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循证护理在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猝死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循证护理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猝死的作用. 方法:将符合WHO诊断标准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施行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 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和猝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日较对照组缩短(P<0.01). 结论:应用循证护理为患者提供了个体化服务,有效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132例急性心梗患者排便情况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健康宣教、保持大便通畅、病情观察、遵医嘱用药、心理护理、排便发生猝死的护理等排便前、中、后护理措施。结果132例急性心梗患者中有4例排便发生猝死,好转出院2例,死亡2例。认为通过合理有效的排便前、中、后护理,可以减少急性心梗患者排便猝死的发生率,对促进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便秘效果.方法 选择住院AMI患者50例为观察组,另选以往出院48例AMI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行EBN,即告知患者早期预防、促进排便、心理支持、首次排便干预等措施,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便秘发生率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便秘发生率、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采用循证护理能显著降低AMI后患者便秘发生率,从而降低由此引发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淑蓉 《全科护理》2010,8(6):504-50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5例发病在6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选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实践。[结果]35例均好转出院。其中24例溶栓成功,再通率达68.6%,胸痛迅速缓解或消失26例 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31例,仅1例出现静脉穿刺部位皮肤淤斑,无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及出血性脑卒中。[结论]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病人进行有效护理,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6):3118-3119
将55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28例循证护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平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可减少并发症,缩短卧床时间与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临床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脑利钠肽(BnP)水平、心律失常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Bn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心律失常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焦虑抑郁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干预后患者病情转归明显加快,同时其不良情绪会得到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 I)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对照组30例。研究组重点从“AM I后心律失常时相分布特征、AM I后心律失常可控因素、AM I后心理干预措施、AM I后康复训练”四个方面进行循证,并用以指导临床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心功能分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能显著降低AM I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5例发病在6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选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实践。[结果]35例均好转出院。其中24例溶栓成功,再通率达68.6%,胸痛迅速缓解或消失26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31例,仅1例出现静脉穿刺部位皮肤淤斑,无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及出血性脑卒中。[结论]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病人进行有效护理,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前的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文化方面的舒适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使护理更具有针对性,能够显著提高介入治疗心肌梗死患者术后舒适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70例急诊PCI术治疗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住院时间、生活质量[采用英文版心肌梗死多维度评估量表(MIDA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MIDAS评分、LVEF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治疗期间,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突发猝死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及时的抢救并给予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护理。结果: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抢救成功。结论:做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现场救治和护理,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挽救患者生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手术治疗中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22例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观察及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正确的出院指导.结果 22例术后均顺利完成治疗和护理,康复出院.结论 有针对性的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工作,是直接PCI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行尿激酶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EBN。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再通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溶栓再通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早期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EBN,对预防心绞痛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溶栓再通率、病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实践与效果。方法:采用循证护理的理念对31例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溶栓治疗患者实施护理,通过循证问题、循证支持,确立证据,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和需求,实施具体护理措施并评价效果。结果:应用循证护理的理念,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实施护理后,实施溶栓时间提早,出血并发症下降,再灌注心律失常得到及早发现及时救治,患者心理状态改善,遵医行为增强,出院电话回访满意度100%。结论: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可以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强化遵医行为,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水平和团队凝聚力,也促进了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循证护理小组,运用循证护理实践将相关文献资料、临床经验和医院条件结合考虑,确定循证问题、收集并列出证据、评估证据、结合临床实际使用证据得出循证结果,即心肌梗死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循证护理在降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提高抢救成功率、病人满意度等方面有明显效果。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心肌梗死病人,促使护士去寻求具有科学依据的护理实证指导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可为病人提供最有效、最合理、最经济的护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AMI)亚急性期,即发病后的数天至数周,由于患者疼痛缓解、血压稳定、心律失常纠正、胃肠道症状基本消除、自觉症状均消失,患者从心理上放松了警惕,个别患者平素身体健康,缺乏AMI知识,对疾病的危险性认识不足,所以此期的病人很容易发生猝死。现对我科.1996年5月~2000年12月收治的老年AMI患者86例,就其中5例在亚急性期发生猝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其经验教训,以引起同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护理中的实践方法和效果.方法 采用循证护理的理念,对我科室收治的21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护理.通过循证问题、循证支持,确立证据,确定当前最新、最好的证据,结合临床工作实际和病人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通过循证应用,实施具体护理措施并评价效果.结果 应用循证护理的理念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循证护理的开展,使我们的护理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促进直接经验和间接知识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边旭娜  于晓霞 《现代护理》2006,12(23):2230-2231
目的探索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护理中的实践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循证护理的理念,对我科室收治的21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护理。通过循证问题、循证支持,确立证据,确定当前最新、最好的证据,结合临床工作实际和病人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通过循证应用,实施具体护理措施并评价效果。结果应用循证护理的理念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循证护理的开展,使我们的护理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促进直接经验和间接知识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猝死的临床特征以及预后。方法对2002~2006年合江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15例,其中发生猝死的133例,心脏复苏成功61例,失败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统计,比较其临床特征以及预后。结果与复苏失败组比较,心脏复苏的成功与良好的心功能基础、抢救时间、电复律方法、快速静脉用药相关;对心脏复苏成功患者随访(1.9±0.6)年,死亡4例,心脏复苏成活率93.44%。结论成功的心脏复苏与尽早的抢救、不间断的心脏按压、尽早的心脏电除颤,以及良好的静脉通路、患者良好的心功能有关,心脏复苏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白丽莉 《全科护理》2016,(19):1983-198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人采取数字抽取法进行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模式。在护理结束后观察两组护理效果,比较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为7.97分±1.37分,低于对照组(15.09分±1.04分,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人中应用循证护理可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