主观量表(SQQ)。结果 该患者术后残余听力早期保持良好,但五年后残余听力未能保留。言语识别率随术后随访时间延长而有所提升,但没达到较高水平。声源定位能力随时间有所改善。随访SQQ量表可以看出SSD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对于言语理解、空间听觉、声音聆听能力都有所帮助,尤其对于空间听觉帮助较大。结论 SSD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可以改善患者噪声下的言语识别率与声源定位能力及生活质量。建议进一步大样本研究,为SSD患者人工耳蜗植入适应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耳聋患者中,有一部分是一侧耳重度或极重度聋,但对侧耳尚有一定的残余听力。随着人工耳蜗植入术适应症范围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此类患者接受了单侧人工耳蜗植入(CI),形成了单耳听觉。然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音调、音乐感知以及声源定位等能力不尽如人意。于是针对那些对侧耳有残余听力的单侧人工耳蜗植入者,出现了给非  相似文献   

8.
人工耳蜗是治疗双耳重度聋的可靠方法,但是患者植入人工耳蜗后对言语的感知能力却有着天壤之别,甚至耳聋病史相同而且使用相同的人工耳蜗系统的不同患者之间的交流能力差别也相当大。本文就影响人工耳蜗植入后言语感知能力的患者因素和人工耳蜗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人工耳蜗是重度、极重度及全聋患者恢复或获得听力的一种电子装置。多道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implantation,CI)是我国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1995年在国内实施首例CI。目前,CI已被公认为全聋患者恢复听觉的唯一有效方法。近几十年,随着人们对CI相关理论、技术认识的加深及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CI适应证明显拓宽,接受治疗的患者数量与日俱增,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他们重新融入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10.
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 是治疗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有效方法,然而手术效果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这些影响因素一直以来都是关注焦点。在植入前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进行准确的预测,可为患儿家长、听力师及临床耳外科医师选择治疗方式及时机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聋是我国儿童常见的致残性疾病,其中有相当多的患者仍保留有一定的残余听力。诸多研究已表明,这些残余听力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言语康复效果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目前研究不够深入和广泛,国内外对残余听力的定义、评估尚无统一的标准,如何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保护好残余听力仍是当前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人工耳蜗植入已经成为治疗小儿和成人重度以上感音性神经性聋的标准疗法.但在耳聋患者中存在这样一群特殊患者,他们一侧耳重度或极重度聋,但对侧耳尚有一定的残余听力.在中国大多数此类患者接受了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形成了单耳听觉.然而对于这些患者,其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在其音调、音乐感知以及声源定位等能力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是以针对那些对侧耳有残余听力的单侧人工耳蜗植入者,出现了给非植入耳佩带助听器的“双耳双模装配”模式,从而使患者能够“双耳双模式聆听”.那么相对于单耳听觉或双耳耳蜗模式究竟有何优势,并且就目前的研究或是技术而言,还存在哪些主要的问题呢?本文在回顾近年文献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人工耳蜗植入是目前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经典术式为乳突后鼓室进路,即面隐窝进路。随着20世纪90年代“柔手术”和微创手术概念的引入,蜗窗膜进路在保留残余听力等方面的优点愈加显露。国内外对人工耳蜗相关的解剖学研究早己开展,但针对蜗窗毗邻关系、蜗窗及蜗窗龛形态学、电极与蜗轴关系、临床手术入路的相关解剖学测量及研究鲜见报道。本文就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 CI)是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听觉和言语康复的主要方法, 随着人们对听觉系统和中枢可塑性的深入研究,手术技术及辅助工具的开发,以及人工耳蜗植入相关电子科技和材料科学的发展,人工耳蜗及相关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本文分析人工耳蜗植入体,尤其是电极设计和言语处理器的升级、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证的拓宽、术前评估手段的完善及精准微创人工耳蜗植入和残余听力保留的开展,并对人工耳蜗植入相关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范围的逐步扩大,越来越多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这类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需要经过充分的术前评估和全面观察,从而保证实施的人工耳蜗植入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从听力学的角度评价人工耳蜗植入的安全性,并进一步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及其电刺激对患者不同频率残余听力的影响。方法 筛选出手术前后能够良好配合纯音听力检查、中耳内耳无明显异常、测听条件基本相同的单侧Nucleus人工耳蜗植入者31例,了解并分析其耳蜗植入前后不同频率残余听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及一段时间的耳蜗电刺激后,部分患者植入耳的残余听力会有所保留(66.67%);植入侧1kHz以下频率段的残余听力较手术前有显著差别,损失最重的是500Hz或1kHz,其次是250Hz;植入侧2、4kHz较手术前无显著差别;非植入侧听力较手术前无显著差别。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及耳蜗电刺激对植入耳的残余听力并非完全破坏,对不同的频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且1kHz以下频率受损较重。  相似文献   

17.
人工耳蜗是目前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重要的治疗方式。本文重点介绍耳聋时间、植入年龄、术前使用助听器、交流方式、病因、伴随耳鸣、双耳听力模式、单侧耳聋、康复等因素对术后效果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获得更为满意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前,人工耳蜗植入是能使重度、极重度感音性聋患者获得听力重建的唯一有效方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早期人工耳蜗植入能使先天性极重度感音性聋患者获得更好的听力言语康复效果。1岁以内患儿人工耳蜗植入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我科最近诊治1例9月龄先天性重度感音性聋患儿,并行人工耳蜗植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人工耳蜗植入术是目前唯一有效治疗双耳重度与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方法,然而不同个体其术后效果仍有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影响因素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热 点。由于遗传性聋约占先天性聋患者的50%以上,基因突变作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的影响因素之一也逐渐被研究人员关注。本文对基因突变与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术中圆窗耳蜗电图评估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耳蜗残余听功能。方法20例患者全麻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过程中,行术中圆窗耳蜗电图测试,测出的复合动作电位(CAP)阈值与术前纯音测听或其他听力测试之阈值进行比较。结果20例患者术中圆窗耳蜗电图测试测出的复合动作电位(CAP)阈值与术前1、2、4kHz听力测试阈值分别有较好的相关系数(0.20429,0.04076,0.38163)。结论术中圆窗耳蜗电图可以较准确客观地评估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耳蜗残余听功能,且是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听力学评估方法的有意义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