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亚宁  ;陈永刚 《吉林医学》2014,(24):5350-5351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临床诊治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4例,结合胃镜和病理检查分析出血病因,并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观察组给予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以胃、十二指肠溃疡(59.65%)和急性胃黏膜糜烂(18.42%)为主,其中老年人以胃溃疡为主,非老年人以十二指肠溃疡为主,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23%,对照组为68.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分别是导致老年人和非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应用泮托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可明显改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96年5月~2003年5月,共收治急性脑卒中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125例,用洛赛克治疗并与甲氰米胍作对比,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历选择 125例中男86例,女39例,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62.5岁,均为住院病人,所有病人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排除既往有胃、十二指肠溃疡,明显肝、肾功能不全者,均头颅C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止血方法.方法将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12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则进行一般的内科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结果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试验组治疗成功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试验组平均住院天数为(8.4±3.5)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4±4.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科综合治疗特别是内镜止血,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注射用泮托拉唑钠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患者16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泮托拉唑钠4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1次/d,静脉滴注7 d。比较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3个月内急性心肌梗死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静滴泮托拉唑钠治疗组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vs8.75%,P<0.01)。随访3月两组均无急性心肌梗死再发。结论静滴泮托拉唑钠在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患者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并上消化道出血(UGB)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 对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数理分析.结果 病前均有阿司匹林服用史,入院后溶栓4例,14例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大便隐血阳性20例,黒便14例,呕血8例,休克4例.均经内科综合治疗,冠脉介入治疗(PCI)2例,胃镜下止血2例.死亡3例,余均痊愈.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并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急症,抗栓药物的使用是发病主因,治疗上要抓住主要矛盾,早期预防是积极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潘托拉唑与复方铝酸铋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后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2006—2008年住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67例纳入本组研究,其中男147例、女20例,年龄47-85岁,平均(73±12)岁,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51)、潘托拉唑组(n=61)和复方铝酸铋组(n=55)。急性冠脉综合征常规治疗的方法相同。观察3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3组急性冠脉综合征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潘托拉唑组13.11%、复方铝酸铋组20.0%、联合治疗组3.92%。联合治疗组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后联合应用胃黏膜保护剂与质子泵抑制剂可以更加有效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用西咪替丁预防危重新生儿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评估.方法 将收入NICU的危重新生儿76例,随机分为两组,西咪替丁预防组40例,对照组36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预防组用西咪替丁3~5 mg/kg,加入10%葡萄糖10-15 ml中,在2 h内均匀泵人,每6~8 h一次,连用3~5 d.结果 预防组40例发生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7例,发生率17.5%,明显少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6.513,P<0.05).结论 西咪替丁对预防危重新生儿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肯定,值得基层医院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急性应激障碍(ASD)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8月在开滦总医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94例,采用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进行筛查,SASRQ得分≥40分为观察组,得分<40分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  相似文献   

9.
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为内科严重脏器疾病、尤其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且有很高的病死率。据尸检资料报道,合并胃肠道应激性出血。者占44.6%。76.1%,而相应病例临床资料中可查出者仅为其中50%。由于其早期表现无特异性,易被忽视,一旦发现,为时已晚,治疗效果差。故早期预防对降低死亡率颇为重要。为此,我们用H2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对68例病情Ⅱ级以上急性脑血管病人作预防性治疗,并以102例按常规治疗者为对照,观察对应激性胃肠道出血的早期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0.
奥美拉唑防治颅脑疾病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奥美拉唑防治颅脑疾病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颅脑疾病患者281例分为2组观察:第1组110例,随机分为奥美拉唑预防组(34例)、西咪替丁预防组(37例)、无抗酸剂组(39例),于患者住院期间观察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例数.第2组171例,并有回顾性患者为对照组(171例),用胃管抽取胃液监测治疗效果.结果 第1组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奥美拉唑预防组2.9%,西咪替丁预防组21.6%,无抗酸剂组28.2%,奥美拉唑预防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西咪替丁预防组(0.05)和无抗酸剂组;第2组171例,治疗后2,3周胃液潜血转阴率分别为78.2%和98.6%,而对照组分别为45.5%和6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 颅脑疾病预防性应用奥美拉唑,能有效地防止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奥美拉唑可以抑制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使胃酸分泌减少,胃液pH值上升,使处于应激状态下的胃肠粘膜组织不再受损害,并修复已经受损的胃肠粘膜组织.  相似文献   

11.
王兰玲  田奕举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9):2375-2376
目的:探讨中学生在应考期间出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机制及诊断与鉴别诊断和防治方法.方法:将本院2004年4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20例中学生应考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及社会心理干预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中学生应考期间出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与应考应激有关,需加强社会心理学干预.  相似文献   

12.
13.
14.
黎萍   《中国医学工程》2012,(6):93-93
目的探讨诊断和治疗应激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例应激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病因,诊治方法及治疗结果。结果共治愈15例;经内科治疗无效的经手术治疗5例,死亡共1例。结论内科综合治疗是治疗应激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法,内科治疗无效者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凝血酶对新生儿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将64例新生儿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为常规治疗,治疗组3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胃管灌注凝血酶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97·06%,对照组显效率43·3%,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治疗组平均止血时间(1·31±0·35)天,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为(3·25±0·56)天,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经胃管灌注凝血酶对危重症新生儿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的止血效果,且方法简单,便于临床观察与护理。  相似文献   

16.
雷齐亮  石源 《医学综述》2015,(5):925-927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78例ANVUGIB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静脉滴注、云南白药口服、支持及对症等常规处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奥曲肽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 d。观察3 d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清皮质醇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7%比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皮质醇和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联疗法可调整ANVUGIB患者的应激状态,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性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法,选取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同期住院的2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的调查,将发生急性应激障碍(ASD)的144例患者作为病例组,将未发生ASD的12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由专业人员对研究对象进行SASR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尺(VAS)和一般资料的调查。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对ASD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主要照顾者关系、出血量、出血次数、出血诱因、疼痛程度、是否伴有其他症状、睡眠质量、是否恐惧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ASD的重要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0.435,95%CI:0.202~0.938)、文化程度(OR=0.573,95%CI:0.419~0.784)、出血诱因(OR=0.014,95%CI:0.000~0.410)、疼痛程度(OR=0.442,95%CI:0.221~0.886)、睡眠质量(OR=0.531,95%CI:0.379~0.744)为ASD的保护因素,年龄(OR=1.861,95%CI:1.119~3.095)、主要照顾者(OR=1.871,95%CI:1.172~2.987)、是否伴有其他症状(OR=33.219,95%CI:6.069~81.383)是ASD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主要照顾者关系、是否伴有其他症状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ASD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王芬 《医学文选》2003,22(5):787-788
应激上消化道出血是重症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其发生率约为 1 5 %~ 3 0 %,大多在发病 1周后 ,死亡率可达 5 0 %~ 90 %[1]。在临床上 ,严密观察上消化道出血情况 ,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配合医生抢救治疗 ,可减少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死亡。现就我院 48例并发应激上消化道出血的脑卒中病人的观察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48例脑卒中患者中 ,男性 2 8例 ,女性 2 0例 ,年龄 44~ 89岁 ,其中脑出血 2 4例 ,脑梗塞 2 0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4例。合并糖尿病 8例。全部病例既往无消化性溃疡、肝病、血液病史。  全部病例在积极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激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探讨了68例应激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诊治经过.结果临床治愈58例,其中经内科综合治疗52例,有效止血46例(88.5%);手术治疗16例,有效止血12例(75%);死亡共10例,死亡率(14.7%).结论应激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出血首先行内科综合治疗的同时应行紧急胃镜检查,内科治疗无效者应积极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临床危重症之一,病情凶险,不紧急处理常危及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