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自然环境中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分布、致病性与药物敏感性,为预防策略选择有效治疗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99年1月至2001年4月检测石家庄市不同环境样品,对分离的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株进行动物实验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检测各类样本886份,检出103株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为11.63%),其中EPEC71株11个血清型,EIEC26株6个血清型,ETEC5株3个血清型,EHEC1株为O157:H7血清型;从鸡肠腔内容物、带鱼、草鱼体中分离出的O25:K19血清型ETEC LT阳性,从蟹、鱿鱼体中检出的O8:K40、O78:K80血清型ETEC既产生LT又产生ST。26株EIEC均有侵袭力,O157:H7致小白鼠发病死亡。全部菌株对新霉素、亚胺硫霉素、头孢哌酮敏感。[结论]石家庄市各种环境样品中均可检出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应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环境与食品,预防食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2.
致泻大肠埃希菌感染在腹泻病中地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全面了解腹泻病中致泻大肠埃希菌的感染情况 ,以及研究该菌感染在腹泻病中的地位。方法 :本地医院送检的腹泻病人标本 ,经增菌、分离培养、纯培养、生化学、血清学等一系列微生物学鉴定 ,分别确定引起腹泻病的各种病原菌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114 2份腹泻病人的标本中 ,检出肠道病原菌 199株 ,阳性率为 17 43 % ,其中致泻大肠埃希菌感染 14 3例 ,占 71 86% ,居首位。男、女感染人数分别占 12 0 3 %和 13 5 5 %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14 3株致泻大肠埃希菌分属EPEC、EIEC、ETEC共 2 3个血清型 ,其中O86∶K61K62 、O2 9∶K?和O8∶K40 K47血清型最为多见 ,分别占 5 0 0 %、2 2 5 8%和 47 62 % ;自腹泻病人标本中分离到 2株产H2 S致泻大肠埃希菌。结论 :本地腹泻病人标本中致泻大肠埃希菌感染居首位 ,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查清了致泻大肠埃希菌的血清群、型分布规律以及该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为制定腹泻病的防治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产H2 S致泻大肠埃希菌的发现 ,为致泻大肠埃希菌家族增加了新的成员 ,是一种新的腹泻病原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腹泻症候群中致泻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和多重PCR检测,了解本地区致泻大肠埃希菌的血清群、型分布规律,所携带毒力基因及相互之间的相关性,为腹泻症候群中致泻大肠埃希菌的检测、鉴定提供科学依据,以提高阳性株的检出率。方法:对本地区2012-2013年腹泻症候群监测医院门诊未使用过抗生素腹泻患者的稀便、水样便、黏脓便或脓血便标本通过増菌、各种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病原菌,后经生化试验、多重PCR试验和血清型分型试验进行鉴定。结果:本次检测共检出65株血清凝集致泻大肠埃希菌,分属EPEC、EIEC、ETEC,以EPEC为主,占83.08%,共8个血清型,其中血清型O55:H59、O128:H67占58.47%;共检出4种相关毒力基因,其中escV 49株(75.38%)。未分血清型菌株27株,检出相关毒力基因共5种,分属EPEC、EIEC、ETEC、EAEC,其中escV 15株(55.56%)。结论:本地区腹泻症候群中血清学阳性致泻大肠埃希菌以EPEC为主,常见血清型为O55:H59、O128:H67,毒力基因为escV、escV+bfpB、invE、elt。未分血清型致泻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为escV、escV+bfpB、invE、elt、astA,与已分型菌株携带基因基本一致。腹泻患者的大肠埃希菌检测中,在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血清学鉴定的基础上,有必要进行大肠埃希菌的毒力基因检测,以提高阳性检出率,避免漏检,提高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食物中毒标本中检出一例少见的侵袭性大肠埃希菌O164:K?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市自2001年所辖某县检出过一例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57)以来,多年未再检出过一例致泻大肠埃希菌。今年,在10月份的一起食物中毒标本中检出一例血清型为0164:K?的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经多次试验确认该菌在培养特性、生化反应上与其它EIEC有不同之处,现将检验过程和体会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市售食品中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污染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广州市市售食品中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ETEC、EIEC、ESIEC、EHEC)的污染状况。方法 1998年8月至1999年2月分别用常规方法和以ipaB、irp-2基因为探针,用菌落原位杂交法对广州市310份市售食品进行了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和鉴定。结果 在广州市采集的310份市售食品中共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65株,总检出率高达20.97%,其中以贝壳类的检出率最高,达50%;生禽肉的检出率为45.16%,远高于生畜肉的检出率20.93%(P<0.05);生肉中的检出率(27.35%)高于熟肉制品(9.09%)(P<0.05);生牛奶的检出率(20.00%)高于消毒奶(0)(P<0.05)。在检出的65株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株中,EPEC9株,ETEC15株,EIEC19株,ESIEC22株,分别占阳性菌株的13.85%、23.08%、29.23%、33.80%,ESIEC的检出率最高。结论 广州市市售食品中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污染十分普遍,今后应加强对食品中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监测,并加强对ESIEC的致病性及检测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宁波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感染情况、血清型别和耐药特征。方法对哨点分离的菌株进行复核、血清分型、PCR确认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 2017年共检测粪便和肛拭子标本3 467份,阳性率为9. 17%,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4. 87%),其次是沙门菌(4. 00%);未检出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分为18种血清型,以O3∶K6(28. 99%)、O4∶K44(22. 49%)和O4∶KUT(21. 30%)为主;对大部分抗生素敏感,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高达98. 82%;检出14株耐药株。沙门菌可分为30种血清型,以鼠伤寒、肠炎和伦敦常见;对头孢唑林敏感率略低,对常用头孢类药物敏感;检出多株多重耐药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以肠黏附性大肠埃希菌(EAEC)为主;对常用药物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和复合制剂敏感。结论 2017年宁波地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以O3:K6血清型占优势;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以EAEC为主。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对除头孢唑林以外的其他常用头孢类药物敏感;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常用药物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产H2S致泻大肠埃希菌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对新发现的产H2S致泻大肠埃希菌进行一系列实验研究,确认该菌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意义和流行病学价值。[方法]不同时间、不同标本中分离的不同血清型的产H2S致泻大肠埃希菌,经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学、血清学等微生物学鉴定,初步判定后,报送国家权威实验室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鉴定并命名。[结果]在腹泻、食物中毒病人标本、水源水中分离的5株产H2S致泻大肠埃希菌,经全面鉴定后,其中4株为EPEC O128:K67,1株为ETEC O25:K19。[结论]产H2S致泻大肠埃希菌的发现使致泻大肠埃希菌家族增加了新的成员,为微生物学研究拓展了新的领域;该菌与大肠埃希菌有密切的亲缘关系,是变异的致泻大肠埃希菌;因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故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防止该菌造成新的腹泻病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广东省腹泻病例中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弧菌和4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的感染情况及其血清型别、耐药变化和分子特征。方法 对2013-2014年广东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检出的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弧菌和4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菌株进行血清分型、药物敏感试验和PFGE分型。结果 2013-2014年检测粪便标本57 834份,分离到3 372株致病菌,检出率为5.83%;沙门菌的检出阳性率最高,其次是副溶血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3 213株沙门菌分为143种血清型,最常见的血清型为鼠伤寒、4,5,12:i:-、肠炎、斯坦利和德尔卑沙门菌。沙门菌对头孢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均较敏感;不同血清型沙门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有明显差异,10种最常见血清型中,肠炎沙门菌对头孢类药物的耐药率最高,德尔卑沙门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最高。2 289株各血清型沙门菌的PFGE型别分布多样,表现出较大的指纹图谱多态性。85株副溶血弧菌分为10种血清型,最主要的血清型为O3:K6(61.18%),其次是O4:K8(10.59%);tdh携带率高(81.18%),trh携带率较低(7.06%),有10株菌(11.76%)不携带该两种毒力基因;副溶血弧菌对亚胺培南、萘啶酸、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四环素的敏感率均>95%。13株志贺菌分别为宋内志贺菌9株、福氏志贺菌3株、鲍氏志贺菌1株;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氯霉素较敏感(76.92%)。检出的86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ETEC 29株(33.72%),EPEC 27株(31.39%),STEC 27株(31.39%),EIEC 3株(3.48%)。结论 2013-2014年广东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沙门菌检出率最高(5.57%),其次是副溶血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沙门菌、副溶血弧菌和志贺菌对头孢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沙门菌感染中仅发现聚集性病例,但未监测到暴发。  相似文献   

9.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作为食物中毒和腹泻病原菌 ,近年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配合“四川省食品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污染状况调查” ,了解该菌在我县境内常见食品中的污染状况 ,为本次流调提供正确、可靠的科学依据 ,也为我县的卫生防病工作积累相关资料。根据要求 ,对我县农贸市场出售的鲜肉类、宰杀生禽类、生奶类、蔬菜类、生鱼类、腌卤熟食类等常见食品随机采样 ,按照国标方法 ,进行了致泻性大肠埃希菌EPEC、EIEC、ETEC、EHEC(O157:H7)等菌型的分离调查 ,(EPEC :致肠道病大肠埃希菌 ,EIEC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 ,ETEC :肠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15-2016年江阴市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的感染、分布及其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对2015-2016年哨点医院提供的感染性腹泻样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确定其致病型别及其携带的毒力基因。结果 359份腹泻标本中,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31份,检出率8.64%,其中EAEC 15份,检出率4.18%,EPEC 13份,检出率3.62%,ETEC 3份,检出率0.84%,未检出EIEC及EHEC。15株EAEC中,携带astA基因8株,携带aggR+pic基因6株,携带astA+aggR+pic基因1株。13株EPEC均携带eae基因,3株ETEC均携带estI基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高发,2015年主要以EPEC为主,2016年主要以EAEC为主。结论江阴市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主要以EAEC和EPEC两个型别为主,携带的毒力基因呈多态性,显示其致病力和侵袭力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1.
致泻大肠埃希菌实验室检测工作的探讨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致泻大肠埃希菌引发的肠道感染疾病越来越多,在肠道病原菌中所占比重已超过志贺菌成为最常见的腹泻病原菌。近年来,嘉兴市陆续出现了多起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和门诊病例,2002年本市所辖某县检出了一例由O157:H7(EHEC)引起的病例,2005年在本市食物中毒和门诊病例的腹泻病人标本中陆续检出3株与腹泻有关的O125:K70(EPEC)、O164:K?(EIEC)、O25:K19(ETEC),这引起了笔者的高度重视。为了更好地认识致泻大肠埃希菌的生物学特性,整理了检测工作中的记录,查阅了相关资料,并结合工作体会,从实验室角度对致泻大肠埃希菌的检测工作及其注意事项作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水源水和腹泻病人标本中检测到的17株产H2S致泻大肠埃希菌进行一系列微生物学实验研究,为进一步了解该菌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及临床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自1999年10月~2005年8月,从腹泻病人标本和水源水中分离的产H2S致泻大肠埃希菌,经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学、血清学等微生物学鉴定,并且对菌株进一步进行了药敏试验和噬菌体裂解试验。结果在腹泻、食物中毒病人标本和水源水中分离到17株产H2S致泻大肠埃希菌,经血清学分型后,其中4株是EPEC O128:K67,ETEC O25:K19和ETEC O16:K15分别为3株,占58.8%。结论产H2S致泻大肠埃希菌与大肠埃希菌有密切的亲缘关系,是变异的致泻大肠埃希菌,在致泻大肠埃菌中占有较高的比例。致泻大肠埃希菌产H2S生化变异提示我们在注意生化反应典型的致病菌分离与鉴定时,还应注意生化变异菌株的检测和鉴定,防止该菌造成新的腹泻病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水源水和腹泻病人标本中检测到的17株产H2S致泻大肠埃希菌进行一系列微生物学实验研究,为进一步了解该菌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及临床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自1999年10月~2005年8月,从腹泻病人标本和水源水中分离的产H2S致泻大肠埃希菌,经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学、血清学等微生物学鉴定,并且对菌株进一步进行了药敏试验和噬菌体裂解试验。结果在腹泻、食物中毒病人标本和水源水中分离到17株产H2S致泻大肠埃希菌,经血清学分型后,其中4株是EPEC O128:K67,ETEC O25:K19和ETEC O16:K15分别为3株,占58.8%。结论产H2S致泻大肠埃希菌与大肠埃希菌有密切的亲缘关系,是变异的致泻大肠埃希菌,在致泻大肠埃菌中占有较高的比例。致泻大肠埃希菌产H2S生化变异提示我们在注意生化反应典型的致病菌分离与鉴定时,还应注意生化变异菌株的检测和鉴定,防止该菌造成新的腹泻病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14.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diarrheogenic Escherichiacoli,DEC)是重要的食物中毒及腹泻病原.目前国际上把DEC分为五大类: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IEC),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HEC),和肠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EAggEC).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福建省腹泻病人中致泻大肠杆菌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多重PCR或单重PCR方法检测致泻大肠杆菌的EPEC/EHEC eaeA基因、EHEC stx基因、EAEC aggR基因、EIEC ipaH、EIEC virA、ETEC ST、ETEC LT、EPEC bfp基因。API 20E生化鉴定条进行生化试验。血清学鉴定。结果:2010年度共分离得19株致泻大肠杆菌,检出率为10.9%。1株EAEC;1株tEPEC;4株aEPEC;13株ETEC。19株分离的致泻大肠杆菌经API 20E鉴定均为大肠埃希菌。1株tEPEC与EPEC三种多价诊断血清型均不凝集,而1株aEPEC血清型为O111:K58(B4)。13株ETEC菌株血清型:多数为O6:K15,1株O25:K19(L),3株未能分型。结论:监测结果对于我们了解福建省致泻大肠杆菌感染情况,预警潜在发生疫情的可能性有其重要性。这些菌种的获得可以为下一步研究其毒力特征、分子分型及耐药性积累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淮安市腹泻患者中致泻大肠埃希菌感染情况、毒力基因、耐药性以及分子分型,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2015年淮安市各哨点医院和社区医院腹泻门诊患者的粪便标本运用多重PCR筛查和生化试验检测致泻大肠埃希菌,检测出菌株的进一步做药敏试验和分子分型。结果在549份腹泻标本中共检出致泻大肠埃希菌39株,检出率为7.10%。其中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18株(46.15%)检出最高,其余依次为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8株(20.51%)、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7株(17.95%)、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5株(12.82%)和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1株(2.56%)。药敏结果显示,39株致泻大肠埃希菌中1种以上耐药菌27株,占41.25%;最高耐药达到9耐,其中四环素和萘啶酸耐药率,分别为53.84%、51.28%。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结果显示,39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有不同的带型,且带型有密切的亲缘关系。EAEC单独聚类,除zx14352和zx14395外,其他带型的相似度都超过50%。结论淮安市2014—2015年致泻大肠埃希菌感染主要以EAEC为主。菌株耐药性强,多重耐药谱广。菌株的基因型呈多态性分布,有流行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岛市儿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临床与病原分布特点。方法抽取2014-2015年收治的急性细菌性腹泻患儿2 00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并通过病原菌分析对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检出情况、造成感染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类型分布等进行分析,结合纸片扩散法对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临床常用药的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造成小儿腹泻的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别,共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51株,占7.55%,排在第二位;其中尤以EPEC和ETEC所占比例最高,分别占72.19%(109/151)、16.6%(26/151),粪便伴黏液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对不同类型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可见,EHEC对所有抗生素均无明显耐药性,而EIEC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以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耐药率均为0;其他两种最为常见的菌型ETEC和EPEC也对这3种药物的耐药率最低,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均在50%以上。结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是造成儿童肠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中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的两种类型,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有良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多重PCR技术筛查自腹泻病人中分离的致泻大肠埃希菌,了解5种致泻大肠埃希菌的感染情况。[方法]用常规方法分离培养粪便标本中的大肠埃希菌,提取DNA,采用多重PCR扩增12对目的基因,电泳检测扩增产物,确定病原检出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7年河南省1534份标本中致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10.37%,其中EAEC(3.59%)居首位,其余依次检出EPEC(2.67%)、STEC(2.15%)、ETEC(1.63%)、EIEC(0.33%)。合并感染检出率0.78%,以ETEC合并感染居多。感染高峰在5月(19.85%),城市与农村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60岁组腹泻病人的检出率最高(17.00%)。[结论]应用多重PCR技术能快速鉴别粪便标本中的致泻大肠埃希菌。致泻大肠埃希菌是河南省常见的腹泻病原。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了解泰州市腹泻病人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状况、毒力基因、分子分型以及耐药性情况,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3年泰州市215份腹泻病人粪便标本进行多重PCR鉴定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的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菌株进行生化鉴定、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子分型以及药敏试验。结果 215份腹泻病人粪便标本共检测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30株,其中EPEC 20株(占9.30%),EAEC 5株(占2.33%),ETEC 5株(占2.33%);PFGE结果表明,30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菌PFGE带型种类多,各亲缘关系较近,但无100%的同源菌,同时PFGE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个粪便中有2种不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感染情况存在;药敏试验表明,30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对阿莫西林、四环素耐药性最高,3耐以及以上占63.33%。结论 泰州市腹泻病人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感染普遍存在,并以EPEC、EAEC、ETEC感染为主,菌株的耐药性较强,耐药谱广;基因型呈多态分布,且具有流行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水源水中致泻大肠埃希菌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致泻大肠埃希菌在不同年限、不同季节、不同水源水中的分布规律以及菌型分布特点 ,为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六安市区 3个主要饮用水源各设 5个采水点 ,每点分上、中、下游间隔10 0m各采集 1份水样 ,每月 1次 ,连续 5年检测致泻大肠埃希菌的分布 ,并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学、血清学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检测水源水 10 80份 ,分离到致泻大肠埃希菌 14 9株 ,阳性率为 13 80 % ,河水、塘水的检出率分别为 13 6 1%和 14 17% ,无显著性差异 (χ2 =0 0 6 2 ,P >0 0 5 )。 14 9株致泻大肠埃希菌分属 2 3个血清型 ;2 0 0 0年 5月份在河水中检出 1株H2 S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O12 8∶K67。结论 检测结果揭示了水源水中致泻大肠埃希菌的分布规律及菌型分布特点 ;发现了产H2 SPEECO12 8∶K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