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4~ 1999年 ,我院在海拔 35 0 0m高原收治高原肺水肿 97例。现将 97例高原肺水肿心电图进行分析、探讨并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本组均为由平原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在 2~ 7d内发病的患者 ,其中男性 91例 ,女性 6例 ,年龄 18~ 45岁 ,平均 2 7.5岁。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诊断 ,确诊为高原肺水肿。心电图检测应用日本单导心电图机 ,于患者入院后 1h内进行床旁急诊心电图检测 ,常规记录 12导联。2 结果 :本组高原肺水肿 97例 ,其中合并心电图改变96例 (98.9% )。单项异常者 6 2例 ,两项以上异常者 34例 ;依次为窦性心…  相似文献   

2.
高原昏迷(高原脑水肿)是急性高原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临床类型,多发生在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我院地处海拔约3900m之后藏地区,高原脑水肿是我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1998年1月~2003年12月,我们应用盐酸纳洛酮抢救了64例高原脑水肿,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是高原肺水肿易感者的发病基础 ,探讨高原移居人群缺氧初期和居住 6个月后肺通气功能与血浆一氧化氮 (NO)含量之间的内在关系 ,旨在充分认识低氧环境中肺通气功能的代偿和调节过程 ,为高原急性肺水肿的防治寻求新的途径。对象与方法  (1)测验对象为某高原边防部队同一群体的 2 2名汉族男性青年 ,年龄 19~ 2 7岁 ,平均 2 1岁 ,在进入高原前 (海拔 140 0m)、进入海拔 5 380m 10d和居住 6个月后分别进行了静息状态下肺功能和血浆NO的测定。进入高原前 (海拔 140 0m)经体检确认健康 ,无心肺疾患史。 (2 )采用美国产E…  相似文献   

4.
急性高山病昏迷型(又称脑型、高原脑病或急性高原脑水肿)是急性高山病最严重的一种临床类型。我们在海拔3656m地区收治120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10例,女10例。年龄17~45岁,皆为移居汉族。初入或再入高原或由高地进入更高地者。进入高原头3天发病者达93例,4~6天21例,7天以  相似文献   

5.
急性高原病是个体由平原进入高原(海拔3000m以上)或高原进入更高海拔由于缺氧致使机体适应不全而发生的高原地区特有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包括急性轻型高原病、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并且以上疾病常常同时并存,其中以高原肺水肿合并高原脑水肿较为常见,其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是高原地区危重症之一,加之其救治仍在高原现场进行,缺氧、寒冷、空气干燥、紫外线强等恶劣的自然条件依然存在,故临床救治难度相对较大,若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常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原肺水肿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经验。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2010年6月收住的50例高原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本组病例男35例(占70%),女15例(占30%),抵达高原后8~96h发病者45例(占90%),有上呼吸道感染为诱因发病者40例(占80%),合并高原脑水肿者死亡1例。结论高原肺水肿多由快速进入高原所致,上呼吸道感染易诱发本病,病死常见于合并高原脑水肿者。  相似文献   

7.
高原脑水肿是急性高原病中的危重型,是人进入高原或急进至更高海拔地区后,由于高原缺氧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多发生在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如不及时积极有效救治,病死率极高。我院驻地海拔约3900m,高原脑水肿是我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护理难度大,笔者对近8年来我科救治的64例高原脑水肿患者的护理进行了系统回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高原移居者与世居者心脏改变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了解高原移居者与世居者的心脏结构与功能变化特点及发病状况。本研究通过近 3年对拉萨地区 (海拔36 5 8m)来我院健康体检者有关心脏检查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 对象 :拉萨地区机关工作人员 15 2 0例 ,其中 ,移居者799例 ,占 5 2 5 7% ,年龄 2 2~ 6 0岁 ,平均 36岁 ;进藏时间 3~ 4 0年 ,平均 15年。世居者 72 1例 ,占 4 7 4 3% ,年龄 2 3~71岁 ,平均 4 1岁。男 998例 ,占 6 5 6 6 % ,女 5 2 2人 ,占34 34%。2 方法 :对受检者作X线胸透、心电图及超声波动图检查。受检人员均排除肺部疾病、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9.
杜智敏 《心脏杂志》2002,14(4):336-336
对高原地区 QT离散度的研究较少 ,特别是高原不同海拔地区青年人 QT离散度测定尚未见报道。为此 ,作者对高原不同海拔地区青年人 QT离散度进行测定 ,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 本组 13 7例 ,均男性。平均年龄 2 4(18~ 2 8)岁。现居住格尔木 (海拔 2 80 1m ) 63例 ,纳赤台 (海拔 3 70 0m) 3 8例 ,温泉 (海拔 480 0 m) 3 6例 ,均为移居高原汉族战士。移居高原前均经多次体格检查正常。移居时间 1~ 6年。移居地氧分压低、大风多、干旱、紫外线照射强、寒冷。方法 :常规测定 QT间期离散度 (QTd)。2 结果 不同海拔青年人 QT离散度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慢性高原病的诱发原因素 ,分析细胞因子和血管活性物质在高原病中的作用。方法  134例高原病 ,急性高原肺水肿 5 8例 ,慢性高原病 76例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 2 0例高原肺水肿外周血内皮素 ,一氧化氮。采用ELISA方法 ,按试剂盒说明检测 2 6例高原心脏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结果  5 8例急性高原肺水肿中 ,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者占 6 5 5 % ,来藏后活动量大占 6 8%。白细胞升高者占 84 % ,大量吸烟占 2 8 9% ,尿路感染占 18 9%。高原肺水肿外周血浆内皮素 (382 6 3± 192 35 )ng/L比高原健康组 (10 7 77± 4 2 35 )ng/L明显升高 ,高原肺水肿外周血一氧化氮 (2 3 4 9± 8 34) μmol/L比高原健康组(33 4 7± 5 97) μmol/L减低。 76例慢性高原病患者中大量吸烟占 6 3 15 % ,从事重体力劳动者占 5 3 3% ,白细胞增高者占 6 5 7% ,肺部有炎症占 5 5 2 6 % ,尿路感染占 18 4 2 %。高原心脏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4 4 1±2 7 95 )pg/ g与高原健康者 (2 5 5± 2 173)pg/ g对比明显升高。高原心脏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4 3 6 5± 11 95 )fmol/L ,高原健康者 (2 4 36± 3 6 2 )fmol/L ,两组有显著差异性 ,高原心脏病组比高原健康组增高。结论  相似文献   

11.
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是人群由平原快速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时常出现的疾病,轻者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心慌、失眠等多种适应不良的症状,重者可发生急性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或急性高原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HACE),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从机体暴露于高原缺氧环境到AMS发生,其过程及衍变的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AMS三种类型(轻型高原病、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的发病机制有共同之处,其中体液潴留、体液重分配(脑、肺中水分较多)、运动、睡眠时低氧血症、通气反应降低、心功能不全及遗传等因素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且AMS的发生易感性与众多因素相关,如恶劣的环境因素、呼吸道炎症等.下面重点阐述AMS发病过程中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以及内皮功能不良与AMS发病相关性与易感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高原世居藏族居民重症急性高原病的发病情况及其临床特点进行探讨。方法对西藏军区总医院1956年6月至2005年6月的全部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的高原世居藏族病例的发病情况及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24例高原世居藏族重症急性高原病病例,其中高原肺水肿21例、高原脑水肿3例,世居藏族居民重症急性高原病发病率为0.75%(24/3184)。24例患者均存在明显的诱发因素,诱因主要有从高原到更高海拔地区、劳累、受凉和饮酒。9例患者并发多器官或多系统功能障碍。结论高原世居藏族居民在往返于高原与平原或进入更高海拔地区时,机体器官、系统明显存在低氧损伤,在一定因素作用下亦可罹患重症急性高原病和并发多器官、多系统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高原肺水肿2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原肺水肿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治经验并结合有关文献就该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防等问题进行讨论。方法对我院1996年6月至2005年4月收住的256例高原肺水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中男性183例(占71.5%),女性73例(占28.5%);乘飞机进藏228例(占89.0%);抵达高原后10~96小时发病者242例(占94.5%);有明确上呼吸道感染为诱因发病者196例(占76.5%);合并高原脑水肿者死亡4列,占死亡的80%。结论本组男性患者多,因快速进入高原、上呼吸道感染诱发此病多发。合并高原脑水肿者,病死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儿高原肺水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86例高原肺水肿患儿在患病年龄、发病时间、诱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后患儿肺部音消失时间、胸片阴影消失时间、临床治愈时间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在本组 86例患儿中 ,上呼吸道感染、过度活动是小儿高原肺水肿的主要诱因 ,小儿高原肺水肿多发生在进入高原前 3天 ,年长儿的肺部音消失时间、胸片阴影消失时间及临床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婴幼儿 (P <0 0 5 ,或 0 0 1)。结论 :对小儿高原肺水肿及时诊断 ,针对小儿的病理生理特点 ,进行积极的治疗 ,是提高小儿高原肺水肿的救治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西藏定结县海拔4 300多米,自然环境恶劣,加之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医疗条件十分艰苦,手术麻醉具有特殊性,有别于平原地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共做老年急诊外科手术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60~65[平均(62.1±2.4)]岁.其中胆囊结石2例,阑尾炎8例,肠梗阻1例,子宫肌瘤2例,斜疝4例.实施全麻2例,高位硬膜外1例,余为腰段硬膜外麻醉.患者均居住高原,但无急性高原病.红细胞3.21×1012/L,血红蛋白93~160 g/L,血细胞比容27.9%~48.9%.  相似文献   

16.
高原环境具有低压性低氧、寒冷、辐射强等一系列特点,其中低氧对机体的影响最大。急性高原病是指人在到达海拔超过2500米的高原时,可能发生的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脑水肿以及高原肺水肿的总称。随着人们对进入高原地区的需求日益增加,急性高原病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防治也并未出现更多的进展。本文总结了急性高原病发病的可能机制,旨在为急性高原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政策的推广,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逐渐增多.AMS是由低海拔进入3000 m以上的高度或更高海拔地区时发生的头痛、恶心、呕吐、胸闷、气急等一系列不适反应,严重者会发生急性高原性肺水肿(HAPE)或高原性脑水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院共收治马拉硫磷中毒75例,死亡15例,均为口服中毒,年龄14~76岁,死于急性肺水肿及呼吸衰竭7例,脑水肿5例,停药过早3例。现将其死因和救治原则分析如下。一、死亡原因: 1.急性肺水肿及呼吸衰竭:这是马拉硫磷中毒患者近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马拉硫磷致急性肺水肿及呼吸衰竭的原因,一是  相似文献   

19.
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是一种特发于高原低氧环境的肺水肿,起病急,进展快,危害大[1].调查结果表明,在海拔3700 m以上地区的人群中HAPE发病率为0.4%~2%,多见于从平原快速进入高原者,也可见于久居高原者进入更高海拔地区或在平原居留一段时间重返高原时[2].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均显示,HAPE发病具有种族特异性以及家族和个体易感倾向.西藏高原地区世居藏族HAPE发病率远低于移居汉族,西藏军区总医院曾报道10年间,收治的923例HAPE中,藏族仅占1例,国内也有报道曾患HAPE者再次进入高原地区,HAPE有明显的再发倾向[3-4].  相似文献   

20.
高原环境下慢性高原病并发急性高原病的临床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在高原环境下慢性高原病患者并发急性高原病的情况。方法:对地处海拔3658米本院40年间(1956年1月至1995年12月)收治的符合筛选标准的18090例住院病历为样本,随访1-15年不等,分为两组,病例组为慢性高原病住院者,对照组为非高原病首次住院者。观察急性高原病的发病情况并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的分析。结果:(1)对照组急性高原病发病率随观察年限延长而增加,病例组无此现象。急性高原病的逐年发病率与累计发病率,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相对比数比(OR)=5.03,相对危险度(RR)=4.33;(2)三型急性高原病发病率除高原高血压组的高原肺水肿与高原心脏病组的高原脑水肿发病率外,余在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05)。高原心脏病与蒙现组急性高原病发病率分别为23.5%,21.98%。OR=7.33-6.71,RR=5.86-5.47;(3)高原心脏病组和蒙赫病组的急性高原病发病率构成以急性轻型高原病为主。结论:慢性高原病患者发生急性高原病风险比高原习服人群增加5倍,尤以高原心脏病与蒙赫病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