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腑法在治疗肺性脑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性脑病由于胃肠道缺氧、充血水肿、感染、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常等致胃肠道功能低下,出现脘腹胀满、大便不通。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为用,腑气通畅则肺气得以宣降,腑气不通则肺气宣降受阻。应用通腑法荡涤肠胃、通泻大便,排除热毒痰浊积滞,使气血调畅、肺气宣降,痰迷心窍得以祛除。笔者在临床中应用通腑法治疗肺性脑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 通腑泻热法 适用于痰热内盛,燥屎内结,腑气不通,痰热蒙闭心窍者。 案例1:胡某,男,63岁。因呼吸困难、谵妄1周、昏迷2d于2002年9月20日就诊。慢支病史18…  相似文献   

2.
小儿肺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临床以痰、喘、潮热、便秘之肺有痰热壅阻,大肠有腑实热结之证为辨证特点,故笔者运用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创制之五承气汤之宣白承气汤加味治疗本病。以清热宣肺、通腑泄热。凡肺有痰热壅阻,大肠腑实热结一类的肺炎,运用本方加味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导如下,以飧同道。  相似文献   

3.
下法属于攻法,主要治疗里实证。具有泻下通便、清热泻火、逐水消肿等作用。皮肤病虽然发生在肌表,但实质是脏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肺主皮毛,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宜于宣肃,腑气贵于通降,二者在生理功能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故皮毛之疾在治疗时常需顾及腑气的泄降。因热而结者则宜寒下,表证未解里证已成者则宜表里双解,有血瘀之证则宜活血通下。笔者临床上用下法治疗多种皮肤病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热证治验4则     
姚亚南 《河北中医》2000,22(10):766-767
笔者在临床治疗热证过程中,善用寒下,疗效尚佳.常云:下法确当,能顿挫热势,缩短疗程.临床研究表明,下法有通便、祛毒、消炎、排除异物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等多种作用,现将运用寒下治疗热证验案4则简介于下.1 泻肺清热通腑治肺炎吴某,男,18岁,学生.1987-08-09急诊.高热咳嗽已有旬日,汗出热不解,肌肤灼热,胸膺隐痛,喉中痰鸣,痰黄胶结不易咯出,口唇干燥,腹胀便溏,肛门热痛,登厕不爽,苔干白,舌质红,脉数.  相似文献   

5.
一般而论,下法在虚体病人的使用,大体主用于三类证候:一是温病壮热。古有“温病下不嫌早”之说,柳宝诒谓:“温热病,热结胃腑,得攻下而解者,十居六七。”故温病壮热稽留不退者,常可用下法以通腑泄热。二是  相似文献   

6.
史锁芳教授应用通腑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海涛 《河南中医》2009,29(7):648-649
通腑方法适用于慢阻肺发作表现为痰热阻肺兼夹肠痹腑实证者。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并以清肃下行为顺,故适时应用通腑导下,不仅可使大肠通降之性顺达,而且俾肺之痰热随之而泻,则堕遏之肺气也能随之而平。  相似文献   

7.
张锡纯治疗脑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病是临床常见病、疑难病,近代名医张锡纯对脑病的论治有许多独特见解,颇能指导临床,启迪后学。笔者将《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关脑病的治疗归纳成7法,供同道临证时参考。1 通腑泄热法适用于伤寒、温病邪入阳明,出现高热、神昏、谵语证。张氏根据《灵枢·动输》“胃气上注于肺,其悍气上冲头者,循咽,上走空窍,循眼系,入络脑”的论述,认为胃腑与脑腑相通,“胃腑之热上蒸,则脑中之元神、心中之识神皆受其累,是以神昏谵语,不省人事……心神恍惚,亦多谵妄,或精神不支,昏愦似睡”。在治法上,张氏提出“可投以大剂白虎汤……其大便燥结之甚者,可酌…  相似文献   

8.
加味宣白承气汤直肠滴注治疗痰热腑实型肺性脑病2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加味宣白承气汤直肠滴注治疗痰热腑实型肺性脑病20例河南省焦作市中医院(454150)谢邦军史国梅肖琳主题词肺性脑病,腑实型/外治法直肠,投药承气汤,加味/治疗应用近年来我们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药加味宣白承气汤直肠滴注,治疗痰热腑实型肺性脑病...  相似文献   

9.
通下逐邪法是通过攻逐泻下,通导里实邪热外泄之法,属于八法中“下法”的范围。该法在温病临床治疗中占有颇为重要的位置,主要适用于温病有形实邪内结的病证,如热结肠腑、热瘀蓄  相似文献   

10.
李津峰  杨凤霞 《新中医》1992,24(10):35-36,14
通腑泻浊属于下法范畴而又不尽同于下法。内科常见之急重症以里、实、热症为多。笔者从医多年,深谙因邪致虚的道理。在多种内科急危重症的救治中,可将祛邪诸法归于“泻浊”一法,使邪从腑而出,谓之“通腑泻浊”。施用本法意在祛邪安正,从而达到拯危救急之目的。本文试从几个单纯以中药救治的急症病例对通腑泻浊法的机制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从温病通下法的内涵及通下法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等方面论述了通腑泄热、导滞通便、增液通下、通瘀破结、宣肺通腑5个治法的不同作用、各自适应证及治疗机制,认为通下法并非一味攻下燥屎,实为逐邪,其重在抓主证,审病因,辨病机。  相似文献   

12.
通腑排毒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向哲 《河南中医》2003,23(1):49-50
通腑法亦即下法,为中风病急性期主要治法之一。中风病人凡具有便干便秘,舌苔黄腻,脉弦滑等症状,皆可大胆应用。根据其痰瘀互结,腑气不通的病机特点,通腑法适用于中风病各阶段,甚至未见腑证或腑证不明显,亦可加用通腑药。  相似文献   

13.
小便不利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在《伤寒论》中有50条处涉及,仲景就其病机、证治及辨证作了系统的总结,本文试就此作一剖析。1病因病机1.1肺气郁闭,肃降无权肺司直发市降,风寒外束,肃降失司,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优,水饮蓄于下焦则小便不利。如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小便不利。”1.2热与木结,气化失司太阳病,汗不如法,表邪不解,随经入腑,与水互结,影响膀优气化而小便不利。如71条“太阳病,发汗后,……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或明虚有热,水热互结,如226条“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  相似文献   

14.
李古松 《中医研究》1994,7(3):31-32
通下法在疡科临床中的应用江苏221000盐城市中医院李古松主题词攻下,肠痛/中医药疗法通下法,亦称攻下法。具有除陈、荡积滞,攻里导实的作用。外疡应用本法,主要是通腑泄热、抗菌、消炎,使内结之邪从下而解。达到给邪以出路之目的。笔言在临床应用,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5.
通腑法首见于《中藏经》,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法,与八法中的下法有意义相同之处.《内经》云:"其在下者,引而竭之".下法适用于实热内结,水饮停滞,瘀血留着,虫积等里实证,由于证型和所用药物不同而分寒下,温下,润下和峻下等.如今之通腑法是在其基础上扩大用途,并非等同于下法.  相似文献   

16.
大承气汤了自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论》,主治阳明腑实证,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四味药组成,具有峻下热结的功效,有通腑泻热,荡涤肠胃、逐邪外出的作用。对于燥屎内结、停痰蓄饮、瘀血内蓄、寒实积滞等证均可用之。根据以上特点,且许多脑病常兼夹腑实之证,因此大承气汤在治疗脑病中的应用很多。  相似文献   

17.
黄峰  刘凤莉 《陕西中医》2009,30(12):1634-1635
目的:观察化痰通腑中药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从而探讨肝性脑病的中医病机。方法:以中医四诊收集到的患者临床资料为依据,运用中医理论辨证治疗。结论:提出痰热腑实是形成肝性脑病的病机关键,采用化痰通腑法治疗收到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正> 笔者运用辨证施治的方法,六年余以自拟“导引汤”和“交济五仁丸”为主,治疗精神病57例(服自拟中药时均停用西药),现就记录详细的三例精神分裂症和一例心因性精神病,报告于下。一、豁痰通腑适用于肝郁化火,痰热腑实。症见神志瞀乱,多怒狂言而妄动,头热目赤,便结溲黄,舌红苔厚,脉弦滑大。  相似文献   

19.
韦湘林 《陕西中医》1997,18(9):431-431
<正> 泻下通腑法,一般认为主要用于阳明腑实,燥屎内结之症。由于在一些中医文献中有禁用下法治疗中风的说法,所以至今仍有医者对下法在本病中应用心有余悸。但在临床中发现,在中风急性期中腑气壅滞现象普遍存在,且较为突出,用其它方法往往疗效不佳。受“六脏以通为用”和“降气便是降火”的古训启发,笔者在中风急性期运用泻下通腑法,每获良效值得一议。  相似文献   

20.
总结胡镜清研究员基于痰瘀互结病机证候的下法运用经验。痰瘀互结是当代临床各科许多疑难疾病的重要病机与证候,下法在理论层面可逐顽痰湿饮,行血通瘀,还可散中下部难解之癥结,故而适用于痰瘀互结证相关疾病之治疗。在临床下法应用过程中,胡镜清研究员强调诊断时将痰瘀互结病机具体分析,根据“湿热“”虚寒”不同分型运用下法,处方中灵活选择各类下法药物,同时注意下法宜与它法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