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88~1989年在东非索马里南部疟区,观察用蒿甲醚、氯喹治疗恶性疟的效果。蒿甲醚油剂肌肉注射(成人总量600mg,第1d 200mg、第2~5d各100mg;儿童药量按年龄逆减)治疗索马里成人15例、儿童22例和中国成人13例。氯喹片剂口服(成人总量1500mg基质,第1、2d各600mg,第3d 300mg)治疗索马里成人14例。以退热、原虫转阴时间和28d治愈率评价药效。结果表明,对索马里成人恶性疟病例的疗效,蒿甲醚优于氯喹。2例抗氯喹恶性疟用蒿甲醚治愈。蒿甲醚对有免疫力的索马里成人、儿童和无免疫力的中国成人恶性疟病例的疗效相近。本研究结果为蒿甲醚用于非洲当地及外来人群恶性疟疾病人的治疗提供了临床药效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氯喹联用伯氨喹引发不良反应的特点,为合理用药以及不良反应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氯喹联用伯氨喹引发不良反应的病例,分析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和临床表现,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案和药物治疗情况等.结果 联用两药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60.8%.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临...  相似文献   

3.
尘肺是我国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职业病。目前 ,我国有 40多万尘肺现患病例 ,而且每年还以 1.5~ 2万的速度新增病例。多年来 ,我国职防工作者一直在寻找有效的护尘肺药物。磷酸羟基哌喹在国内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认为其对尘肺有预防和治疗效果 ,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稳定病情、阻止病变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进一步探讨磷酸羟基哌喹对尘肺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我们与市职业病防治所协作 ,联合设立了一个尘肺病治疗点 ,对公司历年来诊断的 19例尘肺患者进行了为期两年半的磷酸羟基哌喹预防和早期治疗尘肺的临床观察 ,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1 对象和…  相似文献   

4.
自从中南美洲及东南亚地区陆续报道有抗氯喹的恶性疟以后,近几年在我国海南岛及云南省边陲,也相继发现了抗氯喹恶性疟。寻找高效、低毒、对抗药性疟疾有效的新药,已成为当前疟疾防治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 我校药化研究组合成的抗疟新药磷酸羟基喹哌通过现场验证,对恶性疟和间日疟的疗效良好,副反应少,并已初步发现对我国海南岛和云南省抗氯喹恶性疟的疗效同样满意。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桂哌齐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加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d。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桂哌齐特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和复方磷酸萘酚喹片治疗恶性疟疾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驻利比里亚中国维和二级医院收治的轻型恶性疟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磷酸萘酚喹片治疗。比较两组治愈率、复燃率、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和平均退热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愈率与复燃率均为97.0%和3.0%;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分别为(45.2±17.7)h和(48.3±19.1)h;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25.5±8.7)h及(27.9±7.8)h;两组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1%和21.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停药后均自行缓解。结论: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和复方磷酸萘酚喹片治疗恶性疟治愈率高,复燃率低,均可作为治疗轻型恶性疟的一线药物,但双氢青蒿素哌喹片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8.
复方蒿甲醚临床研究:选择剂量比例和治疗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选择复方蒿甲醚的最佳剂量配比和治疗方案。方法与结果:蒿甲醚与本芴醇按1:6或1:5的剂量配比制成2种复方片剂,各治疗恶性疟20例,均达临床治愈。观察28d,前者(1:6)无一复燃,治愈率100%;后者(1:5)复燃4例,治愈率80.0%。进而以1:6的片剂,设2d4次,3d3次和3d4次给药3种疗法,比较其临床疗效,观察28d,治愈率分别为80.0%,72.7%和95.9%,其中3d4次疗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舍曲林合并喹硫平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收治的96例强迫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舍曲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喹硫平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DY-BOCS、HAMA量表评分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尿常规、肾功能等项目检查正常。结论舍曲林联合喹硫平治疗强迫症可以明显改善强迫、焦虑症状,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报告了海南三亚市郊51例恶性疟血样对氯喹、甲氟喹、青蒿素和奎宁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试验采用Ricckmann体外微量法。结果显示,对氟喹和奎宁的抗性率分别为96.1%和2%,未发现对甲氟喹和青蒿素有抗性。EC_(50)分别为2.39×10 ̄(-6)、0.73×10 ̄(-6)、0.26×10 ̄(-6)、5.6×1O ̄(-6)mol/L。  相似文献   

12.
疟原虫抗药性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疟原虫产生抗药性是疟疾防治中遇到的主要难题之一。抗叶酸类抗疟药的抗药性机制已基本搞清,与其作用靶酶二氢叶酸还原酶或二氢蝶酸合成酶基因眯突变相关。喹吉林 类药物抗性影响因子尚不完全清楚。恶性疟原虫5号染色体上的多药耐药基因1及7号染色体上的cg2基因可能是抗性相关基因,但二者都不能完全解释抗性,尚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介入开通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慢性闭塞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27例症状性颅内动脉慢性闭塞患者,均采用介入开通治疗,分析开通情况和手术相关并发症,于术前和术后采用血流评定(TICI)分级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27例患者中,颈内动脉床突上段闭塞6例;椎-基底动脉交界区闭塞7例;双侧椎动脉颅内段或优势侧闭塞8例;大脑中动脉水平段闭塞6例。25例颅内闭塞血管成功开通,TICI由术前0级提升为3级。治疗主要采用支架和球囊扩张。2例患者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死亡,其余23例患者,在术后24个月的随访中,20例患者预后良好(mRS评分0~1分),2例患者预后中等(mRS评分2~3分),1例患者预后较差(mRS评分4~5分),随访过程中无死亡患者。 结论:介入治疗症状性颅内血管闭塞效果肯定,再通技术要求高,但是术后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仍需进一步大量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复合干扰素 (CIFN)治疗复发及无应答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 方法 选择 32例干扰素治疗后复发或无应答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用复合干扰素 15 μg、每周三次、皮下注射 ,疗程 2 4周 ,观察治疗过程中及停药后随访 6个月的临床症状、体征、ALT及HCVRNA变化情况 ,判断治疗结束时应答率 (ETR)及随访 6月后持续应答率 (SR)及观察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31例患者完成治疗 ,复发组和无应答组治疗结束后HCVRNA阴转率分别为 90 %和 4 5 4 5 %(P <0 0 5 ) ,HCVRNA持续应答率分别为 70 5 8%和 2 0 % (P <0 0 5 ) ,提示复发组较无应答组具有较好疗效。治疗前基线ALT水平不影响应答情况 (P >0 0 5 ) ,治疗 12周时HCVRNA阴转病例的治疗末应答率显著高于治疗 12周时HCVRNA阳性病例。较多的不良反应是发热 ,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下降 ,平均外周血白细胞由第 1周开始下降 ,第 4周降至最低值 ,第 14周恢复正常 ;外周血血小板由第 2周开始下降 ,第 6周降至最低值 ,第 16周恢复正常。 结论 复合干扰素15 μg可单独用于治疗复发或无应答的慢性丙型肝炎 ,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伯氨喹与蒿甲醚联合治疗恶性疟疾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3月坦桑尼亚中坦友谊医院住院的恶性疟疾100例,按设定的治疗策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肌内注射80 mg蒿甲醚,1 d-1,连续治疗7 d,首次剂量160 mg;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22.5 mg伯氨喹,1 d-1,连续服用8 d。依据恶性疟疾临床治愈标准,评价2组患者出院时疗效(痊愈、无效)并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和治愈患者出院后28 d内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无效、复发率分别为98%、0、2%和82%、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16%,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伯氨喹与蒿甲醚联合治疗可以提高恶性疟疾疗效,降低复发率,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6.
光动力疗法治疗恶性实体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和评价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各期不同类型恶性肿瘤患者行PDT/以PDT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随访观察和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20例患者PDT治疗后随访1~6个月,其中3例早期肿瘤患者局部肿瘤完全消失,随访期无复发;17例晚期患者PDT治疗后CR9例,PR8例。20例患者中3例死亡,死因与PDT无关。结论PDT对早期肿瘤有根治效果,对晚期肿瘤的局部病灶也有较好的近期疗效,PDT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可选择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老年例胃食管反流病98例5年随访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胃食管反流病 (GERD)相关症状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与药物治疗之间的关系 ,为防治胃食管反流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 98例 6 0岁以上老年GERD患者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 5年的随访。分析前后两次调查结果 ,比较其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的变化 ,研究用药情况对症状的影响。结果 在 98例随访结果中 ,71例 (72 4 % )反流症状好转(其中 10例症状消失 ) ,18例症状无变化 ,9例加重。用药组的症状好转率显著高于不用药组(P <0 0 1)。用药规律性、用药种类与症状变化无明显关系 (P>0 0 5 )。在 98例中改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者共 6 2例 ,其中 5 3例 (85 5 % )症状缓解 ,9例(14 5 % )无效。 98例中胃镜检查发现有食管炎者 (RE) 4 4例 ,其余 5 4例胃镜检查未发现异常但具有典型的烧心、反酸症状 ,这部分病例被认为是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 (NERD)。经统计发现NERD组症状好转率显著高于RE组(P <0 0 1)。结论 药物治疗仍是缓解老年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必要手段 ,但只能使少数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RE对GERD症状的缓解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对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152例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胸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6例。开胸组采用常规开胸手术,实验组(腔镜组)采用胸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各种炎症因子的水平。结果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72.23±23.28)m L、手术时间(45.68±11.26)h、术后VAS评分(3.51±1.14),均少于开胸组(352.26±34.39)m L、(95.32±18.26)h、(7.18±1.87);腔镜组的住院时间(6.13±2.09)d、下床活动时间(1.69±0.23)d、恢复日常生活时间(9.58±1.25)d,均少于开胸组(8.16±1.25)d、(3.25±1.07)d、(17.26±3.64)d,腔镜组术后24h引流液量(253.21±52.14)m L,少于开胸组(280.32±52.31)m L,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均高于手术前,但腔镜组的各项指标要低于开胸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胸部创伤,能够减少患者手术的痛苦,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手术感染的发生,是一种有效且较为安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熊英  赖翠玲  惠爱荣 《武警医学》2015,26(7):690-69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几内亚华人恶性疟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方法将62例几内亚华人恶性疟患者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予以积极心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护理。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定,并比较两组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结果 心理干预治疗后,干预组SCL-90量表中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93.8%)及恶性疟治愈率(87.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0.0%和60.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减轻恶性疟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改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