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网络连接变化的特点。方法对2例符合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像学诊断标准的患者在功能性电刺激康复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比较两次扫描的运动脑区功能连接的差异。结果康复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与康复治疗前相比,康复治疗后左侧和右侧的运动皮层功能连接均降低,左侧和右侧的运动皮层功能连接系数降低值与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程度相关。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后,即康复后患侧脑区对健侧脑区依赖性减低,并且功能连接系数的降低与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亚急性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5例。发病时间3-9个月,听理解力基本正常,能够配合检查和治疗。所有患者均使用夹板限制健侧手,患侧上肢进行4h/d的康复训练,共3周;在治疗前3~7d、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Wolf运动功能检测和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①Wolf运动功能检测量表评分:5位患者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43,38)(66,50)(29,24)(41,37)(30,20),P<0.05]。②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5位患者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45,38)(59,44)(32,19)(37,35)(38,33),P<0.05]。结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亚急性期患者上肢功能康复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亚急性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 选取脑卒中患者5例.发病时间3-9个月,听理解力基本正常,能够配合检查和治疗.所有患者均使用夹板限制健侧手,患侧上肢进行4 h/d的康复训练,共3周;在治疗前3~7 d、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Wolf运动功能检测和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①Wolf运动功能检测量表评分5位患者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43,38)(66,50)(29,24)(41,37)(30,20),P<0.05].②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5位患者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45,38)(59,44)(32,19)(37,35)(38,33),P<0.05].结论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亚急性期患者上肢功能康复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对脑梗死后遗留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脑梗死后遗留运动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4周、8周后功能独立性评分。结果 2组治疗4周,8周后功能独立性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治疗4周、8周后治疗组功能独立性评分较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可提高脑梗死后遗留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和常规神经生理学方法治疗,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1);实验组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4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联合组, 每组患者20例。2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基础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醒脑开窍针刺法, 联合组则在对照组干预方法的基础上再增加rTMS治疗。2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 每周治疗5 d, 连续治疗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改良的Ashworth痉挛分级、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神经电生理指标的检测[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潜伏期和波幅]。结果治疗后, 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分期和和手运动功能分期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 且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手运动功能分期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2组患者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 且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时间和患者的治疗参与性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训练组和强化训练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运动训练,但常规训练组患者每次运动训练时间为30~45 min,强化训练组患者每次运动训练时间为45~60 min。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和治疗4周后进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中的运动功能评定,同时每次运动训练时通过Pittsburgh康复参与量表(PRPS)记录患者的治疗参与情况。 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FIM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但治疗后强化训练组患者的FIM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常规训练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训练组治疗前、后FIM运动功能评分改变值明显高于常规训练组(P<0.01),而且常规训练组和强化训练组患者PRPS评分均与治疗前、后FIM运动功能评分的改变值明显相关(分别为r=0.787,P<0.01和r=0.573,P<0.05)。 结论运动训练时间能对脑卒中患者的近期运动功能的改善产生影响,患者的主动参与性亦能明显影响其运动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后感觉运动整合障碍严重影响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本文从感觉运动整合的角度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机制及其治疗手段进行综述, 旨在为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针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疗法早期干预对改善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72例急性期脑卒中后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体针联合PNF疗法组(早期干预组)和Bobath疗法组(对照组),对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进行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Fugl—Mey-er运动功能及改良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经过4周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及改良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体针联合PNF疗法组对脑卒中后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更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可更有效地防止并发症及废用综合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矿泉水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以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正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正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我院的矿泉水疗进行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均有一定提高,但对照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程度不如治疗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矿泉水疗结合正规康复治疗能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主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主动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教育组同时进行主动训练。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Brunnstorm评定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3个月后,主动组肢体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动训练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疗法对脑梗塞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8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制定早期专项的运动疗法措施,进行早期运动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的运动疗法,可促进患肢的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对膀胱功能重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对膀胱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将45例SCI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3)和对照组(n=22),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每日行膀胱功能训练1次,共计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膀胱残余尿量、日单次最大排尿量、受排尿症状影响的生存质量评分及运动评分来评定患者的膀胱功能及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日单次最大排尿量及受排尿症状影响的生存质量评分,以及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日单次最大排尿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受排尿症状影响的生存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4周后,分别将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将治疗组的运动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分别将治疗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与残余尿量及日单次最大排尿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r=-0.095、r=0.304,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与残余尿量及日单次最大排尿量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与膀胱功能重建无明显的相关性,但膀胱训练能促进膀胱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助于SCI后膀胱功能的重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运动观察疗法对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将脑梗死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4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运动观察疗法进行治疗。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2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手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评分、WMFT评分、M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MA评分[(40.23±8.28)分]、WMFT评分[(54.95±8.46)分]、MBI评分[(74.29±10.99)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运动观察疗法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亚急性期脑梗死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手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干预对近期康复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治疗对近期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1个月内出现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临床治疗、康复训练和心理护理,治疗组加用抗抑郁药,重度抑郁加心理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进行单盲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种功能均有恢复,治疗组患者抑郁状态改善明显,其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近期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压氧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压氧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高压氧治疗,康复组加用现代康复的易化技术(如Bobath技术、PNF技术、运动再学习等)。2组均于治疗前、治疗后30 d评定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和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结果:治疗后2组肢体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评分均有所改善,但康复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结合早期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7.
早期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运动疗法,1 次/d,45min/次,训练5次/周,连续6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Lindmark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对2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经6周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及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如早期(病情稳定后)辅以运动疗法,可明显改善患肢肢体功能、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18.
早期康复结合电刺激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目的探讨电刺激疗法结合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行药物治疗,治疗组增加运动疗法和电刺激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评定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Barthel指数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结合电刺激疗法可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运动再学习方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脑梗死患者58例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2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运动再学习训练;对照组采用易化技术训练;每日训练1次,每次40 min,每周5次,连续4周.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平衡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Barthel指数(BI)评价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Fugl-Meyer平衡评分、下肢FMA评分、BI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以上各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运动再学习方案可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运动再学习方法、推拿技术、关节活动范围训练、肌力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物理治疗、电针等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接受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运动再学习方法、推拿技术、关节活动范围训练、肌力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物理治疗、电针等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综合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进行训练.分别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评定两组患者下肢功能和平衡功能.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下肢功能和平衡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可改善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