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泊 《中医杂志》2000,41(7):397-398
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疾病。笔者研究治疗本病已40年,兹谈谈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体会。1 再障的认识与治疗体会再障的中医病因是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后天失养,脏腑造血功能失调,尤其是脾脏与肾脏功能衰减,渐至元气亏损,精血虚少,气血生化不足而致。其中命门火  相似文献   

2.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又有急性再障和慢性再障之分,前者即重型再障Ⅰ型.按发病特点中医学将其纳入"急劳"、"热劳"、"髓劳"范畴,认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劳伤体气,邪气热毒乘虚而入,中伤骨髓精气,以令精血生化乏源、髓骨亏空是总的发病机理.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我们认为,急性再障初期虽病情危重,尚处邪盛正不虚之阶段,以清解热毒,祛邪外出为要是明智的,而若在此基础上酌加祛痰化瘀之品,则将收获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蒋占平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8):1163-1163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一组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贫血性疾病,临床以血细胞减少及进行性贫血、出血、反复感染为主要表现。依据其发病急缓、病情轻重及骨髓受损程度等情况,临床分为急性再障和慢性再障。急性再障属于中医学“急劳”、“髓枯”、“发热”等范畴,而慢性再障则属于中医学“虚劳”、“血虚”、“虚损”、“血证”等范畴。  相似文献   

4.
正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慢性再障)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甚或衰竭的疾病,属于中医学"虚劳"、"髓劳"范畴,究其病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体质薄弱,或为后天调养不当、劳欲过度、饮食不节、大病久病等,伤及五脏,以脾肾损伤为主,导致气、血、阴、阳亏虚,气血来源不充、生化乏源,精亏血少,久之发为虚劳~([1])。徐瑞荣,主任医师,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诊疗血液病及恶性肿瘤30余年,在疑难血液病诊断和治疗方面有较高造诣。徐师认为慢性再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综合症。根据患者的病情、血象、骨髓象及预后,通常将该病分为重型再障和非重型再障。临床上对非重型再障的治疗效果尚可,但对重型再障的治疗较为棘手,其重型再障之贫血、出血两大症状在现有条件下,  相似文献   

6.
“再障”的中医辨证与甲皱微循环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再障”患者中医分型与甲皱微循环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对50例“再障”进行了甲皱微循环检测,发现“再障”病人甲皱微循环加权积分值明显高于正常人,提示“再障”患者有血瘀病机存在,同时,还发现“再障”病人因分型不同,异常程度也不同,由重至轻依次为肾阴虚型、肾阴阳两虚型、肾阳虚型。并且肾阴虚型以拌周出血、渗出改变明显,肾阴阳两虚以管袢畸形、交叉等改变为特点,而肾阳虚型以血流速度减慢为主。  相似文献   

7.
从细胞培养角度对慢性再障(CAA)的疗效机理及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结果显示补髓生血胶囊治疗慢性再障其作用环节是多方位的。它既能促进再障患者造血干/祖细胞增殖,改善造血微环境,又能修复机体免疫力。且疗效优于再障生血片。还通过本方治疗慢性再障患者前后血象变化观察,并与已知治疗再障的药物再障生血片比较,结果提示本方对回升白细胞、血红蛋白方面确实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机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组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造血干细胞受损,造血微环境损伤,免疫机能异常从而导致造血组织减少,造血机能衰竭,进而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以进行性贫血、出血、反复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学中无再障的病名,依据再障的表现多归于中医的虚劳、血证、血虚、血枯等范畴。近年来随着对再障病因、病机研究的逐步深入,疗效不断提高,但尚存在一些问题。故对再障的病机从以下几点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主要导致青少、壮年造血功能衰竭的综合征,临床以贫血、出血、感染及全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病死率较高,治疗难度较大,因而成为公认的疑难病症之一。我院通过对1137例再障患者的治疗,对中医治疗再障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再障病人分为三种类型,采用5期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分型1.呈阴虚型:该种类型的患者约占再障患者的15%,绝大多数为青少年患者。其临床表现为:发热、高热、出血、血象急速下降。主要用药:黑元参、黄柏、知母、麦冬等,并需配合输血治疗。1.2阳虚型:此种类型的患者约占患者总数的2…  相似文献   

10.
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机能衰竭,临床呈现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综合病证,以贫血出血、感染为主要表现。此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治疗难、死亡率高等特点。属于中医“虚劳”、“血证”、“温病”等范畴。中医治疗该病多以健脾补肾、补血填精生髓为主[1-3],然而近年来活血化瘀做为其主要的辅助疗法日益受到重视[4-5]。笔者认为,再障以肾虚血瘀为本,因此在临床中如纯朴其虚,疗效有时不显,或收效缓慢。所以治疗再障不能单一补虚,还应辅以活血化瘀法。1髓海瘀阻是再障的病理基础之一再障虽以脾肾…  相似文献   

11.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致使全血细胞减少、临床出现贫血、出血或感染。我院采用通窍活血健脾补肾的方法综合治疗再障,以探索和研究治疗再障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再障”患者中医分型与甲皱微循环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对50例“再障”进行了甲皱微循环检测,发现“再障”病人甲皱循环加权积分值明显高于正常人,提示“再障”患者有血瘀病机存在,同时,还发现“再障”病人因分型不同,异常程度也不同,由重至轻依次为肾阴虚型、肾阴阳两虚型,肾阳虚型。  相似文献   

13.
健脾补肾法治疗慢性再障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脾补肾法治疗慢性再障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北京中医医院(100010)柯微君等调理阴阳,健脾补肾,是我院宗维新老中医治疗现障的突出学术观点,在国内独具特色。经统计多年来中医治疗再障的证型,其中属于脾肾两虚证者占76%。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医治疗脾肾两虚证再障...  相似文献   

14.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血液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有骨髓移植、免疫抑制疗法,以及中医药等。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兴起,人们对再障认识的更加深入,再障的定义、分型以及治疗路径等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如何利用这些新进展加快再障中医规范化诊治,如何对起病缓急不同、轻重程度各异的再障患者选择恰当的中西医治疗方案,常常是中医界面临的困惑之一。目前我国尚无治疗再障的规范诊治指南,结合再障诊疗的新进展和近期的中医文献探讨再障的中西医结合规范化诊疗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和(或)功能异常,从而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综合征,一般认为由于造血干细胞或造血微环境的病变,或由于免疫作用异常。分型上,国内为急性再障(亦称重型再障-Ⅰ型,SAA—Ⅰ),慢性再障(病程中若病情恶化与急性相同,称重型再障-Ⅱ,SAA—Ⅱ)。对于重型再障(SAA),  相似文献   

16.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病因、多种发病机制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蒙医学文献中对再障尚无系统、完整的论述,在蒙医内科学中明确、系统的论述了血症为六基症之一,分为偏盛、偏衰、功能紊乱等,我科将其归类于蒙医血衰症范畴。蒙医血衰症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不当,如饮食失调,情志过激导致胃火失调,影响脾、胃、  相似文献   

17.
杨玉兰 《河南中医》1998,18(5):306-306
自1990年以来,我们采用补肾活血方配合丙酸睾丸素联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慢性再障),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治疗慢性再障共109人,资料完整可供分析的共88例。均符合1989年全国再障会议(宝鸡)慢性再障诊断标准。住院患者51例...  相似文献   

18.
再障骨髓瘀阻的病理研究济南军区总医院(250031)蔡新吉,迟翠芳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瘀血,骨髓活检,病理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研究表明,瘀血内阻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尤其是难治性再障病因病机的重要环节,中医认为再障的血瘀改变呈“骨曲瘀阻”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一、攻与补:再障,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祖国医学“虚劳”、“血证”等范畴。治疗再障用补法似无问题。其实不然,治疗再障不能单用补法。这个问题在急性再障的治疗中尤其突出。单用补法虽然有时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补肾健脾中药十四味建中汤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再障小鼠模型,通过抑制差减杂交,分离十四味建中汤治疗组小鼠和模型对照组小鼠之间脾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分离出10个经十四味建中汤治疗后表达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3个经十四味建中汤治疗后表达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十四味建中汤促进免疫球蛋白a链恒区、a珠蛋白、β^maj珠蛋白、层粘连蛋白受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核糖体蛋白S6等基因表达,抑制鸟氨酸脱羧酶抗酶等基因表达。结论:十四味建中汤治疗再障小鼠有效,可促进再障小鼠造血和免疫器官脾脏等功能的恢复。中医补肾健脾疗法的机制可能与上述基因表达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