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用Em18重组抗原ReEm18制备特异性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的循环抗原.方法 ReEm18经亲和纯化,免疫BALB/c小鼠和新西兰兔,分别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和多克隆抗体(多抗).用获得的单抗和多抗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Em18循环抗原.结果 免疫兔血清抗ReEm18抗体效价达1∶204 800以上.经ReEm18和多房棘球蚴病(AE)患者血清及健康人血清阻断ELISA试验双重筛选融合细胞,共获得14株抑制率>50%的特异性阳性细胞克隆.将特异性单抗和多抗自由组合进行双抗体夹心ELISA,结果以9号单抗与多抗的配对检测抗原为最优,检测ReEm18的灵敏度达3 ng/m1.用建立的双夹心ELISA方法检测血清,11份AE血清中6份为阳性.结论 获得针对ReEm18的特异性单抗和多抗,建立了敏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血清学初步检测结果表明AE血清中存在可检测的Em18循环抗原.  相似文献   

2.
已证明,恶性疟原虫配子表面抗原Pfs48/45为传播性阻断抗体的靶子,应用单抗也明确其存在抗原决定簇。本研究目的是证实在高疟区人群自然产生的抗体对这些重要决定簇的应答性,并确定不同村和年龄组人群及血片阳性率有否差异。作者用竞争性ELISA调查了巴布亚新几内亚三个村的疟疾流行病学和感染性以及抗体和配子体携带者间的可能联系。结果发现有1/3以上的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 1998年采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在云南省不同疟疾流行区,不同发病率分层地区进行监测,方法 16个县(市)8 575份滤纸干血滴,按IFAT实验常规方法操作.结果边境地区、元江流域、滇东北地区、基本消灭疟疾县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33%,2.44%,2.02%,0.82%;阳性GMRT分别为50.12,26.92,28.64,26.92;1: 80~1: 1 280高滴度人群分别占32.99%,8.70%,12.90%,8.33%.抗体阳性率的高低与发病率升降相一致;高年龄组抗体阳性率是低年龄组的2.2倍;发病率在10/万以上地区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地区(χ2=416.85, P<0.005 ,其余三者间无差别(χ2=6.612,P>0.05).结论各不同地理区域间抗体水平与疟疾传播强度呈水平关系;各地15岁以下低龄组抗体阳性率在5%以下,说明疟疾降至低度或得到有效控制,但尚未阻断传播;在发病率1/万以下县(市)中出现抗体阳性率4.38%的县,说明疟疾病例存在明显的漏诊、漏报、漏治现象.IFAT能客观反映当地疟疾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4.
针对疟原虫表面抗原的抗体能够阻止脊椎动物宿主的疟原虫感染向蚊传播,这类抗体的作用可能在于阻止雌、雄配子受精。目前,人们已证实几种人恶性疟原虫配子表面抗原为一些传播阻断性单克隆抗体的靶抗原。其中,人恶性疟原虫配子表面48和45kDa对蛋白质——Pfs48/45即为疟疾传播阻断性抗体所针对的靶抗原之一。作者对靶抗原Pfs48/45表位进行了研究,以双位点免疫放射法检测代表靶抗原Pfs48/45表位特性的多肽,证实靶抗原Pfs48/45表位具有三个非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目的是企图诱导新生小鸡对鸡疟(Plasmodium gallinaceum)血清抗原产生免疫耐性。作者用鸡疟原虫8_a株和刚孵出的白色莱亨公鸡为实验动物。小鸡置于铁丝笼内,喂以无药饲料。作为疟疾血清供体的鸡在发育成熟8周时给予静脉接种感染的血液。当感染达到每100个红细胞有100个疟原虫时,从鸡的右侧颈静脉放血。为了避免抗体污染,不在感染第3天后采血。在9份的血液中加以1份抗凝剂(100毫升0.78%盐水内加27毫克肝素。离心分离出的疟疾血清冷藏于4℃内过夜,并经0.1微米孔径的沙氏滤器  相似文献   

6.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PNG)高疟区疟疾病人血清中已发现有抗230和48/45kD的恶性疟配子体/配子表面抗原的抗体。这些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能够阻断疟原虫从人体传播到媒介蚊。本文报告了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和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ELISA)观  相似文献   

7.
由于免疫水平、疾病时期以及重视程度的不同,整个非洲大陆疟原虫感染的地区性差异很大;另外,疟疾传播的微小差异,尤其低传播区,其传播强度的直接评价方法费时、费力、费钱。因为抗疟抗体的获得和维持依赖于疟疾的暴露,所以这种抗体有可能作为估计疟疾传播强度的指标。在坦桑尼亚东北部3个具有相似地势变化地区的12个村庄随机抽取村民的血清,用间接ELISA法检测针对红内期重组抗原MSP-119、MSP-2、AMA-1的IgG,37个从未感染过疟疾的欧洲人血清作为阴性对照;并应用一种分析年血清转化率的数学模型来估计抗体反应时间,使得传播强度的季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间日疟传播阻断疫苗候选抗原Pvs25和Pvs28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后抗体产生情况,从而探讨此两种候选抗原的免疫活性。方法用酵母菌表达的Pvs25和Pvs28重组蛋白皮下免疫DBA/2小鼠;采用ELISA方法,分别对各组小鼠免疫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清中特异性IgG及其亚类IgG1、IgG2a的水平进行动态检测。结果初次免疫后第28dIgG及其亚类IgG1、IgG2a均出现有意义的升高(P<0.01),至第112dIgG及其亚类IgG1一直持续于较高的水平(P<0.01);而IgG2a水平则于初次免疫后第42d开始下降,但至112d仍高于免疫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Pvs25和Pvs28重组蛋白免疫DBA/2小鼠后可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IgG抗体,并以IgG1亚类为主。  相似文献   

9.
以食蟹猴疟原虫猕猴动物模型,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法(IFAT)观察疟疾感染过程中特异性IgM抗体的变化,共观察无复燃或复发的短原虫血症期(15天内,5只猴)、长原虫血症期(26~37天,2只猴)及出现复燃(5只猴)3种类型的疟疾感染。疟疾IgM抗体初次出现于子孢子感染后13~16天或阳性血感染后3~9天,抗体滴度高峰出现于子孢子感染后17~25天或阳性血感染后12~26天。尔后抗体逐渐降低,抗体消失时间在原虫血症短者为感染后2个月,在原虫血症长者约3个月,复燃出现在感染终止后约1个月。结果表明,疟疾特异性IgM抗体的出现与存留,是新近疟疾感染的一个佐证。  相似文献   

10.
使用《疟疾防治工作调查表》(全国疾病控制调查制度2013年版"卫统32表",简称为"年报")收集2015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未包括台湾地区、香港和澳门)的疟疾疫情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2015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664个县(市、区)共报告疟疾病例3 288例,较2014年(3 078例)增加6.8%,发病率0.024 0/万;病例主要报自云南(606例,占18.4%)、江苏(405例,占12.3%)、四川(290例,占8.8%)、广西(236例,占7.2%)、山东(212例,占6.4%)等5个省(自治区)。报告本地感染病例40例(占1.2%,40/3 288),主要分布在云南(6个县)、西藏(1个县)、海南(1个市)和辽宁(1个市)等4省(自治区)共9个县(市、区),其中1例感染来源不明;其中报告的1例本地感染恶性疟病例分布在云南省沧源县;西藏自治区墨脱县本地感染发病率超过1/万。报告境外输入性病例3 248例(占98.8%,3 248/3 288),分布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实验室确诊病例3 265例(占99.3%,3 265/3 288),其中间日疟878例(占26.9%),恶性疟1 992例(占61.0%),三日疟76例(占2.3%),卵形疟272例(占8.3%),混合感染47例(占1.4%)。全国1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报告重症病例163例(占5.0%,163/3 288),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报告死亡病例20例。全国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简称为"网报")报告疟疾病例3 116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39例。我国消除疟疾进展顺利,但云南边境地区和西藏墨脱县仍是消除疟疾的重点和难点地区。仍需关注和加强疟疾传播阻断地区的再传播风险预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本研究在证实猪带绦虫六钩蚴抗原具有很高的免疫保护性的基础上 ,探讨六钩蚴抗独特型抗体作为六钩蚴抗原替代物对猪体的保护作用 ,为研制猪体囊虫疫苗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用六钩蚴粗制抗原免疫家兔 ,制备兔抗六钩蚴抗体 (Ab1) ,再用Ab1免疫昆明小白鼠 ,制备抗独特型抗体 (Ab2 ) ,免疫猪体 ,以 3节猪带绦虫孕卵节片攻击感染 ,90d后剖杀 ,观察感染情况。 结果  5头试验猪只有 1头在膈肌发现 1个囊虫 ,而 2头阳性对照猪均被感染 ,各检查部位囊虫数平均为 4.5个 /10 0g和 3 .2个 /10 0 g。  结论 抗猪带绦虫六钩蚴独特性抗体Ab2对猪体有较强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日本血吸虫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的建株及特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ALB/C小鼠感染1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半年后用一株在小鼠体内、外具有杀伤血吸虫作用的IgM单抗ssj14进行加强免疫,3d后取其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筛选到10株单克降抗独特型抗体(抗-Id).选择其中6株作进一步特征测定,ELISA抑制法表明它们能不同程度地抑制单抗ssj14识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抑制率与抗-Id的浓度呈正比,而这些抗-Id都不与SEA直接起反应.双向琼扩试验测定表明,6株抗-Id中2株为IgG:亚型(C_8和D_5),3株为IgG_3亚型(B_3、E_3和C_(10) ),1株为非IgM和IgG亚型(E_4).小鼠免疫试验结果显示,两株抗-Id(D_5和E_4)诱导了较高的减虫率(44.67%,(P<0.05)、47.28%(P<0.01))和减雌率(46.99%(P<0.01)、54.26%(P<0.01)),2株抗-Id(C_3和E_4)诱导了较高的减卵率(56.68%和61.13%);ELISA检测结果显示,小鼠用抗-Id免疫后均不同程度地产生了针对抗-Id和抗SEA及抗可溶性雄虫抗原(m-SWAP)的抗体,说明抗-Id模拟了单抗ssj14的靶抗原的部分结构,诱导了免疫鼠特异性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3.
王伟  李雄 《地方病通报》1991,6(2):33-36
以羊肝细粒棘球蚴囊液抗原免疫BaLb/c鼠脾细胞与SP2/o骨髓瘤细胞常规方法融合。用人肝棘球蚴囊液抗原间接ELISA法检测,获得3株稳定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G_4、2F_1和2F_(10)。对人肝包囊液抗原ELISA的终点分别为1∶204800,1∶819200和1∶3200。对纯化羊肝包囊液抗原致敏羊血球IHA的终点均为1∶512,但3株单抗等量混合后IHA滴度达1∶4096。对猪囊尾蚴抗原的ELISA滴度分别为1∶4000、1∶2000和1∶2000。对泡球蚴抗原ELISA滴度分别为1∶2000、1∶1000和1∶2000。交叉阻断ELISA试验的结果初步显示此3株单抗可能识别不同的抗原表位。3株细胞在液氮中冻存两年复苏后,仍继续稳定分泌抗体。  相似文献   

14.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蚊虫易被疟原虫感染并传播病原体是消除疟疾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疟疾传播阻断疫苗旨在阻断疟原虫在蚊体内的生活史过程,免除蚊的感染,从而阻止疟疾传播。与其他防控策略联合使用,有望促进流行区疟疾的消除乃至根除。本文综述了疟疾传播阻断疫苗的研究进展,并对传播阻断免疫进行概述,以期为疟疾传播阻断疫苗的研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海南省不同疟区疟疾流行情况 ,了解其流行趋势 ,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IFAT)对南桥、毛阳高低疟区进行纵向调查 ,并与镜检法及 PCR技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南桥、毛阳居民 IFAT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2 8.85 % (2 96 / 10 2 6 )和 6 .4 7% (6 4 /989) ,低年龄组阳性率为 9.92 % (39/ 393)和 3.98% (14 / 35 2 ) ;原虫阳性率依次为 6 .6 2 % (6 8/ 10 2 6 )和 1.4 2 % (14 / 989) ,PCR与镜检比较 ,阳性符合率为 86 .90 %。结论 南桥居民抗体阳性率和原虫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毛阳 ,显示疟疾传播仍较严重 ,毛阳疟疾虽有效控制 ,但仍有低年龄组阳性 ,说明疟疾传播尚未阻断。 PCR可用作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丽水市孕产妇HIV感染情况调查,分析艾滋病母婴传播人工阻断干预效果,为母婴HIV感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9-2020年丽水市孕产妇HIV感染情况及阳性产妇所产婴儿的妊娠结局开展调查,对所有艾滋病阳性孕产妇采取综合性母婴传播阻断措施,并对所生婴儿开展长期随访。结果 2009-2020年孕产妇HIV抗体检测率为99.36%(276791/278560),HIV孕产感染阳性率为0.030%(84/278560)。已分娩孕产妇孕期阻断用药率79.31%(46/58)。活产新生儿人工喂养率91.5%(54/59),预防性抗病毒用药率91.5%(54/59)。40例满18个月儿童HIV抗体检测全部为阴性,长期阻断效果成功率100%。结论丽水市采取的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长期干预措施,简单易操作,效果显著。需加强孕产妇孕早期HIV抗体检测和预防性阻断用药,及早干预和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丽水市孕产妇HIV感染情况调查,分析艾滋病母婴传播人工阻断干预效果,为母婴HIV感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9-2020年丽水市孕产妇HIV感染情况及阳性产妇所产婴儿的妊娠结局开展调查,对所有艾滋病阳性孕产妇采取综合性母婴传播阻断措施,并对所生婴儿开展长期随访。结果 2009-2020年孕产妇HIV抗体检测率为99.36%(276791/278560),HIV孕产感染阳性率为0.030%(84/278560)。已分娩孕产妇孕期阻断用药率79.31%(46/58)。活产新生儿人工喂养率91.5%(54/59),预防性抗病毒用药率91.5%(54/59)。40例满18个月儿童HIV抗体检测全部为阴性,长期阻断效果成功率100%。结论丽水市采取的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长期干预措施,简单易操作,效果显著。需加强孕产妇孕早期HIV抗体检测和预防性阻断用药,及早干预和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8.
应用凝集和荧光抗体等方法研究免疫血清与雌雄配子和合子及动合子(蚊胃期)的作用,提示阻断传播的免疫靶抗原可能在虫体表面。因此,表面抗原的鉴定和定性对研究传播阻断免疫很重要,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免疫纤溶酶获得的抗纤溶酶抗体与其他的抗磷脂综合征相关的自身抗原的交叉反应性,以及抗纤溶酶抗体的致病性。方法用天然的人纤溶酶免疫小鼠,获得10株抗纤溶酶单克隆抗体,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免疫小鼠血清及单抗对纤溶酶、心磷脂、β_2糖蛋白I、蛋白C、凝血酶的识别,使用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检测了单抗对凝血时间的影响。单抗5E9和5C5用于诱导BALB/c小鼠的流产模型,用抗C3b/C3c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活化补体对胎盘的损伤作用。结果受纤溶酶免疫的小鼠血清与纤溶酶(10/10)、心磷脂(5/10)、β_2糖蛋白I(7/10)、蛋白C(6/10)和凝血酶(3/ 10)存在交叉反应性。所有的10株单抗都与纤溶酶反应,各有1株与β_2糖蛋白I、蛋白C和凝血酶有结合能力,在胎牛血清封闭的心磷脂检测实验中有3株对心磷脂有结合能力。单抗5E9能延长APTT,呈现狼疮抗凝物特性;5C5和5F10能降低纤溶酶的水解活性。在体内实验中,单抗5E9和5C5能增加孕鼠的死胎率,5E9和5C5单抗均能降低小鼠的胎盘和胎鼠的重量,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了这两株抗纤溶酶抗体处理后的小鼠胎盘的绒毛膜和蜕膜的间质血管活化的补体C3沉积。结论纤溶酶是一种新发现的抗磷脂抗体的靶抗原,纤溶酶可能与其他参与凝血和纤溶的分子存在共同抗原表位,导致了抗纤溶酶抗体与β_2糖蛋白I、蛋白C和凝血酶之间的交叉反应,提示抗纤溶酶抗体的抗磷脂抗体样致病作用是通过补体活化途径依赖的。  相似文献   

20.
应用D1E5单克隆抗体(AB1,为小鼠IgM McAb,能识别马来丝虫感染期幼虫表面抗原决定簇)发现有一期特异性表面抗原仅存在于马来丝虫第二期后期和第三期幼虫。感染动物后2~3天内该抗原即从虫体表面丧失。它可能与丝虫传播有关和/或可以作为免疫攻击的靶抗原,然而分离和鉴定这种抗原的工作均未成功,因此制备含有D1E5独特型“内影像”的兔抗独特型抗体来替代该抗原。将AB1免疫兔产生抗独特型抗体(AB2),继用经典竞争试验检测AB2抗独特型特异性,结果表明AB2能特异性抑制AB1与马来丝虫幼虫表面结合,而不能抑制犬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