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长因子和创面愈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M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和成纤维细胞释放的生长因子通过细胞表面特异受体与靶细胞结合,引导细胞的迁移、分化或产生创伤愈合所需的其它因子。本文介绍全身性的生长因子(如生长激素)和局部性生长因子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透明质酸外敷膜对大鼠手术切口愈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外敷膜对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用纯系SD大鼠 4 8只 ,随机分为 8组 ,每组 6只。采用背部两侧切口 ,左侧外敷透明质酸膜 ,为实验组 ;右侧外敷生理盐水纱条作为对照。分别对术后 1~ 2 8d切口愈合情况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实验组炎症反应轻 ,表皮愈合快 ,成纤维细胞发生退行样变化 ,胶原纤维较纤细 ,排列较疏松。结论 透明质酸外敷膜在切口愈合早期 ,有较强的透皮作用 ;并可促进表皮层愈合、延缓角化层形成。  相似文献   

3.
外源性透明质酸对创面愈合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外源性透明质酸对创面愈合组织中生化组分的影响,以期探索外源性HA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小型猪背部的去中厚皮创面上应用不同浓度和剂型的外源性HA,并于术后第3、7、14、21、28天切取创面组织及正常皮肤,测定其糖胺多糖、HA及Ⅲ型胶原的含量变化。结果:愈合过程中,实验组创面愈合组织中的GAG、HA含量逐渐升高,1周时达峰值并能维持3周;创面对照组术后3天也见增高,但随后即迅速下降。实验组的Ⅲ型胶原含量也始终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又以1.0%、2.0%HA组最高。结论:外源性HA能显著增高愈合组织中HA、Ⅲ型胶原含量并能维持较长时间,从而有利于创伤愈合及减轻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4.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手术创面愈合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机理及对手术创面愈合的任用,并探讨了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 (HA)延迟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 成年日本大耳白兔 18只 ,建立兔耳创伤愈合模型 ,随机分成 2 % HA治疗组 (A组 ) ,1% HA治疗组 (B组 ) ,磷酸盐缓冲液 (PBS)对照组 (C组 ) ,进行大体形态、组织学变化、平均愈合时间、创面收缩情况、残余创面面积、成纤维细胞 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及超微结构 ,观察 12天。结果  1三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 (11.7± 0 .6 )、(11.3± 0 .6 )和 (10 .8± 1.0 )天 ,三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P<0 .0 5 ) ;A、B组与C组比较创面收缩速率及残余面积也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2组织学见 A、B两组胶原纤维较细 ,排列整齐 ;C组胶原纤维较粗大 ,排列紊乱。 3A、B组 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少于 C组 ,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结论  HA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而抑制创面收缩 ,是延迟创面愈合的原因之一 ;且这一作用与其浓度有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皮肤源祖细胞(SKP)-透明质酸(HA)复合物的构建方法,观察其对糖尿病(DM)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SKP,以HA为载体构建复合物,观察复合物中SKP的分化特性。选取60只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菌素诱导成DM模型.背部对称制作2个直径1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随机分为SKP-HA组,创面涂布100μl SKP-HA;HA组,创面涂布100μl HA;对照组,创面涂布DMEM/F12培养基。每组20只。各组大鼠于伤后1、2、3、4周检测创面愈合率,留取创面组织标本检测羟脯氨酸(Hyp)含量,并观察SKP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迁移。结果大鼠SKP与HA共培养后生长良好,复合物中的SKP可保持其特性:向神经元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脂肪细胞分化。伤后2周SKP-HA组、HA组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72.1±2.8)%、(53.7±2.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5±1.5)%(P<0.05);伤后3周SKP—HA组高于HA组及对照组(P<0.05或0.01);伤后4周SKP—HA组、HA组创面完全愈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1周各组Hy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4周,SKP-HA组、HA组Hy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伤后3、4周SKP-HA组高于HA组(P<0.01)。SKP在创面得以成活并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向真皮层迁移。结论SKP-HA复合物可促进DM大鼠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氢气对创面愈合产生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36只昆明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富氢生理盐水组,每组12只。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并在第3、7天采集创面进行组织学观察。采用H 2O 2对原代分离的人成纤维细胞进行氧化刺激,检测细胞活力及细胞活性氧(ROS)...  相似文献   

8.
胎儿创面愈合的特点是速度快而且没有疤痕形成。研究发现,胎儿创面基质中含有丰富的透明质酸,可调节胶原的合成,导致无疤痕愈合,同时还可以促进创面的愈合。此外还有其它一些因素加速了创面的愈合速度。  相似文献   

9.
肌成纤维细胞在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影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烧伤创面愈合因素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大白鼠15%Ⅲ度烧伤模型,探讨了影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因素。结果发现,烧伤面早期切痂可保持bFGF的活性。40天创面愈合率达84.0%,而未切痂组愈合率仅9.0%。肝素可增强bFGF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毛细血管增生、纤维母细胞增殖及细胞DNA合成。创面感染的控制有利于保护bFGF的活性。伤后1周开始使用bFGF为适宜时期。  相似文献   

11.
外源性透明质酸对兔耳创面胶原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成纤维细胞在创面愈合和疤痕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创伤发生后,伤口底部及边缘大量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或静止的纤维细胞转化为成纤维细胞,聚集在伤处.Bucala等[1]用免疫荧光法和功能分析法证实在创伤修复中进入伤口的一类白细胞亚群(CD34+)具有成纤维细胞的特性,称为fibrocyte,因而可以认为创伤愈合中成纤维细胞的另一来源是血液细胞.正常真皮成纤维细胞单层培养时呈长纺锤体形态,直径小,生长速度快;而创面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呈星形,直径较大,生长速度较慢,并含较多α-肌动蛋白[2].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外源性透明质酸(HA)对兔耳创面胶原代谢的影响,探讨外源性透明质酸在伤口愈合中的作用.方法:18只日本大耳白兔,建立兔耳创伤愈合模型后,随机分成2%HA治疗组(A组),1%HA治疗组(B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观察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情况,术后第3、7、10、14、18天取标本匀浆后测定羟脯氨酸(HPr)含量,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B两组羟脯氨酸含量明显低于C组(P<0.01),A、B两组间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创面愈合相对C组延迟,形成瘢痕小于C组.结论:外源性HA能够抑制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延迟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形成,其作用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创面愈合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用药方法探讨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为了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不同用药方法对创面愈合的影响,以大鼠后背中厚断层皮创面愈合过程为模型,观察FGF小剂量持续用药法、大剂量早期用药法及大剂量晚期用药法对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和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相同的FGF应用总量,持续用药方法加速创面愈合速度最快;应用FGF后创面愈合比不用FGF创面愈合速度快;应用FGF创面内细胞DNA、细胞间质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明显增多。认为,FGF促进创面愈合以持续用药方法为最好,FGF促进创面愈合与促进细胞增殖和胞外基质有关  相似文献   

15.
16.
真皮成纤维细胞(dermal fibroblasts, DFs)是真皮的主要细胞类型,负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的合成和重构。不同解剖层次、不同发育和演变阶段、不同物理环境的成纤维细胞对创面损伤的反应和功能不同,它们以自己的方式重塑细胞外基质,并在不同的程度上演变为肌成纤维细胞参与创面愈合和皮肤再生。现就成纤维细胞的异质性及不同的成纤维细胞参与创面修复的不同方式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大白鼠15%Ⅲ度烧伤模型,探讨了影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因素。结果发现,烧伤创面早期切痂可保持bFGF的活性。40天创面愈合率达84.0%,而未切痂组愈合率仅9,O%。肝素可增强bFGF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毛细血管增生、纤维母细胞增殖及细胞DNA合成。创面感染的控制有利于保护bFGF的活性。伤后1周开始使用bFGF为适宜时期。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创面愈合的机制,本实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断层供皮区创面愈合过程中伤后4天,8天,12天和16天创面内源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GrowthFactor.FGF)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FGF有规律性变化,以伤后8天时相对含量最多,伤后早期和伤后晚期次之,创面愈合后其内源性含量进一步减少。结论: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FGF的变化促进了创面愈合,是创面愈合的机制之一,结合内源性FGF变化,合理外用FGF对促进创面愈合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血竭提取物对成纤维细胞生物学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血竭经过氯仿、乙酸乙酯、乙醇依次回流提取分别得到3种血竭提取液,培养液稀释后行成纤维细胞培养.噻唑蓝法MTT检测浓度分别为0.002、0.02、0.2、2、20 mg/ml的血竭提取物,在0、12、24、36、48、60、72h7个检测点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绘制最适浓度下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FCM分析最适浓度培养下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0、12、24、36、48、60、72 h细胞培养上清液中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含量.结果 血竭乙酸乙酯提取物在0.2~2 mg/ml浓度范围内,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且呈浓度依赖性,在2 mg/ml浓度值时促进作用最显著,处于S期的细胞[(25.80±3.10)%]较对照组[(7.50±0.70)%]显著增加(P<0.01),在此条件下培养成纤维细胞,12~72 h实验组分泌量逐渐增加,但较对照组偏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竭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显著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可能是血竭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透明质酸对创面愈合胶原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外源性透明质酸 (HA)抑制瘢痕形成的作用机理及其浓度依赖性关系。方法 健康成年大鼠 4 5只 ,复制背部创伤模型 ,随机分成 2 %HA治疗组 (A组 )、1%HA治疗组 (B组 )、磷酸盐缓冲液 (PBS)对照组 (C组 ) ,观察大体形态和组织学改变 ,平均愈合时间和残留面积的大小 ,测定愈合部位组织蛋白、羟脯氨酸 (HPr)、Ⅲ型前胶原 (PCⅢ )的含量。结果 ① 3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 ( 15 2± 2 0 ) ,( 14 2± 1 6)和 ( 13 4± 1 4 )d ,A、B两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A、B两组的残留面积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3组间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②组织学上 ,A、B两组成纤维细胞增生明显 ,胶原纤维直径较为纤细、排列整齐。C组则显示出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 ,新生血管数目增多。③HPr和PCⅢ含量的测定 :A、B两组HPr含量的均值低于C组 (P <0 0 1) ,而PCⅢ的含量却高于C组 (P <0 0 1)。结论 ①HA通过对细胞的调控作用 ,可有效地抑制胶原的合成 ,提高Ⅲ型胶原含量 ,使得创面愈合过程中瘢痕形成减少。②HA在创面愈合中抑制瘢痕形成的生物学作用与其浓度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