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检测皮肌炎(DM)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及T淋巴细胞表达酪氨酸激酶B(TrkB)的情况。方法选取25例DM患者,健康对照2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DM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BDNF水平,流式方法检测两组外周血CD3~+CD4~+和CD3~+C D8~+T淋巴细胞表面TrkB的表达情况。根据肺受累情况将DM组分为合并间质性肺炎与不合并间质性肺炎两组。采用魏氏法收集DM患者血沉,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D二聚体与免疫球蛋白IgG、IgM、IgA,鞘流电阻抗法测定血淋巴细胞数与血小板数,磁珠凝固法测定纤维蛋白原,分析实验室指标与血清BDNF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DM患者血清BDNF水平明显降低,合并间质性肺炎的DM组血清BDNF水平显著低于无间质性肺炎组。DM患者外周血CD3~+CD4~+和CD3~+C D8~+T淋巴细胞表面TrkB表达比例显著增加,DM患者血清BDNF水平与D-二聚体呈负相关,与淋巴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BDNF水平和T淋巴细胞表面TrkB的表达比例可能成为DM患者疾病活动的血清学标记物,尤其是血清BDNF水平严重下降可能预示肺受累。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慢性束缚应激时大鼠皮层和海马BDNF、TrkB的变化以及逍遥散、四君子汤、金匮肾气丸3种中药复方对其影响。方法: 用特制束缚架连续束缚7 d与21 d,每天3 h的方法制作大鼠束缚应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大鼠皮层和海马CA1区BDNF、TrkB的变化。结果: 连续束缚7 d、21 d后大鼠大脑额叶皮层与海马CA1区的BDNF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 P<0.01),尤以21 d模型组明显。连续束缚7 d、21 d后大鼠大脑额叶皮层与海马CA1区的TrkB分别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3个中药复方均能升高皮层BDNF的积分吸光度和海马中BDNF的阳性细胞数;逍遥散能降低海马和皮层中的TrkB阳性细胞数和海马TrkB的积分吸光度;四君子汤和金匮肾气丸能降低皮层TrkB的积分吸光度;金匮肾气丸能降低皮层TrkB的阳性细胞数;逍遥散升高皮层和海马中BDNF的作用比四君子汤和金匮肾气丸明显。结论: 皮层和海马CA1区BDNF下降参与慢性应激的变化,疏肝、健脾、补肾的中药复方均有一定程度的逆转作用,但以逍遥散的作用较强,优于四君子汤和金匮肾气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哮喘发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酪氨酸激酶B(TrkB)在哮喘小鼠C7~T5节段脊髓后角内的表达变化。方法BALB/c小鼠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哮喘组,利用AniRes2005肺功能仪测小鼠气道阻力、免疫荧光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小鼠C7~T5节段脊髓后角内BDN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TrkB的表达变化。结果哮喘组小鼠吸气阻力和呼气阻力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哮喘模型建立成功。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哮喘组C7~T5节段脊髓后角内BDNF及TrkB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MOD)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结论哮喘小鼠C7~T5节段脊髓后角内BDNF及TrkB的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ERK(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和Trk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在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生后2~3d的SD大鼠在无菌条件下取脑,以胰蛋白酶消化制备细胞悬液。用GFAP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星形细胞,通过免疫细胞化学与蛋白印迹方法检测TrkB,ERK1和ERK2在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结果显示,星形胶质细胞的纯度达95%以上,在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质观察到ERK1免疫阳性染色;TrkB免疫阳性染色位于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化学发光法检测后ERK1和ERK2两条蛋白条带清晰可见。以上结果提示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表达TrkB,ERK1和ERK2,TrKB/ERK通路可能与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5.
低氧预适应(hypoxic preconditioning,HPC)是指机体在经历一次或多次短暂、非致死性低氧刺激后,获得的对更严重甚至致死性低氧/缺血刺激的耐受性,被认为是机体抗低氧/缺血的一种内源性保护现象[1].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水合橙皮内酯对阿尔兹海默症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阿尔兹海默症组(AD组)和水合橙皮内酯组(MH组),每组10只。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学变化;尼氏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存活;ELISA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神经递质及相关因子水平;TUNEL实验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BDNF、TrkB和p-CRE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水合橙皮内酯降低阿尔兹海默症大鼠逃避潜伏期,增加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和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数,降低大鼠海马组织TUNEL阳性细胞数,增加大鼠海马组织BDNF、TrkB和p-CREB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水合橙皮内酯通过激活BDNF/TrkB/CREB信号通路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7.
NGF、BDNF及受体trkA、trkB、trkC在正常猴脊髓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神经生长因子 (NG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以及 NGF家族因子受体 trk A、trk B、trk C的免疫阳性反应在正常猴脊髓的分布。结果表明 :NGF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元在脊髓灰质各层中均有分布 ,灰、白质内也可见较多的 NGF免疫反应阳性的胶质细胞。 BDNF在脊髓各型神经无有明显的表达 ,特别是前角运动神经元。 trk A、trk B、trk C的免疫阳性反应产物主要分布在灰质的神经元及胶质细胞。本实验结果揭示了在正常猴脊髓中神经营养因子 (NGF、BDNF )及受体 trk A、trk B、trk C的表达状况 ,提示这些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在维持猴脊髓神经元的正常生理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大鼠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B(TrkB)在脊髓前角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以正常大鼠为对照,运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术后不同时间脊髓腰4(L4)前角神经元中BDNF及TrkB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在正常大鼠L4前角神经元中,BDNF及TrkB的mRNA均存在一定水平的表达;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术后7d、14d、1m和2m,BDNF和TrkBm RNA的表达均升高,术后7d达到高峰,14d开始下降;2m时BD-NF mRNA的表达量仍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而TrkB mRNA的表达量到2m时虽仍高,但与正常组相比,其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表明,大鼠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建立后,脊髓L4前角神经元的内源性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均增高,它们可能作为保护性因子有利于受损神经元的存活和再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全横断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TrkB)在运动皮质表达的变化,为进一步探索脊髓损伤后再生修复机制和神经营养因子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3组:1.脊髓横断组:动物脊髓在胸9节段完全横断,按存活时间不同分为术后3、7、14、21及28d组;2.假手术组(只行椎板切除术);3.正常对照组。动物到达存活时间点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TrkB及BDNF在运动皮质的表达和分布。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运动皮质TrkB和BDNF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第5层,第3、4、6层也有少量阳性细胞。脊髓全横断后TrkB和BDNF的表达逐渐增高,于术后21d达高峰,28d回到正常水平,且TrkB表达上调早于BDNF。结论:脊髓全横断后运动皮质对BDNF的需求增加,内源性BDNF的增加可能有利于受损的皮质脊髓束神经元的存活与再生;在损伤早期给予外源性BDNF可能更有利于受损的皮质脊髓束神经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B)在人卵巢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卵泡发育的关系。方法:取排卵前期人卵巢组织和来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的取卵日卵泡液、人卵巢黄素化壁层颗粒细胞(hMGLCs)、人卵巢黄素化卵丘颗粒细胞(hCGLCs)、未受精卵母细胞或未成熟卵母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研究BDNF在人卵巢组织中不同发育阶段卵泡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BDNF在人卵泡液,hMGLCs和hCGLCs无血清培养上清液中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研究TrkB在人卵巢组织不同发育阶段卵泡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研究TrkB在hMGLCs,hCGLCs和未受精或未成熟卵母细胞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TrkB在hMGLCs和hCGLCs的表达及其差异。结果:人卵泡液中存在BDNF,BDNF表达于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的颗粒细胞及窦状卵泡的卵丘颗粒细胞。TrkB表达于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的颗粒细胞、窦状细胞的卵丘颗粒细胞、壁层颗粒细胞及卵母细胞,壁层颗粒细胞表达量高于卵丘颗粒细胞。结论:在人卵巢BDNF及其受体TrkB可能(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的方式)参与颗粒细胞功能的完成和卵母细胞发育的调控。  相似文献   

11.
12.
大肠癌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survivin凋亡抑制基因的表达变化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及cyclinD1、bcl 2、p5 3和凋亡指数 (AI)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 98例大肠癌、2 4例正常大肠黏膜和 2 9例大肠息肉组织中survivin、bcl 2、cy clinD1,并用TUNEL法测定AI。结果 survivin、bcl 2、cyclinD1和 p5 3在 98例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8 37%、6 0 2 %、4 0 8%和 5 2 %。survivin表达在癌细胞胞质内 ,核内未见表达 ,bcl 2表达在细胞质内 ,cyclinD1和 p5 3均在核内表达。survivin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均 <0 0 5 ) ,其阳性表达组的AI显著低于阴性组 (P <0 0 1) ,其阳性表达者术后 5年复发转移率均较阴性者显著增高 (P <0 0 1) ,而 5年生存率则显著降低 (P <0 0 5 ) ,survivin表达与bcl 2、p5 3无相关性 ,与cyclinD1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5 )。bcl 2和cyclinD1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学类型关系密切 (P均 <0 0 5 ) ,bcl 2阳性组的AI明显低于阴性组 (P <0 0 5 ) ,cyclinD1的阳性表达与 5年生存率明显相关 (P <0 0 5 )。 结论 survivin、bcl 2、cy clinD1和p5 3基因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 ,它们的检测对大肠癌恶性程度的判定 ,预后分析和进一步治疗提  相似文献   

13.
DARPP-3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DARPP-32蛋白在胃癌组织、细胞系及耐药细胞系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96例胃癌组织及57例正常胃黏膜中DARPP-32的表达,用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胃癌组织及细胞系中DARPP-32的表达。结果 胃腺癌组织中DARPP-32的表达率(92.7%,89/96)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52.6%,30/57,P<0.05),且DARPP-32表达与胃腺癌的分化、浸润、转移无关(P>0.05)。在胃癌患者的癌组织中DARPP-32和剪切产物t-DARPP均表达,其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癌旁组织(t=2.45,P=0.015),并以t-DARPP的表达为主。在人胃癌细胞系中也存在DARPP-32和t-DARPP的表达,而且DARPP-32在SGC7901耐药细胞株SGC7901/VCR和SGC7901/ADR中的表达水平较其亲本细胞明显下调。结论 DARPP-32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增高,DARPP-32参与胃癌的发生,其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存在于胃上皮细胞,并与胃癌的发生及多药耐药相关。  相似文献   

14.
Survivin和PTEN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和抑癌基因PTE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法,对5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和34例癌旁组织中Survivin和PTEN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Surviv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而在癌旁组织中无表达;原发性肝细胞癌中PTEN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Survivin和PTEN的表达量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有关,与患者发病年龄、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肝内转移无关;随着恶性程度加重,Survivin和PTEN基因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Survivin和PTE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判定预后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5.
喉鳞癌中PTEN和surviv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和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喉鳞癌(LSCC)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7例LSCC及其中随机抽取的27例癌旁安全切缘(ASM)和22例声带息肉(VCP)中PTEN和survivin 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PTEN在LSCC、ASM和VCP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9.5%(51/57)、88.9%(24/27)和95.5%(21/22),3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3组间表达逐渐增强,有显著差异(P<0.01);survivin在VCP中不表达,在LSCC和ASM中阳性率分别为50.9%(29/57)、11.1%(3/27),3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但在表达强度上LSCC与ASM间无显著差异(P>0.05)。PTEN和survivin的阳性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发病部位、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组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LSCC中PTEN与survivin间的表达未见显著相关(r=-0.15, P>0.05)。 结论: 在LSCC发生的过程中,PTEN可能发生部分变异,survivin在LSCC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属LSCC癌变的早期分子事件。PTEN和survivin可能与喉鳞癌的进展、转移等生物学行为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PDGF-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组织中PDGF-D和VEGF蛋白的表达,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部分胃癌组织标本PDGF-D和VEGF mRNA,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PDGF-D和VEGF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组织(P<0.05);PDGF-D和VEGF的表达与胃癌的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DGF-D的表达还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 PDGF-D和VEGF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呈正相关(均P<0.05)。 结论 PDGF-D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与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良、恶性胃溃疡组织中PTEN和survivin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无癌前病变的胃溃疡、68例有癌前病变胃溃疡及83例溃疡型胃癌组织中PTEN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及其与溃疡型胃癌病理特征的关系和临床价值.结果 无癌前病变、有癌前病变的胃溃疡及溃疡型胃癌组织中PTEN表达逐渐下降(P<0.01),survivin表达逐渐升高(P<0.01),二者的表达呈负相关(r=-0.489,P<0.01).PTEN表达与溃疡型胃癌分化类型有关(P<0.01),survivin表达与有癌前病变胃溃疡病理进展有关(P<0.05).PTEN、survivin在溃疡型胃癌检测中特异度分别为79.39%、57.25%,灵敏度分别为52.38%、71.08%.结论 良、恶性胃溃疡组织中PTEN和survivin蛋白表达不同,检测其组织中PTEN和survivin对良、恶性胃溃疡的鉴别及观察溃疡的组织演变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胃癌中survivin、PTEN、cyclinD1和p53基因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目的 探讨survivin基因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PTEN、cyclinD1、p5 3和凋亡指数 (AI)的相关性。 方法 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 15 6例胃癌组织、4 6例正常胃黏膜和 4 6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中survivin、PTEN、cyclinD1和 p5 3的表达以及AI。结果 survivin、PTEN、cyclinD1和p5 3的阳性检测率分别为 6 5 %、4 1%、6 1%和 5 8%。survivin未见核内表达。survivin、cyclinD1和 p5 3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相关 (P <0 0 1,P <0 0 5和P <0 0 1) ;survivin和cyclinD1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相关 (P <0 0 1和P <0 0 5 ) ;4种基因蛋白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相关 ,survivin的表达与p5 3和cyclin阳性表达呈正相关 ,与PTEN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 ;survivin、p5 3和cyclinD1高表达均有患者术后 <3年生存期相关 (P <0 0 5 ,P <0 0 1和P<0 0 1) ;survivin阳性组的平均AI为 0 6 1,明显低于survivin阴性组 (P <0 0 1) ;PTEN阳性组明显高于阴性组 (P <0 0 1)。结论 survivin、PTEN、p5 3和cyclinD1基因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 ,它们的检测对胃癌恶性度的判定、预后和进一步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survivin、p5 3和cyclinD1的过表达可作为判断肿瘤术后差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Wnt蛋白分泌相关的基因Wntless在胃癌腺癌细胞和癌旁正常黏膜细胞的表达,分析Wntless表达与胃腺癌病理指标之间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腺癌组织和胃癌旁正常黏膜中Wntless的蛋白表达。结果在104例胃癌标本中,Wntless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为:7.7%(8/104)例为0或1+、36.5%(38/104)例为2+、55.8%(58/104)例为3+;在癌旁正常黏膜表达为:71.2%(74/104)例为0或1+,19.2%(20/104)例为2+,9.6%(10/104)例为3+。Wntless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胃癌旁正常黏膜表达(P0.001)。Wntless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呈正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 Wntless蛋白在胃腺癌中高表达,可能对肿瘤发生和进展等发挥了促进作用,并可能为新的靶向治疗提供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Bmi-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病理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我院2002-2004年146例有3年以上完整随访资料的胃癌术后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手术标本石蜡切片进行染色,检测Bmi-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该蛋白表达对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Bmi-1蛋白在本组胃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7.8%(99/146)。Bmi-1的表达与胃癌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侵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等无关(P>0.05)。Bmi-1阳性表达者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Bmi-1表达、癌侵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大小、术后化疗均为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影响预后的因素。结论: Bmi-1在胃癌组织表达状态与胃癌的生长和侵润转移关系密切,可以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