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多焦视觉诱发电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弱视眼与对侧眼的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ultifoc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mVEP)的特征性变化.方法 采用美国EDI公司生产的VERIS SciencTM 4.2多焦电生理系统对31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30例正常人双眼分别进行图形mVEP检测,以潜伏期和振幅为分析指标,进行屈光参差性弱视眼、对侧眼和正常对照眼三组mVEP的对比研究.结果 在六个离心度上,弱视眼反应振幅密度较其对侧眼和正常眼均显著降低,潜伏期延长(P<0.01).在六个离心度上弱视眼mVEP的波形异常程度均与弱视眼视力呈负相关(P<0.05),而与屈光参差度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mVEP具有特征性改变,表明弱视患者的视皮层与视觉传导通路均存在损害,中心区损害重于周边区,mVEP波形的异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弱视患者视力的异常程度.mVEP检查可为弱视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P波的潜时、振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弱视的分度与双眼屈光参差度数差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68(P<0.05).结论 (1)屈光参差性弱视存在"单眼抑制".(2)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机能及形态学异常可能存在于从神经节细胞到视皮层的整个通路中.(3)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发病机制与其他类型弱视不同.(4)屈光参差性弱视程度与屈光度有一定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多焦视觉诱发电位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多焦(多刺激野)视觉诱发电位(multifoc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MVEP)在视野各部位的特征,了解弱视眼视野各部位的视功能。 方法 检测32只屈光参差性弱视眼和31只正常对照眼视野中央8.6°的MVEP。 结果 在屈光参差性弱视眼,MVEP的潜伏期延长和振幅下降在视野中央较显著,这种改变随着离心度的增加而减少。 结论 屈光参差性弱视眼视野中央视功能下降较显著。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27-29)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多焦图形视觉诱发电位(visualevokedpotential,VEP)的特征及其检测方法在弱视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们对2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用德国罗兰公司生产的电生理仪检测了多焦图形VEP,并同时检测传统图形VEP,以其对侧正常眼为对照组,分析图形VEPP1波的振幅和潜时,分析多焦图形VEP1~5环及四个象限P1波的振幅密度值、振幅均值、潜时。将各数值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弱视眼传统图形VEP与正常组比较,其P1波潜时延长(P<0.01),振幅下降,幅度近50%(P<0.01)。弱视眼多焦图形VEP检查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环的振幅密度值、振幅均值均明显下降,下降幅度近50%(P<0.01),潜时延长(P<0.01)。2环的振幅密度值下降(P<0.05),振幅均值及潜时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4、5环及鼻上、鼻下、颞上、颞下四个象限的各数值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多焦图形VEP虽然可以详细分析弱视眼在视野各部位的特征,但其波形不够稳定,必须取得患者很好的配合,保持良好固视,否则很难得到与视网膜相对应的点对点的检测结果。这都有待于我们对检测方法、刺激参数等进行进一步研究探讨。传统图形VEP检查时间短,波形稳定,重复性好,患者易于配合,特别是对于儿童患者,目前其仍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弱视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Ju H  Zhao KX  Zhou N  Zhang W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10):655-662
目的 探讨弱视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 (mfERG)的改变和视网膜的损害。方法 对 2 8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 (A组 )、2 5例斜视性弱视患者 (B组 )、14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 (C组 )行mfERG检测 ,记录总体和不同视野区域的一阶、二阶反应N1波、P1波的振幅密度和潜时 ,并与正常对照者 (D组 )进行比较。结果 A、B、C组mfERG的一阶反应P1波、N1波和二阶反应P1波的振幅密度均降低 (P <0 0 5 ) ,且这种改变在视野中央明显 ,随偏心度的增加而减少。 4组mfERG均表现颞侧视野一阶反应P1波、N1波振幅密度较鼻侧视野降低 ,且潜时延长 (P <0 0 5 ) ;上方视野二阶反应P1波振幅密度均低于下方视野 (P <0 0 5 ) ,其余指标上、下方视野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A、B、C组各阶反应波的潜时与D组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弱视患者视力与mfERG指标之间无线性相关关系 (P >0 0 5 )。A、B组中健眼mfERG指标与患眼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与D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弱视患者mfERG有明显改变 ,提示弱视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受损 ,但神经信息的传递无延长。  相似文献   

6.
斜视性弱视多焦VEP与多焦ERG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比研究斜视性弱视患者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ultifoeal VEP)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的特征性变化,探讨弱视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VERIS Science^TM4.2多焦电生理系统记录并比较正常组30例、斜视性弱视患者20例各眼mVEP及mERG。结果弱视眼不同视网膜区域mVEP、mERG的特征峰反应振幅密度都较对侧眼和正常眼明显降低,mVEP的特征峰潜时延长。弱视眼mVEP、mERG波形异常程度随离心度增加而减小,mVEP波形异常程度大于mERG,且与弱视眼的视力异常程度有相关性。结论斜视性弱视患者的mVEP和mERG具有明显的特征性改变,表明弱视患者的视网膜、视皮层都存在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用多导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进一步研究儿童弱视的发病机制及两种弱视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16导视觉诱发电位仪,分别检查了25例屈光参差性弱视和33例内斜视性弱视,将检查的P-VEP三个主要参数分别与正常对照组和弱视眼对侧眼的相应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两种类型弱视的三个主要参数的平均结果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内斜视性弱视的对侧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1、P1波的潜伏期也明显延长,振幅下降,说明内斜视对侧眼并非正常;结果还提示屈光参差性弱视其振幅比值较其对侧眼小于0.8、潜伏期大于5ms,可作为诊断的参考依据。结论临床上根据P-VEP的检查结果来判断弱视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Rigidgaspermeablecontactlens,RGP)联合常规弱视治疗干预屈光参差性弱视眼前后的视觉诱发电位(VEP)变化规律,探讨RPG增强常规弱视治疗对屈光参差性弱视疗效的相关机理。方法将2003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科门诊诊断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43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2人,B组21人,A组配戴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B组配戴框架眼镜,戴镜后两组同时进行正规弱视综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视力、立体视、VEP等的变化。结果3个月后,两组裸眼和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A组有效率达77.3%,平均提高2.01行,B组有效率达14.3%。VEP异常发生率B组多于A组,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6个月后,A组有20例裸眼和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有效率达90.91%,平均提高2.35行,B组4例矫正视力提高,有效率达19.04%,VEP异常发生率B组明显多于A组,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RGP矫正屈光参差性弱视安全、有效,可以通过VEP等电生理手段客观评价其在弱视矫正中的作用,并为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病理机制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9.
屈光参差性弱视mfVEP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fVEP)的特征性变化,以探讨弱视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VERISScienceTM4.2多焦电生理系统对23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30例正常人进行双眼图形mfVEP检查,以潜伏期与振幅为分析指标,进行了屈光参差性弱视眼、对侧眼和正常对照三组mfVEP的对比研究。结果在六个离心度上弱视眼反应振幅密度较其对侧眼和正常眼均显著降低,潜伏期延长。弱视眼波形异常程度随离心度增加而减小,在六个离心度上弱视眼mfVEP的波形异常程度都与弱视眼的视力异常程度有相关性。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mfVEP具有明显的特征性改变,表明弱视患者的视觉传导通路存在明显损害,在中心区损害重于周边区,弱视眼波形异常程度与视力异常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mfVEP检查对于弱视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外斜弱视的多导VEP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例恒定性外斜(简称恒斜)弱视和16例间歇性外斜(简称间斜)弱视进行了多导VEP研究。结果表明,所有36例病人在刺激弱视眼所引起的VEP振幅,均明显低于健眼,而且潜伏期亦延长,当以全视野刺激双眼所引起的VEP与刺激单(健)眼相比,恒斜弱视组不存在VEP总和现象,而间斜弱视组则有较弱的VEP总和。分别以半视野刺激时,部分间斜弱视病人的弱视眼、健眼以及恒斜弱视的健眼均出现颞侧视网膜抑制现象,而恒斜弱视眼的这种半侧视网膜抑制现象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Ji CN  Liu Y  Fei F  Zheng HY  Sun J  Wang ZT  Song L  Song TQ  Wang P  Li GG 《中华眼科杂志》2010,46(11):969-973
目的 研究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mfERG一阶反应P1波特征,探讨mfERG在弱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罗兰RETIscan型电生理仪检测一组(15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mfERG,选择一阶反应第一环P1波为指标,计算其平均振幅密度(nV·deg-2)及潜伏期(ms),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弱视眼与对侧健眼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弱视眼P1波平均振幅密度为(164.7±73.1)nV·deg-2,对侧健眼为(227.0±61.3)nV·deg-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4,P=0.016);弱视眼P1波平均潜伏期为(30.3±4.3)ms,对侧健眼为(34.4±3.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P=0.007).结论 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弱视眼mtERG一阶反应第一环P1波有明显改变,提示弱视眼存在视网膜开-双极细胞功能及视觉信息传导异常,mfERG有可能用作弱视的诊断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正常人单通道多焦视诱发电位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Li JJ  Xu L  Bai FG  Zhang RX  Wu XS  Sun XY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4):355-363
目的 探讨国人单通道多焦视诱发电位(mVEP)多个位点的波形特征及其变异性。方法 采用EDI多焦电生理系统单通道记录和分析mVEP。刺激图案含60个扇面的圆形飞镖盘样图形,对比度为99%,刺激频率为75Hz,测试野范围26°。m 系列长度为214。每眼记录分8段。双极电极跨立于枕骨粗隆上、下各3cm处。放大器增益105 倍,通频带3~100Hz。应用Matlab程序对mVEP60个位点二阶一次反应测量与计算在40~130ms观察窗范围内主波峰谷振幅与潜伏期。正常受试者64例,男性25例,女性39例,年龄13~66岁。对7例受试者在非同一日进行了2~7次的可重复性试验。用Excel与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VEP曲线阵列中,上、下半野波形通常极性相反,但在近垂直中线区及下方近水平线区,波形极性变异较大。左眼60个位点中各位点的平均振幅从0. 177~0 .401μV不等,振幅变异系数36. 6% ~60. 7%;平均潜伏期从100~116ms,潜伏期变异系数8. 8% ~18 .1%。较大振幅的波形呈“领结”状分布,在上方的周边区、沿垂直中线处及沿水平线下方mVEP反应振幅明显较低。上半野mVEP振幅较低区,其振幅变异一般也较小;下半野振幅较大的区域其振幅的变异也较大。所有60个位点的平均振幅男性均低于女性,其中30个位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性别对mVEP潜伏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一种电脑软件弱视治疗系统治疗儿童弱视的可行性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51例(86眼)弱视儿童纳入本研究,分为实验组(24例44眼)和对照组(27例42眼).实验组采用一套根据现有弱视治疗理论设计的电脑软件弱视治疗系统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门诊弱视治疗方法——氦氖激光照射以及海丁格光刷进行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随诊观察3个月到半年,对两组的有效率及实验组治疗前后弱视眼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相关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73%,对照组为5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中度弱视患儿,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77%,对照组为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62,P<0.05).对于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4%,对照组为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37,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1个疗程后,PVEP检查以1°、30′及15′视角刺激时,平均潜伏期均较治疗前缩短,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振幅均较治疗前上升,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2.47、2.34,P<0.05).结论 该电脑软件弱视治疗系统功能全面,可作为儿童弱视治疗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初步探讨左旋多巴对弱视患者色觉的影响,揭示其可能存在的色觉恢复机制.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门诊常规配镜后符合单眼弱视的初诊患者55例(110眼),年龄5~12周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7例(54眼)和左旋多巴组28例(56眼),对照组予配镜+遮盖健眼治疗,左旋多巴组予配镜+遮盖健眼+口服左旋多巴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分别检查2组患者的双眼视力、屈光状态、颜色图形视觉诱发电位(CP-VEP).视力与FM-100 Hue色觉测试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治疗前后CP-VEP的波幅及潜伏期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完成研究46例,其中对照组21例,治疗组25例:①优势眼视力与总错误分值平方根不相关(r=-0.015,P>0.05),弱视眼视力与总错误分值平方根呈负相关(r=-0.298,P<0.05).②左旋多巴组和对照组在红/灰棋盘格的刺激下,治疗前后P100潜伏期缩短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8,P<0.05);在黑/白(t=2.642,P<0.05)、红/灰(t=2.861,P<0.01)、绿/灰(t=2.526,P<0.05)、红/绿(t=2.281,P<0.05)4种颜色棋盘格刺激下,治疗前后N75-P100波幅增加幅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2组视力评价为治疗无效的弱视眼,在红/灰(t=2.113,P<0.05)、绿/灰(t=2.085,P<0.05)颜色棋盘格刺激下,治疗前后P100潜伏期缩短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黑/白(t=2.531,P<0.05)、绿/灰(t=2.229,P<0.05)、红/绿(t=2.374,P<0.05)3种颜色棋盘格的刺激下,2组治疗无效的弱视眼N75-P100波幅增加幅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服用左旋多巴后,CP-VEP出现潜伏期和波幅的改变与治疗效果之间有密切关系.左旋多巴能改善部分色觉功能,但具体机制尚未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