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液AFP mRNA与肝癌分期、门静脉癌栓、卫星结节、肿瘤大小、血清AFP浓度及远外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甾式RT-PCR检测78例肝癌患者周围静脉血液中AFPmRNA。结果 35例肝癌患者周围静脉血液中检出AFPmRNA(44.87%)。结论 血液AFP mRNA与肝癌分期、门静脉癌栓、肝内卫星结节、肿瘤大小,血清AFP浓度及远处转移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可能成为判断肝癌术后  相似文献   

2.
3.
原发性肝癌血液CD44v mRNA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检测外周静脉血液中游离肿瘤细胞表达的CD44v mRNA原发性肝癌的辅助诊断以及预测、监测术后复发的意义。方法 应用套式PCR方法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餐周静脉血液中CD44v mRNA的表达,并结合病理检查及随访结果探讨其意义。结果 1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静脉血液中检出了CD44v mRNA10例(66.67%,10/15)。随访回报13例,CD44v mRNA阳性9例,阴性4例,前者侵  相似文献   

4.
肝癌患者周围血白蛋白mRNA检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肝细胞性肝癌(HCC)预后差,唯有在HCC转移前行手术切除才为其最佳的治疗选择,而用形态学方法找血中极其微量的HCC细胞是非常困难的。为了更好确定周围血中HCC细胞。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了21例HCC患者和22例对照者的周围血白蛋白mRNA。结果发现晚期HCC患者阳性率高,且与临床分期有关,有肺或门静脉累及者的阳性率较无肝外转移者高(P=0.0032);血清甲胎蛋白(AFP)<200μg/L和>200μg/L的HCC患者阳性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该方法对HCC早期微小转移有预示的可能,对HCC患者预后的评估方面起一定的作用,尤其对血清AFP阴性或低值的HCC患者能起到补充诊断。  相似文献   

5.
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液HBV DNA水平与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1.资料与方法:2000年7月-12月本院住院及门诊各型乙型肝炎患者226例,男171例,女55例,年龄5-76岁,诊断与分型符合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HBV血清学标志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由上海科华公司提供,血清荧光定量HBV DNA检测使用美国PE5700全自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由中山医科大学达安基因诊断中心提供技术操作及试剂盒,取HBV DNA绝对值的对数值作分析研究,统计处理用x2检验和t检验。 2.结果:急、慢性HBV感染血清HBV DNA水…  相似文献   

6.
不同经纬度肝癌临床特征年周期余弦曲线拟合参数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根据爱因斯坦的“弯曲时空”理论及其场方程定律验证不同经纬度地区肝癌临床易表现 期是否具有同时性。方法 选择三个气候差异很大的不同经纬度地区采样,列出肝癌症状起始月份及临床检测 12个项目,共36个项目分别拟合成年周期余弦曲线(余弦法),对比峰值相位参数及调整中值与振幅的比值,来认 定是否为正比的同等范围。结果 三地区项目在年周期余弦曲线上峰值时相全部出现在-90.1°~-207.5°(4~7 月份),位于年周期的1/3同等范围。三地区中早期影像及谷胺酰转肽酶6个项目峰值相位全部出现在-98.5°~ -148.2°(4~5月份)。13个项目呈现明显节律特征。结论 三个地区肝癌恶性生长存在同一年生物周期模 式,4~7月份为肝癌临床易表现期(中早期在4~5月份),不同气候地区在该期间加强临床检测均可提高 中早期肝癌发现率。  相似文献   

7.
8.
9.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甲胎蛋白mRNA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由于PCR技术的应用,血循环中癌细胞的检测近有很大进展.本文用RTPCR检测肝癌(HCC)和其他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中AFPmRNA,藉以反映HCC细胞的存在,并与其他血清标记物比较.方法HCC患者22例,肝硬变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10例,健康成人受试者(对照)5例.取患者和对照的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提取总RNA并作电泳鉴定,用合成的两对引物进行巢式RTPCR扩增AFPmRNA,同时分析血清AFP和乙肝标记物.结果AFPmRNA在13例HCC(591%),2例肝硬变(200%)患者外周血中测到,其余标本均为阴性.AFPmRNA阳性的13例患者肿瘤均大于5cm,为晚期患者.在该13例患者中仅有6例(461%)在血清中测到AFP,但有12例(923%)HBsAg,抗HBe,抗HBc全阳性,而AFPmRNA阴性的5例该3标记物全阴性.结论RTPCR扩增AFPmRNA是检测HCC和肝硬变患者循环肝癌细胞的敏感方法.患者外周血中的AFPmRNA有可能作为肿瘤转移和复发的标记对HCC诊断、随访观察和疗效评定有较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在不同糖代谢异常状态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汕头大学第一、二附属医院住院的698例HCC患者不同糖代谢状态的临床资料。根据糖代谢状态将患者分为4组:糖代谢正常组(472例)、低血糖组(20例)、糖尿病前期组(76例)和糖尿病组(130例)。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年龄差异,Kruskal-WallisH检验分析各组血脂代谢等实验室检查的差异。结果纳入本研究698例HCC患者中男性563例,女性135例,平均年龄(55±13)岁。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组患者年龄均高于糖代谢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8±13)、(60±13)和(53±15)岁,均P〈0.05];低血糖症组年龄[(51±14)岁]小于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患者糖尿病状态下总胆固醇(TC)水平较糖代谢正常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1.7)比(4.0±1.7)mmol/L,t=2.266,P〈0.05]。结论HCC合并糖尿病较糖代谢正常组和低血糖症组的年龄大,且HCC合并糖尿病组患者Tc水平较糖代谢正常组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血液流变学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静脉血血液流变学及各级纤维蛋白原指标,并以49例肝炎后肝硬化和36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肝癌组血液粘滞诸指标均显著高于肝硬化和正常组,其中肝癌Ⅲ期组(n-17,82.3%患者伴有阂脉癌栓形成和/或肝内外血行转移)又比肝癌Ⅱ期组(n=28)变化明显。结论:原发笥肝癌患者存在高滞综合症,它可能在助于门脉癌栓形成和肿瘤血行转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血液流变学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静脉血血液流变学及纤维蛋白原指标,并以49例肝炎后肝硬化和36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肝癌组血液粘滞诸指标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正常组,其中肝癌Ⅲ期组(n=17,82.3%患者伴有门脉癌栓形成和/或肝内外血行转移)又比肝癌Ⅱ期组(n=28)变化明显。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存在高粘滞综合症,它可能有助于门脉癌栓形成和肿瘤血行转移的发生;慢性肝病患者血液流变性检测可为肝癌早期诊断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3.
肝癌的血液供应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发性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超声、计算机体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以及血管造影等影像检查方法的广泛使用,肝癌较易被检出并确定诊断。目前,在肝癌的治疗方法中,介入治疗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介入治疗的方法中,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hepatic arte—  相似文献   

14.
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定量与裸鼠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外周血中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AFP mRNA)水平与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裸鼠肝内原位接种裸鼠人肝癌转移模型LCI-D20肿瘤组织,接种后第10天切除移植瘤,切除后第2天用不同剂量干扰素α-1b(IFNα-1b )治疗,治疗35 d后取外周血1 ml,用TaqMan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AFP mRNA水平,同时观察肿瘤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对照组裸鼠术后肝内复发率和肺转移率均为100%(12/12),外周血AFP mRNA阳性率为100%。小剂量IFNα-1b治疗组肝内复发率62.5%(5/8),复发瘤体积小于对照组(25 mm~3±2mm~3对1143mm~3±3mm~3,t=9.27,P<0.01),无肺转移,外周血AFP mRNA阳性率87.5%(7/8),水平低于对照组[(85±6)copies/μg对(955±2)copies/μg,t=4.33,P<0.01)。大剂量IFNα-1b治疗组肝内复发率为12.5%(1/8),体积仅0.5mm~,无肺转移,外周血AFP mRNA均阴性(x~2=11.67,P<0.01)。结论 外周血AFP mRNA可作反映肝癌复发转移的敏感指标,TaqMan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循环血肝癌细胞灵敏、简便、精确度高。  相似文献   

15.
刀惠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5):791-791
目的通过对肺癌患者血小板数量、血液流变学的观察,评估血小板升高,血粘度增高对肺癌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分析106例肺癌患者的血小板数量、血液流变学变化的情况。结果肺癌患者中有35~67%的血小板升高,在血小板增高的46例中有42例是肺癌Ⅲ、Ⅳ期病例,且血粘度均升高,并死亡21例。结论血小板升高、高粘状态可作为肺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一项有意义的指标,对肺癌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 mRNA的变化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20例正常人和60例肝衰竭患者28天内PBMCs hTERT mRNA水平.结果39例生存患者PBMCs hTERT mRNA水平在入院后依次上调,在入院时、入院后7天、14天、21天和28天分别较正常人升高了2.87、4.27、9.23、23.35和30.50倍,而死亡患者在各时间点依次下降,分别是正常人的3.01、2.08、1.21、0.28和0.06倍;PBMC hTERT mRNA水平对判断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在入院时及治疗后7天、14天、21天和28天分别为0.611±0.075、0.676±0.074、0.786±0.065、0.993±0.008和0.998±0.003.结论 PBMCs hTERT mRNA水平可作为肝衰竭患者的预后判断指标,特别是在治疗14天以后.  相似文献   

17.
肺心病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通过观察肺心病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探讨肺心病患者血浆SOD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及活血化瘀药物对其的影响。对象与方法1.对象 :选择本院住院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 3 9例 ,年龄 5 8~ 76岁 ,平均年龄 68.5岁 ,其中男性 3 0例 ,女性 9例 ,肺心病病程 8~ 2 0年 ,平均病程 12年。全部患者均符合 1997年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的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2 .方法 :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 :常规治疗组 (常规组 )19例 ,入院后给予抗感染、氧疗、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常规 +活血化瘀治疗组 (川芎嗪组 )…  相似文献   

18.
肾病综合征(NS)患者的血栓发生率约8~33%。通常认为这种现象是凝血及纤溶的失衡所致。主要表现为与血小板高凝聚有关的促凝物质Ⅰ、Ⅴ、Ⅷ因子增加和某些血凝抑制物 ATⅢ减少。为此,作者对64例 NS病人的促凝系统、抑制系统及血小板凝聚功能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本研究64例患者皆具备血清白蛋白浓度<30g/L和尿蛋白排泄>3.0g/24h。其中原发肾病综合征36例,继发性者28例。6例发现血栓栓塞。根据有无血栓栓塞、膜性肾病、ATⅢ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将64例NS 病人分组作了生物资料与血栓栓塞发生率的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血压类型脑梗死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动脉硬化指数的关系。方法选择住我院卒中单元病房治疗的26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入选患者分为杓型组80例、非杓型组90例和反杓型组95例。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对各组入院时和随访3个月的患者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并评价各组患者改善率、复发率和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反杓型组AASI高于杓型组和非杓型组(P<0.05),脑梗死患者部分动态血压参数与AASI呈正相关(P<0.05),AASI与高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随访3个月,反杓型组的改善率低,而病死率高于杓型组和非杓型组(P<0.05)。结论不同血压类型患者AASI不同,反杓型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明显,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液白细胞分类、神经功能缺损与临床预合的关系。方法 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均检测血液中白细胞分类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探讨白细胞分类与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和残疾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比值均高于独立生活组,死亡和残疾组各时间点1、7、14 d NHISS评分均明显低于独立生活组(均P<0.05),相关因素分析N/L水平(P=0.02)、NIHSS评分(P=0.015)是脑卒中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液白细胞分类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