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对比观察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骶管麻醉和常规氯胺酮麻醉用于〈6岁患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6岁进行腹部以下部位择期手术的患儿按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常规麻醉组(氯胺酮组,Ⅰ组)和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骶管麻醉组(Ⅱ组),观察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程度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Ⅰ组与麻醉前及Ⅱ组麻醉后相比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显著增高(P〈0.01),呼吸频率(R)显著增快,而Ⅱ组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Ⅰ组相比,Ⅱ组术后清醒时间短,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少(P〈0.01)。结论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骶管麻醉用于小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术后清醒快,其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2.
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小儿骶麻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观察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KP)和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骶管麻醉(KPS)用于体重小于20kg的患儿腹部及以下部位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59例患儿随机分为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KP)组和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骶管麻醉(KPS)组,KP组30人,KPS组29人。观察两组麻醉前后SBP、DBP、SPO2、HR的变化程度以及术后意识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等的发生率。结果手术开始、手术结束前5分钟(停药后)SBP、DBP、HR两组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手术结束后意识恢复时间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骶管麻醉用于小儿腹部及以下部位手术临床麻醉效果满意,呼吸循环稳定,术后清醒快,其临床效果优于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  相似文献   

3.
肖军 《西部医学》2008,20(6):1244-1244
目的对比观察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麻醉和常规氯胺酮复合麻醉用于小儿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12岁以下进行阑尾切除术不合作的患儿按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氯胺酮辅助硬膜外组(K组)和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麻醉组(P组),观察麻醉前后血压(SBP、DBP)心率(HR)、呼吸频率(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程度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不同时点5项指标均相近,但P组清醒早。结论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麻醉用于小儿阑尾切除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术后清醒快,其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氯胺酮辅助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4.
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阻滞用于小儿麻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阻滞与常规氯胺酮辅助咪唑安定用于婴幼儿腹部及腹部以下部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婴幼儿腹部及腹部以下部位的急诊和择期手术按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分为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麻醉组(Ⅰ组)和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组(Ⅱ组)。观察术前、术中、术后清醒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程度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组Ⅱ与组Ⅰ相比平均动脉压显著增高、呼吸频率和心率显著增快,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增多。结论: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麻醉用于小儿腹部及以下部位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术后清醒快、并发症少,效果优于常规的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骶管麻醉和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6岁患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的临床观察.方法 30例小于6岁进行腹部以下的患儿按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氯胺酮组(B组)和氯胺酮复合为泊酚辅助骶管麻醉组(A),观察麻醉前后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02)的变化程度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B组与麻醉前及A组麻醉后相比血压(BP)、心率(HR)显著增高(P<0.01),呼吸频率(RR)显著增快,而A组与麻醉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B组相比,A组术后清醒时间短,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少(P<0.01).结论 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骶管麻醉用于小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术后清醒快,其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观察氯胺酮复合骶管麻醉和常规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80例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择期手术的患儿按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常规麻醉组(氯胺酮组,K组)和氯胺酮辅助骶管麻醉组(KS组),观察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程度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记录氯胺酮用景。结果K组与麻醉前及KS组麻醉后相比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显著增高(P〈0.01),呼吸频率(R)显著增快,而KS组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K组相比,KS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减少,且术后清醒时间短,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少(P〈0.01)。结论氯胺酮复合骶管麻醉用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术后清醒快,其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骶管麻醉在小儿经尿道输尿管镜检查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输尿管镜手术患儿40例,年龄2~5岁,ASAI~Ⅱ级,随机均分成两组。A组单纯予氯胺酮、异丙酚,B组予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小儿骶管麻醉,观察入室时(T1)、手术中(操作时)(T2)及手术结束后(T3)患儿的HR、SpO2及MAP变化,术中氯胺酮用量及苏醒时间,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B组氯胺酮总用量较A组明显减少(P〈0.05),MAP、HR波动小于A组,患儿苏醒较A组快,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少(P〈0.01),两组SpO2维持在95%以上。结论静脉氯胺酮异丙酚复合骶管麻醉用于小儿经尿道输尿管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和常规氯胺酮麻醉用于小于6岁患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小于6岁进行腹部以下部位择期手术的患儿,按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常规麻醉组(氯胺酮组,K组)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组(KP组),观察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氧饱和度的变化程度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K组与麻醉前及KPS组麻醉后相比平均动脉压、心率显著增高(P〈0.01),呼吸频率显著增快,而KP组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K组相比,KP组术后清醒时间短,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少(P〈0.01)。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骶管麻醉用于小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术后清醒快,其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丙泊酚辅助下骶管阻滞在儿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儿40例,分为丙泊酚全麻下骶管阻滞组(A组)和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组(B组),每组20例.观察手术开始前(T0)、手术切皮(T1)、手术开始30min(T2)各时点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观察记录氯胺酮、丙泊酚用量,以及术后清醒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组内组间比较HR、SBP、DBP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儿麻醉后HR、SBP、DBP、RR变化不大,而B组患儿麻醉后均有SBP、DBP升高,HR加快,且呼吸抑制发生率较A组高.A组患儿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B组.A组患儿术后清醒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均少于B组(P<0.05),术后镇痛效果满意.结论 丙泊酚辅助骶管阻滞应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安全、有效、麻醉效果满意,术后苏醒快,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七氟醚面罩吸入辅助小儿骶麻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麻醉效应.方法 小儿下腹部手术100例(ASA Ⅰ~Ⅱ级),分为两组,Ⅰ组为父母陪护下七氟醚面罩吸入诱导辅助骶管阻滞组,Ⅱ组为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组.观察两组患儿麻醉前后的血压(SBP、DBP)、HR、SpO2的变化及手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Ⅰ组诱导后HR、SpO2基本保持稳定,SBP、DBP轻微下降(P>0.05),Ⅱ组诱导后HR、SBP/DBP较Ⅰ组明显升高(P<0.05);Ⅰ组麻醉后呼之睁眼时间(9.5±3.2)min,Ⅱ组(16.6±6.2)min(P<0.05);Ⅱ组不良反应明显增多(P<0.05).结论 亲属陪同下七氟醚面罩吸入诱导复合小儿骶管阻滞在小儿下腹部短小手术的麻醉效果好,患儿生命体征稳定,麻醉并发症少,术后苏醒快,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式,值得基层医院选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与吸入七氟醚麻醉在小儿腭裂修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先天腭裂修复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Ⅰ)和对照组(Ⅱ)各2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静脉麻醉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维持机械通气。麻醉维持:Ⅰ组采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同时靶控输注丙泊酚;Ⅱ组采用吸入七氟醚,同时也靶控输注丙泊酚。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诱导结束时(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30分钟(T4)、拔管后1分钟(T5)几个时点,记录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并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气管拔管和清醒时间,苏醒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与诱导前相比,两组在麻醉诱导后的SBP、DBP、HR下降明显,I组气管拔管后1分钟HR变化显著高于Ⅱ组,呼吸恢复、气管拔管和清醒时间Ⅰ组明显缩短。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全麻用于小儿腭裂修复术麻醉效果满意且术后苏醒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观察小于3岁患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丙泊酚静脉麻醉前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小于3岁进行腹部以下部位择期手术的患儿给予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程度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麻醉前与麻醉后相比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术后清醒时间短,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少。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小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术后清醒快,其临床效果明显优越。  相似文献   

13.
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小儿硬膜外麻醉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硬膜外麻醉应用于<6岁患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6岁进行腹部以下部位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氯胺酮组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每组25例,观察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氯胺酮组麻醉后与麻醉前相比平均动脉压、心率明显增高(P<0.01),呼吸频率明显增快(P<0.01),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麻醉后与麻醉前相比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明显低于氯胺酮组(P<0.05,P<0.01);与氯胺酮组相比,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术后清醒时间缩短(P<0.01),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少(P<0.01)。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硬膜外麻醉用于小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稳定,术后清醒快。  相似文献   

14.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肩关节脱位复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的麻醉效果。方法:ASAI~Ⅱ级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病人60例,随机分为常规臂丛麻醉组(Ⅰ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Ⅱ组)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Ⅲ组),每组20例,观察并记录麻醉前3分钟、麻醉后1分钟、复位时、复位后3分钟的SBP、DBP、HR、SPO2,记录术毕停药后病人呼之睁眼的时间,记录复位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手术医生满意度。结果:Ⅰ组、Ⅱ组、Ⅲ组病人用药后SBP、DBP、HR、SP02均有变化(P〈0.05),但Ⅲ组变化轻(P〈0.05);Ⅲ组术后呼之睁眼的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5);Ⅱ组、Ⅲ组VAS和医生满意度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上腹部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4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随机分为观察组(全麻复合硬膜外组)和对照组(全麻组)。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的方法相同,全麻诱导用芬太尼4μg/kg,丙泊酚1~2mg/kg,维库溴铵0.1mg/kg。观察组于诱导前取T8~9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首次注入1.0%利多卡因加0.375%罗哌卡因的混合液3~5ml。测定平面后给追加量,麻醉平面控制在T4以下,全麻维持选用丙泊酚3~5mg/(kg.h)静脉持续泵入,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需要时吸入0.5%~1.5%的异氟醚。记录在围麻期两组患者的SBP、DBP、MAP、HR、全麻用药量、苏醒时间及术后躁动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切皮后和拔管后SBP、DBP、MAP及心率上升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全麻用药量和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苏醒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上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小,全麻用药量和术后躁动减少,苏醒迅速,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麻醉镇痛效果及其安全、有效性.方法 选择120例ASAⅠ~Ⅱ级,妊娠6~9周且自愿终止妊娠孕妇,随机分成4组.A组(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5 mL,1 min后静注丙泊酚2 mg/kg;B组静注氯胺酮0.2 mg/kg、丙泊酚1.5~2 mg/kg;C组静注氯胺酮0.3 mg/kg、丙泊酚1.5~2 mg/kg;D组静注氯胺酮0.4 mg/kg、丙泊酚1.5~2 mg/kg.观察术中各组SBP、DBP、HR、SpO2的变化及麻醉效果、术后镇痛效果,记录各组丙泊酚用药总量、清醒时间、离院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果 术中丙泊酚总用量A、B两组明显多于C、D组(P<0.05);术后清醒时间D组明显长于A组(P<0.05),离室时间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丙泊酚诱导后2 min SBP、DBP、HR与诱导前有显著差异(P<0.05),C、D两组麻醉过程中心率、血压比较平稳.B、C、D 3组麻醉、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术后恶心反应也少于A组(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与丙泊酚合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镇痛效果好,并发症少,0.3 mg/kg氯胺酮与丙泊酚复合应用尤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鼻内窥镜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鼻内窥镜术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行鼻内窥镜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Ⅰ组)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Ⅱ组)。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0.05~0.1mg/kg、异丙酚2mg/kg瑞芬太尼2μg/kg或芬太尼4-6μg/kg,万可松0.1mg/kg、静脉诱导气管插管、术中用异丙酚4-6mg/(kg·h)、瑞芬太尼0.2μg/(kg·min)或芬太尼2μg/(kg·h)万可松0.6~0.8μg,(kg·min)维持麻醉。两组均待手术结束鼻腔填塞碘仿纱条后停止泵入麻醉药。观察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及术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搏血氧饱和度、麻醉苏醒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基础值均明显降低(P〈0.05),麻醉维持过程中Ⅰ组收缩压、心率较Ⅱ组收缩压、心率低(P〈0.05),两组间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Ⅱ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过程中的心血管反应,麻醉维持期间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小,术中血压维持在适宜水平,减少了术中出血,且术后苏醒、拔管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麻醉前预注羟己基淀粉130/0.4对老年病人异丙酚麻醉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老年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纽于麻醉前30分钟输注羟乙基淀粉130/0.4500ml,对照组输注乳酸林格氏液500ml。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1)、麻醉后5min(1、2)、10min(1、3)、及20min(T4)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的变化。结果:与T1比较,对照组1、2、1、3及T4时SBP、DBP及HR均明显下降(P〈0,001),而观察组仅T2时SBP、DBP及HR下降明显(P〈0.001)。组间比较,T2、T3及T4时,对照组SBP、DBP及HR较观察组明显下降(P〈0.001)。结论:输入足量HES130/0.4扩容可有效预防老年患者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麻醉诱导时的低血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丙泊酚或丙泊酚复合氯胺酮辅助骶管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以下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2~8岁行下腹部以下部位择期手术患儿,按麻醉用药不同随机分为P组(丙泊酚组)和PK组(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组),2组均辅助骶管麻醉,观察惠儿麻醉前、麻醉后5min、10min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的变化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2组MAP、HR麻醉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R、Sp02麻醉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清醒时间P组明显短于PK组(P〈0.01),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P组明显低于PK组(P〈0.05)。结论:丙泊酚辅助小儿骶管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以下手术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清醒迅速,不良反应少,围术期安全性高,其临床效果优于丙泊酚复合氯胺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宫腔镜检查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0例ASAⅠ级或Ⅱ级行宫腔镜检查术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复合丙泊酚组(Ⅰ组)和丙泊酚组(Ⅱ组),各30例。Ⅰ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用0.9%生理盐水配置成4 mL),20 min后缓慢推注丙泊酚1~2 mg/kg;Ⅱ组静脉注射0.9%生理盐水4 mL,20 min后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1.5~2.5 mg/kg,待患者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呼吸平稳后即可开始手术,必要时每次追加丙泊酚0.5~1mg/kg。观察患者麻醉前(T0)、睫毛反射消失时(T1)、宫腔操作时(T2)、检查结束时(T3)和苏醒时(T4)的SBP、HR、RR和SpO2变化;以及手术时间、术中丙泊酚总用量、苏醒时间,术中肢动、术后腹痛和麻醉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Ⅱ组患者在睫毛反射消失时的SBP较麻醉前有明显降低(P〈0.05),在T1时Ⅱ组患者的SBP、RR明显较Ⅰ组低,Ⅱ组丙泊酚用量明显高于Ⅰ组(P〈0.05)。Ⅱ组苏醒时间长于Ⅰ组(P〈0.05),Ⅱ组患者术中肢动、术后腹痛、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复合丙泊酚可以安全用于无痛宫腔镜检查且镇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