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肝硬化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静脉曲张出血起病凶险, 死亡率高, 预防和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对于肝硬化患者非常重要。目前内镜治疗已成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重要治疗手段, 极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本文针对内镜治疗常见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与处理方案进行总结, 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临床常见、病死率高的消化系统急重症,内镜是诊治的主要手段。选择适宜的内镜技术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根据国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临床诊治相关指南及最新临床证据,简述了内镜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其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包括内镜筛查与治疗时机、内镜硬化剂与套扎治疗方法的选择、内镜治疗失败的挽救措施、内镜治疗并发症及其处理。肝静脉压力梯度指导下,可提高个体化的内镜和(或)药物防治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效果。总之,内镜是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诊治的主要手段,研究早期预测内镜治疗效果的因素,规范内镜诊治技术,对提高内镜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同食管曲张静脉相比,胃底静脉曲张发生率较低,约占肝硬化出血的10%,但其一旦出血,比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更严重,易反复发生出血,并且有更高的病死率.目前国内研究主要关注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处理,但关于胃底静脉曲张治疗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其规范化治疗也未形成统一意见.内镜下组织胶黏合剂注射治疗是控制胃静脉曲张出血最常用的治疗方法.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可用于急性胃静脉曲张出血和二级预防中.球囊导管逆行性静脉栓塞术(balloon-occluded retrograde transvenous obliteration,BRTO)可用于胃静脉曲张伴胃肾分流患者.近年来,门脉高压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内镜下治疗及介入治疗已有很大发展,本文就其治疗策略、疗效及并发症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2例综合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2例综合治疗分析宋风岚(河南省镇平县人民医院474z50)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危重病变,其85~90%是由各类肝硬化引起,我院1984~1993年,内科收治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镜下治疗前出血量、治疗后早期再出血量及再出血后死亡的发生率.方法 收集友谊医院近5年来396例次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术和(或)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早期再出血的特点、原因及转归.结果 镜下治疗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发病率为6.6% (26/396).早期再出血后死亡率为7.7%(2/26).镜下治疗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出血量为(177.0±88.8)ml,与治疗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量[(528.0±298.0)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术和(或)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操作简便、安全,术中风险小,术后出血量少.  相似文献   

6.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如何控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预防再出血,是救治肝硬化患者生命的关键。简述了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和预防的4个阶段,指出应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时期、不同的肝静脉压力梯度、不同的肝功能分级,选择不同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出血与血栓形成患者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严格按照病例和对照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10-01/2016-01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和唐山市传染病医院收住院的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VT的患者74例为病例组;选择同期住院的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110例、肝硬化并发PVT的患者76例、单纯肝硬化患者(无出血和PVT形成)112例为对照组.对4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VT形成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性别、年龄、肝硬化病因、白细胞、HB、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门静脉内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血小板计数及肝硬化并发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门静脉内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血小板计数及肝硬化并发症是影响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VT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与气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大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325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肝硬化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率,分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的月份及昼夜特征。结果 325例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率为73.54%;1月、2月、11月、12月平均气温0℃,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率为44.00%,6月、7月、8月、9月平均气温20℃,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率为14.46%。平均气温0℃的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率高于平均气温20℃的患者,差异明显(P0.05)。白天、黑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6:00-24:00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率较高,平均每时段发生率为25例;其他时段发生率较低,平均每时段发生率为16.29例。结论平均气温0℃的1月、2月、11月、12月及16:00-24:00时间段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的高峰期,提示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可降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正1目前肝硬化患者中约有50%存在胃食管静脉曲张,每年有8%肝硬化患者发展为静脉曲张,同样每年有8%肝硬化患者由小静脉曲张发展为大静脉曲张,静脉出血的年发生率为5%~15%[1]。目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实质上已经大大减少出血的风险及病死率。本文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最近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黄美云 《内科》2009,4(5):827-828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护理。方法我科从2005年3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5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采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和护理。结果50例患者好转47例,再出血或并发肝肾综合征死亡3例。结论对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通过使用奥曲默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经过严密观察,精心治疗和护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 病死率高。因此,预防和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对于肝硬化患者非常重要。药物治疗、内镜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等都是预防和治疗该病的重要手段,各有疗效,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生存率。本文针对不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类型的一级预防、急症止血和二级预防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首次出血的药物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大约有40%的静脉曲张病人发生自发破裂出血,尽管目前治疗手段在不断的改善,但出血后6周内的总病死率仍高达20%。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最严重的致死性并发症,本文就目前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首次出血的药物治疗措施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第二位,是肝硬化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已被广泛用于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并已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为此,我们将国产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与进口奥曲肽(善宁)进行对照,评价注射用国产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90例和同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未出血患者9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出血的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血组病程长、有消化道出血史、使用非甾体类药物、Child-Pugh分级差、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严重、胃左静脉内径和门静脉内径宽、PT延长、有腹水和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与未出血组比,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病程长、应用非甾体类药物、Child-Pugh分级差、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严重、胃左静脉内径增宽、门静脉内径增宽、PT延长和有腹水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45;3.171;2.190;2.672;2.363;3.142;3.083;3.062,P<0.05),而血清白蛋白增加是出血的保护因素(OR=0.288,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存在一些可能诱发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应予以重视,以预防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采用的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一、资料与方法 1.病例来源:收集本院2007年4月-2008年5月行PTVE联合PSE治疗的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33例.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是我国的常见病 ,无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肝硬化患者 ,每年有5 %~ 15 %出现曲张静脉 ,曲张静脉一旦形成 ,每年增粗约 4 %~ 10 % ,最终所有的肝硬化患者都会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约 1/ 3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患者出现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每次出血的病死率达 2 0 %~30 % ,未经治疗的患者一年内因出血致死的几率可达70 %。首次出血后 6周之内会发生再次出血 ,4 8h之内是再次出血的高峰时间。内镜下进行食管静脉曲张的硬化剂注射治疗 (EIS)、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 (EVL)、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以及联合治疗方法的出现 ,使我们有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诊胃镜对肝硬化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non-esophageal variceal bleeding, NEVB)的诊疗价值.方法 回顾2003年1月~2008年1月我院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急诊胃镜检查130例,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4C呼气试验(14C-UBT)检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情况,分析总结其中45例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临床诊治情况.结果 127例得到了确诊,确诊率为97.7%,其中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5例,占34.6%,以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和肝源性溃疡(hepatogenic ulcer, HU)居多.内镜下止血治疗14例,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者(EVB)H.pylori阳性率(38.8%)低于非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者(42.2%),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除H.pylori者再次出血率低.结论 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最好行急诊胃镜检查,其诊断率高;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给予内镜下止血及内科治疗,效果确切,同时根除H.pylori有助于预防再次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在肝硬化断流术后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治疗中的应用,评价其治疗效果及优势。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3年6月响水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34例肝硬化断流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PTVE,术后定期复查胃镜,观察患者术后疗效、并发症以及再出血情况。结果 34例行PTVE治疗的患者急性期止血良好,有效率97%(33/34);术后2周曲张静脉均消失或明显减轻者29例(85.3%),随访2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好转及消失者30例(88.2%);随访的2年内共6例(17.6%)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明显严重并发症。结论 PTVE治疗肝硬化断流术后静脉曲张再出血患者疗效显著,创伤小,并发症少,可防止新的侧支循环血管形成,是治疗肝硬化断流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肝源性溃疡(Hepatogenic ulcer,HU)又称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HU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血压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三大原因之一,仅次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和胃粘膜病变出血,在临床上易误诊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998年5月~2001年12月,我们应用奥美拉唑联合心得安治疗HU4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防止原发性首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FVB)和预防再出血十分重要.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β-Ab)列为首选防止FVB的一线药物,对高危性食管静脉曲张者主张行预防性治疗.β-Ab或与EVL合用亦是预防再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对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药物治疗仍为首选措施,内镜疗法用于药物疗法失败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