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9 毫秒
1.
目的:研究维胺酯胶囊内服联合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3例。研究组采用维胺酯胶囊内服联合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对照组采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比较两组症状积分、血清组织蛋白酶水平、皮肤生理检测指标、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症状积分与血清组织蛋白酶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与血清组织蛋白酶水平较对照组低;皮肤含水量较对照组高,皮脂量与经水分丢失量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97%,较对照组的81.82%高;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6%,较对照组的24.2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联合维胺酯胶囊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能降低患者症状积分与血清组织蛋白酶水平,改善患者皮肤生理指标,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维胺脂治疗痤疮和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维胺脂治疗85例痤疮和脂溢性皮炎。结果三蕊治疗痤疮的有效率为84.78%,脂溢性皮炎的有效率为70%.结论三蕊治疗痤疮和脂溢性皮炎的是一种有效和有发展前景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胺酯胶囊口服合并0.025%维A酸霜外用治疗伴色素沉着的脂溢性皮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对不同剂量的维胺脂胶囊口服其临床疗效进行了比较。方法:117例伴色素沉着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A、B和C3组。A、B两组为治疗组,口服维胺酯胶囊并外用0.025%维A酸霜治疗,同时口服杞菊地黄丸、VitC;但在治疗1个月后,A组口服维胺酯胶囊剂量减少,B组维持原剂量不变。C组为对照组,仅口服杞菊地黄丸、VitC等一般药物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评价各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A组与B组临床疗效均优于C组(P〈0.05);A组与B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维A酸治疗组局部出现紧崩感及潮热感,能耐受。117例患者均未出现全身不良反应。结论:维胺酯胶囊口服合并0.025%维A酸霜外用治疗伴异常色素沉着的脂溢性皮炎患者疗效肯定,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抑脂汤联合酮康唑洗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月我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87例头皮脂溢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42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2%酮康唑洗剂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抑脂汤口服。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联合组的有效率为85.7%,高于对照组的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6,P0.05。结论:中药抑脂汤联合酮康唑洗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抑脂汤联合酮康唑洗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的疗效。方法:对照组45例,采用2%酮康唑洗剂治疗,联合组4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自拟中药抑脂汤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联合组的有效率为85.7%,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2.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6.16,P<0.05)。结论:中药抑脂汤联合酮康唑洗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我科于2003年8月起用维胺脂(山东良福集团生产)治疗痤疮和脂溢性皮炎,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治疗62例患者均来自皮肤科门诊,痤疮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13-48岁,病程2个月-3年;脂溢性皮炎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20-50岁,病程3个月-3年。患者排除严重肝肾不全及对维胺脂过敏者或者不能耐受者。  相似文献   

7.
玫芦消痤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玫芦消痤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疗效。方法:将109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玫芦消痤膏治疗组59例与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对照组50例。治疗组每日外涂玫芦消痤膏3次,对照组每日外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2次,分别于治疗开始日及第1、2周后观察记录临床症状和体征。结果:治疗组清除39例(66.10%),基本清除14例(23.73%),总有效率89.83%;对照组清除25例(50.00%),基本清除12例(24.00%),总有效率74.00%,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未观察到任何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副作用。结论:玫芦消痤膏是一种副作用小、效果显著的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维胺酯胶囊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维胺酯胶囊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09年8月本科门诊并符合入选标准的142例寻常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时照组60例,予维胺酯胶囊50 mg口服,3次/d;治疗组82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润燥止痒胶囊4粒口服,3次/d;两组均每晚外用0.025%维A酸乳膏,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6.1%和84.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5.0%和61.7%),且不良反应少.结论: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维胺酯胶囊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
维胺酯胶囊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维胺酯胶囊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和使用安全性。方法 :观察组口服维胺酯胶囊 5 0mg ,2次 /d ,共 6周。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6,安体舒通及四环素 ,共 6周。两组同时外搽复方硫磺洗剂。结果 :观察组对粉刺及脂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治疗丘疹和脓疱无显著差异 ;综合疗效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 <0 0 5 )。观察组 5例(13 5 % )发生不良反应 ,对照组 4例 (10 8% )发生不良反应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维胺酯胶囊是治疗痤疮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他克莫司软膏配伍短程地塞米松软膏对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疗效情况。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收治的80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应用他克莫司单药治疗;试验组40例,应用他克莫司配合短程地塞米松。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2.50%,明显低于试验组97.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50%,明显高于对照组5.00%(P0.05)。结论应用他克莫司配合短程地塞米松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临床疗效好、副作用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五味消毒饮加味辅助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收治的110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观察组采用五味消毒饮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皮肤角质层含水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油脂含量和皮肤经表皮水分丢失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随访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3.6%,低于对照组的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味消毒饮加味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效果理想,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药洗剂对头部脂溢性皮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祛屑洗药组方与酮康唑洗剂做临床疗效、病原学指标、安全性指标等比较.结果 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真菌学清除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本组方可广泛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头部脂溢性皮炎,对于湿热内盛型头部脂溢性皮炎疗效为优.  相似文献   

13.
我们从2003年元月~12月采用中药内服及湿敷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来自我科门诊,男22例,女58例;年龄18~70岁:病程2个月~3年.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40例,其中原发病为脂溢性皮炎15例,湿疹7例,痤疮13例,接触性皮炎5例;对照组40例,其中原发病为脂溢性皮炎14例,湿疹9例,痤疮12例,接触性皮炎5例.患者均有长期外用激素类药膏史,且停药后原发皮损反复发作或加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配合萘替芬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6例脂溢性皮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外涂萘替芬软膏,每日2次,观察组患者同时行NB-UVB照射,每周2次,观察为期6周.采用4分表评分法评定2组皮损面积、红斑、脱屑、脂溢及瘙痒改善情况,比较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皮损各项积分及总分呈进行性下降,积分下降较对照组快,其中以红斑及瘙痒情况改善最快.疗程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累积照射NB-UVB剂量为2.95~5.35.J/cm2,平均4.18 J/cm2,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和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5例患者于治疗后出现轻度暂时性色素沉着.结论 NB-UVB配合萘替芬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方法简单,疗效确切,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肺胃湿热型痤疮的药物疗效。方法:将120例肺胃湿热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枇杷清肺饮组)和对照组(维胺脂组)进行观察。结果:枇杷清肺饮组的显效率为70.0%,总有效率为88.3%;维胺脂组的显效率为56.7%,总有效率为78.3%。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安全性好,副作用低。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9):1649-1650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0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派瑞松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硫软膏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后第1、2、4周对患者进行复查。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第4周复查症状评分为4.00±1.37分,对照组为5.18±1.74分,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明显好转,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8.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8.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派瑞松用于面部脂溢性皮炎的治疗临床效果明显,而且起效快、使用方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连菊双花颗粒联合维胺脂胶囊治疗脓疱性痤疮的疗效。方法将1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连菊双花颗粒15g,3次/日,维生素B620mg,3次/日,维胺脂胶囊50mg,3次/日,连服4周;对照组同法服用维胺脂胶囊和维生素B6。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愈率、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连菊双花颗粒联合维胺脂胶囊治疗脓疱性痤疮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口服维胺脂胶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制中药膏剂消炎Ⅰ号外敷治疗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疗效,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 60例胺碘酮所致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自制中药膏剂消炎Ⅰ号外敷;对照组30例采用50%硫酸镁湿敷法,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制中药膏剂消炎Ⅰ号外敷可有效的治疗胺碘酮所致静脉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热型脂溢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12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188例脾虚湿热型脂溢性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皮疹改善情况、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皮疹颜色、皮疹面积、瘙痒程度、皮疹潮红微肿等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疲劳、尿黄、纳差、口渴便干等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肠道不适、轻度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热型脂溢性皮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皮损症状及全身症状,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姚戎  王勤  薛竞 《华西医学》2009,(9):2392-2393
目的:研究维胺酯胶囊联合强的松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痤疮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配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维胺酯胶囊(50 mg tid),同时口服强的松(5 mg qn),连续服用30 d为1疗程。对照组采用口服罗红霉素(0.15 g bid),安体舒通20 mg tid,连续服用30 d为1疗程。两组同时外用氯林液。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72%),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P〈0.05)。结论:维胺酯胶囊联合强的松治疗中重度痤疮临床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