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结节型肝细胞癌(HCC)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其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的病灶检出率。方法:30例结节型HCC行螺旋CT检查,先平扫,再以3m1秒团注对比剂150ml,分别作动脉期(注射后25s)和门脉期(注射后60~70s)、延迟期扫描(注射后4~6min)。观察病灶的强化方式,统计各期的病灶检出率。结果:30例中发现肿瘤病灶51个,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扫描的病灶检出率分别是23.5%、84.3%、667%、72.5%。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能显示结节型HCC的强化特点,三期结合可明显提高病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集的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患有肝细胞癌患者的CT检查资料,分析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对肝细胞癌的诊断应用价值。结果 (1)运用64排128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共诊断出14例患者伴有肝硬化,共检出肝癌病灶82个,病灶在CT平扫上显示为稍低密度,在三期动态增强扫描中病灶为"快进快出"式典型强化,具体表现为动脉期强化,其中3个病灶动脉期未明显强化;门脉期强化程度逐渐下降,延迟期呈低密度。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相比,64排128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三期综合检出率高达100%。(2)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细胞癌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动脉期检出率达为96.34%,门脉期的检出率为82.92%,延迟期的检出率为87.80%。结论在临床肝细胞癌诊断中,运用64排128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可以清晰反映肝细胞癌的血供变化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肝细胞癌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在肝细胞癌诊断以及病情监测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螺旋CT三期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   总被引:5,自引:9,他引:5  
目的 研究小肝癌(SHCC)在螺旋CT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表现,比较各期的检出率,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12例患者以2.5~3.0ml/s注射100ml对比剂,分别于注射后25s、70s及5min后分别行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扫描,观察SHCC在各期的强化方式,统计各期的检出率。结果 共发现15个病灶,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80%、60%和73%。动脉期敏感性高于门脉期和延迟期,三期联合检出率明显增加达到93%。结论 SHCC的增强表现形式多样,螺旋CT增强扫描可充分显示SHCC各期的增强表现,正确评价其血流变化,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小肝癌 (SHCC)在螺旋CT多期 (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 )增强扫描的表现 ,比较各期的病灶检出率 ,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33例患者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 3ml/s注射 10 0ml造影剂 ,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分别于注射造影剂后 2 5s、70s和 5min开始扫描 ,观察SHCC在各期的强化方式 ,统计各期的检出率。结果 :共发现 39个病灶 ,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 87% ,74 %和 82 %。动脉期的敏感性高于延迟期和门脉期。 3期联合后检出率明显增加达 97%。结论 :SHCC增强扫描表现形式复杂 ,螺旋CT多期扫描可以充分显示SHCC各期的增强表现 ,正确评价其血流变化 ,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小肝癌(SHCC)在螺旋CT多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表现,比较各期的病灶检出率,提高诊断水平。方法:33例患者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3ml/s注射100ml造影剂,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分别于注射造影泊25s、70s和5min开始扫描,观察SHCC在各期的强化方式,统计各期的检出率。结果:共发现39个病灶,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87%,74%和82%。动脉斯的敏感性高于延迟期和门脉期。3期联合后检出率明显增加达97%。结论:SHCC增强扫描表现形式复杂,螺旋CT多期扫描可以充分显示SHCC各期的增强表现,正确评价其血流变化,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价三期螺旋CT检查肝细胞癌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2例患者59个肝细胞癌进行三期螺旋CT扫描。统计各期病灶的检出数.观察病灶增强方式。由两位放射科医生以双盲法观察诊断。结果:肝细胞癌在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52个(88%),45个(76)和44(75%)。12个病灶仅显示在动脉期,1个病灶仅显示在门静脉期,2个病灶仅显示在延迟期。结论:动脉期显示的病灶数最多,然而,有些病灶仅显示在门静脉期和延迟或.因此.为了能最大限度显示病灶,三期螺旋CT的采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及病灶延迟期扫描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以进一步选择理想的扫描时期和方案。方法:对48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行平扫及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速率为3ml/s,然后开始动脉期、门脉期及病灶延迟期扫描。统计各期的病灶检出数,观察病灶在不同时期的特征。结果:动脉期、门脉期及病灶延迟期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91.9%、76.9%、78.8%,动脉期和门脉期、病灶延迟期之间均有显著差异,而门脉期和病灶延迟期之间无差异。结论:在肝癌的检出方面动脉期价值最大,而门脉期和延迟期之间无差异。双期扫描(动脉期加门脉期)可作为肝癌CT诊断的常规技术,对不典型病例,病灶延迟期很有必要,有助于病灶的定性。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小肝癌在螺旋CT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表现,比较各期的病灶检出率,提高小肝癌的诊断水平。方法:18例小肝癌分别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25s、门脉期70s、延迟期5m in,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速率为3 m l/s,剂量为1.5 m l/kg。结果:共发现20个病灶,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80%,60%和65%。动脉期的敏感性高于门脉期和延迟期。三期联合后检出率明显增加达95%。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能反映出小肝癌血供特点和表现,使其早期诊断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四期动态扫描对肝硬化小结节的检出率,并对检出敏感性和定性准确性进行研究。方法经B超检查有直径小于3cm的肝硬化小结节者60例,行多层螺旋CT四期动态扫描,统计各期病灶的检出数,观察病灶强化方式,计算检出敏感性。采用美国GE公司的Lightspeed 4层螺旋扫描机行增强后四期扫描,第一期的延迟时间为25s,第二期为50s左右,第三期为90s,第四期180s。结果60例共发现72个,其中56个小肝癌,再生结节6个,退变结节10个。平扫发现36个病灶(63%,36/56);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及第四期病灶检出敏感性分别为66%、58%、50%、92%。结论肝硬变小结节增强扫描表现形式复杂,螺旋CT四期扫描可以充分显示肝硬化小结节各期的增强表现,充分反映小结节血供的特点,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邱梦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3):1573-157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与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CT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20例,FNH 10例,对螺旋CT多期动态(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增强扫描的CT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肝细胞癌在增强扫描过程中为动脉期不均匀强化,而门脉期较周围正常肝组织密度低,无延迟强化(16/20)。FNH为动脉期除瘢痕外呈明显均一强化,门脉期强化幅度降低,延迟期呈等密度为主;中央瘢痕在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未见明显强化呈低密度,而在延迟期强化(6/10)。结论: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是鉴别诊断肝细胞癌和FNH的关键技术,两种病理基础强化方式的差别是其影像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张继民  罗国耀 《中外医疗》2009,28(23):143-143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扫描对小肝癌的影响表现,提高小肝癌的诊断水平。方法25例小肝癌分别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20—25s,门脉期55~65s,延迟期5mins,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速率2.5~3.0mL/s注入造影剂量100mL。结果共发现30个病灶,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92%、84%、80%,动脉期的敏感性高于延迟期和门静脉期。结论螺旋CT三期扫描能反映小肝癌的血供变化特点,提高了小肝癌的病灶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小肝癌(SHCC)在16层螺旋CT(SCT)多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表现特征,提高小肝癌的诊断水平及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搜集53例SHCC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34~40 s、门脉期65~80 s、延迟期4~6 min,用高压注射器经静脉注射,速率为3 mL/s,剂量为85~95 mL,观察SHCC在各期的强化方式。结果共发现70个病灶,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70.0%、97.1%、82.9%和87.1%,动脉期的敏感性高于门脉期和延迟期。结论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充分反映SHCC在增强中的血供变化特点,提高了SHCC的检出率及定性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多期扫描模式在肝细胞癌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至2013年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肝细胞癌的患者83例,对患者CT 扫描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螺旋CT扫描中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平扫模式( P<0.05)。平扫模式检出52例信号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强动脉期明显强化81例,门静脉期67例主要表现为低密度信号,延迟期75例患者信号为低密度,变化特点为速升速降。结论:螺旋CT动态多期扫描相比平扫局域检出率更高,还能够更清楚反映肝细胞癌的特征,对肝癌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振军 《中原医刊》2006,33(7):83-84
目的应用双层螺旋CT行肝脏多期增强扫描,研究肝细胞癌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病灶的CT强化特征。结果病灶在动脉期85%表现为高密度强化,门脉期81%表现为低密度强化,平衡期85%表现为低密度无强化。结论采用双层螺旋CT行肝脏多期扫描,优化了动脉期的扫描过程,使全肝扫描落在真正的动脉期,提高了肝细胞癌的检出率,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肝癌在螺旋CT三期(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癌12例,术前均进行螺旋CT三期扫描,其中男11例,女1例。观察病灶在不同时期的表现特征。结果:共发现14个癌结节,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86%、66%、71%。动脉期的敏感性高于延迟期和门脉期,三期联合检出率达91%。结论:小肝癌在螺旋CT三期扫描中有多种类型表现,三期联合可明显提高小肝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描述小肝癌在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三期扫描中的CT特征,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小肝癌患者行平扫及三时相螺旋CT扫描,记录病变增强形态、特征,统计各期病灶检出数。结果: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病灶检出数分别为92.85%、71.43%、75.00%,动脉期与门脉期或平衡期之间有显著差异,而门脉期与平衡期之间无差异,平衡期病灶包膜和边缘显示更加清晰。结论:三时相螺旋CT能显示小肝癌的增强特点,提高病灶检出率,且动脉期价值最大,而门脉期与平衡期之间无差异,双期螺旋CT(动脉期加门脉期)可在小肝癌检查中作为常规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小血管瘤和小肝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采用螺旋CT对52例临床无明显症状,B超体检发现肝内单个或多个小结节病灶(直径均小于3cm)的患者,进行平扫及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分别测量病灶的密度及变化情况。结果52例患者在平扫时病灶密度无特异性,其中28例小肝癌在动脉期密度变化较大,在门脉期及延迟期多呈相对低密度改变。24例肝血管瘤病灶在动脉期及门脉期密度变化差异较大,在延迟期呈相对高密度或等密度改变。结论肝内小结节病灶(直径小于3cm),一般宜行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三期增强扫描对肝小血管瘤及小肝癌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动态MR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硬化患者出现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肝硬化出现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动态MR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CT平扫后增强三期扫描,即动脉期、门脉期、延时期扫描;MR采常规自旋回波序列、LAVA序列多期增强扫描。观察肿瘤病灶数目、大小和强化特征。结果120例患者,共检出157个病灶,病灶<3cm(小肝癌)54个,动态MR检出率90.7%,螺旋CT检出率70.4%。157个病灶动态MR与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出率94.3%、87.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MR与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准确率为89.8%、87.9%,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MR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够显示肝硬化出现肝癌强化特征,通过LAVA序列上相关信号特征,动态MR的肝癌检出率、准确度及显示肝癌包膜和血管均优于螺旋CT。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97例SHCC患者进行螺旋CT双期全肝动态扫描,比较肝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的病灶检出率,探讨螺旋CT双期动态扫描在SHCC及MHCC检出中的价值。方法 97例患者采用GE公司生产的optima CT660螺旋扫描机行全肝平扫和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后30s开始动脉期扫描,而60-70s开始门脉期扫描。统计各期的病灶检出率并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97例共发现病灶150个,其中MHCC 41个。对直径≤3cm和直径≤1cm的病灶,肝动脉期、门脉期和双期合计的检出率分别为:86%、67%、33%、92%及19.51%、68.29%、29.27%、75.61%,肝动脉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门脉期,两者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螺旋CT能充分反映SHCC和MHCC的血供特点,对SHCC尤其是MHCC的检出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HCC)行多层螺旋CT检查、三期动态扫描和3D重建并进行分析。结果:42例HCC中,肝左叶17例,肝右叶19例,左右叶多发6例,平扫呈略低密度或等密度影,动脉期表现为低密度的病灶增强而成为高密度,门脉期逐渐下降成为等密度,当肝组织增强达高峰时,病灶成为相对低密度影,达延迟期后,正常肝实质密度下降,可形成第二次等密度期或病灶持续表现为低密度。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肝细胞癌的检出和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