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上海市黄浦区社区首诊伤害病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上海市黄浦区社区医院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上海市黄浦区所有(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上海市伤害报告卡》填报的门诊伤害监测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 共收集有效伤害病例3771例,女性多于男性,其中45~65岁组病例数所占比例最高(46.54%),以本地人口为主(96.31%);伤害发生原因前3位依次为跌倒/坠落(65.39%)、非机动车车祸(14.45%)、刀/锐器伤(6.71%);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家中(52.90%)、街道/公路(25.48%)、公共居住场所(11.08%);发生时间多见于1~5月;伤害病例以非故意伤害为主(98.67%)。结论 跌倒/坠落、非机动车车祸、刀/锐器伤为黄浦区优先防治的伤害种类;女性、老年人为伤害威胁重点人群;应根据不同人群特点,科学开展伤害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分析河北省城乡居民伤害流行程度,为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分别来源于秦皇岛市、藁城市3家不同级别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室。对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首次就诊于哨点医院的伤害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共收集99 671例伤害病例,男女性别比为2.16∶1,男、女性别伤害原因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420.30,P<0.01);前5位伤害病例的原因依次是机动车车祸(27.85%)、钝器伤(22.64%)、跌倒/坠落(21.52%)、刀/锐器伤(8.72%)和中毒(8.39%);中毒是农村老年女性的第1位伤害原因(38.25%),钝器伤是15~19岁年龄组最主要的伤害原因;伤害发生时间有一定规律性。结论河北省2006-2010年居民伤害以机动车车祸、钝器伤、跌倒/坠落、刀/锐器伤和中毒为主,青壮年是高发人群,应加强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3.
徐驷红 《医学动物防制》2010,(8):766-767,769
目的了解通辽市居民伤害发生的构成和危害程度,为制定有效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通辽市三所哨点监测医院(开鲁县医院、小街基镇中心卫生院、麦新镇卫生院)2008年就诊被诊断为伤害的首诊患者。按照WH0伤害监测指南分类标准进行归类和统计。结果 2008年通辽市居民伤害原因中,交通事故最常见,跌倒/坠落次之,其他依次为钝器伤、刀/锐器伤、中毒等,这五种原因的伤害占伤害总数的91.82%;男性较女性更易发生伤害,不同性别发生伤害活动种类不同,驾乘交通工具、有偿工作等活动伤害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而家务/学习、休闲活动伤害女性则高于男性;青壮年占伤害病例总数的42.75%,为伤害发生的高危人群;伤害易发生的地点依次为公路/街道、家中、学校。结论通辽市前5位伤害原因依次为交通事故、跌倒/坠落、钝器伤、刀/锐器伤、中毒;男性青壮年是预防伤害的重点人群。应针对不同年龄组人群易发生伤害的地点、种类宣传不同的预防措施,以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社区伤害的发生情况,为其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叶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伤害监测的哨点医院,对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首次就诊于哨点医院的伤害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8953例患者,其中男5406例(60.38%),女3547例(39.62%);伤害高发年龄为25岁~64岁年龄组,占66.82%;以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伤害比例最高,占33.75%;7月为伤害发生的最高发月份,一天中以12:00~13:00为最高峰;39.14%的伤害发生在家中;跌倒/坠落(43.47%)为伤害发生的最主要原因。结论叶榭镇社区居民伤害以跌倒/坠落为主,受伤程度较轻,劳动力人口是伤害威胁的重点人群,社区伤害防制应加强对未入院就诊伤害人群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伤害监测情况.方法 以2006-2008年哨点监测医院就诊的首诊患者为监测对象,对医院的急诊和外科伤害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3年间共报告病例4680例,男(65.32 %)女(34.68 %),男女性别比为1.88∶1 25-44岁(39.10%)最高 伤害发生高发月份为6、3、5和7月 发生地点前3位为在家(24.72%),公路/街道(22.59%),贸易和服务场所(18.87%) 发生的原因为跌倒/坠落(31.73%),刀/锐器(24.47%),钝器(21.62%) 发生的部位为上肢(33.38%),头部(28.76%)下肢(22.65%).结论 医院急诊伤害监测是获得伤害信息的重要来源,对确定伤害干预重点、有针对性地运用预防干预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百色市急诊伤害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伤害的急救与预防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分析院前急救及到本中心就诊的4816例急诊伤害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结果男女之比为2.15∶1,21~50岁占63.73%。伤害类型:前五位依次为交通伤(40.34%),斗殴伤(21.20%),工业外伤(11.73%),中毒(9.55%),烧烫伤(7.81%)。伤害占同期急诊总量的12.79%,伤害病死率为1.39%,伤害死因占前三位的是交通伤、斗殴伤、中毒。伤害的高发时间和地点:交通伤及斗殴伤发生的时间以每日18:00~24:00发生最多,占45.75%;伤害发生地点前三位依次为道路、公共娱乐场所、施工工地。结论百色市急诊伤害病死率高,患者以青壮年男性为主,主要致伤、致死因素为交通伤、斗殴伤、中毒、工业外伤。伤害的急救和预防是今后急诊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伤害发生特点,为预防儿童伤害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0~14岁儿童伤害监测数据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结果共监测儿童伤害病例7988例,其中男童5233例、女童2755例,男女性别比1.90∶1;1~3岁组病例最多2844例,占总数的35.60%。伤害发生原因前5位依次为跌倒/坠落伤、钝器伤、刀/锐器伤、动物伤、机动车车祸。发生地点主要是家中(45.46%)、公共居住场所(21.14%)、学校与公共场所(15.36%);伤害性质主要为浅表损伤、开放性损伤、扭伤拉伤脱位、骨折、烧烫伤;绝大多数病例为轻度,经治疗后回家休息。结论意外伤害已成为儿童时期的主要健康问题,针对0~14岁儿童伤害发生的特点应采取有效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仙桃市城镇居民0~14岁儿童伤害发生状况,为开展伤害预防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1 000名0~14岁儿童1年中伤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伤害发生率为9.05%,男女之比1.86∶1;7~12岁年龄组伤害发生率最高(17.35%);0~2岁组发生率最低(0.42%),伤害类型发生前五位依次为:跌倒/坠落(52.30%)、交通事故(14.68%)、钝器伤(13.76%)、刀/锐器伤(7.34%)、烧烫伤(6.42%)。结论加强小学幼儿园伤害健康教育,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特点和伤害原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仙桃市城镇居民0~14岁儿童伤害发生状况,为开展伤害预防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1 000名0~14岁儿童1年中伤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伤害发生率为9.05%,男女之比1.86∶1;7~12岁年龄组伤害发生率最高(17.35%);0~2岁组发生率最低(0.42%),伤害类型发生前五位依次为:跌倒/坠落(52.30%)、交通事故(14.68%)、钝器伤(13.76%)、刀/锐器伤(7.34%)、烧烫伤(6.42%)。结论加强小学幼儿园伤害健康教育,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特点和伤害原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王淑兰 《吉林医学》2007,28(9):1121-1122
目的:探讨延边朝鲜族地区急诊伤害住院患者的伤害构成,为伤害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对延边大学附属医院766例急诊伤害住院患者的伤害构成进行分析。结果:急诊伤害住院患者以15~50岁年龄段最多,占74.02%,不同的年龄组男女性别构成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在前两位伤害类型中,交通事故以汉族为多,伤害部位多为头部和四肢,锐器伤以朝鲜族为多,部位多为胸、腹部和四肢;职业构成以外来工或农民工为主;伤害就诊时间呈"驼峰"型分布,17时~23时是高峰期。结论:以外来工或农民工为重点进行预防伤害的宣教工作及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和维护稳定的社会治安,在伤害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交通伤和锐器伤的院前救治,对易伤部位作好相应的抢救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挽救患者的生命,减少死亡和残疾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海珠区0~6岁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原因及特征,为开展伤害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市儿童保健常规报表收集的627例儿童意外伤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0~6岁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前5位依次是跌伤(77.99%)、烫伤(6.06%)、器械伤(6.06%)、道路交通伤(3.99%)、动物伤害(1.59%);学龄前期儿童所占比例最高,为79.11%;伤害的性别分布为男∶女=2.17∶1.00倍;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以玩耍/娱乐活动为主,占54.38%;59.65%的儿童发生伤害后能被及时送到医院就诊;发生伤害的儿童98.88%治愈,1.12%的儿童致残或死亡。结论意外伤害是儿童健康、生命的严重威胁,应全社会参与,加强安全立法、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预防儿童意外伤害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近年来鲤城区麻疹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为制定和调整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0年鲤城区麻疹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和分析。结果:2004~2010年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确诊麻疹病例数116例,年均发病率为6.55/10万,其中2009~2010年确诊麻疹病例数2例,发病率较前5年比较急剧下降,从2007年的最高发病率18.44/10万,降至2009~2010年的0.39/10万;发病呈现2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在3~8月份,第二个高峰在12月份,病例主要集中在外来人口聚集的江南街道和浮桥街道,在0~1岁组和20~30岁组发病比例有明显上升趋势。免疫规划监测系统共报告确诊病例数123例,其中流动占52.03%,无免疫史或不详占91.87%,流动人口病例的免疫率明显低于本地人口。结论:麻疹监测系统较网络直报系统敏感,影响我区麻疹发生和流行的因素是易感者的积累、流动人口的聚集、常规免疫和入托入学查验证后的补种工作不够落实,经过2008年的查漏补种和2009~2010年两轮的强化,麻疹疫情迅速得到遏制,继续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接种,消除免疫空白点,提高人群麻疹免疫水平,是实现2012年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既往的命案现场,总结法医学鉴定的要点。方法 收集渭南市某区2007—2016年193例命案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被害人及犯罪嫌疑人均以男性、本区户籍、21~40岁、农民、小学文化程度为主;作案动机以侵权居多(52.8%);致伤工具以锐器伤为主(63.8%);损伤部位以多部位损伤为主(32.1%);死亡原因主要为机械性损伤(87.0%)造成的失血性休克及颅脑损伤。结论 渭南市某区的命案在犯罪嫌疑人的人口学特征、作案动机、致伤工具、损伤部位、死亡原因等方面均有相似的特点,为今后命案侦破提供了线索及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临床护理人员医疗锐器伤的调查与干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丹  王定壁 《西部医学》2010,22(2):372-374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发生医疗锐器伤的原因,并探讨干预措施。方法对473名护理人员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了解锐器伤发生的人数、种类、程度及原因,并对干预措施进行探讨。结果在473名调查的护士中,84.14%的护士曾受到过医疗锐器伤,导致锐器伤的用物主要是:头皮针占23.27%,注射器针头占38.47%,玻璃类占25.42%,处置治疗后用物发生锐器伤占43.47%。结论护理人员医疗锐器伤发生率高,应采取积极相应的干预措施,加强职业防护,减少锐器伤的发生,保证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锐器伤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方法 收集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1991年1月至2022年9月发表的与护理人员锐器伤应用相关的327篇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 护理人员锐器伤研究的主导国家有美国、英国和沙特阿拉伯,研究热点主题多样化,主要包括锐器伤(针刺伤)、人群(医院员工、医院护士)、传染性疾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预防措施(标准预防)等。研究前沿热词主要有医院护士、针刺伤、病毒等。结论 护理人员锐器伤的研究稳步推进,关注人群、使用范围、研究方法等不断拓宽,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不良事件,其研究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中国崇礼某大型雪场滑雪人群的损伤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为预测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背景下快速增长的滑雪损伤救治医疗需求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雪季和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雪季在崇礼某大型雪场医疗站就诊的所有受伤滑雪者的基本资料。比较两个雪季滑雪人数、受伤人数、受伤原因、损伤类型和受伤部位等情况。结果: 两个雪季共发生753例损伤,每1 000例滑雪者平均日损伤分别为4.53例和4.46例。两个雪季11月份的每1 000例滑雪者平均日损伤例数均比较低,分别为2.20例和1.38例,而不同月份受伤率差异可能与降雪关系不大,更有可能与客流量多少相关。两个雪季的所有受伤者中,男性占比均高于女性。21~30岁的受伤滑雪者占比最大,达到了36.8%。受伤原因以摔伤(76.6%)为主,受伤概率最高的部位是头颈部(17.9%), 其次为膝关节(17.4%)和手腕手指(13.3%)。损伤类型以挫伤及外伤(29.5%)、关节和(或)韧带损伤(22.2%)最为常见。所有受伤者中,儿童(2~12岁)占比12.7%。大于50岁的受伤患者的中重度损伤(包括骨折、脑震荡等)率为34.8%。结论: 雪场应重点关注儿童和老年滑雪者的受伤情况,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和救援工作;为更好地保障滑雪人群医疗安全,雪场医疗站和附近救治医院应配备相应数量的医疗人员和设备,雪场应进一步完善其安全管理和救护体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某三甲医院医务工作者锐器伤发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院实施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2015年全年可能接触锐器的医务工作者共1 156人的锐器伤发生情况,共回收有效问卷1 071份,探讨性别、工作性质、科室、工作年限、职称、学历、参加培训情况等因素与锐器伤的相关性。结果该院2015年全年共发生锐器伤284例,锐器伤发生率为26.5%。除性别(P>0.05)外,不同工作性质、工作年限、职称、学历、科室和参加培训情况的医护人员间锐器伤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将锐器伤发生率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年限、参加培训、职称和科室均为锐器伤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P < 0.01)。结论针对医院锐器伤发生的影响因素,对医务工作者进行知识培训,有助于降低锐器伤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陈孝涛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1):1333-1335
目的 分析临沂市疟疾流行特征,为疟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临沂市2001~ 2011年的疟疾疫情、发热病人血检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临沂市2001~2011年期间共报告疟疾病例53例,年平均发病率0.047/10万,在2005~2008年间疟疾疫情出现小幅上升,发病率平均为0.092/10万.疟疾病例实验室诊断37例,临床诊断16例;间日疟44例,占83.0%,恶性疟9例,占17.0%;本地感染22例,占41.5%,外地感染31例,占58.5%.病例以20~45岁青壮年农民为主,发病主要集中在7~10月份;发热病例血检阳性率为0.087‰.结论 临沂市2001~2011疟疾发病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防止输入性继发病例的发生,是今后疟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