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 ,对张子和学术思想研究渐盛 ,特将近 1 0年研究的文献温习 ,以便对攻邪学说的再认识。1 张子和籍贯与著作张子和 (约 1 1 56— 1 2 2 8) ,名从正 ,字子和 ,号戴人。金代睢州考城人 ,河南开封、商丘、豫东一带 ,张反修等[1 ] 考证认为河南省民权县林七乡东南一带人。著有《儒门事亲》十五卷。邓铁涛等[2 ] 认为前三卷乃张子和所撰原稿 ,部分经麻知几润色 ,其余为麻知几、常仲明等人记录整理并补入的内容 ,亦反映张子和学术思想。另有《伤寒心镜别集》一卷、《三复指迷》一卷、《汗吐下法治病撮要》一卷、《秘录奇方》二卷、《张氏经验…  相似文献   

2.
为了弘扬张子和对中医睡眠医学的贡献 ,特将杨建宇副研究员有关刘艳骄博士关于张子和对中医睡眠医学贡献的论述的相关谈话 ,作一整理 ,希望有其参考价值。关于金元四大医家之一攻邪学派代表张子和的专门研究和弘扬 ,杨建宇是第一人 ,是开拓者。为此 ,从河南到北京从师于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朱建平教授 ,学习研究张子和及攻邪学派。同时 ,杨建宇也是我国中医睡眠医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是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所门诊部睡眠医学研究中心 (杨金生博士为主任、刘艳骄博士为常务副主任 )的首批成员。专门师从刘艳骄 (我国最…  相似文献   

3.
对张子和下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从正 ,字子和 ,号戴人 ,约生活于 115 6~ 12 2 8年 ,宋金时期睢州考城人 (今河南豫东一带 )。张氏之学 ,强调治病必攻邪 ,娴于攻邪三法 ,自成攻邪一派 ,为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张氏总结了《难经》、《内经》和《伤寒论》下法的经验 ,摆脱了六经辨证的束缚 ,理顺了祛邪扶正的关系 ,牢牢把握了下法的尺度 ,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学术经验。1 拓宽了下法的范围下法 ,在金元以前 ,用导泻的药物 ,荡涤肠胃燥结 ,比较单一。张氏把凡能通达气血 ,祛除邪气 ,使之从下而行的多种治法均在下法之列。他认为“催生、下乳、磨积、逐水、破经、泄气 ,凡…  相似文献   

4.
张从正 ,字子和 ,号戴人 ,金代睢州考城 (今河南省开封商丘豫东一带 )人 ,著有《儒门事亲》 ,认为一切疾病都是由邪气引起 ,主张驱邪治病 ,治疗方法力主汗、吐、下三法。推广扩展汗、吐、下三法的应用范围 ,发挥其所长 ,确有独到之处。兹对张氏著述及学术观点作以探讨。1 攻邪为先张氏认为 :凡风寒之邪所发的疾病 ,在皮肤之间和经络之内的 ,可用汗法 ;凡是风痰宿食 ,在胸膈或上脘的 ,可用吐法 ;凡寒湿痼冷 ,热客下焦等在下的疾病 ,可用下法。临床医疗实践也充分证明汗、吐、下“三法”不失为有效的治法。例如 :感冒、急性传染病早期、咳喘…  相似文献   

5.
朱红霞  于峥  刘文 《光明中医》2003,18(4):37-38
张子和是金元四大医学科学家之一 ,攻邪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医圣仲景合称“豫医双璧”(均系河南古代名医 ) ,有“医王”之誉 ,“攻邪宗师”之美赞 ,其攻邪之法 ,不袭陈说 ,独创新意 ,是中国医学史中重要的学派。然而 ,其补法学术却被忽视 ,事实上 ,正如清·王孟英所言 :“亘古以来 ,善治病者 ,莫如戴人 ,不仅以汗吐下三法见长也”。子和补虚理论及临床 ,同攻邪三法一样 ,卓尔不群 ,别具风格 ,被后世称赞。今就其对失血证的调补经验 ,略述一二 ,希望有益于临床。1 补血宁血 ,凉血和经是妇产科失血调补的基本原则张子和在《儒门事亲》(卷五·…  相似文献   

6.
张从正,字子和,自号戴人。今河南兰考人,金代著名的医学家,金元四大名家之一。后人称他为攻邪派,代表作为《儒门事亲》,他扩大了汗、吐、下三法的范围。张从正祛邪理论的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7.
刘恩良 《光明中医》2004,19(1):32-33
建宇同志 :您好 !祝您及您从事的张子和攻邪学派的研究和弘扬工作一切顺利 !我也要把晚年的祖传医学之精华献给祖国和人民。关于张子和故里坟墓 ,我又参考了古、兰封、考城县、金元资料 ,又 4次去小宋张老庄 (子和故里 )考查 ,确证张子和是张老庄人。我准备到民权县老北关考察。张子和从淮阳回家途中因遭大雨 ,住在北关 ,收位徒弟叫蔡茂。当今蔡氏 2 2代了 ,还是外科名医。待考资料充实 ,收集完整再向您通报 ,供参考。刘恩良2 0 0 3 9 3建宇同志 :您好 !为弘扬张子和攻邪学派 ,您行程万里 ,到处为张子和学术研讨而奔忙 ,又多次来兰考县…  相似文献   

8.
金元四大医家攻邪派代表张子和 ,以汗吐下攻邪三法推动了祖国医学的发展 ,其学术思想集中体现在《儒门事亲》中。现结合《儒门事亲》 ,就其攻邪学术思想的要点作一浅述。1.血气流通论气血流通 ,百病不生 ,气血郁滞乃疾病之病理基础。张子和对此有明确的认识 ,在《儒门事亲》中多次给予论述 ,这是子和攻邪学术思想的基本要点。子和在《儒门事亲·卷一·指风痹痿厥近世差玄说·二》(简写“卷一·二” ,以下同 )指出 :“郁极则为病 ,……尝治惊风痫 ,屡用汗、下、吐三法 ,随治随愈。”卷六·七十七指出“寒去则血行 ,血行则气和 ,气和则愈矣…  相似文献   

9.
张子和是我国金元时期著名的医家之一,与刘完素、李东垣、朱丹溪齐名,被后世共称为"金元四大家"。《儒门事亲》是张子和学术思想的提炼和总结,由它记录和反映的张子和创立的"攻邪"学说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故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效仿、发挥、研究者代有人出,对中医学的发展、进步产生广泛影响,甚至波及到国外。  相似文献   

10.
金代医家张从正(1156~1229),字子和,号戴人,睢州考城人,著有《儒门事亲》集一生经验总结.他学识渊博,精研医理,论病处方,变化万端,法宗河间,用药寒凉,擅长“三法”,不仅为“攻下法”的鼻祖,且对中医针灸疗法论述颇精,很有独到见地,力倡运用针灸疗法治疗疾病.张氏不仅以运用“三法”娴熟而称誉医林,而且又是善于应用中医针灸疗法治疗沉疴痼疾的大师,为中医针灸疗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现择其要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1.
1 张子和“以攻为补”之论张子和有关“以攻为补”之论述 ,别具一格 ,与中医学的主流学派认识有一定的差异。其说散见于《儒门事亲》中 ,现撮其要录于下。“余取补法则不然 ,取其气之偏胜者 ,其不胜者自平矣。医之道 ,损有余 ,乃所谓补不足也。余尝曰 :吐中自有汗 ,下中自有补  相似文献   

12.
自先圣张仲景创立大承气汤后,历代医家各有发挥,尤其金元著名医家张子和运用更为广泛,并提出“病由邪生,攻邪已病”之说。笔者在临床中运用大承气汤治疗疑难杂症,每获良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十剂”的前身是药物功效分类法 ,一般认为“十剂”名称始于北齐·徐之才。此说源于《本草纲目·序例》。北宋·赵估《圣济经》中在徐之才用以表示药物“十种”药性后加上“剂”字 ,但未提出“十剂”之说。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论·序》中提出了“十剂”之说。“制方之体 ,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十剂是也”。金元医家对“十剂”的论述 ,许多是关于药性之“十剂”。其用在方剂的分类上还不是很受重视。如 :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说“十剂者 ,宣、通、补、泻、轻、重、涩、滑、燥、湿。宣者 ,郁而不散为壅 ,必宣剂以散…  相似文献   

14.
张从正 (公元 1 1 5 6年~公元 1 2 2 8年 )字子和 ,号戴人 ,睢州考城人 ,集一生经验总结著《儒门事亲》。他学识渊博 ,精研医理 ,勤于临床 ,论病处方 ,变化万端 ,法宗河间 ,用药寒凉 ,擅长汗吐下三法 ,不仅为“攻下派”的鼻祖 ,对中医针灸疗法亦论述颇精 ,且有独到见地 ,后世医林称誉张氏是善于应用针灸疗法治疗沉疴痼疾的大师 ,为中医针灸疗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现择其要探讨如下。重经络气血 刺络“三多”张子和非常重视经络理论 ,指出“治病当先识其经络”。他刺络治病多根据气血多少 ,此是以《内经》十二经中气血多少的原理而加以发挥…  相似文献   

15.
张子和刺络放血理论源于<内经>,术继河间.临证详察气血,选五脏之井穴泻血攻邪.治疗中多运用钅非]针,针刺部位多,放血量大,开创了放血疗法之先河.  相似文献   

16.
社会嗜补之习是张子和提出攻邪理论的历史背景,有着医学背景的苏东坡也是这一时弊的受害者。针对时弊,张子和不但提出自己的攻邪理论,还针对养生提出“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的理念,并对有关养生理论有所发展创造。  相似文献   

17.
张子和《儒门事亲》对消渴病诊治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张子和《儒门事亲》对消渴的病诊治发展的贡献。 1 完整保存了刘河间的《三消论》 ,使刘河间诊治消渴的学术思想得以流传和光大。 2 提出“三消当从火断”的学术思想 ,明确提出了并发症 ,关注消渴发病与体质的关系 ,强调消渴的康复必须是药物治疗、食疗护理、养生保健相结合的重要性。 3 记载治疗消渴行之有效的单方验方 ,自行创制“神芎丸”名方。对现代糖尿病的中西医临床康复和新药开发具有启迪意义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主张痰饮病治法是攻逐水饮,不主张温补,并提出“温补转剧”之说。而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则主张痰饮病“当以温药和之”。事实上,“和”一字,有兼顾平衡两方面的特点,“温药和之”有平衡正气和水饮邪气两方面之意;张子和以攻邪立论,不仅与仲景之言没有矛盾,而且更突出了痰饮病邪气久留的影响,用药时不可以温补,须顷刻祛邪。  相似文献   

19.
郭焕  贾少谦 《光明中医》2003,18(3):40-41
下法是金元四大医家张子和攻邪学派的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和攻邪基本理论之一 ,子和的攻邪学说不但对后世温病学理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而且对临床尤其现代的急腹症的疗效的提高功不可没 ,考其用药 ,却有一些独到之处 ,颇值商榷研习。张子和《儒门事亲》中列下药 3 0味 ,而李时珍《本草纲目·序例》中全部照录 ,目前仍归属泻下药的有 :(1 )攻下者如大黄、芒硝 (牙硝、朴硝 ) ;润下者如郁李仁 ;逐水如甘遂、大戟、芫花、牵牛 ;还有润下或缓下的石蜜、杏仁、皂角、槟榔等 ,这些仍在临床上习用 ,共计有 1 4味。而余下的 1 6味是子和运用比较特异的…  相似文献   

20.
社会嗜补之习是张子和提出攻邪理论的历史背景,有着医学背景的苏东坡也是这一时弊的受害者。针对时弊,张子和不但提出自己的攻邪理论,还针对养生提出“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的理念,并对有关养生理论有所发展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