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流行的叶天士医论医案入手对叶氏运用卫气营血辨证的思维规律进行分析,发现其与现代书刊中论述卫气营血的辨证有诸多不同之处。叶氏运用卫气营血辨证的思维规律大致如下:看病位———上病治气,下病治血;看病程———病初治气,病久治血;看疹色———色白治气,色红治血;看疗效———治气效差,从血论治。  相似文献   

2.
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以创立三焦辨证作为温病之辨证纲领而蜚声医林,观先生所著《温病条辨》、《吴鞠通医案》两书,其辨证体系不独为温病而设,对内伤杂病之辨治亦颇具指导意义,兹就两书中从三焦论治血证之心法作一探讨。1 血证分三焦治(?)不治血《温病条辨·卷四·治血论》谓:“至于治之之法,上焦之血,责之肺气,或心气;中焦之血,责之胃气,或脾气;下焦之血,责之肝气、肾气、八脉之气”,此明确指出了血证产生的病机皆是上焦、中焦、下焦所属脏腑的气机功能失调,故治血证之关键,必须按三焦不同部  相似文献   

3.
叶天士论温病三焦辨治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医家叶天士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体系 ,用来指导温病的辨证论治 ,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应当指出的是 ,叶天士还提出了以三焦辨治温病的观点 ,并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影响颇大。本文就叶氏的这一学术观点 ,进行探讨。1 辨治温病 ,需究三焦自汉代以来 ,中医一直用六经辨证理论来论治外感热病。用六经辨证来论治伤寒 ,无疑是正确的。但随着对温病研究的深入 ,人们认识到用六经辨证体系来诊疗温病 ,有时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 ,许多医家试图创立新说来论治温病。叶天士以前的医家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叶氏在继承前辈学术成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吴门医家尤在泾为伤寒名家,对温病亦颇有建树。尤氏清伤寒与温病之源,辨伤寒与温病之异,提出正名识病的重要性,对温病学中温病、风温、瘟疫、湿温、温毒、温疟的疾病名称作出解释,把温病分为新感温病、伏邪温病、温病夹湿及瘟疫。治风温主以辛凉解散、理肺之法,治温毒主以清散透邪法,治伏温主以清热养阴透邪法,治湿温主以分消湿热法。论治瘟疫以病位为核心,根据疫邪所处病位不同,选择不同的治法与方药,列出治瘟疫五大法,建立了治疗瘟疫的理论框架,体现了因势利导治疗瘟疫的思想。尤在泾较早提出六经统寒温,试图用六经辨证体系来统摄伤寒、温病等一切外感病,为寒温合论的先驱者,其对温病的发挥对后世医家产生深远影响,今归纳其要,探析其理,为温病的诊治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5.
吴瑭,字佩珩,号鞠通,清代著名医学家。主要著作《温病条辨》、《医医病书》、《吴鞠通医案》。吴氏创立三焦辨证理论,制定了三焦治疗大法,被后世称为温病四大家之一。吴鞠通不仅精通温病,而且博通诸科,对内科杂病的辨治也颇具特色,融三焦辨证于杂病辨治之中,补前人理论、治法之未备,为中医内科杂病临床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道路,现将其论治内科病学术特色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清代医家唐宗海的《血证论》对妇产科病证的论治有独到之处,提出经血治水,辨证调理,崩带同源,治脾为主;胎病多端,水血立法,产后诸证,皆宜治气。所举诸证,皆与血证有互相发明之处,方药平正,颇切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学习、传承刘兰林教授临证运用温病理法方药论治慢性荨麻疹经验特色,为临床提供新思路与系统理论依据。[方法]以刘师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验案为基础,结合吴鞠通《温病条辨》、叶天士《温热论》等相关著作中有关学术思想与刘师经验论述,归纳阐述刘师运用温病理法方药论治慢性荨麻疹的辨治经过,并综合分析其诊治特色。[结果]刘师将此疾病病因责之于温邪,认为温邪侵犯为发病基础,临证根据卫气营血辨证,注重不同阶段施治侧重亦不同,并多施以温病方药。[结论]刘师独辟蹊径,紧扣温邪侵犯为发病基础,临床以温病理法方药为指导论治慢性荨麻疹,颇具特色,对临床有启迪和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它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健康和生命。 中医对于本病的认识和治疗,意见尚不一致,有人主张从内伤治,有人主张从外感治;而许玉鸣教授则一直主张从温病论治。从1955年讫今之30年来,许老在与本病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酌古参今,苦心孤诣,不断求索,逐步形成了本病不仅要从温病论治,而且要从伏气温病论治的学术思想。近年来,这一学术思想更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9.
温病学长期以来采用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并行的辨证方法。个人认为应该实现温病领域里的辩证统一,不仅必要而且切实可行,本文仅就此略陈管见. 两纲並行的缺陷继叶天士首创卫气营血辨证温病后,吴鞠通又以三焦论治温病,为温病学羽翼《伤  相似文献   

10.
温病方治疗杂病研究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忽视了温病方症及辨温病方症论治体系的研究;二是没有重视温病学中杂病辨治理论的研究.未来温病学应努力从以下四方面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①加强温病方症的研究;②深化辨温病方症论治体系的研究;③注重温病学中杂病辨治内容的研究;④温病学教学应以学习温病原著特别是方症相关的原文为中心.  相似文献   

11.
论温病学理法辨治杂病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温病学理法不仅可以辨治温病 ,而且可以辨治杂病。卫气营血理论是杂病辨治的重要方法 ,在用其辨析疾病浅深层次方面 ,叶天士更有辨病机“在气在血、在经在络、在络在奇”的理论 ,这一理论在杂病辨治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温病学舌诊理论及叶天士辨舌论治的经验 ,对于杂病诊治有着特殊的意义 ;温病学诸多治法和方剂用于杂病有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正> “治上不犯中,治表不犯里”,是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根据喻嘉言、叶天士温病学说加以发挥提出来的。他在三焦辨证中曾说“治上焦如羽,治中焦如恒,治下焦如权”。因此,“治上不犯中,治表不犯里”,即是从“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而立法的。由于吴氏对温病多从《內经》“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病温虚甚死”之说,故认为温病多属伏气,其病温者,精气先虚,施治应护其虚。吴氏又本《內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內,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旨,创上焦温病治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法。观吴氏银翘散立方之意,纯然清肃上焦,不犯中下,无开门揖盗之弊,有轻可去实之能,这是吴氏以温病立  相似文献   

13.
暑温是一种由暑热病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叶氏创卫气营血辨证的理论体系,后吴氏师古而不泥古,创立了温病三焦辨证纲领,将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一炉而冶,相辅而行,完善了温病的辨证论治体系,丰富了温病的证治内容,完善了温病证、理、法、方、药,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继将温病学推上了又一个顶峰。叶天士、吴鞠通于暑温的认识颇有独到之处,到目前为止对于夏暑当令所患之疾的诊治仍极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吴鞠通集温病之大成,以三焦辨证为经,卫气营血辨证为纬,著《温病条辨》.《解产难》是吴氏结合温病之理讨论妇人产后调治的附篇,其中辨治产后三大证,见解独树一帜,现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唐祖宣温病解读》从温病概念、温病的病因学说、温疫学说、温毒学说、温病辨证理论、温病诊法、温病治法和温病预防8个角度对温病学的理论基础进行详细分类说明。在临床上运用温病治法时应注意:灵活运用;重视体质和正气状况;以祛邪为治疗的关键;要注意分别新感与伏邪论治;要把注重整体与着眼局部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温病辨病分期审证论治体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提出温病辨病分期审证论治的辨治学理论,认为温病临床应首先辨病,在此前提下按卫气营血病机层次分辨病期,于卫、气、营、血病期中据病变所在之脏腑气血阴阳变化等动态地审证辨证,据证确立相应的治法方药,如此则提纲挈领,不仅适应当前与未来温病临床发展的需要,而且和叶天士等温病学家的温病辨治学思想相吻合。而现行以卫气营血辨证作为温病辨证纲领的思路,只能笼统地概括温病发展过程的4大类证候,难以确切具体地表达不同温病的特征和本质,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7.
晋唐时期,以伤寒研究为中心,以疲疠、天行、时行、时气、温病等研究为翼助,疫病的辨证体系得到了较大丰富,且众多医家从不同角度探讨疫病:认为伤寒有新感而成、两感而成、直中三阴而成;提出伏邪温病、新感温病等概念,指出温病由“伏邪”、“疠气”(“乖戾之气”)等导致,温病初起应使用寒凉药;《诸病源候论》则对疫病的传染性进行了探究.疲病辨治思路有时气病六经日期辨治、时气病表里日期辨治、天行病日期辩治和疫疠病脏腑辨治等,但大都体现了时间辨治思想.晋唐医家对疫病证候的认识、辨治思路及疫病流行性、传染性的辨识等,对后世疲病学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薛伯寿教授认为《伤寒论》一书的临床运用,因发知受理最正,审证求因大法彰,为首部外感热病专书。理解六经辨证实为八卦学说之活用、八纲辨证的典范、脏腑辨证的先导;六经病受病传变学说符合临床;理法方药一致,开创中医基本治疗八法,从而可知仲景论辨证求本,阴阳六经统之;论治病之法,八法赅之,然法中有法,当圆机活法应用。提出伤寒三阴三阳为融天道、人道、地道之复杂立体恒动思维。懂得《伤寒论》实为伤邪论,伤于六淫、疫疠之邪,内涵温病、温疫之病,为其临床治疗外感热病融汇贯通伤寒、温病、温疫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妇人大全良方》论治崩漏的理法方药入手,通过研究治疗崩漏的方剂,总结和归纳陈自明治疗崩漏的用药经验和特点,并证以验案。陈氏认为崩漏以气血亏虚、冲任虚损为内因,风冷乘袭为外因,内外因素共同作用,损伤冲任而致病;辨证上重视阴阳辨证,甄别寒热虚实,探求病本,灵活运用温阳散寒、滋阴清热、补益冲任、活血化积等治法;治疗上倡导"治血先治气",徇因固本。将陈氏经验运用于临床,常收佳效,其临床经验和用药特点对现代临床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岱翰教授以中医温病学说辨治肿瘤放射病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周岱翰教授治疗肿瘤放射病的经验,其经验可归纳为:(1)认为该病的病因为火邪、热毒,症状多表现为火热上炎、伤津耗气、生风动血之象,辨证归属温病范畴,可按温病进行论治;(2)放射之火邪、热毒最易伤津耗液,故滋阴法为治疗该病之首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