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胃癌病人腹腔游离癌细胞检出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胃癌病人腹腔游离癌细胞检出率进行研究,研究证明,进行期胃癌患者,腹腔游离癌细胞存在,且具有较高活性,昌形成腹膜播种转换的主要原因。本组130例腹腔部步行细胞检出阳性率36.42%。本文就胃癌原发灶的浸润深度,受浸面积,不同组织类型等问题,与腹腔游离癌细胞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为胃癌病人预测予后,及综合治疗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胃癌病人腹腔游离癌细胞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展期胃癌术后最常见的复发形式为腹膜种植。本文收集了70例胃癌病人术中腹腔游离癌细胞检查及其随访结果,发现腹腔游离癌细胞的检出率为45.7%;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组病人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4%和9.4%,而阴性组病人则分别为47.4%和39.5%,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因此,作者认为腹腔游离癌细胞检查是发现胃癌亚临床期腹膜种植的有效方法和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建议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胃癌E-钙粘蛋白表达与腹腔游离癌细胞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E-钙粘蛋白的表达与腹腔游离癌细胞的关系.方法应用细胞学和免疫组化方法(SABC法)分别检测64例胃癌病人腹腔游离癌细胞和胃癌组织E-CD的表达.结果E-CD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已侵透浆膜的胃癌组织E-CD为阴性表达、低表达及阳性表达时,其腹腔游离癌细胞检出率分别为52.63%,23.08%和10%,(P<0.05).结论胃癌浸透浆膜后E-CD的无表达或表达下调是癌细胞脱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胃癌患者与腹腔内游离癌细胞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几乎半数以上发生腹膜种植转移,目前众多学者认为与腹腔内游离癌细胞有关。本文研究了胃癌患者的不同肿瘤病理学特征与其腹腔内游离癌细胞的关系,旨在临床上为防治腹膜复发在术中及术后早期制定合理的杀灭腹腔内游离癌细胞的措施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定胃癌病人腹腔内癌细胞的播散程度,在日本对100名胃癌病人于手术开始时开腹后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道格拉斯窝,随即吸出20毫升冲洗液,立即离心和染色。为了研究胃浆膜浸润与腹腔内游离癌细胞数目之间的关系,对胃浆膜明显的癌样浸润面积进行了测定。对14名已有浆膜浸润或腹膜转移的病人,用~3H-胸腺嘧啶核苷测定了癌细胞的活性。对有癌性腹水的病人,在抽出腹水后腹腔内注入10毫克丝裂霉素C,30分钟以后第二次抽液,并重新测定癌细胞的活性。结果:1.没有或疑有浆膜浸润的胃癌病人,在腹腔内未发现有游离癌细胞。相反,在肯定有浆膜浸润的病人中,31%在其冲洗液中发现了癌细胞。如果病变侵及到其它器官,则65%的病人在其腹腔内证  相似文献   

6.
目前,随着胃癌早期病例数的增加,根治手术标准化和术后化疗、放疗等各种辅助治疗,使胃癌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但是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术后腹膜种植,导致复发死亡,仍是胃癌防治研究中的一大难题。为此,很多学者进行了胃癌惠者腹腔游离癌细胞的检出率、活性及去活性方面的研究。本文就影响胃癌患者腹腔游离癌细胞脱落的有关因素、癌细胞脱落机率、癌细胞活性及去活性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胃癌患者腹腔内的游离癌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兆文  吴功侃 《肿瘤》1991,11(1):25-27
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常发生腹膜播种转移,很多学者均认为其同腹腔内的游离癌细胞有关。本文研究了胃癌患者腹腔内游离癌细胞的检出率及其活性,旨在为今后开展防止或减少胃癌腹膜播种转移、术后复发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术前化疗对中晚期胃癌腹腔游离癌细胞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术前化疗对中晚期胃癌腹腔游离癌细胞影响的观察程龙伟,杨国凤,张啸天,许亚明,刘峰吉林省肿瘤医院(长春市130012)中晚期胃癌术后腹膜种植是常见复发形式,约占胃癌术后复发患者的50%左右。腹膜种植复发主要源于腹腔游离癌细胞。本文旨在探讨术前化疗对中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检测胃癌患者的腹腔游离癌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63例行根治性切除的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的游离癌细胞。结果当肿瘤浸透浆膜、有淋巴结转移时腹腔游离癌细胞检出率明显升高(P〈0.05),而游离癌细胞检出率与有无脉管侵犯及神经侵犯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腹腔游离癌细胞与肿瘤侵犯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胃癌术后腹水游离癌细胞阳性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腹腔内游离癌细胞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14例胃癌患者在手术中对肿瘤未行侵入性操作前予以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测,分析腹腔游离癌细胞的产生与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型等因素的相关性并对所有患者进行3年的追踪回访。结果:114例胃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为39·47%(45/114),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肿瘤病理类型与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显著相关,P<0·01,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者预示术后不佳。3年内,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组45例患者无1例生存。结论:腹腔脱落癌细胞形成微转移性,是胃癌术后腹腔复发及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与腹腔游离癌细胞呈正相关。术中检测游离癌细胞有助于评价病期、手术效果,并为辅助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进行期胃癌围手术期腹腔化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消化道恶性肿瘤首位,进行期胃癌占80%以上,5年生存率为40%左右,约有半数患者于根治术后5年内死于腹膜复发转移[1]。因此,腹腔化疗是提高胃癌治疗水平的关键问题。现就胃癌围手术期腹腔化疗意义、方法及展望作一综述。一、胃癌围手术用胸腔化疗的理论根据:业已证明,腹膜种植转移是进行期胃癌最常见的复发形式。癌肿一旦侵出浆膜,就有高度向腹腔内脱落、种植。转移倾向。Kalbara[2]报道353例肉眼浆膜受侵的胃癌病人中,腹腔内游离癌细胞的阳性率达80%,既使作根治术,阳性率也达20~30%。游离癌细胞阴…  相似文献   

12.
全身及腹腔化疗对胃癌腹腔游离癌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全身及腹腔化疗对胃癌腹腔游离癌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2.0×10~4MFC前胃癌细胞注入Balb/c小鼠腹腔内,建立胃癌腹腔游离癌细胞模型。将小鼠分为3组:肿瘤对照组、全身化疗组入腹腔化疗组。全身化疗组经尾静脉注射5—FU1.0mg(0.1ml)只·天,腹腔化疗组注入腹腔5—FU1.0mg(0.6ml)/只·天,均连用5天。于第6日处死全部小鼠,腹水癌细胞计数。结果 肿瘤对照组、全身化疗组及腹腔化疗组游离癌细胞计数分别为1.78±1.05,0.52±0.29及0.26±0.19(单位10~5)。全身化疗组和腹腔化疗组较肿瘤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P<0.01)。全身化疗组同腹腔化疗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 全身化疗及腹腔化疗均可抑制、杀灭胃癌腹腔内游离癌细胞。  相似文献   

13.
腹膜转移是胃癌病人术后常见的转移方式,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腹腔内脱落的癌细胞(exfoliated cancer cells,ECC)是形成腹膜转移的先决条件和胃癌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腹腔脱落癌细胞的研究对指导胃癌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胃癌腹腔脱落癌细胞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胃癌腹腔脱落癌细胞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转移是胃癌病人术后常见的转移方式,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腹腔内脱落的癌细胞(exfoliated cancer cells,ECC)是形成腹膜转移的先决条件和胃癌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腹腔脱落癌细胞的研究对指导胃癌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胃癌腹腔脱落癌细胞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66例胃癌腹腔冲洗细胞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腹腔游离癌细胞形成的相关因素及其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66例胃癌患者进行术中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测,分析其与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分期等因素的相关性,并通过累积复发曲线分析预后。结果 66例胃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为36.4%(24/66),浆膜侵犯及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腹腔游离癌细胞检出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25)。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及分期,与腹腔冲洗细胞学阳性显著相关;累积复发分析显示,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者术后腹腔复发较阴性者显著增高(P<0.01),提示预后不佳。结论 腹腔脱落癌细胞形成微转移灶,是胃癌术后腹腔复发转移及降低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浆膜侵犯及腹腔淋巴结转移与腹腔脱落癌细胞呈正相关。术中检测腹腔游离癌细胞有助于评价手术效果、判断预后以及为辅助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死亡主要原因是转移复发,其中以癌细胞腹膜种植最为多见,约占胃癌术后死亡人数的50%。研究表明,腹膜种植转移主要源于腹腔游离癌细胞。为探讨降低腹膜种植的措施,笔者于lopl年5月至lop3年4月对186例胃癌行腹腔温热化疗。方法本组患者  相似文献   

17.
胃癌是我国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术后肿瘤细胞种植导致复发扩散。因此,在提 高手术根治率的同时,降低腹腔游离癌细胞种植转移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腹腔热灌注治疗可以清除肿瘤切除 术后腹腔内游离的癌细胞和微小病灶,预防与治疗恶性肿瘤腹腔种植性转移,从而显著降低进展期胃癌易出现的腹 腔种植转移,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是进展期肿瘤患者治疗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将对腹腔热灌注治疗用于进展 期胃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中一次性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术中行一次性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的50例胃癌患者(治疗组)与未行此方法治疗的100例患者(对照组)的腹腔游离癌细胞检出率及预后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的温热灌注液游离癌细胞检出率为7.4%;对照组冲洗液的癌细胞检出率为30.8%。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两年内腹腔复发率分别为14.6%和38.7%(P〈0.01)。治疗组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9%和60%;对照组则为95.1%、50.2%和35.2%,两组2、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一次性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简便、高效、安全,具有杀灭腹腔游离癌细胞的作用,可降低患者术后腹腔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摘 要:胃癌是典型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病理特征方面以远处转移与腹膜种植最为突出,腹腔内游离癌细胞是腹膜转移的主要原因。因此,腹腔内游离癌细胞清除是局部进展期胃癌治疗的重要目标。近年,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由于其有效的治疗效果以及可靠的操作性得到医疗界广泛认可与普及,其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全文主要就HIPEC的起源发展、理论基础、应用标准、治疗流程,以及临床应用实况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胃癌手术的100例患者,开腹后取腹腔冲洗液500mL,检测腹腔脱落癌细胞的阳性率,分析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100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检测到癌细胞20例,阳性率20%。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侵犯深度、组织学分型是影响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侵犯深度、组织学分型是影响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腔脱落癌细胞是胃癌病人发生腹膜转移的重要因素,其I临床病理特征影响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