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家蝇幼虫抗菌肽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家蝇幼虫抗菌肽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效果。方法针刺感染大肠杆菌诱导家蝇幼虫产生抗菌肽,经研磨、离心、层析等步骤提取其抗菌肽,所提取的抗菌肽作用于肿瘤细胞K562、Daudi、109及T24,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作用效果。结果抗菌肽对4种肿瘤细胞的有效杀伤力M1均在85%以上。结论家蝇幼虫抗菌肽可作为潜在的抗肿瘤药物开发。  相似文献   

2.
家蝇成虫抗菌肽对4种肿瘤细胞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家蝇成虫抗菌肽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效果。方法针刺感染大肠埃希菌诱导家蝇成虫产生抗菌肽,经研磨、离心、层析等步骤提取其抗菌肽,将其作用于肿瘤细胞109、K562、Daudi及T24,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作用效果。结果该抗菌肽对4种肿瘤细胞的有效杀伤力M1均在85%以上。结论家蝇成虫抗菌肽可作为潜在的抗肿瘤药物开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从家蝇幼虫血淋巴中分离纯化具有抗弓形虫作用的抗菌肽.方法 通过损伤加感染的方法诱导家蝇幼虫大量表达抗菌肽,然后经过研磨、离心和层析等过程,将家蝇幼虫抗菌肽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比色法和血细胞计数法筛选对弓形虫速殖子有抑制作用的抗菌肽.结果 经Resource S阳离子柱和Su-perdex G75凝胶柱层析后,筛选出2种对弓形虫速殖子有杀伤作用的抗菌肽.结论 家蝇幼虫血淋巴中存在抗弓形虫作用的抗菌肽,而且不止一种,但其效果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家蝇幼虫分泌型抗菌肽分子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国果  吴建伟  付萍  张勇 《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0):1288-1289
目的 十二烷基磺酸钠对家蝇幼虫分泌型抗菌肽进行分子鉴定。方法 对纯化所得的家蝇幼虫分泌型抗菌肽使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肽指纹图谱方法进行分子鉴定。结果 SDS-PAGE结果表明,纯化得到的2个抗菌组分,主要成分的分子量在14.157 kDa左右,另一组分的分子量为7.579 kDa,但蛋白含量明显低于上一组分;分别将这2个抗菌肽分子命名为家蝇幼虫分泌型抗菌肽Ⅰ和抗菌肽Ⅱ,抗菌肽Ⅰ经肽指纹图谱分析,精确分子量为14.264 kDa,其与溶菌酶序列有一定同源性,序列覆盖率为20%,但两者生物学特性不同,推测为不同蛋白质。结论 从家蝇幼虫分泌物中分离得到的抗菌肽与溶菌酶有一定同源性,但生物学特性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国果  吴建伟  付萍 《中国公共卫生》2012,28(10):1318-1320
目的探讨家蝇幼虫分泌型抗菌肽的抗菌机制。方法利用透射电镜、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及流式细胞仪等技术初步探索了家蝇幼虫分泌型抗菌肽对大肠埃希菌作用机理。结果经20、40及80μg/mL抗菌肽作用后,大肠埃希菌液的A570值分别增加了0.170、0.032、-0.030,对照组增加了0.363;菌体外胞内酶含量各组分别增加0.148、0.230、0.324,对照组无变化;电镜观察显示抗菌肽可使菌体皱缩,细胞内容物外泄;SDS-PAGE检测发现,作用后菌体的某些蛋白条带浓度降低或消失,有新的条带出现;流式细胞仪显示抗菌肽作用后处于细胞周期中复制期(R期)的细菌量只占总数的11.89%,而对照组占45.25%,比实验组高33%。结论家蝇幼虫分泌型抗菌肽可通过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细菌某些蛋白的合成等发挥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六组昆虫抗菌肽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家蝇成虫、幼虫和蛹,淡色库蚊、美洲大蠊、德国小蠊6组昆虫的抗菌肽成分。方法通过针刺感染大肠杆菌诱导各种昆虫及各虫态产生抗菌肽,再经研磨、离心等步骤提取这些抗菌肽,用改进的聚丙烯凝胶电泳分析其组成。结果淡色库蚊成虫(5条带)、家蝇蛹(4条带)、家蝇成虫(5条带)、家蝇幼虫(7条带)、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各3条带)。结论家蝇幼虫的抗菌肽种类较多,可能与其抗菌、抗肿瘤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7.
家蝇蛹抗菌肽对肿瘤细胞膜破坏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4种肿瘤细胞在家蝇蛹抗菌肽作用下细胞表面的变化,探讨抗菌肽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方法用针刺对家蝇幼虫感染大肠埃希菌,诱导其产生抗菌肽,然后至蛹期提取该抗菌肽并作用于4种肿瘤细胞(人髓样白血病细胞株K562;人淋巴瘤细胞株Daudi;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人膀胱癌细胞株T24)。36 h后用扫描电镜观察其细胞表面变化。结果4种肿瘤细胞表面出现大小不等的创伤,且大部分创伤为孔洞型。结论抗菌肽杀伤肿瘤细胞可能是从细胞表面穿孔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家蝇幼虫分泌型抗菌肽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影响.方法 选用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和家蝇幼虫分泌型抗菌肽(腹腔注射)5、10、20mg/kg组,每天1次,7d后处死小鼠,测量体重、胸腺/体重比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刀豆蛋白A诱导小鼠脾T淋巴细胞转化率、碳粒廓清能力及半数溶血值.结果 10、20mg/kg抗菌肽组小鼠脾脏指数分别为(7.41±0.93)和(7.56±1.05),胸腺指数分别为(3.80±0.69)和(3.51±1.02),巨噬细胞吞噬率为(38.81±7.88)%和(40.16±9.74)%,脾脏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为(268.60±36.64)、(270.48±54.62)U/g,脾T淋巴细胞转化率分别为(0.31±0.11)%和(0.32±0.0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抗菌肽组小鼠体重及血清半数溶血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蝇幼虫分泌型抗菌肽对小鼠具有增强免疫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家蝇蛆粉对小鼠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家蝇3龄幼虫超声破碎的内容物溶液制成干粉,余下的幼虫壳制成壳聚糖,两者按10:1比例进行组合混匀,制成粉末状家蝇蛆粉。以昆明小鼠为实验对象,采用最大耐受量实验、骨髓微核实验和精子畸形实验,评价家蝇蛆粉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作用。结果小鼠对家蝇蛆粉的最大耐受量为33.0 g/(kg·bw),未见毒性效应或不良反应;家蝇蛆粉2.8,5.5和11.0剂量组雄性小鼠的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分别为0.12%,0.14%,0.14%,雌性小鼠的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分别为0.14%,0.12%,0.16%,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精子畸形率分别为2.3%,1.6%,2.1%,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蝇蛆粉对小鼠无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10.
家蝇幼虫抗菌肽对肿瘤细胞K562作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K562细胞在昆虫抗菌肽作用下细胞表面的变化,探讨抗菌肽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方法用针刺对家蝇幼虫感染大肠杆菌,诱导其产生抗菌肽,然后提取该抗菌肽,作用于K562细胞。36 h后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其细胞表面变化。结果K562细胞表面出现大小不等的孔洞。结论抗菌肽杀伤肿瘤细胞可以从细胞表面穿孔来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用两种不同方法提取的昆虫抗菌肽对作用细胞的影响。方法 对家蝇幼虫采用针刺感染大肠埃希菌诱导产生抗菌肽,经研磨、层析提取其抗菌肽,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用生理盐水或磷酸缓冲液这两种方法提取的抗菌肽对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影响。结果 两种方法处理的家蝇幼虫抗菌肽对人髓样白血病细胞(K562)均有杀伤作用;而对正常人淋巴细胞,生理盐水处理的抗菌肽比缓冲液伤害作用小。结论 缓冲液可能对细胞造成高渗作用促进细胞死亡;而生理盐水无此作用,对细胞不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shRNA干扰G蛋白偶联受体相关分选蛋白1(GASP-1)对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裸鼠成瘤影响。  方法  将GASP-1-shRNA1、2和3用Lipofectamine 2 000转染到肺癌A549细胞。选择转染GASP-1-shRNA1的细胞,建立空白对照组、空载体转染组和GASP-1-shRNA1转染组,采用菌落形成试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肺癌A549细胞增殖和调亡;采用Western Blot检测ki67、cleaved caspase-3、Bax和Bcl-2蛋白表达量。将转染GASP-1-shRNA1细胞注射裸鼠后腿建立原位异种移植小鼠模型。检测肿瘤的生长,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ki67和caspase-3蛋白表达量。  结果  GASP-1-shRNA1、2和3转染A549细胞后GASP-1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下调,尤其转染GASP-1-shRNA1组。GASP-1下调能抑制A549细胞增殖,并促进A549细胞凋亡;在体内试验中,下调GASP-1能抑制体内肿瘤生长,同时也能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  结论  GASP-1的下调可抑制肺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并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3.
微囊藻毒素MC-LR对肝细胞毒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研究微囊藻毒类MC-LR的肝脏毒性机理。方法 采用四唑盐比色试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囊藻毒素MC-LR对原代培养的肝细胞和Hela细胞生长、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晌。结果 微囊藻毒素在极低浓度时表现为抑制细胞生长或细胞毒作用,高浓度时可促进细胞生长。MC-LR导致肝细胞发生典型的凋亡样变化和细胞周期G2/M期阻滞。提示微囊藻毒素可能具有影响肝细胞周期的作用,可诱导肝细胞增殖,同时又能诱导肝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微囊藻毒素对Hela细胞周期有类似影晌趋势,但其程度远不如对肝细胞的影响明显。结论 微囊藻毒素对肝细胞的特异性作用可能是其肝脏毒性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裸鼠非小细胞肺癌(NSCLC)H460细胞动物模型,观察环氧化酶2(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对H460放疗的增敏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建立Balb/c裸鼠肿瘤模型。动物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放疗组、塞来昔布+放疗组。灌肠法给予塞来昔布16mg/kg/d,4周时对比两组肿瘤瘤重;免疫组化方法分析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蛋白(ATM)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变化。结果 4周时塞来布昔+放疗组与放疗组的抑瘤效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 < 0.05)。结论 塞来昔布可能通过提高ATM和EGFR的表达,增强H460细胞的放疗敏感性,将来可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桦褐孔菌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及对人乳腺癌MCF-7 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桦褐孔菌提取物对HepG2、A549、SGC-7901、HeLa和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选择抑制效果最好的MCF-7细胞株,观察其作用后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并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CDK4、PCNA和NUSAP1的表达。结果 桦褐孔菌提取物可有效抑制HepG2、A549、SGC-7901、HeLa和MCF-7细胞增殖,作用48 h后的IC50分别为2.34、3.71、2.24、2.27、0.59 mg/ml;桦褐孔菌提取物可引起MCF-7细胞显著的形态学改变;可诱导MCF-7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并明显影响MCF-7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使细胞阻滞于S期(P<0.01);桦褐孔菌提取物可抑制MCF-7细胞中Cyclin D1、CDK4、PCNA、NUSAP1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桦褐孔菌提取物可抑制多种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增殖,其中对MCF-7细胞抑制效果最好,可以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达到抗肿瘤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Cyclin D1、CDK4、PCNA和NUSAP1的蛋白表达来调控细胞周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过度增殖。本实验为桦褐孔菌提取物的药用开发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Cps)巨噬细胞感染增强因子(microphage infectivity potentiator,Mip)在诱导人单核细胞THP-1产生前炎症细胞因子和对HeLa细胞凋亡的作用。 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Cps Mip重组蛋白作用 THP-1 细胞,ELISA检测前炎症细胞因子IL-8和TNF-α的表达量;用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重组Cps Mip对HeLa细胞凋亡的作用。 结果 重组Cps Mip能以时间、剂量依赖方式诱导THP-1细胞分泌前炎症细胞因子IL-8和TNF-α;不同Cps Mip蛋白浓度实验组刺激THP-1细胞产生的前炎症细胞因子IL-8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PBS对照组(P<0.05),当Cps Mip为16 μg/ml 时,所产生的前炎症细胞因子IL-8 和TNF-α的量最高,分别为105.01 pg/ml和50.52 pg/ml。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发现Cps Mip对星形孢菌素(staurosporine,STS)处理的HeLa细胞有一定的抑凋亡作用,在20 μg/ml Cps Mip刺激后的细胞凋亡率比未刺激组下降了4.48%(P<0.01)。 结论 Cps Mip蛋白能诱导THP-1细胞表达并分泌前炎症细胞因子IL-8和TNF-α;Cps Mip具有一定抑制HeLa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癌MGMT基因甲基化检测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 检测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维吾尔族子宫颈鳞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对41例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癌组织及32名正常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组织进行甲基化检测.结果 32名正常子宫颈组织MGMT基因启动子区均未发生甲基化,为非甲基化状态;41例子宫颈鳞癌组织中共有13例发生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32%).结论 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部分参与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是维吾尔族子宫颈鳞癌发生过程中常见的分子事件,有可能作为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诊断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