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和血管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4洌急性脑梗死病人行常规MRI检查。再行弥散加权成像(DWI)及TOF 3D脑血管成像检查。结果69例发病时间〈2h的病人,在T1WI和T2WI均为正常,DWI像呈稍高信号影;85例发病时间2h~6h病人,T2WI呈高信号,DWI呈异常高信号。在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中,31例表现为正常;20例表现为主支血管影及其分支缺失;35例表现为脑血管影局限性狭窄、稀疏;68例表现为弥漫性脑血管分支影稀疏、减少。呈枯枝状,且常伴有主血管影粗细不均匀及狭窄。结论DWI比常规T2WI对诊断急性脑梗死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能发现常规T2WI像不能发现的超早期脑梗死。脑血管成像在与DWI及T2WI像结合观察时,可对病人脑血管基本状态做出初步评价,但不宜单独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5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磁共振DWI及FLAIR检查,对比分析DWI、FLAIR图像。结果超急性、急性和亚急性脑梗死在DWI均表现为高信号,在超急性脑梗死期,弥散加权像可显示常规T2WI像不能发现的早期脑梗死灶,本组超急性梗死灶在DWI显示达100%,高于T2WI。FLAIR序列对大脑半球表面、基底池周围、灰白质交界及脑室旁区的微小病变及脑白质变性或脱髓鞘的显示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结论 DWI可以尽可能早地显示病灶,早期、准确诊断脑梗死,且优于常规MR,结合FLAIR/T2WI有助于鉴别新旧梗死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博罗县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磁共振DWI与MRI进行诊断,对其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在磁共振DWI上均表现出局灶性高信号,在回波成像T2加权成像(T21WI)没有显示异常高信号的患者有9例,然而在磁共振DWI中却显示出异常高信号,在发病9~11 h检查的患者的有10例,病灶在T21WI图像中均表现为稍高信号,然而在磁共振DWI中均表现出异常高信号。在发病12 h以上检查的患者有21例,在回波成像T21WI与磁共振DWI中均表现为异常高信号,其中10例患者在回波成像T21WI中表现为多发脑梗死灶,然而在磁共振DWI中却表现为单一异常高信号。结论:磁共振DWI在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较高,其敏感性与特异性比较高,对急性脑梗死与非急性脑梗死有效的区分开来,同时也可以诊断出磁共振成像不能发现的超早期脑梗死,为患者的后期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核磁共振成像(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在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3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行磁共振成像(T1WI—T2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对比3种成像方法的异常率。结果:三种成像方法中DWI异常率明显高于T1WI有统计学意义(X^2=4.44P〈0.05),而DWI和T2WI的异常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0=1.20P〉0.05)。23例病后1周内均行三种成像方法检查,其中T1WI和2例T2WI正常者8例而DWI均显示异常,T2WI与DWI检查4例发现的病灶部位数相同,有8例DWI发现的病灶部位数多于T1WI和T2WI。12例于发病1周后三种成像方法检查,三者异常率相同,发现的病变部位也基本相同。结论: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发现早期病毒性脑炎的病灶较T1WI或T2WI敏感,在其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探讨并分析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结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 3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 T1WI、T2WI、FLAIR、DWI、MRI 图像进行分析,然后将 MRA 结合 DWI 诊断结果与 MRI 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比 较不同方法对病变的检出率。结果:与 MRI 的检出率 43.33 %(13/30)相比较,MRA 结合 DWI 检出率 100.00 %(30/30) 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RI 诊断结果中有 6 例 FLAIR 序列局部血管呈现为低信号,而 MRA 结合 DWI 诊断结果中,DWI 所显示的病灶解剖定位与 MRA 成像上所显示的血管异常解剖定位有着高度的一致性。结论:对急 性脑梗死患者实施 MRA 结合 DWI 诊断,能够对病灶的位置、血管情况等尽早的确认,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准确的指 导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就诊的52例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经MRI常规序列T1WI、T2WI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病灶检出率。结果:MRI常规序列扫描:显示局限性脑肿胀11例,影像表现:境界欠清,斑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脑沟、脑池局部变浅、消失。其余41例有13例陈旧性脑梗死病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所有患者均表现急性脑缺血细胞毒性水肿征,影像表现:境界清楚,结节状、片状高信号病灶,且病灶范围明显大于常规T2WI、FLAIR像,20例脑干病变,23例放射冠、基底核区病变,5例颞顶叶及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病变,2例胼胝体区病变,13例合并有多发性病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24h内病灶检出率94.64%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脑梗死效果优于MRI常规检查,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颅内表皮样囊肿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的术前MR常规平扫、增强和DWI资料。结果1:3例T1WI呈低信号,2例T1WI呈混杂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增强多无强化。结论:在颅内表皮样囊肿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中DWI均有特异性,应该在颅内占位性病变中作为常规扫描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对于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经临床拟诊为超急性、急性及亚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行常规MRI扫描及DWI检查,分析随发病时间不同,信号强度的变化。结果发病1~6 h(10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及稍高信号,DWI均呈高信号。7~16 h(7例)T1WI上5例为等信号,2例为低信号,T2WI上4例为稍高信号,3例为高信号,DWI为高信号。17~24 h(5例)T1WI上4例为低信号,1例为等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DWI均为高信号。24 h以上(7例)T1WI为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DWI 5例为稍高信号,2例为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4例为稍低信号,2例为等信号,1例为等低信号。结论 DW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中有很大的临床诊断价值,而在急性期与亚急性期则应结合ADC值才能作出较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RI,DWI)及氢质子波谱成像(H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观察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改变和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的情况,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及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MRS在兴趣区上测量氮-乙酰天冬氨酸(NAA)与肌酸(Cr)比值(NAA/Cr);胆碱复合物(Cho)与肌酸(Cr)比值(Cho/Cr)及乳酸(Lac)与肌酸(Cr)比值(Lac/Cr),并对治疗前后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病人 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病人NAA/Cr较治疗前升高,但研究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两组病人CHO/Cr及 Lac/Cr 均较治疗前降低,但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以上结果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 MRS 联合DWI能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脑蛋白水解物(施普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神经保护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脑梗死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诊断考虑脑梗死并经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证实为单侧脑梗死病人行DTI检查,共48例。重建ADVAV图、FA图及DTT图,测定脑梗死区及健侧相应部位脑组织的ADVAV值和FA值,对锥体束受累病人,测量双侧大脑脚、脑桥的ADVAV值和FA值测量。结果脑梗死后脑组织ADVAV值、FA值随病理生理演变呈一定规律性变化,在慢性期锥体束受累病例显示远离病变区患侧锥体束FA值下降,ADVAV变性则无统计学意义。与传统MRI及DWI相比DTI可清晰显示梗死灶与白质纤维束的空间位置关系及其受累程度。结论 DTI结合常规MRI及DWI对梗死灶的解剖定位更准确,ADVAV值与FA值联合应用有助于对脑梗死进行更精确的临床分期,DTI对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脑梗死急性期病灶部位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分析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辅助检查结果,借助弥散加权核磁共振(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临床神经系统局灶体征,判断本次责任病灶。梗死灶首先按脑循环系统划分为:前循环供血区和后循环供血区,前循环供血区又分成:皮层、皮层下白质和基底节区,后循环供血区包括脑干、丘脑和小脑。在发病的30天内以虚实为纲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为:以实为主、以虚为主、虚实并重3大证候类型。结果:发生在皮层的梗死,中医辨证以实为主的证候最多见(58.8%),以虚为主的证候仅占17.6%;发生在基底节区的梗死,则更多见以虚为主的证候(85.7%),且无1例表现为以实为主的证候;发生在皮层下白质的梗死,以实为主的证候(42.9%)和以虚为主的证候(35.7%)相差不多;而后循环梗死以实为主的证候最多,占46.7%,以虚为主的证候只占20.0%。结论:此研究结果提示急性脑梗死的责任病变部位与中医虚实证候之间存在相关性,单发的皮层和脑干梗死多见以实为主的证候,单发的基底节区梗死多见以虚为主的证候。  相似文献   

12.
通心络胶囊配合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配合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通心络胶囊配合电针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通心络胶囊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7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配合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酸性磷脂(AP)在临床早期评估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脑缺氧缺血程度中的作用。方法患者均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成像(PWI)检查,并排除急性脑梗死,在低灌注区或可疑低灌注区选取PWI像感兴趣区域测脑血流量(CBF)、脑血容积(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值,同时取对侧镜像对称区域测CBF、CBV及MTT值做对照研究。立即抽静脉血测AP的浓度,并应用线性相关分析法比较AP与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PWI相关系数(CBF、CBV和MTT)的相关性。结果 30例患者PWI异常,AP值均高于正常参考值;8例患者PWI和AP值均正常;7例患者PWI虽正常,但AP值高于正常参考值。灌注感兴趣区域及镜像侧CBF、CBV及MTT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1)。多根血管狭窄患者CBF和CBV较单根血管狭窄患者减低,MTT延长,AP值增高。CBF与AP值呈负相关(P<0.01),CBV与AP值亦呈负相关(P<0.01),MTT与AP值呈正相关(P<0.01)。结论 CBF、CBV、MTT与AP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AP是一种脑组织缺氧缺血的早期敏感的标志物,有可能较PWI成像更早期反映脑组织缺氧缺血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64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给予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给予灯盏花素治疗。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及各主要实验室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下降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组总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73.53%和91.1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3.33%的总显效率与56.67%的总有效率,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与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187例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组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及血小板参数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测定。结果:1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气虚血瘀型111例(59.4%),风痰阻络型68例(36.4%),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型8例(4.2%),证型分布以气虚血瘀型多见。气虚血瘀和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型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EW)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上明显差异(P<0.05),同时气虚血瘀和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型的REW之间有统计学上明显差异(P<0.05);在血小板参数中,气虚血瘀和痰湿阻络型的血小板的平均体积(MPV)与正常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RDW和MPV临床上应用很广泛、简单易行、费用少、可在基层医院推广,为进一步探索中西医结合诊治脑梗死可提供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益气化痰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1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7例采用西医规范化治疗,治疗组86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痰通络方,疗程均为14d.结果 治疗组治总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1%(P< 0.01).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改善,其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化痰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尼莫地平组42例和常规治疗组41倒,并以35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纽。应用硝酸还原醇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NO水平。结果:尼莫地平纽扣常规治疗纽患者血隶N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NO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均〈0.05),尼莫地平组较常规治疗组血浆NO水平降低更明显(P均〈O.05)。结论:尼莫地平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提示尼莫地平对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星蒌承气汤加减联合苦碟子治疗痰热腑实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星蒌承气汤加苦碟子注射液组(治疗组)25例和苦碟子注射液组(对照组)27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好转率96.00%;对照组治愈好转率77.77%。两组痊愈好转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星蒌承气汤加苦碟子注射液治疗痰热腑实型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