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3省27个县(市)剖宫产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艳辉  李竹  陈新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23):102-104
目的通过描述剖宫产的流行趋势和分布特点,找出剖宫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干预计划提供依据,达到在保护孕产妇和胎/婴儿健康的前提下降低剖宫产率的目的.方法对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的围产保健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对象为江苏、浙江、河北3省27个县(市)1993~2000年间孕28周以上、有完整分娩记录的妇女共1093526例.结果研究地区的剖宫产率从1993年的15.9%上升至2000年的44.4%,平均每年的环比增长速度为15.9%;南北方、城乡的剖宫产率均呈上升趋势,且南方比北方增长快;城市剖宫产率高于农村,南方高于北方;医院级别越高,剖宫产率越高;产妇年龄越高剖宫产率越高;干部和经商人员的剖宫产率比工人和农民的剖宫产率高;文化程度越高剖宫产率越高;婴儿出生体重越大剖宫产率越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有无剖宫产指征、分娩医院的级别、南北方、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城乡、婴儿出生体重、孕周、年度、星期几均是剖宫产影响因素.结论研究地区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医生放松剖宫产指征或对指征的错误诊断是造成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3省27个县(市)剖宫产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描述剖宫产的流行趋势和分布特点,找出剖宫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干预计划提供依据,达到在保护孕产妇和胎/晏儿健康的前提下降低剖宫产率的目的。方法:对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的围产保健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对象为江苏、浙江、河北3省27个县(市)1993~2000年间孕28周以上、有完整分娩记录的妇女共1093526例。结果:研究地区的剖宫产率从1993年的15.9%上升至2000年的44.4%,平均每年的环比增长速度为15.9%;南北方、城乡的剖宫产率均呈上升趋势,且南方比北方增长快;城市剖宫产率高于农村,南方高于北方;医院级别越高,剖宫产率越高;产妇年龄越高剖宫产率越高;干部和经商人员的剖宫产率比工人和农民的剖宫产率高;文化程度越高剖宫产率越高;晏儿出生体重越大剖宫产率越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有无剖宫产指征、分娩医院的级别、南北方、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城乡、晏儿出生体重、孕周、年度、星期几均是剖宫产影响因素。结论:研究地区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医生放松剖宫产指征或对指征的错误诊断是造成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郭政  张润香  郭皓靖  李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0):3089-3092
目的:探讨近20年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及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对1990~1999年(前10年组)与2000~2009年(后10年组)的剖宫产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后10年剖宫产率分别为16.31%、3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058.94,P=0.000);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54.52‰、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97,P=0.000)。剖宫产率与围产儿死亡率呈负相关,前10年相关系数-0.738,P=0.015;后10年相关系数-0.638,P=0.047。前10年剖宫产指征前5位依次为难产、臀位、胎儿窘迫、剖宫产史、子痫前期;后10年剖宫产指征前5位依次为难产、剖宫产史、臀位、社会因素、胎儿窘迫。结论:1990~2009年剖宫产率升高,围产儿死亡率下降,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剖宫产指征明显变化,超出单纯医学指征范围。  相似文献   

4.
郭锐  郭瑶 《职业与健康》2001,17(1):109-110
剖宫产术现已认为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手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解决了许多难产和异常妊娠问题。但手术产率及并发症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剖宫产指征也有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受高危妊娠发病率、围产保健、医院的技术监测水平及社会观念的影响。现将我院1992~1999年8年间的3 352例剖宫产指征与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剖宫产指征的标准,提高产科质量。1 资料与分析1.1 资料来源 1992~1999年妊娠≥28周在我院住院分娩产妇18 401例,产胎儿18 453例;剖宫产3 352例,剖宫产儿3 367  相似文献   

5.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10年变化及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对围产儿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对1995~2004年间剖宫产病例共75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2000~2004年剖宫产率平均为45.60%,显著高于1995~1999年的32.33%,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②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妊娠并发(合并)症与难产、胎儿窘迫持续在前3位,而社会因素上升为第4位;③围产儿死亡率逐年趋于稳定,1995~1999年为16.59‰,2000~2004年为15.63‰,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率的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但随着剖宫产率的进一步升高,围产儿死亡率并不随之下降,因此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正确全面分析诊断,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青岛市四方区2001年剖宫产指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1年剖宫产进行分析。结果:2001年剖宫产率为42.10%,其主要指征顺位是难产、社会因素、胎儿宫内窘迫等。结论:只有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提高接产技术和医务人员责任感,对孕妇进行正确的疏导,才能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率上升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进展迅速,麻醉、输血、剖宫产技术的提高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剖宫产率日趋上升.本文将剖宫产上升因素进行分析,在保证母婴安全的情况下,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及降低剖宫产率的可行性措施。方法:对松江分院2000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住院剖宫产分娩的8 88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在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中,社会因素位居第一,其次依次为胎儿窘迫、头盆不称、疤痕子宫、臀位等。②10年来社会因素剖宫产指征呈快速上升趋势,在3个阶段的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中分别为8.2%、54.4%和37.6%。第三阶段社会因素剖宫产指征构成比较前明显下降,P<0.01,是总剖宫产率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P<0.01,但仍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10年来以疤痕子宫为指征在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中有逐年上升趋势,P<0.05或<0.01。③围产儿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产科质量,提高阴道助产技术水平;加强孕产期保健及其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剖宫产并发症的认识,降低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②剖宫产率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但剖宫产率的进一步升高,围产儿死亡率并未随之下降。因此,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上升,2002年为38.88%,2006年为52.4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剖宫产指征前3位依次为:难产、社会因素和胎儿宫内窘迫。结论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0.
延边医院近10年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延边医院的剖宫产率在近10年来呈持续上升趋势,通过对本院剖宫产情况的调查分析,确定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下降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为降低剖宫产率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1992年1月~2001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孕妇存档资料。 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0年的剖宫产资料进行总结。取前5年(1992~1996)的资料为第一阶段,后5年  相似文献   

11.
分娩方式对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和自然分娩对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在我院参加早期教育跟踪的婴幼儿381例,其中自然分娩218例,剖宫产163例,使用0~4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测定婴幼儿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结果2组婴幼儿的总DQ及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交行为D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运动DQ自然分娩组得分(101.4±18.4)分,剖宫产组得分(96.9±20.8)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婴幼儿大运动能力较自然分娩儿差。应慎重选择分娩方式,加强剖宫产儿大运动发育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2.
我国艾滋病患者的死亡趋势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描述我国报告艾滋病患者中死亡病例基本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并研究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为艾滋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从我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下载数据库,筛选病程为“艾滋病”患者,描述其死亡数及死亡比例随时间变化趋势,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户籍类型围生儿死亡的特点,比较二者之间的死亡原因及孕期保健的差异及围生儿死亡评审的效果。方法:对1998年1月~2007年12月的围生儿死亡、死亡评审和孕产妇系统管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年围生儿死亡率平均为13.59‰,其中流动人口平均为20.12‰,常住人口平均为9.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常住人口的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早孕建卡率、产前检查率、≥8次产前检查率明显高于流动人口,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常住人口围生儿死亡率评审干预前、后比较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流动人口围生儿死亡率评审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流动人口的孕产期系统保健,特别是孕早、中期保健,做好孕中期出生缺陷筛查并及时在妊娠28周前确诊及处理,落实死亡评审干预措施,提供产前保健项目资助,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云南省MSM人群知晓率、行为等艾滋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及其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为干预策略制定和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2010-2013年在云南省连续开展MSM哨点监测,调查该人群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吸毒行为、干预措施覆盖等情况,进行趋势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共调查9 073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与同性发生性行为比例及安全套使用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与异性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明显低于同性,吸毒比例和患性病比例呈下降趋势(P<0.01).同居、低知晓率、外省/外籍、居住时间不足一年、文化程度低、未接受过干预、肛交次数多、未曾做过HIV抗体检测等因素为影响MSM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危险因素。结论 云南省近4年MSM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初显,但多项指标仍处于较低水平,仍需重点关注同居、文化程度低、流动性较大、肛交次数多、有异性性行为的MSM干预,扩大干预覆盖面,继续强化落实HIV动员检测、安全套推广使用等核心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子宫疤痕病理与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子宫疤痕愈合与临床情况的关系。方法收集因妇科疾病切除的剖宫产子宫标本112例及同期无疤痕子宫标本11例,在子宫疤痕部位及无疤痕子宫组相应部位进行病理学检查。比较2组肌层及内膜厚度,平滑肌与胶原纤维比(平胶比)和血管数,以及疤痕子宫组中不同剖宫产年龄、距本次手术年限、缝合方法、缝线等与病理变化的关系。结果疤痕子宫组肌层厚度和血管数量大于无疤痕子宫组,平胶比低于无疤痕子宫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疤痕子宫组中剖宫产时年龄、术后至今的年限、缝合方式、缝线、术者资格与疤痕厚度、平滑肌与胶原纤维比、炎症、玻璃样变性无相关关系。剖宫产年限与疤痕部位血管数呈负相关。结论子宫剖宫产疤痕结构薄弱、血供丰富。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围产儿出生缺陷相关因素的分析,寻找可能影响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方法:以河南省部分地区的出生缺陷儿为病例组,以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按1∶3比例匹配对照组。设计统一的表格由各监测医院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填写,采用Logistic分析进行出生缺陷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婚检、孕前检查、服用叶酸、孕检为出生缺陷的保护因素;早孕期感冒、不良孕产史、围孕期接触有害物质、孕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多胎为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婚检及孕检是出生缺陷的保护因素;不良孕产史、围孕期接触有害物质、孕期合并症及并发症为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结论:提倡婚检、孕检及服用叶酸,围孕期减少有害物质接触,减少孕期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CAT)检验和线性回归(LR)两种统计学方法,分析天津市居民1999-2013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率的时间趋势,比较两种方法结果的差别。结果显示,以实际人口为基础,无论是总的发病率时间趋势,还是按年龄分亚组后的时间趋势,CAT检验的统计效能均大于LR(CAT PP值)。将实际人口缩小100倍,AMI发病率保持不变,CAT检验的P值呈明显升高,LR的P值保持不变。两种统计学方法在流行病学率的趋势分析中都有其各自的优势和缺点,研究者可以根据资料选择拟合度较好的模型,或者两种方法结合来分析,全面地描述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18.
杨育菲  周安莲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7):2224-2225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发生的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2003年1月~2004年6月在东莞市塘厦医院出生的新生儿窒息140例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为综合因素所致,多为胎儿窘迫的延续。胎儿高危因素为93.57%,分娩时高危因素高达92.86%,母体高危因素为67.86%。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时处理高危妊娠,综合分析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适时正确选择分娩方式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和病死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9.
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相关因素及与产科质量指标的相关性,针对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寻找对策。方法:对柳州市人民医院产科19872004年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及产科质量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9871990年、19911993年、19941996年、19972000年及20012004年剖宫产率分别为8.85%、13.51%、15.72%、38.50%、44.97%;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6.41%、5.34%、4.80%、3.53%、2.62%,有显著性差异(P<0.05);围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9.36‰、10.94‰、7.75‰、11.32‰、10.50‰。前3个阶段围生儿死亡率随剖宫产率的上升有所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后2个阶段围生儿死亡率随剖宫产率的上升,围生儿死亡率无明显下降,差异无显著性(P>0.05)。社会因素和脐带绕颈是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1995年、2000年、2004年因社会因素和脐带绕颈要求剖宫产分别占当年剖宫产的0.75%及3.74%、5.10%及14.89%、12.22%及14.85%。结论:近阶段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主要是脐带因素和社会因素所致。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加大围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产时监护技术及助产技术,创造宽松的医疗环境,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建立监督机制,将剖宫产率列为产科质量考核的一项指标。这些措施的施行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