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学说与干细胞辨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进  徐志伟  杜少辉  陈群 《中医药学刊》2004,22(7):1198-1200
成体干细胞功能不足则会导致生长发育障碍或人的早衰现象。中医认为此为先天之精不足.临床以补肾填精法来治疗和五软五迟和早衰等病证。故今后或许可从调控干细胞增殖分化角度来研究中医学中由于先天之精不足所导致的一系列病证。从干细胞角度来阐述中医学“精”学说。讨论了它们的相似之处。认为全能干细胞蕴藏了全部先天之精,这是精的来源。并将全能干细胞及已发现的多种成体干细胞的功能.与“精”的繁衍生殖、生长发育、生髓化血等功能相比较,认为“精”与干细胞的基本属性较相似。试图为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3.
浅议眼与精     
<正> 精为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同时也是各种功能得以实现的动力源泉。眼是人体的视觉器官,同样与精有密切的关系。目禀先天之精生,受五脏之精成《审视瑶函》曰:“目乃先天之空窍,肇始之元明”。人生之后,目形虽俱,神却未全。此时尚不具备完善的视瞻功能,必须随着人体的发育,不断地接受后天之精的滋养。五脏为后天之精化生贮藏的器官,故目之后天之精,也即源于五脏之精。《兰室秘藏》云:“五脏六腑之精……上贯于目”《审视瑶函》云:“眼乃五脏六腑之精上注于目而为光明”。对此《灵枢·大惑》做了更  相似文献   

4.
苏新民 《光明中医》2012,(9):1721-1722
五脏皆藏精,但在人们的习惯中,经常提到的却只是肾精。至于肺精,历来提及较少,其原因何在?通过对历代文献的考查,通过对肺精源流的回顾,笔者认为历代少提肺精的原因有三个:一是脏腑气血阴阳理论体系的影响;二是肺气及相关理论的影响;三是肾藏精理论的影响。本文试对其原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5.
"精"学说与干细胞辨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体干细胞功能不足则会导致生长发育障碍或人的早衰现象,中医认为此为先天之精不足,临床以补肾填精法来治疗如五软五迟和早衰等病证.故今后或许可从调控干细胞增殖分化角度来研究中医学中由于先天之精不足所导致的一系列病证.从干细胞角度来阐述中医学"精"学说,讨论了它们的相似之处.认为全能干细胞蕴藏了全部先天之精,这是精的来源.并将全能干细胞及已发现的多种成体干细胞的功能,与"精"的繁衍生殖、生长发育、生髓化血等功能相比较,认为"精"与干细胞的基本属性较相似.试图为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雷航  温泉  田瑞敏  黄慧娜  许沁  刘霞  黎晖 《新中医》2016,48(10):11-13
细胞是最基本的、最微小的生命单位,是生命科学的基本研究模型。本文从精的理论角度探讨以细胞作为中医学基本模型的可行性。细胞之先天之精(生殖之精)是指细胞内的遗传物质(DNA)与能启动生殖或发育过程的必要物质(转录因子),细胞的后天之精(水谷之精)则指除先天之精外的细胞内液部分。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谨慎地认知细胞的生命规律,并且与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展紧密结合起来,可能有助于中医基本理论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正>医学模式是人们考虑医学问题时,所遵循的总原则和总的出发点,是人们从总体上认识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和疾病以及相互转化的观点。医学模式的历史演变从神灵主义模式到自然哲学模式、机械论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直至目前大家普遍接受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但是目前临床上难以仅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来解释人体的健康根本和疾病的转化。本文以一个整体的全生命周期的"人"为参照系,尝试提出人的"形—精—气—神"模式来探讨。1形、精、气、神的概念1.1形:形体,指人以及它的内部结构,"形之下,谓之  相似文献   

8.
探索能够面向全民大众普及,以中医现代化促成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智慧。把新疆医科大学刘月生教授的信息增殖进化论、马克思的唯物辨证法、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现代生物物理、化学、生理、心理、信息、伦理、病理、诊断,防治、遗传和进化等人类智慧之光,在宇宙生成演化语言和生物遗传进化规律的先天万象易中相互为用,并通过实践检验真理。证明了《黄帝内经》记载的"移精变气论"等中医本原轨道,是根除终身性疾病和断绝疾病遗传,迎来科技进步与人类进化同步发展的黄金时代的纲领性理论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9.
简论中医理论之“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精”字结构入手,以多个与“精”字有关的汉字为参照,从文字学的角度探寻中医精气神学说中“精”概念的内在性质、外形特征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是糖代谢紊乱的疾病,糖尿病的高血糖是脾之运化失常所致。结合历代医家对消渴病的认识,从脾的生理病理及糖尿病的诱发因素阐述脾与糖尿病的关系,认为\"脾不散精\"或\"散精障碍\"是糖尿病发病之本,是其基本病机,并贯穿糖尿病全过程,而\"阴虚燥热\"是\"脾不散精\"之病理产物痰、湿、瘀、浊久蕴化热的结果,为糖尿病发病之标。  相似文献   

11.
“精瘀”多由房劳过度,忍精不泄,或少年手淫,或日久不交,或湿热瘀阻,或手术所伤等所致。肾气虚而推动无力,或肝气郁结而疏泄失职,亦可致精泄不畅而成瘀。临床多用活血化瘀,疏肝理气,通精固肾兼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2.
“精”是《黄帝内经》中出现率比较高的一个字。仅《素问》81篇就达140余次,而且义项颇多。既有与文学经典中相同的用法;又有古医籍本身特有的含义。为了正确理解原文经旨。笔者现数列《黄帝内经》中“精”的不同义项,用法分析如下,供读者参考。一、“精”字的渊源《说文》云:“精,择米也,从米青声”寥寥几个字,便点出了“精”字的造字本义和形声结构。这在古文典籍中是不乏其例证的。如:司马云:“简米曰精,简即柬俗作(?)者是也。”如:《庄子人世间》曰:“鼓(?)播精”。即用小簸  相似文献   

13.
王劲松  王心恒  王晓虎 《光明中医》2016,(22):3245-3246
对国内外首次提出藏象脏腑组成新论,即"五脏、六腑、两个奇恒之腑与一个大脑之主论"及其二十余载之前于国内外首次提出"精室当为奇恒之腑"论说,从奇恒之腑的定义、生理功能等进行了分析论述;大力倡导只有女子胞、精室两个奇恒之腑,认为《黄帝内经》等经典论著,绝对不可认为是千古不变之定律;并叙说了多年来对男科理论、实验与临床研究之经验感悟等。  相似文献   

14.
笔者1991在国内首次明确提出"精室当属奇恒之腑"的理论观点后[1]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与共鸣,陆续出现一些本方面的研究报道,使该理论观点不断发展完善,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就有关问题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名中医林水淼历时30多年潜心研究“精血—精血虚袁—补益精血”与衰老及老年退行性疾病的关系,认为精血乃生命蕴养之本,精血虚衰为衰老变化之机,补益精血为延缓衰老之要,“补肾填精”促进精血化生的作用最为广泛和直接有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还精”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6.
血精治验     
李恩俊  李林 《新中医》1990,22(10):40-40,39
现代医学认为,血精一症,多为急慢性精囊炎所致,间或合并前列腺炎、睾丸炎等症,治疗颇为棘手,笔者临证曾遇治数例,本着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原则,灵活用药,收效尚满意,谨录于下。  相似文献   

17.
一、精为万类之基,分则先天后天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把“精”视作天地间万物的基础。《易·系辞》曰:“精气为物”,注曰:“精气氤氲,聚而生物。”疏曰:“精气为物者,谓阴阳精灵之气,氤氲积聚而为万物也。”精  相似文献   

18.
一、精为身之本精为人体生命活动之本,无精则人形无以成,人生无以存,盖《灵枢.决气篇》曰:“常先身生是谓精”,此乃父母之肾所藏生殖之精,即“先天之精”,两精相合,形成胚胎,是为生命之起源,故有“肾为先天之本”之称。若此先天之精不足,既可导致不孕,也可致使胎儿畸形,若先天之精失之健壮则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得以散发矣。胎儿降生后,则必赖“后天之精”予以养育,此乃来自饮食物之精微及清气之精华,若《素问·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精于脉;输精于皮毛。”“饮入于胃,游溢精气,脾气散精,水精四布。”此后天之精的摄纳、敷布主要依赖于脾胃,故有“脾胃为后天之本”  相似文献   

19.
<正>症状,古代又称为病形、病状、病候、证、证候等,本义是患病的证据、诊断的凭证,后来泛指病人的临床表现。近代西医学传入中国后,症状的含义有所缩小,即专指患者感觉到的痛苦不适,主观性较强,如头晕、疼痛、胀满、恶心之类;而与此相对的体征,  相似文献   

20.
中医“脾不散精”病理内涵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五永长  许建秦 《陕西中医》2006,27(11):1390-1392
从理论角度探讨了中医“脾不散精”的病理意义及内涵,深化了中医脾虚证研究的内容,首次把中医“脾不散精”与现代医学之“胰岛素抵抗”两种病理现象联系起来进行阐述,为“脾不散精”的病理意义注入了新的解释,意在抛砖引玉,为中医防治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