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盆腔肿瘤出现"纤维血管间隔"的CT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CT增强出现"纤维血管间隔"盆腔肿瘤的临床和CT资料,总结其CT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15例均女性、单发,术前均行CT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其中,卵巢无性细胞瘤7例,年龄均20岁;平扫3例密度均匀,无明显坏死、囊变,各2例病灶内分别间杂小斑片状、条片状坏死,5例病灶内见小斑点状、小条状钙化,增强后动脉期均呈轻度强化(CT值净增值范围:3~20HU,中位数:6HU),静脉期及延迟期轻度延迟强化;内胚窦瘤5例,其中,4例年龄20岁,1例41岁;平扫3例呈囊实相间"蜂窝状改变",各1例中央分别见大片状坏死、囊变,增强后动脉期均呈轻度强化(CT值净增值范围:3~13HU,中位数:7HU),静脉期及延迟期轻度延迟强化,部分"蜂窝"范围缩小;浆膜下肌瘤2例,阔韧带肌瘤1例,年龄均≥46岁;平扫密度欠均匀,内夹杂斑片状低密度影,略呈"地图样"改变,1例病灶外周见多发、小斑点状钙化影,增强后动脉期呈中度强化(CT净增值分别为:74HU、40HU、58HU),静脉期及延迟期轻微下降;各2例、1例内胚窦瘤伴邻近淋巴结、盆腔转移,1例侵犯邻近输尿管;仅1例卵巢无性细胞瘤出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3例内胚窦癌血清AFP、4例无性细胞瘤血清β-HCG明显升高。结论盆腔肿瘤出现"纤维血管间隔"并不仅仅见于卵巢无性细胞瘤,还可见于内胚窦瘤及少数浆膜下/阔韧带肌瘤,其CT表现各有特点,综合分析,结合年龄及癌标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部节细胞神经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部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CT(14例)、MR(6例)平扫和增强扫描及所有病理学资料.结果 20例胸部节细胞神经瘤中,发生于后纵隔17例、侧胸膜2例、右侧整个胸腔1例.14例肿瘤平扫CT值20~40 HU,平均30.5 HU,4例伴有小结节状钙化,1例伴有斑片状脂肪密度影;动脉期增强CT值0~12 HU,平均6.2 HU,延迟期增强10~20 HU,平均14.3 HU.MRI检查5例在T1 WI上为均匀低信号,1例在T1WI上低信号内夹杂斑片状高信号脂肪影;T2WI上6例为不均匀高信号,其中1例呈旋涡状征象;增强后动脉期呈轻度不均匀强化,延迟期逐渐进行性轻度强化.结论 增强后CT及MRI显示肿瘤在动脉期不强化或轻微强化、延迟后逐渐轻度强化是胸部节细胞神经瘤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盆部孤立性纤维瘤(PSFT)的CT及MRI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SFT的CT、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6例中3例位于直肠膀胱间隙,直肠右旁间隙、骶骨前间隙、右侧腹股沟区各1例.3例病灶单发,3例多发.5例边界清楚,1例不清.肿块呈分叶状3例,圆形/椭圆形2例,不规则形1例.平均最大径约14.7 cm(4.9~35 cm).CT平扫密度不均匀伴有斑片状低密度区,未见钙化、出血.MRI T1WI呈等信号,2例T2WI呈稍高信号,1例呈高信号,2例散在长T1、长T2信号区,病灶内及周围见点线状血管流空信号.3例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瘤内及周围见增粗血管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期呈进行性或持续强化,且强化范围扩大,内有斑片状无强化区.结论 当盆部病变表现为单发或多发肿块,边界清楚,密度或信号不均匀,特别是增强后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期持续强化时,应考虑到PSFT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王运韬  倪敏  陈自谦  钟群  王志敏 《临床军医杂志》2012,40(6):1500-1503,160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透明细胞癌(PCCCL)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CCCL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复习文献。7例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8例行MR T1WI,T2WI,DWI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12例患者均为男性;10例有乙肝病史,HBsAg(+);6例甲胎蛋白(AFP)阳性,11例为单发病灶,其中10例位于肝右叶,1例位于肝左叶,1例肝内播散;病灶多呈类圆形,边界较为清楚,以实性成分为主。CT平扫呈不均匀等或低密度影,其中2例病灶内部见不规则的更低密度影。增强后动脉期均呈不均匀强化,2例病灶有无强化的低密度区,门静脉期强化程度下降,呈相对低密度,延迟期病灶密度进一步减低。MRI T1WI上病灶多呈低信号,T2WI呈等或不均匀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动脉期呈较为明显不均匀强化,动脉期强化较为明显,门静脉期强化程度相对下降,其中2例病灶见环形强化的假包膜。延迟扫描病灶呈低信号。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肿瘤细胞PAS、Hep Par1染色均为阳性,CD10,CA-50多数阳性,但p53及CerbB-2染色均为阴性。结论 PCCCL的影像学表现较为复杂,诊断需结合相关临床资料,确诊依赖病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平扫和动态增强的螺旋CT、MRI表现,提高FNH诊断符合率。方法对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例CT平扫病灶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强动脉期扫描除中心瘢痕外,所有病灶均有明显均匀强化,其中3例还可见到病灶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4例呈略高密度、2例病灶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2例伴有中心瘢痕者均有延迟强化。MRI检查9例,病灶均呈不均匀略长或等T1及T2信号,增强动脉呈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或略高强化。结论平扫和动态增强螺旋CT、MRI能较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明显地提高与其他富血管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侧肾上腺淋巴瘤CT、MRI动态增强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双侧肾上腺非霍杰金淋巴瘤6例。其中继发性非霍杰金淋巴瘤5例,原发性非霍杰金淋巴瘤1例。男4人,女2。年龄35~75岁,平均63岁。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检查。1例行MR平扫和增强检查。所有病例影像资料均经2名高年医师在不知道病理结果的情况下分析阅片,分别确定病变大小、形态、边缘、密度以及强化程度,以及是否伴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果:12个病灶中,6个病灶呈椭圆形,肿块形4个,2个病灶呈肾上腺增生改变。肿瘤直径3.9~8.0cm。10个病灶CT平扫密度均匀,2个病灶密度不均匀,其中一个病灶内可见坏死。平扫CT值为24.1~35.2HU,平均25.5HU;CT动态增强动脉期病灶轻度强化,10个病灶均匀强化,2个病灶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条状、网格状强化。动脉期CT值28.3~44.7HU,平均31.6HU。门静脉期继续强化,门静脉期CT值36.4~64.6HU,平均48.7HU。MR扫描T1WI信号为均匀稍低信号,T2WI扫描信号为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3例伴腹膜后淋巴结肿大。2名医师诊断正确4例,2例误诊。结论:双侧肾上腺非霍杰金淋巴瘤密度相对均匀,坏死少见或范围较小,CT、MR动态增强呈轻~中等程度进行性延迟强化,强化较均匀。肾上腺淋巴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术前CT、MR动态增强扫描有利于确诊。  相似文献   

7.
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提高对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其中包括CT4例,MRI2例,肝动脉DSA1例。结果4例肿瘤均位于肝右叶,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肝实质分界不清,3例侵犯肝包膜。4例CT平扫均表现为不规则形低密度灶,CT值28—36HU,其中2例可见片状稍高密度出血灶;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实质呈轻度强化,CT值52—70HU,静脉期呈中度强化,CT值75—98HU,病灶内部中央坏死显著。2例表现为T1WI低信号,与肌肉信号相当,其中1例病灶内见片状等高信号影,T2WI为较高信号。1例DSA表现为肝动脉分支走行呈“抱球状”,实质期可见不规则肿瘤染色。结论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肿瘤向外浸润明显,边界不清,肿瘤内部坏死显著,实质部分所占比例很小,瘤内出血常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脓肿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信号特点。方法:对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肝脓肿患者MRI平扫及增强后动态扫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中,单发肝脓肿13例,多发8例,共39个主病灶,15个伴多发子灶。39个主病灶中,"簇样征"3个,蜂窝网格状、花边样征24个,"环靶征"12个。平扫示主病灶T1WI间隔及壁呈等低信号、脓腔低信号,T2WI间隔及壁略高信号、内脓腔呈更高信号;子病灶中央见点状T1WI低、T2WI高信号;20个主病灶周围见片状或肝段性T2WI高信号。增强后动态扫描:①动脉期肝脓肿27个主病灶分隔及边缘轻度强化,12个主病灶壁轻度强化、其中10个壁边缘明显强化;②门脉期分隔或/和壁强化逐渐明显、壁边缘持续强化,边界更加清晰;③延迟期(1~5min)分隔或/和壁持续强化。30min延迟扫描8个主病灶,壁内层仍见强化,壁边缘强化减退;④子病灶环边缘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逐渐明显;⑤主、子病灶坏死脓腔均无强化;⑥28个主病灶周围见片状或肝段性动脉期一过性强化。结论: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能较好的显示肝脓肿的发生、演变、发展及转归过程,反映肝脓肿的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节细胞神经瘤的CT和MR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接受MR平扫.结果 节细胞神经瘤好发于中青年,位于后纵隔8例,肾上腺5例,腹膜后4例,颈部1例.均为单发病灶、边界清楚,嵌入式生长可呈多种形态.CT平扫:12例为均匀低密度,平均CT值22~37 HU;6例密度不均,平均CT值13~46 HU,其中2例伴有坏死、囊变.2例见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各期均无强化4例,仅动脉期轻度强化5例,仅静脉期轻度强化2例,静脉期及延迟期呈轻、中度渐进性强化1例,三期呈渐进性强化6例;坏死及囊变部分未见强化.2例肿瘤内见肋间后动脉穿行,1例见腰动脉穿行并见细小分支滋养肿瘤.2例下腔静脉推挤受压移位,1例见颈部大血管被包绕.MR平扫:1例信号均匀,1例信号不均;T1WI表现为低信号,T2 WI呈高信号为主,脂肪抑制(SPIR)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呈高信号.结论 节细胞神经瘤的CT及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尤其是CT示肿瘤为均匀低密度、伴有斑点状钙化、肿瘤内血管穿行但未受侵,增强扫描动脉期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呈渐进性强化方式,DWI示肿瘤呈高信号时,应考虑节细胞神经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螺旋CT和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FNH)平扫和动态增强的螺旋CT、MRI表现 ,提高FNH诊断符合率。方法 :对 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螺旋CT检查 8例 ,MRI检查 6例 ,其中 1例同时做CT和MRI检查。结果 :8例CT平扫病灶均呈低密度 ,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动脉期扫描除中心疤痕外 ,所有病灶均有明显均匀强化 ,其中 4例还可见到病灶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 4例呈略高密度、4例病灶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 ,4例伴有中心疤痕者均有延迟强化。MRI检查 6例 ,病灶均呈不均匀略长或等T1及T2 信号 ,增强动脉期呈明显强化 ,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或略高强化 ,4例MRI平扫显示中央瘢痕者有延迟强化。结论 :平扫和动态增强螺旋CT、MRI能较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 ,明显地提高与其它富血管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