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神经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对神经生化标志物的研究已引起许多研究者的注意,寻找一种可靠的、非侵入性的、能反映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范围及预后生化标志物是众多研究者的共同心愿.通过对血和脑脊液(CSF)的研究,目前发现一些生化标志物可以用来判断神经系统的损害范围和预测预后,并发现一些生化标志物在早期优于CT以及MRI等影像学检查,它们主要包括一些蛋白质、酶、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和神经肽.本文就蛋白质标记物中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研究现状作一些综述.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退行性神经疾病,以记忆障碍、失语、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研究显示,AD患者的脑损伤可能在确诊前10~20 a就已经出现,但目前缺乏简单易用的生物标志物,使AD的诊断和治疗受到严重制约。AD常用的检测标本是脑脊液(CSF),但是,通过腰椎穿刺采集CSF可造成侵入性损伤,大大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现有的AD流体生物标志物一定程度上能够显示患病的迹象,但无法准确预测疾病进展或评估临床治疗效果。一些新发现的体液分子,如Tau多肽、神经丝蛋白、自身抗体、miRNA、蛋白激酶等已表现出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对AD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本文主要对AD的蛋白类、核糖核酸类、无机小分子等生物标志物及新近发现的血液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脑脊液 (CSF)中抗核抗体 (ANA)的定量测定对神经精神性狼疮(NPLE)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8例SLE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SF及血清中ANA滴度 ,同时进行CSF的常规、生化检测。对NPLE及非NPLE狼疮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CSF糖、细胞数、氯化物无显著差异 ,NPLE患者CSF的ANA滴度≥ 1:10 0 ,阳性率高于非NPLE组 ;另外NPLE组血中ANA滴度显著高于非NPLE组 ,经治疗后NPLE组CSF中ANA滴度 1:10 0阳性率下降。结论 SLE患者CSF中ANA的定量检测 ,有助于NPLE的早期诊断 ,并为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对神经生化标志物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在这些生化标志物中,S100B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它是主要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中的特异性蛋白,正常情况下在细胞外液的含量很少,当胶质细胞受损后细胞完整性破坏,可以大量进入细胞外液。研究者希望通过对细胞外液S100B含量的研究来反映神经细胞损伤的程度以及对预后进行评估。本文根据近年来的文献报道,对S100B蛋白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及在临床应用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继发性脑损害是颅脑损伤引起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导致继发性脑损害的确切机理不清,但目前认为创伤后脑内神经生化及代谢的异常连锁反应可能是导致继发性损害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脑组织中镁含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神经细胞生理、生化状态,参与调节多种神经逆质的释放,对继发性脑损害的发生、发展过程起着较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晓波 《海南医学》2012,23(10):120-123
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是神经髓鞘的一种结构蛋白,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和血液中MBP变化可反映CNS (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有无实质性损害,目前MBP作为一种脑损伤评估的生化指标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就体液中MBP及抗MBP抗体在急性颅脑损伤、急性脑血管病、脑肿瘤及多发性硬化中的变化及与各疾病程度及预后关系和临床意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的严重性和预后与很多因素有关,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闭塞血管能否及时再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神经影像学的一些检查都对判断血管再通有一定帮助。有很多研究关于溶栓再通的血浆标志物(包括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及其以外的生物标志物,如D-二聚体、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脂蛋白磷脂酶A2,但真正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的却不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生化和血常规指标变化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生化指标及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常规。结果脑梗死患者红细胞(RBC)与对照组比较差畀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容积(MCV)、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生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健康体检者的生化指标低于脑梗死患者(HDL、FBG除外)。结论血生化和血常规检测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预后判断有明显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研究胰腺癌蛋白质组学常用策略主要是表达蛋白质组学、比较蛋白质组学和细胞图谱蛋白质组学.分离技术、鉴定技术和蛋白质芯片是蛋白质组学常用的技术.从血清、胰液、病变组织和激素来研究胰腺癌的标志物,均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蛋白质峰.通过对胰腺癌相关蛋白质的分离和鉴定,有助于胰腺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辛伐他汀对脑梗死血浆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死后脑组织局部过度的炎症反应是造成脑继发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阻断炎症级联反应是改善脑损伤的有效手段。近年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具有脑保护作用。本研究主要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揭示他汀类药物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扩展他汀类药物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脑梗死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TIA)对脑梗死患者兴奋性氨基酸(excited amino acids, EAAs)含量和梗死容积的影响,研究TIA是否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方法:选择20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选择20例首次发作脑梗死的患者作为脑梗死组;选择有同侧TIA的首次发作脑梗死患者20例作为TIA组. 脑梗死组与TIA组患者入院后行颅脑CT确诊.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检测三组患者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及血浆中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浓度,同时测定脑梗死容积. 结果:脑梗死组血浆和CSF中Glu和As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TIA组血浆和CSF中Glu及Asp水平均低于脑梗死组(P<0.05). TIA组患者的梗死容积小于脑梗死组(P<0.05). 脑梗死组和TIA组血浆和CSF中EAAs含量与梗死容积的大小呈明显正相关(r=0.905, P<0.01). 结论:TIA可降低首次发作脑梗死患者血浆和CSF中EAAs的释放,减少脑梗死容积,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109例急淋病人回顾性研究中发现初诊时周围血粒细胞左移可提示患者预后,借助祖细胞培养技术,对急淋伴有严重粒细胞生成障碍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预后的好坏与急淋白血病细胞CSF活性的有无或对正常CSF的抑制作用有关,这有助于临床上对患者预后的估计。  相似文献   

13.
梁永会  李琼  王晓红 《海南医学》2013,24(3):323-326
目的 初步探讨多种心脏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 纳入NSTEACS患者262例,按照是否发生心脏事件分为两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末端B型利钠钛原(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A(PPAR-A)、胎盘生长因子(PLGF)及人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选择出其中对预后评价有影响的生物标志物,进一步建立能够对NSTEACS患者进行预后评价的数学模型.结果 通过对心脏事件组和非心脏事件组的临床基线特征和生化标志物比较发现,两组间左室后壁(LVD)、左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NP、hs-CRP、cTnI、CK-MB、PPAR-A、PLGF及sP-select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发现其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95.0%和78.4%,绘制ROC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97.8.结论 上述生化标志物的联合检测结果对心脏预后的评估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王长友 《医学综述》2007,13(23):1829-183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致使冠状动脉狭窄、阻塞,引起心肌缺血和梗死的病理现象。心肌缺血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最常见的发病原因。现有的心肌生化标志物(如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等)只能在不可逆的细胞损害以及细胞膜的完整性破坏之后才能被检出,而在短期和可逆的缺血发作时,这些标志物血中水平不升高。缺血修饰白蛋白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反映心肌缺血的生化标志物,可作为灵敏的缺血指标辅助早期诊断,以便在疾病的可逆阶段干预治疗,达到改善患者预后和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度吸烟与脑梗死及血清IL-6水平的关系。方法将474例急性脑梗死的住院患者分为重度吸烟和非重度吸烟组,对两组患者在脑梗死的预后、发病年龄、梗死体积、痴呆、出血性梗死及血清IL-6水平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重度吸烟组较非重度吸烟组发病年龄提前(P〈0.05),梗死体积大(P〈0.05),发生痴呆及出血性梗死者多(P〈0.05),血清IL-6水平亦高(P〈0.05)。结论本研究为吸烟损害脑血管提供了重要的临床神经生化方面的依据,从而对吸烟有害人体健康这一传统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创伤性脑梗死是指颅脑损伤后引起脑血管痉挛或闭塞,从而导致局部脑组织供血异常、 缺血损伤以及神经功能障碍,是颅脑创伤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 创伤性脑梗死的突出特点是病情进展快、脑功能损害重、预后不佳等,其在临床中比较少见,但是颅脑创伤患者一旦发生脑梗死,就会加重原有脑损伤,若不能对患者进行及时诊断与治疗,预后往往不够理想.因此,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提高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现将我科2015年6月—2017年1月救治的19例创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开启了急性脑梗死救治的新纪元.然而,临床实践表明,尽管血管内治疗可有效改善部分患者预后,但较低的临床获益比例与较高的血管再通率显著不匹配,这可能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再灌注后的神经保护缺失有关.针对当前尚无有效神经保护剂的临床困境及血管内治疗对神经保护提出的新要求,本综述结合神经保护研究现况与临床研究进展,提出急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时代神经保护的潜在研究方向:(1)进行多靶点联合治疗(鸡尾酒疗法);(2)将研究重点转向建立有效血流灌注、增加功能性侧枝循环和阐明脑血屏障损伤机制以减少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等.以血管再通为基础,建立血管内治疗前、后的综合神经保护体系可能是进一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iller-Fish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Miller-Fisher综合征患者起病特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情况,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中位发病年龄38.3岁,均为急性起病,多有呼吸及消化道前驱感染史,首发症状主要为复视、行走不稳和四肢无力。辅助检查:4例脑脊液(CSF)蛋白升高,4例CSF寡克隆区带阳性,3例CSF 24 h IgG合成率升高,5例血清抗GQ1b抗体阳性,4例CSF抗GQ1b抗体阳性。3例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害。脑CT和MR检查均未见异常。治疗后3个月6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结论 Miller-Fisher综合征是主要累及周围神经系统的一种免疫性疾病,大多数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多发病和常见病,其后果严重,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且不同患者的预后差异很大,因而对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判断显得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血浆生物学标志物(如同型半胱氨酸、尿酸、纤维蛋白原等)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成为研究的热点。而不同类别的血浆生物标志物在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0.
赖关朝  杨子  武昕  高洪彬  刘晓勇  唐小江 《广东医学》2012,33(16):2379-2382
目的研究三甲基氯化锡(trimethyltin chloride,TMT)对大鼠脉络丛上皮细胞钠-钾-ATP酶(NKA)活性的影响。方法取SPF级SD雌性大鼠,TMT 10mg/kg腹腔注射染毒,染毒后1、24、36、48、72 h处死,分别测定血钾、脉络丛NKA活性、脑脊液(CSF)电解质和葡萄糖(GLU)浓度,并在光镜下观察脉络丛上皮细胞形态。结果染毒动物出现低血钾,并伴有神经损害症状。染毒动物脉络丛NKA的活性显著下降,与血钾浓度变化一致。染毒24、36 h动物CSF中GLU升高,而染毒48、72 h动物CSF中钾显著下降。光镜下未发现脉络丛上皮细胞形态异常。结论 TMT可抑制脉络丛上皮NKA的活性,引起CSF电解质失衡,这可能是TMT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