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T2WI、DWI对鉴别局灶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f-AIP)与胰腺癌(P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f-AIP患者及20例P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取20例胰腺正常者(NP)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并测量T2WI信号强度(SI)值、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R动态增强对胰腺癌(PC)与肿块型胰腺炎(FP)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PC患者28例、FP患者15例及正常胰腺对照20名。各受检者均接受胰腺MR五期动态增强扫描。采用感兴趣区(ROI)法测量胰腺肿块及其周边胰腺各期信号值,计算胰腺肿块各期强化率,并绘制出肿块区及周边胰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根据强化峰值时间将TIC分为五型(依次为注射对比剂后18 s、45 s、75 s、150 s、240 s达到峰值),即Ⅰ、Ⅱ、Ⅲ、Ⅳ、Ⅴ型。根据TIC尾部走行趋势,将肿块区的每型进一步分为两个亚型,即a(缓慢下降)型与b(平台趋势)型。 结果 正常胰腺动态增强均呈Ⅰ型强化曲线。Ⅳb及Ⅴ型仅出现在PC中(P=0.036、0.008),Ⅰa及Ⅱa仅出现在FP中(P=0.037、<0.001),肿块周边胰腺的Ⅰ型强化曲线更多见于PC(P=0.027),且动脉期PC的强化率低于FP的强化率(P=0.031)。 结论 MR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诊断、鉴别诊断PC与FP。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不同脉冲序列成像对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胰腺炎及胰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本文回顾了磁共振技术在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鉴别诊断方面的应用进展,描述了不同磁共振脉冲序列中正常胰腺组织的信号特点,以及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不同表现,比较了ERCP、CT、MRCP、MRI检查诊断慢性胰腺炎及胰腺癌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离散系数对于胰腺癌及肿块型胰腺炎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胰腺癌患者28例,肿块型胰腺炎患者7例,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分别测量每一病灶ADC值的均值(x)及标准差(s),并计算每一个病灶ADC值的离散系数(CV,CV=s/x).采用Student'st检验对两组患者病灶ADC值均值及CV进行比较.结果:胰腺癌组ADC值均值为1.46±0.29,肿块型胰腺炎组ADC值均值为1.58±0.28,经Student's t检验显示两组间无显著差异(t=1.02,P=0.32);胰腺癌组ADC值CV为0.16±0.06,肿块型胰腺炎组CV为0.10 ±0.04,两组CV之间具有显著差异(t=2.44,P=0.02).结论:胰腺DWI检查中,ADC值CV较ADC值均值对于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的鉴别诊断具有更高价值. 相似文献
5.
不同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胰腺癌与慢性肿块型胰腺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不同b值下胰腺癌、慢性肿块型胰腺炎与正常胰腺组织ADC值及其差值(DADC值)变化情况,探讨用于鉴别胰腺癌、慢性肿块型胰腺炎的最适b值.方法 对15例胰腺癌(Ⅰ组)、4例慢性肿块型胰腺炎患者(Ⅱ组)及15名胰腺正常的志愿者(Ⅲ组)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b值分别为333、667、1000 s/mm2.测量各b值下癌区、慢性炎症区和正常胰腺区的ADC值,并对不同b值时三种组织ADC值及不同组织间DADC值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相同b值时胰腺癌区ADC值低于慢性炎症肿块区和正常胰头区.不同b值时各组内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b值增大,三组的ADC值均有下降,其中胰腺癌区平均下降率最低(15.66%和5.19%).b=333和667 s/mm2时,胰腺癌区与慢性炎症肿块区、胰腺癌区与正常胰头区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时,胰腺癌区与慢性炎症肿块区、胰腺癌区与正常胰头区两配对组组内的D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333 s/mm2时各配对组组内的DADC值最大.结论 在一定范围内小b值有助于胰腺癌与慢性肿块型胰腺炎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在体1.5T氢质子波谱鉴别慢性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正常胰腺、慢性肿块型胰腺炎(CMFP)与胰腺癌(PC) 的在体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表现,评价应用在体1H-MRS鉴别CMFP与PC的可行性.方法 经手术病理和穿刺活检或随访证实的胰腺病变患者28例,分为CMFP组(n=7)和PC组(n=21);以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1.5T磁共振单体素PRESS序列采集胰腺病变患者肿块实质部分和正常对照组的胰腺头部波谱,测量1.80~4.10 ppm之间所有物质的峰面积与脂肪(0.90~1.80 ppm)峰面积的比值(P[1.80~4.10 ppm]/P[0.90~1.80 ppm]),并比较三组间该比值的变化.结果 在体1H-MRS显示CMFP组脂肪相对含量较PC组显著减少,但CMFP组和PC组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脂肪相对含量.CMFP、PC和正常胰腺P[1.80~4.10 ppm]/P[0.90~1.80 ppm]均值分别为2.52±1.42、0.72±0.70、0.35±0.28,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FP、PC与正常胰腺间1H-MRS有显著差异;1H-MRS对于鉴别CMFP和PC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超声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10年7月临床确诊的38例肿块型胰腺炎患者和35例胰腺癌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总结其超声声像图特点及鉴别要点.结果 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3.7%(28/38)和77.1%(27/35).17例(44.7%,17/38)肿块型胰腺炎患者出现病灶内强回声斑块,胰腺癌患者中均无此征,两者之间的超声声像图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块型胰腺炎患者出现后方回声增强的比例(50.0%,19/38)明显高于胰腺癌患者(8.6%,3/35,P<0.01);胰腺癌患者中出现腹腔淋巴结肿大的比例(45.7%,16/35)明显高于肿块型胰腺炎患者(5.2%,2/38,P<0.01).肿块型胰腺炎患者胰管多表现为不光滑扩张并贯穿(26.3%,10/38);胰腺癌患者胰管表现为光滑扩张并中断的比例(54.3%,19/35)明显高于肿块型胰腺炎患者 (7.8%,3/38,P<0.05).肿块型胰腺炎和胰腺癌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在发病部位、肿块边界轮廓、内部回声、邻近血管的变化及肿块内血流特征等与胰腺癌极为类似,存在较多重叠而难予鉴别,两者之间的超声声像图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超声对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病灶内强回声斑块、病灶后方回声增强、胰管及胆管改变及伴有淋巴结增大是超声检查诊断肿块型胰腺炎和胰腺癌的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CT鉴别诊断.[方法]选择本院放射科检查已证实的38例慢性胰腺炎患者(A组)和37例胰腺癌患者(B组),比较两组CT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结果]CT直接征象:A组病变边缘清楚(97.4%,37/38)、胰腺钙化(84.2%,32/38)、胰管全长不规则扩张(92.1%,35/38)和胰腺假性囊肿(78.9%,30/38);B组病变区明显肿大(97.3%,36/37)、平扫病变区密度不均匀(94.6%,35/37)、增强扫描病变区呈低密度(97.3%,36/37)和胰管远段均匀扩张(97.3%,36/37);CT间接征象:A组胆总管扩张逐渐变细中断(52.6%,20/38)、胰后肾前筋膜增厚(68.4%,26/38)和腹腔内广泛粘连(47.4%,18/38);B组胆总管扩张突然中断(94.6%,35/37)、胰周大血管受累(83.8%,31/37)、胰周脂肪层受累(86.5%,32/37)和转移征象(54.1%,20/37).[结论]选取合适的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CT的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进行比较,密切结合临床,能较好地进行两者之间的鉴别,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MRCP形态学分析对胰头癌和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形态学变化对胰头癌和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胰头癌与30例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MRCP表现。结果:胰头癌组的MRCP特征包括:①胰管扩张25例,病灶处截断26例,远端胰管呈光滑均匀扩张21例;②胆管扩张25例,胰头处截断21例;③肝内胆管扩张24例。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MRCP特征包括:①胰管扩张18例,病灶处胰管贯通26例,远端胰管串珠样扩张17例;②胆管扩张12例,病灶处逐渐变细10例,正常18例;③肝内胆管扩张11例;④胰管结石14例,假囊肿9例。结论:MRCP表现的形态特征对胰头癌和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有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10.
慢性胰腺炎及胰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本文回顾了磁共振技术在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鉴别诊断方面的应用进展,描述了不同磁共振脉冲序列中正常胰腺组织的信号特点,以及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不同表现,比较了ERCP、CT、MRCP、MRI检查诊断慢性胰腺炎及胰腺癌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析肺癌与肺良性肿瘤的磁共振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搜集原发性肺癌21例,肺良性肿瘤5例,均经病理及临床证实。采用02T磁共振成像仪,常规自旋回波序列,将肺良恶性肿瘤MRI信号及形态学改变作一比较。结果肺癌表现为肿块>3cm,分叶征,边缘毛糙,T1WI上呈现等或稍高信号T2WI上呈稍高或不均信号者为多(83%);肺良性肿瘤表现为肿块<3cm,边缘光整,T1WI上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上呈等或稍高信号者为多(60%),二者之间有一定差异。肺癌的继发性改变有助于区分肺良性肿瘤。结论肺癌与肺良性肿瘤的MRI表现有一定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比较呼吸门控脂肪抑制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与憋气DWI在胰腺癌和肿块型胰腺炎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0例胰腺癌与17例肿块型胰腺炎患者术前行3.0T磁共振DWI检查的资料。DWI基于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序列,包括憋气DWI和呼吸门控脂肪抑制DWI序列,b值为600 s/mm2。分析比较胰腺癌及肿块型胰腺炎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比较2种DWI序列鉴别诊断胰腺癌及肿块型胰腺炎的效能。结果:在憋气DWI序列上,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呼吸门控脂肪抑制DWI序列上,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呼吸门控脂肪抑制DWI序列中,以ADC≥1.33×10-3 mm2/s为诊断阀值从肿块型胰腺炎中鉴别诊断胰腺癌,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7%和88.9%,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3%和66.7%。在憋气DWI序列中,以ADC值≥1.45×10-3 mm2/s为诊断阀值从肿块型胰腺炎中鉴别诊断胰腺癌,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3%和88.9%,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7%和50.0%。结论:与憋气DWI比较,呼吸门控脂肪抑制DWI序列对胰腺癌和肿块型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成像在胰腺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胰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胰腺疾病检查中的优势日趋明显.本文对不同胰腺疾病MRI表现、MRI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及在胰腺疾病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胰头肿块型胰腺炎与胰头癌的彩超分析与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和探讨胰头肿块型胰腺炎与胰头癌的声像图特征及鉴别要点,以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52例胰头疾病的图像特征,其中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胰头癌41例和胰头肿块型胰腺炎11例,从病灶内有无胰管贯通、有无钙化斑块、后方有无回声衰减、胆总管下段扩张后狭窄的类型及胰周血管浸润、包埋等方面观察和分析其差异性。结果41例胰头癌声像图特征:肿块越小边界越清,胰管截断伴肿块后方回声衰减、远端胰管平直扩张、胆总管扩张后突然截断、胰周血管浸润和远处转移;11例胰头肿块型胰腺炎声像图特征:肿块内胰管穿通、有强回声斑块伴后方回声增强、远端胰管不规则扩张及胆总管扩张后呈鼠尾状狭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胰头肿块型胰腺炎及胰头癌具有较可靠的声像图特征,彩超对二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癌的MRI诊断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目的:研究MRI对前列腺癌的定性诊断及分期诊断的能力,讨论对诊断准确性有影响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65例、328人次行前列腺MRI检查的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着重研究了其中178例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的MRI表现及分期,并与临床病理分期对照。结果:MRI能显示83.1%的前列腺癌,分期的准确率为82.0%。前列腺活检后3周内、内分泌治疗后,既往患前列腺炎的患者定性诊断准确率稍低,注意观察前列腺尖部,神经血管束及包膜轻度不规则的情况可提高定性和分期诊断的准确性,对中央带病灶MRI诊断效果不好,结论:MRI是评价前列腺癌的一种很好的影像学方法。对病史资料全面了解。根据情况运用多种MRI检查方法及不断总结提高诊断者的经验会提高MRI对前列腺癌的定性诊断和分期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粟粒性脑结核及与其需要鉴别疾病的MRI特点。方法 2007年12月2009年10月,对11例粟粒性脑结核患者的MRI平扫及增强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其MRI特征性表现。结果病史上粟粒性脑结核多存在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平扫表现为多发小片影,增强后表现为弥漫分布的小环状或结节状强化灶,大小趋向一致,多为2mm左右,可合并结核性脑膜炎及脑积水。结论粟粒性脑结核的MRI平扫表现不典型,增强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认识其特点可以和其它常见的颅内多发病变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