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可是,小儿常“脾胃不和”,“肠胃脆弱”,倘若不注意养护,一旦生病,则脾胃功能更处于低下状态,致胃口不佳,饮食少思,影响小儿身体健康。 哪些原因易使小儿脾胃受损呢?常见原因有二:一是饮食不当。有些家长缺乏育儿保健知识,饮食不讲科学,不重视卫生,片面强调吃些高营养的滋补食品,伤及小儿娇嫩的胃肠,造成胃肠不能正常消化、吸收,以致食欲  相似文献   

2.
唐传兵 《气功》2013,(12):1118-1119
小儿厌食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①乳食不节:小儿乳贵有时,食贵有节。如果乳食没有规律,会导致脾胃受伤,消化吸收功能减弱,或者小儿吃了过多肥厚油腻、生冷难于消化的食物,使脾胃不能消化而肠胃积滞。则产生食欲不振或厌恶乳食。②痰湿滋生:乳母吃了过多寒凉的饮食,或小儿喜欢吃生冷瓜果,使脾阳受伤,痰湿内生,影响消化机能,以致不思饮食,  相似文献   

3.
黄勤 《河南中医》2009,29(7):642-643
半夏泻心汤是辛开苦降、寒温并用、调和脾胃的代表方。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吐涎沫、下痢、心下悸动、嘈杂、眩晕、不寐等证,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痞,指痞塞不通之意,(月真)胀满塞而不痛,常伴见嗳气,呕吐,泛酸,心烦口苦,口乏谷味,下痢等。久则导致脾胃气虚,变生他病,遗患无穷。《伤寒论》言痞证为:太阳病误下,里虚  相似文献   

5.
遇到胃痛、胃酸、胃胀,许多人都会想到吃胃药,其实充分发挥好人体腹部上脘、中脘、下脘3个穴位的作用,即可解决胃部的许多烦恼。上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5寸,和食管相对应,是食物进入胃的通道。按压上脘穴,对人们因吃得太快、吃得太饱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的反胃、胃胀、呕吐、打嗝等都有很好的疗效。中脘穴:在胃的中部,肚脐上4寸处,占据了胃的主体部分,因此主治脾胃疾病,对于促进胃的蠕动,治  相似文献   

6.
正口字甲骨文写作■,是象形字。口的本意就是"嘴巴"。《说文解字》曰:"口,人所以言、食也。"说明"口"主要有两方面功能:吃饭和说话。语言的形成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里要首先解决口与吃饭的问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有饭吃和吃得香,两件事同样重要。"吃得香"这点与口就有关了,确切地说是与脾胃的关系非常密切。因为古人从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口与脾胃有着密切的关系。祖国医学认为,口是脾之外窍。脾胃的功能调和,则口食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唇颊亮度值比值与脾胃症状的关系。方法:使用国际颜色校正卡,采集体检人群160例面部数码图像,使用软件获得侧唇、上唇、下唇与面颊的亮度值比值,并对入选者进行脾胃症状调查问卷的采集。结果:共筛选出11个与唇颊亮度值比值密切相关的脾胃症状,其中吃凉或不洁食物后出现腹泻或腹痛、齿痕舌、饭后胃胀、口中有味、呃逆、喜饮水6个脾胃症状越严重,则唇周亮度值可能降低;而饭后困倦、易短气等脾阳气虚症状出现时,则唇周亮度值可能升高。结论:唇周色泽与脾胃症状密切相关;唇颊亮度值比值可能成为评价体检人群脾胃功能的面部望诊指标。  相似文献   

8.
“脾”在人体生理和病理上极为重要,临床各科有很多疾病均可通过调治脾胃而得愈,正如周慎斋指出:“诸病不愈,寻到脾胃而愈者颇多。”现谈谈脾胃学说在五官科临床的运用体会,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据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在临床上治疗眼病从脾胃论治的机理进行观察确认。方法:从历代各家经典中引见,并举例从多方面论治,眼科临床从脾胃论治眼病的重要性。结果:在眼科临床上多种眼病治疗上以脾胃为本得到满意疗效。结论:“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在眼科临床上得到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0.
肝与脾胃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在生理上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肝主疏泄功能可协调脾胃气机升降,推动水谷精微输布全身;肝对脾胃功能具有克制与制约作用。在病理上表现为木不疏土、木旺乘土、土虚木乘三方面。这些都为脾胃病从肝论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在脾胃病采取常规治疗疗效欠佳时,可考虑从肝论治,调节肝脏气机,恢复肝主疏泄功能,发挥肝主疏泄功能对于脾胃气机升降的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1.
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脾胃学说又是李东垣在脏象学说基础上的发展。我们运用脾胃学说在临床上对脾不统血、肝郁犯脾、中气下陷、湿困脾胃等证进行针灸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温脾汤临证加减应用体会申建华温脾汤出自《千金要方》,由大黄、人参、甘草、干姜、附子组成,是治疗下痢赤白,连年不止,及霍乱,脾胃冷实不消的良方。笔者临证时加减变通,用于肠道疾患,收效甚好,兹举案例如下:痢疾患者,男,42岁.下痢约半年余,时止时泻.形体...  相似文献   

13.
结肠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西医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属“下痢”、“泄泻”、“休息痢”范围。主要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所致。胃为水谷之海,脾主运化精微,若饮食不节,调护失宜或情志不调,肝郁乘脾,或房事不节,命门火衰,不能煦脾,而使脾胃受病,对饮食的消化吸收发生障碍,导致清浊不分,混杂而下。亦有由于急性发病失于调治而继发延绵。结肠病变多涉及到直肠。它的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肠鸣、下坠、大便带黏液或浓血,也有便秘或干稀交替出现,病程缠绵,反复发作为特点,由于消化功能紊乱营养来源不足,患者可出现消瘦、贫血、乏力甚至体…  相似文献   

14.
梁宗翰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是后天之本,具有运化水谷、吸收精微、益气生血的功能,《灵枢·脉度篇》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说明脾气调和是知饥纳谷,食而知味的必要条件。一、师古法而创今论厌食是脾胃功能不健直接导致的病症。多由饮食不节,恣饮寒凉等使脾胃损伤,此为因食致虚;脾胃运化功能减弱,吃下的饮食物不能及时有效的消化,反而停滞于中,此为因虚致实。病初食滞为先,滞久化热,热久伤津,  相似文献   

15.
正朱丹溪《局方发挥》中说道:"今曰冷气、滞气、逆气、上气……熏蒸清道,甚而至于上焦不纳,中焦不化,下焦不渗,辗转传变,为吐,为膈,为噎,为痰,为饮,为翻胃,为吞酸。"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继承了朱丹溪的顾护脾胃学术思想,中焦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若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易致胃痛、腹胀、便秘、呃逆诸症,导致多种脾胃疾  相似文献   

16.
卜庆萍 《养生月刊》2020,41(4):358-359
关于水果是否要加热吃的问题,专家说并不是所有人在吃水果的时候都必须热着吃,脾胃较弱、体质偏寒怕冷的人,比较适合把水果热一热再吃,如果本身体质就偏热,没有必要把水果热着吃。水果含有碳水化合物、果胶、维生素等营养素,大部分维生素对热不稳定,在加热的过程中,维生素C会被破坏。  相似文献   

17.
就难治性泄泻的病机特点总结为肠道盘旋曲折错杂、胃肠同病清浊混杂、逆肠而行投以药石、永无休整难以忌口四个方面 ;在治疗上主张忌口少吃胃肠休整、治从脾胃下病上治、久病不愈通中寓补三方面着手 ,对于提高难治性泄泻的辨证论治水平多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脾胃同居中焦,具有受纳运化、升清降浊的功能。在发病上,脾胃病而痛风生:脾胃虚则痛风发,脾失运化则气血乏源,脾胃气机失调则代谢失衡,脾胃病则痰瘀生。在治疗上,脾胃健则痛风平:脾胃伤则百病生,治病求本在于脾胃,先天不足须补后天,营卫不通须治脾胃。梳理古代医家从脾论治痛风的辨病思维,可以为临床认识和治疗痛风提供有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256例原发性胃癌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及探讨原发性胃癌的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56例胃癌患者按照未手术、术后无病、术后复发或转移进行频次分析,分别按照证候表现聚类分析,并对聚类分析结果进行中医辨证。结果:纳差、乏力、腹痛、腹部压痛、舌红、苔白、脉细(51.56%~75.39%)为胃癌患者最常见的证候表现。总体上胃癌的中医证候特点可概括为脾胃气虚及肝郁,兼有痰湿、胃热、肝胃不和、脾胃失和、肝郁化热、胃气上逆、胃阴虚、湿热蕴脾、脾不统血、气血两虚、脾虚湿困;未手术患者以脾胃气虚兼肝郁胃热为主;术后无病期患者以脾胃气虚为主;术后复发或转移患者以脾胃气虚、肝郁兼痰湿为主。结论:脾胃气虚证贯穿疾病始终,在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医证候存在动态演变。  相似文献   

20.
陈园桃 《河北中医》2003,25(3):195-196
1 苦降辛开法以苦寒药物与辛温药物同用 ,达到清热化湿、和胃降逆、开结除痞的目的。临床证见 :发热 ,口渴不喜饮 ,胸中痞满 ,不饥不食 ,恶心呕吐 ,腹痛肠鸣 ,下利 ,舌苔薄黄而腻 ,脉濡数。常用方剂 :半夏泻心汤加减。例 1 王某 ,男 ,48岁。 1 9980 71 6初诊。患者腹痛 ,大便泻下赤白黏冻 5日。经治疗腹痛下痢已止。刻诊 :发热 ,口渴不喜饮 ,胃脘痞满 ,不思纳食 ,恶心呕吐 ,肠鸣 ,舌苔黄腻 ,脉濡数。证属湿热互结肠中 ,脾胃升降失和。治宜开结除满 ,和胃降逆。方选半夏泻心汤加减 :姜半夏 1 0g ,淡竹茹 1 0g,川黄连 3g ,黄芩 1 0g ,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