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胸痹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榕康 《新中医》1994,26(7):59-60
浅谈胸痹证治黄榕康胸痹为内科常见病证之一,它包括心痛,属现代医学冠心病范畴。《金匮要略》有“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从证候表现...  相似文献   

2.
调理脾胃法治疗胸痹心痛1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侠  高彩霞  周玉凤 《新中医》2002,34(7):55-56
胸痹心痛多指现代医学之冠心病心绞痛,其临床特征为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其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胸痛彻背,背痛彻胸。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调理脾胃法治疗胸痹心  相似文献   

3.
<正>心室室壁瘤患者大多有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病史,临床症状多以胸闷、憋气、后背沉重、心前区刺痛感、下肢水肿等为主,可归属于中医学"胸痹"范畴。《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载:"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又载:"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  相似文献   

4.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 甚则胸痛彻背, 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轻者仅感胸闷如窒, 呼吸欠畅, 重者心痛, 心痛彻背, 背痛彻心,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胸痹的形成, 主要在胸阳素虚的基础上,感受寒邪、阴寒之邪痹阻胸阳,或饮食不当,嗜食甘肥生冷,烟酒,或思虑过度,伤及于脾,脾运失常,均可导致痰浊内生、阻遏胸阳为病,病理因素主要为阴寒与痰浊,病久阴寒,痰浊不化,痹阻脉络,阳气失展、气滞血瘀.瘀阻胸阳,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为胸阳不足,标实为阴寒、痰浊、瘀血等邪痹阻,络脉失畅所致.  相似文献   

5.
栝蒌薤白半夏汤出自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篇,为治疗胸痹心痛不得卧的常用方剂。原文云:“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胸阳不振,水饮结聚,痰浊壅阻,气机不通,而致心痛彻背,甚至不能平卧,故治以栝蒌薤白半夏汤。方中栝蒌用于宽胸豁痰,薤白辛温,以通阳宣痹,即《张氏医通》所说:“栝蒌性润,用以涤垢腻之痰;薤白臭秽,用以通秽浊之气,同气相求也。”半夏辛温,用以燥脾生之湿。方中白酒畅血行之滞。诸药相合,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疗胸痹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常加伦 《河南中医》2007,27(9):35-35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灵枢·厥论》篇说:“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这种心痛讲的就是胸痹的重症。笔者在临床上根据其症状将之分为气滞血瘀型、胸阳痹阻型、阴气不足型、阳气虚衰型,本病有虚有实,实为血瘀和痰浊阻碍心脉,  相似文献   

7.
高彦阳 《河北中医》2014,(12):1895-1897
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轻者感觉胸闷,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胸痹"的名称,归纳病机为"阳微阴弦",治疗上温通散寒方药有瓜蒌薤白白酒汤及瓜蒌薤白半夏汤等。根据胸痹的临床特点,主要与现代医学所指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中医的“胸痹”是指因胸中阳气不足、浊阴上逆、痰浊、瘀血’寒邪凝结阻滞、胸阳失宣’气机闭郁,甚则脉络阻塞不通,以至胸中窒闷而痛或胸痛彻背为主要表现的病证o《诸病源候论》将其症状描述为:“胸痹之候,胸中幅幅如满,噎塞不利,习习如痛,喉裹涩,唾燥,甚心裹强痞急痛,肌肉苦痹,绞急如刺,不得俯仰,胸前皮皆痛,手不能犯,胸满短气,咳唾引痛,烦闷自汗出,或彻背膂,其脉浮而微是也。不治,数日杀人o”“胸痹”  相似文献   

9.
胸痹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本病的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年迈体虚等因素有关。其病机有虚实两端,实为寒凝、血瘀、气滞、痰浊,痹阻胸阳,阻滞心脉;虚为气虚、血亏、阴伤、阳衰,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在本病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大多先实而后虚,亦有先虚而后致实者。  相似文献   

10.
胸痹的养心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胸痹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指胸部闷痛,甚至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的一种病证。究其病因病机,或年老、体弱、久病而至心阳不足,心血虚少,心失所养;或阴寒凝滞痹阻胸阳,络脉不通;或饮食不节,恣食肥甘酒酪、或饮食无度损伤脾胃,以致痰浊内生,痹阻脉络;或情志所伤,肝失条达,气滞血瘀,脉络瘀阻。均导致心阳不展,心脉不通,以致不通则痛而发生胸痹。胸痹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临床护理,都是以调养心气、疏通络脉为主要原则。因此。胸痹患者的“养心”之道,在疾病治疗、康复和预防中显得颇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的一种病证。轻者胸部满闷不适,呼吸不畅,重者则有胸痛,甚至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本病是临床疑难症之一,治疗颇为棘手。已故全国名老中医张海岑研究员,从事中医临床50余年,治疗胸痹经验丰富,且颇多独到,兹将张老辨治胸痹心法整理如下。胸痹是心脏本身受损所致的一种病症,多由心脏阴阳气血偏虚及寒凝、热结、痰阻、气滞、血淤等因素引起。本病的辨证,应辨明虚实,分清标本。标实又当辨明气滞、血淤、痰浊、水饮之不同;本虚亦须分清气、血、阴、阳、肝、脾、肾亏虚之各异。一般  相似文献   

12.
<正> 胸痹指以胸膺部窒塞疼痛为主的病证。临床颇为常见。其病位于胸背,胸乃心肺之廓,“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素问·金匮真言论》)。心肺阳气虚衰或阴寒痰饮阻遏阳气,则胸中脉络痹阻不通,“不通则痛”而为胸痹,故其病证表现主要在心肺二脏。虽其见证有殊,而胸中血脉瘀  相似文献   

13.
著名老中医岳美中素尚方药,对仲景组方配伍有一定的研究,尝谓:同样几个药物,配伍或组方得当,临床可收卓效,反之,治疗失败者屡见不鲜。又云:《伤寒》、《金匮》两书,方剂近300首,看起来似有浩繁之感,但细加推究,仲景的每一方剂组成,每一药物配伍,都有其严格的原则和规律,而且病药合拍,丝丝入扣。现分七个类型述之于下:1.制短扬长《金匮》栝萎薤白半夏汤,为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之良剂,其组方配伍之妙,堪为后世法。心,体阴而用阳,居于胸中;胸为清阳之腑,不为阴邪所干;痰为阴邪,今痰湿踞于胸中,必然干扰心阳,阻塞心脉,因而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胸  相似文献   

14.
张旭初 《河北中医》1998,20(3):165-165
《金匮要略》系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医籍,开创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先河,书中治心痛之法,至今仍具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现结合有关条文,将其归为4法,浅述如下.1 通阳泄浊,豁痰开结法本法用于痰浊壅阻之心痛证,代表方为括蒌薤白半夏汤.原文云:“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胸阳不振,水饮结聚,痰浊壅阻,气机不通,而致心痛彻背,甚至不能平卧.故治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取瓜蒌宽胸豁痰;薤白辛温通阳宣痹;白酒轻扬以行药势(三药相合,名瓜蒌薤白白酒汤,为治疗胸痹心痛之基本方);加半夏以祛痰浊,降逆气增强其效力.正如尤在泾所说:“胸痹不得卧,是肺气上而不下也,心痛彻背者,是心气寒而不和也,其痹为尤甚矣.所以然者,有痰浊以为之援也,故于胸痹药中,加半夏以逐痰饮.”诸药相合,以达到通阳泄浊,豁痰开结之功效.  相似文献   

15.
调理脾胃法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跃红 《河北中医》2001,23(1):36-37
胸痹心痛是由邪痹心络 ,胸阳被遏 ,气血不畅所致 ,甚则心痛彻背 ,喘息不得平卧的心脏疾患。关于胸痹心痛的成因究竟与何脏腑有关 ,临床医家说法不一 ,因而在治疗立法上也就各有千秋。近几年来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基于祖国医学经络学说和五行学说理论 ,以调理脾胃法治疗胸痹心痛病 ,效果较为满意 ,现简述如下。1 益气健脾 ,颐养心血法该法适用于气血不足之胸痹心痛。症见心痛隐隐 ,反复发作 ,少气乏力 ,眩晕心悸 ,痛多因劳累而发 ,面色白光白 ,舌质淡黯 ,苔薄白 ,脉沉细。方用归脾汤加减。方中用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大枣益气健脾 ,理…  相似文献   

16.
胸痹主要是指阴寒痰浊痹阻、胸阳不振所致以胸闷、胸痛,甚则胸痛彻背,背痛彻胸,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其病变部位主要在心脉。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本病的论述,如《素问·脏气法时论》云:“心痛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并描述其“痛如锥刺心  相似文献   

17.
胸痹医案2则     
张洋  石鉴泉  石志超  尹晓磊 《新中医》2020,52(22):200-202
正文: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轻者感觉胸闷,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1]。目前中医之胸痹诊断多与西医冠心病诊断相对应,而临床以胸痹(胸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甚多,如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带状疱疹、气胸、胸膜炎等。如强行让胸痹与冠心病相对应,未免有以偏概全、画地为牢之嫌。通过胸痹医案 2 则,即反流性食管炎案与带状疱疹案,从另一个角度诠释胸痹辨治,为临床辨治胸痹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正>胸痹是以胸膺部痞闷、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心痛是心前区疼痛和胃脘部疼痛的统称,本文之心痛是指前者而言。轻则患者感到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则胸痛彻背,背痛彻心,伴有肢冷汗出、喘不得卧、唇青肢厥等症。历代医家对胸痹的理法方药有诸多论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胸痹可概括为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  相似文献   

19.
<正>胸痹是以病位和病机合而命名之疾病,主以胸部疼痛为主证,具体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轻者感觉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部胀满疼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1]。《灵枢·五邪》篇云:"邪在心,则病心痛"。但胸痹病名,首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列于《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专篇详加论述,指出"阳微  相似文献   

20.
胸痹之病名始见于《金匮要略》,其症状表现早在《内经》中就有所描述。《素问·脏气法时论》云:“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胛间痛,两臂内痛。”目前临床主要以胸部憋闷疼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安卧为诊断要点。导致胸痹的原因一宣,气机闭阻,脉络不通所致。笔者则认为肝失疏泄为其重要一环。因肝主疏泄,能调畅气机,推动气、血、津液之运行。如《血证论》则血脉得畅。”肝失疏泄,则气机郁结,经脉不利,气血运行滞涩,痹阻胸阳而成胸痹此为其一。肝失疏泄,则情志不畅,心情抑郁,或致气滞、血瘀、痰阻浊阻闭经脉,胸阳不运行而发胸痹,此为其二。肝失疏泄,则脾胃及胆汁分泌功能受阻,饮食停滞,津液不行,水湿痰食阻滞,胸阳失展而为胸痹此为其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