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朝龚廷贤所著《寿世保元》一书中有诗曰":惜气存精更养神,省思寡欲勿劳心。食为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度百春。"这首诗在卫生保健方面含义很深,是告诫后人延年益寿的秘诀。中医认为精、气、神是人生"三宝",是祛病延年的内在因素,精于气是神的物质基础,精气足则神旺。苏东坡对延年益寿也有独特  相似文献   

2.
<正>古代一些文人墨客,常把养生心得寓于诗句之中。这些诗句集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如能常读多记并身体力行,会很有益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自号"乐天",然而生逢乱世,饱受折磨,病痛缠身。到了不惑之年,白居易方知"不得长欢乐"是"人生不满百"的原因,终于感悟到:"始知年与貌,衰盛随忧乐,不  相似文献   

3.
乌鸡白凤丸     
刘艳霞 《大众健康》2009,(9):112-113
乌鸡白凤丸是传统的中医名药,来源于明朝龚廷贤《寿世保元》中的白凤丹、乌鸡丸.后经清朝太医院加以修改而成。早在两三百年前,乌鸡的药用价值就已得到充分肯定。《本草纲目》里描述乌鸡“补虚劳赢弱,治消渴,中恶,益产妇.治女人崩中带下虚损诸病”。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里的“捶背”情节 在我国民间,自古以来就有用捶背法来治病的习惯,如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中,多次描写了贾府中丫环们经常为贾母、王夫人等人捶背,使她们感觉轻松、愉快,筋骨舒坦。记得,在第五十三回中有细文写道.“话说宝玉见晴雯将雀裘补完,已使得力尽神危.忙命小丫头来替她捶着,彼此捶打了一会歇下。”在捶打之后,晴雯的精神才慢慢地好了起来又在第五十七回描写黛玉听到宝玉失去知觉的消息后写道,“‘哇’的一声,将所服之药,一口呕出,抖肠搜肚,炙胃扇肝的,哑声大嗽了几阵,一时面红发乱,目肿筋浮,喘得抬不起头来。紫娟忙上来捶背。”“捶背”这一细节动作,不知在《红楼梦》里用过多少次,我们也不难从中发现“捶背”在生活中有多少妙用。  相似文献   

5.
周贻谋 《长寿》2007,(12):36-36
龚廷贤所撰写的《寿世保元》共分七卷,其中卷四的《补益》与《老人》等篇,对摄生颐养更有精辟论述。在《老人》篇里,对老年人的养生保健做了专门论述。龚氏强调“老者安之”,认为老年人即使处理日常生活事务,也要注意量力而行,适可而止,不要逞能,不要勉为其难。哪怕是外出赴宴或者在家里准备酒食菜肴款待客人,都不要勉强,更不要过于劳累,否则就有可能造成意外。龚廷贤并且将这些全都列入“衰年之戒”。  相似文献   

6.
有研究认为,人类的正常寿命是120~125岁,可是只有极少人活到这个年龄。科学家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做到饮食的卫生保健、生活的科学方式以及心态的美学修养。  相似文献   

7.
周贻谋 《长寿》2008,(1):42-43
在龚廷贤所撰写的《寿世保元》一书中,收录了一首《延年良箴》,这是专为劝诫人们如何注重养生保健以求延年益寿所写的箴言。文字较为通俗易懂,特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8.
老有所学,是老年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论语》开卷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时习,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终身学习则是养生之道。“戎马半世两鬓霜,年逾古稀进学堂。毕生求知无止境,体健心怡迎夕阳”是我的人生写照。  相似文献   

9.
明代著名医学家陈实功,既是一位众望所归的外科学专家,也是讲究养生的老寿星。在他的名著《外科正宗》里,不仅对外科诸病列症详、论治精,还有不少有关保健的精辟论述。陈实功认为,人们无论健康或患病,都应注重调摄,否则就不可能有良好的体质。说“凡人无病时,不善调理而致生百病;况治病之后,若不加调摄,而病岂能得愈乎?”指出:“善养生者,节饮食,调寒暑,戒喜怒,省劳役,此则不损脾胃也,如不然则精神气血由此而日亏,脏腑脉络由此而日损,肌肉形体也由此而日削,所谓调理一失,百病生焉。”在饮食方面,他反对无原则禁忌。指出“饮食者,人之所赖以…  相似文献   

10.
萧志才 《现代养生》2007,(12):24-26
《文始经》是道家三经之一。道家三经:《道德经》《南华经》《文始经》。说起《文始经》作者尹喜与老子有一段故事。尹喜是周朝  相似文献   

11.
杜学峰 《保健医苑》2011,(12):39-39
<正>在我国历史上,一些善于养生的文人墨客,常把养生之道寓于诗联之中。这些诗联集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实为不可多得的珍品。如能常读多记并身体力行,则对身心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2.
李晶  梁静  孙朋 《现代养生》2009,(9):13-13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成书于秦汉之际,其中记载着丰富的摄生之法和养生防病之道,它是古人经过长期与疾病作斗争而积累的宝贵经验,一直为后世医家所遵循。本文就《内经》关于养生的要点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3.
阿明 《家庭医学》2006,(22):59-59
谚语是人民群众长期生活斗争经验的总结,用通俗业练的语句表达出深刻的道理,古往今来,人们对养生防病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并浓缩成了谚语,成功地指导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雷传桃 《医药与保健》2011,(9):50-51,53
近年来,影帝陈道明在《手机》、《建国大业》、《刺陵》、《唐山大地震》、《楚汉传奇》、《建党伟业》等多部影视剧中表现精彩,塑造出一个又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令无数观众赞叹不已。老去的是岁月,不老的是年近六旬的陈道明。  相似文献   

15.
康涛 《保健医苑》2012,(3):48-49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孔圣人"。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养生保健也极为重视。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就有许多反映孔子养生思想的精辟论述,对后世养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作用,孔子亦可称得上是一位养生家。孔子生活在平均寿命很低的春秋时代,却能寿逾古稀之年,这在当时来说殊非易事。孔圣人健康高寿的秘诀在哪里?我们可以从他的养生之道中获得些许启迪。  相似文献   

16.
人生与养生,是两个相辅相成的命题。要体现人生,离不开养生;要说明养生的内容,也离不开人生。如果想在有生之年活得更健康、更愉快,我们就要正确对待养生。  相似文献   

17.
陈可冀 《长寿》2004,(7):38-39
“食饮有节”,是老年保健养生的重要方面,《黄帝内经》认为这是老年人健康长寿的一个条件。《吕氏春秋》指出:“无强厚味,无以烈性重酒……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谓五脏之葆。”这就是《寿世保元》提倡的“食惟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  相似文献   

18.
<正>古往今来,延年益寿一直是人们的不懈追求。从徐福受秦始皇之托,东渡扶桑寻找长生不老灵丹妙药,到《红楼梦》中贾敬误食自制仙丹一命呜呼,可谓举不胜举。白居易《海漫漫》诗中道:"不言药,不言仙,不言白日升青天。"他认为,真正的灵丹妙药在我们自己手  相似文献   

19.
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不得志,经历了许多政治纷扰、生活纷扰,可是他仍活了七十三岁(公元前五百十一年——四百七十九年)。人生七十古来稀,应该说,孔子是长寿的,这与他晚年有一套养生之遭有关。  相似文献   

20.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中年男性都开始发胖,但是白岩松老师似乎没有变过,从开始到现在身材始终保持得很好,在观众眼里的白岩松总是精神饱满,神采奕奕,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活力。那么,他有什么样的养生之法和保持身材的方法呢?下面就给大家一一揭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