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学说与干细胞辨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成体干细胞功能不足则会导致生长发育障碍或人的早衰现象。中医认为此为先天之精不足.临床以补肾填精法来治疗和五软五迟和早衰等病证。故今后或许可从调控干细胞增殖分化角度来研究中医学中由于先天之精不足所导致的一系列病证。从干细胞角度来阐述中医学“精”学说。讨论了它们的相似之处。认为全能干细胞蕴藏了全部先天之精,这是精的来源。并将全能干细胞及已发现的多种成体干细胞的功能.与“精”的繁衍生殖、生长发育、生髓化血等功能相比较,认为“精”与干细胞的基本属性较相似。试图为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4.
5.
"精"学说与干细胞辨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体干细胞功能不足则会导致生长发育障碍或人的早衰现象,中医认为此为先天之精不足,临床以补肾填精法来治疗如五软五迟和早衰等病证.故今后或许可从调控干细胞增殖分化角度来研究中医学中由于先天之精不足所导致的一系列病证.从干细胞角度来阐述中医学"精"学说,讨论了它们的相似之处.认为全能干细胞蕴藏了全部先天之精,这是精的来源.并将全能干细胞及已发现的多种成体干细胞的功能,与"精"的繁衍生殖、生长发育、生髓化血等功能相比较,认为"精"与干细胞的基本属性较相似.试图为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7.
<正>医学模式是人们考虑医学问题时,所遵循的总原则和总的出发点,是人们从总体上认识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和疾病以及相互转化的观点。医学模式的历史演变从神灵主义模式到自然哲学模式、机械论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直至目前大家普遍接受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但是目前临床上难以仅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来解释人体的健康根本和疾病的转化。本文以一个整体的全生命周期的"人"为参照系,尝试提出人的"形—精—气—神"模式来探讨。1形、精、气、神的概念1.1形:形体,指人以及它的内部结构,"形之下,谓之 相似文献
8.
探索能够面向全民大众普及,以中医现代化促成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智慧。把新疆医科大学刘月生教授的信息增殖进化论、马克思的唯物辨证法、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现代生物物理、化学、生理、心理、信息、伦理、病理、诊断,防治、遗传和进化等人类智慧之光,在宇宙生成演化语言和生物遗传进化规律的先天万象易中相互为用,并通过实践检验真理。证明了《黄帝内经》记载的"移精变气论"等中医本原轨道,是根除终身性疾病和断绝疾病遗传,迎来科技进步与人类进化同步发展的黄金时代的纲领性理论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9.
简论中医理论之“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精”字结构入手,以多个与“精”字有关的汉字为参照,从文字学的角度探寻中医精气神学说中“精”概念的内在性质、外形特征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10.
王德惠;吴贤顺;李晋宏;杜瑞斌;王海英;李春岭;扈丽萍;富利燕;张晓丽;刘文峰 《中医杂志》2014,55(22):1906-1908
糖尿病是糖代谢紊乱的疾病,糖尿病的高血糖是脾之运化失常所致。结合历代医家对消渴病的认识,从脾的生理病理及糖尿病的诱发因素阐述脾与糖尿病的关系,认为\"脾不散精\"或\"散精障碍\"是糖尿病发病之本,是其基本病机,并贯穿糖尿病全过程,而\"阴虚燥热\"是\"脾不散精\"之病理产物痰、湿、瘀、浊久蕴化热的结果,为糖尿病发病之标。 相似文献
11.
“精瘀”多由房劳过度,忍精不泄,或少年手淫,或日久不交,或湿热瘀阻,或手术所伤等所致。肾气虚而推动无力,或肝气郁结而疏泄失职,亦可致精泄不畅而成瘀。临床多用活血化瘀,疏肝理气,通精固肾兼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2.
“精”是《黄帝内经》中出现率比较高的一个字。仅《素问》81篇就达140余次,而且义项颇多。既有与文学经典中相同的用法;又有古医籍本身特有的含义。为了正确理解原文经旨。笔者现数列《黄帝内经》中“精”的不同义项,用法分析如下,供读者参考。一、“精”字的渊源《说文》云:“精,择米也,从米青声”寥寥几个字,便点出了“精”字的造字本义和形声结构。这在古文典籍中是不乏其例证的。如:司马云:“简米曰精,简即柬俗作(?)者是也。”如:《庄子人世间》曰:“鼓(?)播精”。即用小簸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上海市名中医林水淼历时30多年潜心研究“精血—精血虚袁—补益精血”与衰老及老年退行性疾病的关系,认为精血乃生命蕴养之本,精血虚衰为衰老变化之机,补益精血为延缓衰老之要,“补肾填精”促进精血化生的作用最为广泛和直接有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还精”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一、精为身之本精为人体生命活动之本,无精则人形无以成,人生无以存,盖《灵枢.决气篇》曰:“常先身生是谓精”,此乃父母之肾所藏生殖之精,即“先天之精”,两精相合,形成胚胎,是为生命之起源,故有“肾为先天之本”之称。若此先天之精不足,既可导致不孕,也可致使胎儿畸形,若先天之精失之健壮则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得以散发矣。胎儿降生后,则必赖“后天之精”予以养育,此乃来自饮食物之精微及清气之精华,若《素问·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精于脉;输精于皮毛。”“饮入于胃,游溢精气,脾气散精,水精四布。”此后天之精的摄纳、敷布主要依赖于脾胃,故有“脾胃为后天之本” 相似文献
19.
<正>症状,古代又称为病形、病状、病候、证、证候等,本义是患病的证据、诊断的凭证,后来泛指病人的临床表现。近代西医学传入中国后,症状的含义有所缩小,即专指患者感觉到的痛苦不适,主观性较强,如头晕、疼痛、胀满、恶心之类;而与此相对的体征, 相似文献
20.
中医“脾不散精”病理内涵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角度探讨了中医“脾不散精”的病理意义及内涵,深化了中医脾虚证研究的内容,首次把中医“脾不散精”与现代医学之“胰岛素抵抗”两种病理现象联系起来进行阐述,为“脾不散精”的病理意义注入了新的解释,意在抛砖引玉,为中医防治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