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大鼠异体肢体移植模型观察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细胞凋亡,并探讨FK506对移植肢体细胞凋亡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05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室完成。供体为Wistar大鼠,受体为SD大鼠,行大鼠异体肢体移植,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免疫抑制剂,实验组注射FK5061mg/(kg·d)。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进行移植组织排斥反应的病理分级,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移植组织细胞的凋亡情况,计算凋亡指数。结果:对照组移植肢体术后(3.43±0.79)d开始出现皮下水肿、皮色变红,平均存活时间为(7.42±1.72)d,实验组未见明显排斥反应。两组间皮肤组织排斥反应病理分级术后3,5,7d对照组分别为(1.14±0.38),(2.28±0.48)和(2.86±0.38)级、实验组为(0.42±0.53),(0.57±0.53)和(0.86±0.38)级(P<0.01)。发生凋亡的细胞主要是皮下组织内浸润的淋巴细胞,两组间凋亡指数术后3d对照组为(8.85±2.58)个、实验组为(4.60±2.42)个(P<0.05),术后5,7d对照组为(13.63±3.12)和(17.59±4.91)个、实验组为(5.52±2.46)和(7.35±2.38)个(P<0.01)。结论:细胞凋亡是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组织损伤的重要机制,FK506能明显减少移植肢体细胞凋亡的发生,延长移植肢体存活时间,FK506  相似文献   

2.
背景:肢体移植过程中,细胞凋亡是引起移植物丧失功能的主要机制之一,严重时可导致移植失败.假设免疫抑制剂的作用与细胞凋亡有关.目的:观察免疫抑制剂FKS06对大鼠异体肢体移植模型Bcl-2 mRNA,Bax mRNA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6/2006-1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健康雄性SD受鼠及Wistar供鼠各56只.FK506为口本藤泽药品有限公司产品,批号100143G.方法:将供鼠右后肢自大腿上段离断,肝素盐水冲洗供肢内残血,对受鼠行右后肢原位异体移植建立损伤模型.造模后受体鼠随机分为两组:免疫抑制组注射FK506 1 mg/(kg·d),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免疫抑制剂,28只/组.术后1,3,5,7d切取大鼠右后肢包含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股动静脉的组织块待测.主要观察指标:RT-PCR法检测移植肢体Bcl-2 mRNA、Bax mRNA的表达,应用细胞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56只模型鼠均进入结果分析.FK506注射3,5,7d,免疫抑制组Bcl-2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t=7.18~21.20,P<0.01):Bax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t=3.35~14.01,P<0.01或0.05);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t=7.17~9.42,P<0.01).结论:FK506能使移植肢体中Bcl-2 mRNA表达增强,Bax mRNA表达减弱,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小剂量免疫抑制剂FK506和FTY720对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术后急性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和延长移植肢体存活时间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6/2004-10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择雄性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以FK506和FTY720为免疫抑制剂,进行了140例异体肢体移植动物实验。对照组为术后不用药组,实验组根据用药剂量和药物不同分为6组:FK5061mg/(kg&;#183;d)组,FK5062mg/(kg&;#183;d)组,FTY7200.03mg/(kg&;#183;d)组,FTY7200,1mg/(kg&;#183;d)组,FTY7200.5mg/(kg&;#183;d)组,小剂量联合用药组FK506[mg/(kg&;#183;d)]+FTY720[1mg/(kg&;#183;d)]。各组用药时间均为术前1d开始,直至肢体坏死。术后通过观察大鼠伤口情况、异体移植肢体的血运变化,判定各组移植肢体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时间和移植肢体存活时间(以在移植肢体皮肤出现红斑水肿持续24h视为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时间,以皮肤脱落或出现干性坏疽为移植肢体坏死标准为);对照组于术后第5天、各实验组于术后第10天切取皮肤,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按B&;#252;ttemeyer肢体移植组织排斥反应分级标准进行分级(0级为无排斥,1级为轻度排斥,2级为中度排斥,3级为重度排斥),计算平均排斥反应级别。结果:每组纳入结果分析的动物均为20只。①排斥反应出现时间和移植肢体存活时间:各用药组均长于对照组(t=2.89~4.18.P&;lt;0.01);小剂量联合用药组明显长于其他用药组(t=4.04~5.79,P&;lt;0.01)。②移植肢体皮肤组织平均排斥反应分级:各用药组均低于对照组(1.87&;#177;0.42,1.31&;#177;0.31,2.21&;#177;0.36,1.69&;#177;0.33,1.34&;#177;0.28,0.35&;#177;0.24和2.86&;#177;0.38;t=2.74~4.74,P&;lt;0.05),小剂量联合用药组明显低于其他用药组(t=3.75~5.12,P&;lt;0.01)。结论:①单独口服FK506或FTY720能使移植肢体存活时间不同程度地较对照组延长。②给予FK506和FTY720进行联合免疫抑制时,应用的剂量较小,所产生的副作用也较轻时,仍可使移植肢体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小剂量免疫抑制剂FK506和FTY720对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术后急性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和延长移植肢体存活时间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6/2004-10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择雄性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以FK506和FTY720为免疫抑制剂,进行了140例异体肢体移植动物实验。对照组为术后不用药组,实验组根据用药剂量和药物不同分为6组:FK5061mg/(kg·d)组,FK5062mg/(kg·d)组,FTY7200.03mg/(kg·d)组,FTY7200.1mg/(kg·d)组,FTY7200.5mg/(kg·d)组,小剂量联合用药组FK506犤mg/(kg·d)犦+FTY720犤1mg/(kg·d)犦。各组用药时间均为术前1d开始,直至肢体坏死。术后通过观察大鼠伤口情况、异体移植肢体的血运变化,判定各组移植肢体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时间和移植肢体存活时间(以在移植肢体皮肤出现红斑水肿持续24h视为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时间,以皮肤脱落或出现干性坏疽为移植肢体坏死标准为);对照组于术后第5天、各实验组于术后第10天切取皮肤,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按Büttemeyer肢体移植组织排斥反应分级标准进行分级(0级为无排斥,1级为轻度排斥,2级为中度排斥,3级为重度排斥),计算平均排斥反应级别。结果:每组纳入结果分析的动物均为20只。①排斥反应出现时间和移植肢体存活时间:各用药组均长于对照组(t=2.89~4.18,P<0.01);小剂量联合用药组明显长于其他用药组(t=4.04~5.79,P<0.01)。②移植肢体皮肤组织平均排斥反应分级:各用药组均低于对照组(1.87±0.42,1.31±0.31,2.21±0.36,1.69±0.33,1.34±0.28,0.35±0.24和2.86±0.38;t=2.74~4.74,P<0.05),小剂量联合用药组明显低于其他用药组(t=3.75~5.12,P<0.01)。结论:①单独口服FK506或FTY720能使移植肢体存活时间不同程度地较对照组延长。②给予FK506和FTY720进行联合免疫抑制时,应用的剂量较小,所产生的副作用也较轻时,仍可使移植肢体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5.
大鼠肢体移植过程中的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肢体移植是一种复合组织移植。有研究提出靶细胞的凋亡是移植物丧失功能的主要机制之一。目的:采用大鼠异体肢体移植模型观察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细胞凋亡特征。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医科大学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3-11/2004—05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室完成。健康雄性SD大鼠56只、Wistar大鼠28只.体质量200~250g,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移植组供、受体分别为Wistar及SD大鼠(各28只),对照组为SD大鼠(各28只)。干预:建立大鼠异体肢体移植模型(移植组)及自体肢体再植模型(对照组),观察急性排斥反应出现时间及表现,术后1.3、5,7d切取移(HE)植体组织标本,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进行各组织排斥反应的病理分级,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各组织细胞凋亡情况,计算凋亡指数。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①移植肢体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分级。②移植肢体细胞凋亡指数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一次要结局:各组大鼠术后一般情况。结果:移植肢体术后(3.43&;#177;0.79)d开始出现皮下水肿、皮色变红,平均存活时间为(7.42&;#177;1.72)d,移植组织中皮肤排斥反应程度最强,病理分级术后3.5,7d分别为(1.14&;#177;0.38).(2.28&;#177;0.48).(2.86&;#177;0.38)级,与肌肉、神经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发生凋亡的细胞主要是皮下组织内浸润的淋巴细胞,其次为骨骼肌细胞,凋亡指数与急性排斥反应分级成正相关。结论:细胞凋亡参与大鼠肢体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应,凋亡指数可作为判断移植物损伤程度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6.
背景肢体移植是一种复合组织移植,有研究提出靶细胞的凋亡是移植物丧失功能的主要机制之一.目的采用大鼠异体肢体移植模型观察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细胞凋亡特征.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医科大学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3-11/2004-05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室完成.健康雄性SD大鼠56只、Wistar大鼠28只,体质量200~250 g,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移植组供、受体分别为Wistar及SD大鼠(各28只),对照组为SD大鼠(各28只).干预建立大鼠异体肢体移植模型(移植组)及自体肢体再植模型(对照组),观察急性排斥反应出现时间及表现,术后1,3,5,7d切取移(再)植体组织标本,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进行各组织排斥反应的病理分级,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各组织细胞凋亡情况,计算凋亡指数.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①移植肢体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分级.②移植肢体细胞凋亡指数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次要结局各组大鼠术后一般情况.结果移植肢体术后(3.43±0.79)d开始出现皮下水肿、皮色变红,平均存活时间为(7.42±1.72)d,移植组织中皮肤排斥反应程度最强,病理分级术后3,5,7 d分别为(1.14±0.38),(2.28±0.48),(2.86±0.38)级,与肌肉、神经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5).发生凋亡的细胞主要是皮下组织内浸润的淋巴细胞,其次为骨骼肌细胞,凋亡指数与急性排斥反应分级成正相关.结论细胞凋亡参与大鼠肢体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应,凋亡指数可作为判断移植物损伤程度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于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后不同时问。对神经功能恢复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分析骨髓基质细胞静脉移植治疗脑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5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取清洁级3月龄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4组:细胞移植组30只,损伤对照组30只,正常对照组6只。假伤组6只。细胞移植组和损伤对照组根据处死时问不同分为术后3,7,14,21,28d5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组。①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法分离纯化骨髓基质细胞,细胞传至第3代用于实验。②细胞移植组和损伤对照组采用改进Feeney’s自由落体装置建立大鼠刨伤性脑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假伤组仅开骨窗不至伤。③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纯化、扩增并经Brdu标记后,细胞移植组无菌条件下将总体积1mL的3&;#215;10^6个骨髓基质细胞经大鼠尾静脉注入,其余3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通过神经运动功能评分观察移植后大鼠神经行为学改善情况,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移植骨髓基质细胞脑内存活迁移情况和对损伤皮质细胞凋亡影响情况。结果:实验选用大鼠72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运动功能评分情况:细胞移植组于术后7,14,21,28d分别为(15.3&;#177;2.7),(16.4&;#177;2.5),(16.9&;#177;2.1),(18.3&;#177;1.7)分,明显高于损伤对照组(t=3.15,2.96,2.25,2.92,P均〈0.05)。②细胞移植组Brdu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除移植后28d外,其他各时问点损伤皮质周边区均发现阳性细胞,阳性细胞为呈棕色,圆形或椭圆形的单核细胞。③术后不同时问各组原位末端标记检测法染色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假伤组镜下观察未见典型凋亡细胞,偶可见非特异性淡染细胞散在分布;细胞移植和损伤对照各时间点除移植后28d外,在伤侧皮质区均可见有较多的凋亡细胞。④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后不同时问点伤侧皮质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与损伤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伤侧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率在移植后7,14,21d明显降低[(17.26&;#177;2.71),(11.78&;#177;2.52);(12.76&;#177;1.52),(7.66&;#177;1.54);(7.40&;#177;1.22),(3.32&;#177;1.51)%;t=3.62,5.78,5.14,P均〈0.01]。结论:静脉移植骨髓基质细胞能够减少脑损伤后细胞的凋亡,从而明显促进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提示骨髓基质细胞静脉移植治疗脑损伤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于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后不同时间,对神经功能恢复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分析骨髓基质细胞静脉移植治疗脑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5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取清洁级3月龄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4组:细胞移植组30只,损伤对照组30只,正常对照组6只,假伤组6只。细胞移植组和损伤对照组根据处死时间不同分为术后3,7,14,21,28d5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组。①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法分离纯化骨髓基质细胞,细胞传至第3代用于实验。②细胞移植组和损伤对照组采用改进Feeney’s自由落体装置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假伤组仅开骨窗不至伤。③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纯化、扩增并经Brdu标记后,细胞移植组无菌条件下将总体积1mL的3×106个骨髓基质细胞经大鼠尾静脉注入,其余3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通过神经运动功能评分观察移植后大鼠神经行为学改善情况,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移植骨髓基质细胞脑内存活迁移情况和对损伤皮质细胞凋亡影响情况。结果:实验选用大鼠72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运动功能评分情况:细胞移植组于术后7,14,21,28d分别为(15.3±2.7),(16.4±2.5),(16.9±2.1),(18.3±1.7)分,明显高于损伤对照组(t=3.15,2.96,2.25,2.92,P均<0.05)。②细胞移植组Brdu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除移植后28d外,其他各时间点损伤皮质周边区均发现阳性细胞,阳性细胞为呈棕色,圆形或椭圆形的单核细胞。③术后不同时间各组原位末端标记检测法染色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假伤组镜下观察未见典型凋亡细胞,偶可见非特异性淡染细胞散在分布;细胞移植和损伤对照各时间点除移植后28d外,在伤侧皮质区均可见有较多的凋亡细胞。④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后不同时间点伤侧皮质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与损伤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伤侧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率在移植后7,14,21d明显降低犤(17.26±2.71),(11.78±2.52);(12.76±1.52),(7.66±1.54);(7.40±1.22),(3.32±1.51)%;t=3.62,5.78,5.14,P均<0.01犦。结论:静脉移植骨髓基质细胞能够减少脑损伤后细胞的凋亡,从而明显促进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提示骨髓基质细胞静脉移植治疗脑损伤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胰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6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18只糖尿病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n=6)、供胰缺血预处理组(DIPC组,n=6)和受体双后肢缺血预处理组(RIPC组,n=6),均行单纯胰腺移植(18只正常SD大鼠为供体);检测各组大鼠再灌注前、后血糖;再灌注后2h移植胰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用TUNEL法观察移植胰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I/R组比较,DIPC组和RIPC组大鼠再灌注后的血糖、MPO活性和移植胰组织细胞调亡指数明显降低,移植胰组织中SOD活性明显增高(均为P〈0.01)。结论 供胰和受体大鼠双后肢缺血预处理能减轻大鼠移植胰细胞的凋亡现象。  相似文献   

10.
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春生  时志斌  王坤正  陈君长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5):7982-7983,8011,i003
目的:了解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嗅鞘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方法:成年动物脊髓半切损伤模型,进行嗅鞘细胞和培养液移植,在伤后1~14d,应用苏木精一伊红和TUNEL法观测神经细胞存活和细胞凋亡变化。结果:脊髓半切后,神经元数目随时间下降。伤侧和对侧分别在伤后1d和2d,出现以神经元为主的凋亡高峰。7d出现以胶质细胞为主的凋亡高峰,14d凋亡下降。嗅鞘细胞移植可明显降低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细胞存活。  相似文献   

11.
强恒磁场对大鼠移植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 ,癌细胞凋亡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促进癌细胞凋亡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本研究通过强恒磁场诱导癌细胞凋亡的观察 ,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观察强恒磁场对肿瘤杀伤的作用机制。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SD大鼠 80只 ,雄性 ,体质量 (2 5 0± 10 ) g ,为封闭群动物。1.1.2 Walker 2 5 6癌细胞株 ,引自上海医药工业研究所。1.1.3  1.5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 ,西门子公司产品。1.2 方法1.2 .1 Walker 2 5 6腹水型移植癌模型复制 :Walker 2 5 6瘤株复制按文献方法进行[1] ,复活后镜下计数存活细胞 ,…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嗅鞘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方法:成年动物脊髓半切损伤模型,进行嗅鞘细胞和培养液移植,在伤后1~14d,应用苏木精-伊红和TUNEL法观测神经细胞存活和细胞凋亡变化。结果:脊髓半切后,神经元数目随时间下降。伤侧和对侧分别在伤后1d和2d,出现以神经元为主的凋亡高峰。7d出现以胶质细胞为主的凋亡高峰,14d凋亡下降。嗅鞘细胞移植可明显降低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细胞存活。结论:脊髓损伤后嗅鞘细胞移植有对抗神经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3.
FK506的临床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FK5 0 6是 1979年从日本筑波地区土壤中一种链霉菌株发酵产物中的分离出来的大环内脂类抗生素 (红霉素族 )。1984年由日本藤泽药品株式会社 (Fujisawa制药有限公司 )正式生产上市。其分子式为C4 4H69NO12 .H2 O ,分子量为82 2 .0 5。大量动物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发现 ,它具有与环孢霉素A(CSA)相似而更广泛的免疫抑制作用 ,效力比CSA高10~ 10 0倍[1] ,而毒副作用比CSA更少。 1985年Stargl与1989年美国匹兹堡大学器官移植小组先后开始试用于临床。用药对象为肝、肾、心、肺、胰、小肠等移植和自身免疫疾病患…  相似文献   

14.
大鼠小肠移植中细胞凋亡发生的阶段性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大鼠小肠移植后移植肠缺血再灌注、排斥反应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相关肠系膜淋巴结(GALT)中出现凋亡细胞的意义。方法选用近交系F344/N和封闭群Wistar/A大鼠建立异位小肠移植模型,同时根据移植肠是否缺血预处理分为4组;同基因移植组(A组)、同基因缺血预处理组(A^+组)、异基因移植组(B组)、异基因缺血预处理组(B^+组),未行移植F344/N大鼠为空白对照。每组术后2h、1d、3d、5d、7d分别处死4只大鼠,获取移植肠及相关肠系膜淋巴结分别行组织病理学检查、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以及电镜观察。结果术后2h:A^+、B^+组移植肠细胞凋亡数量显著增加;术后1d:A^+、B^+组移植肠细胞凋亡数量均明显减少,而B、B^+组相关肠系膜淋巴结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加;术后3d、5d、7d:B、B^+组移植肠细胞凋亡数量呈渐进性增加,而相关肠系膜淋巴结细胞凋亡数量呈渐进性减少。结论排斥反应和缺血再灌注损伤均可引起细胞凋亡,早期移植肠第1次出现凋亡细胞系缺血再灌注损失所致,移植肠第2次细胞凋亡数量增加则是排斥反应的标志。早期移植肠相关肠系膜淋巴结细胞凋亡数量增加与排斥反应有关并发生于排斥反应出现前。  相似文献   

15.
凋亡是一种牛理性细胞死亡过程,在维护内环境的稳定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凋亡细胞以及凋亡细胞所携带的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影响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强度.本文就凋亡细胞在移植排斥反应、免疫损伤及免疫耐受中所发挥的免疫调节作用及相关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FK506对嗅鞘细胞移植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神经功能的干预情况。 方法:①取4个月中期流产胚胎(孕妇及其家属知情同意)的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2周,然后将其移植到患者双额放射冠部位。②报告1例患者:白人男性,49岁,德国籍,进行性四肢无力伴肌萎缩2年。按世界神经病联合会E1 Escorial诊断标准确诊。先后共接受嗅鞘细胞脑内移植2次。第1次为单纯细胞移植,5个月后接受第2次移植术,术后当天下午即开始口服FK506胶囊3mg,2次/d,共42d。术前和术后随访疗效评定采用国际统一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功能评分标准(满分40分代表正常,随病情加重分数减少,最低为0分),同时对两次移植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第1次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部分改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功能评分由术前26分增至32分(医生评定)。第3个月病情又开始加重,至第5个月降至15分(患者及其家属经医师正规培训后独立进行量表评定)。第2次移植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功能评分由术前16分增至19分(医生评定)。随访5个月病情基本稳定,评分为14分(患者及其家属评定)。 结论:免疫抑制剂和神经营养和保护剂FK506可提高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嗅鞘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延长神经功能改善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FK506对嗅鞘细胞移植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神经功能的干预情况。方法:①取4个月中期流产胚胎(孕妇及其家属知情同意)的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2周,然后将其移植到患者双额放射冠部位。②报告1例患者:白人男性,49岁,德国籍,进行性四肢无力伴肌萎缩2年。按世界神经病联合会ElEscorial诊断标准确诊。先后共接受嗅鞘细胞脑内移植2次。第1次为单纯细胞移植,5个月后接受第2次移植术,术后当天下午即开始口服FK506胶囊3mg,2次/d,共42d。术前和术后随访疗效评定采用国际统一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功能评分标准(满分40分代表正常,随病情加重分数减少,最低为0分),同时对两次移植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第1次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部分改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功能评分由术前26分增至32分(医生评定)。第3个月病情又开始加重,至第5个月降至15分(患者及其家属经医师正规培训后独立进行量表评定)。第2次移植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功能评分由术前16分增至19分(医生评定)。随访5个月病情基本稳定,评分为14分(患者及其家属评定)。结论:免疫抑制剂和神经营养和保护剂FK506可提高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嗅鞘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延长神经功能改善时间。  相似文献   

18.
李锦  李树人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7):163-165,F0003
背景: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病理生理改变,全麻药丙泊酚已证实有一定的抗缺氧损伤的作用,有关细胞凋亡通路方面的作用尚不明确。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肾移植大鼠肾脏局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以及对内源性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表达的干预,探讨丙泊酚是否具有保护肾脏的作用。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麻醉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麻醉科。 材料:实验于2005-01/04在北京友谊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取成年近交系Lewis雄性大鼠4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8只)、单纯肾移植组(供体8只,受体8只)、肾移植+丙泊酚组(供体8只,受体8只)。丙泊酚(意大利Astrazeneca公司,产品批号CG414)。 方法:①大鼠肾脏移植模型制作:单纯肾移植组供体大鼠麻醉后常规取肾,体外修复供体肾脏。受体大鼠以同法麻醉,切除受体的左侧肾脏,行异体原位肾移植术,供体在进行取肾前25min单次静脉输入乳酸林格液1mL/kg,受体在开放肾血管前15min持续输注乳酸林格液2.5mL/(kg&;#183;h)。肾移植+丙泊酚组肾移植模型制作同单纯肾移植组,在对应时间点供体大鼠单次注射丙泊酚20mg/kg,受体大鼠输注丙泊酚1mg/(kg&;#183;min)。假手术组不进行肾脏移植,造成左肾缺血,夹闭1h后松钳使血流再灌注。(2)用多普勒血流超声仪进行血流动力学观察,置超声探头于检测的血管局部测定供肾在自体和异体血管再通后的肾静脉血流速度。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法观察内源性线粒体细胞凋亡通路中Bcl-2,Bax.Caspase3以及细胞色素C的表达。 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变化。②丙泊酚对大鼠移植肾脏细胞凋亡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果:①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单纯肾移植组、肾移植+丙泊酚组供肾在供体时肾静脉血流速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单纯肾移植组、肾移植+丙泊酚组供肾在受体时肾静脉血流速度均显著下降[(7.33&;#177;0.42),(5.79&;#177;0.38),(4.46&;#177;0.43)cm/s;P〈0.05]。②丙泊酚对大鼠移植肾脏细胞凋亡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与假手术组比较,单纯肾移植组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降低,而促凋亡蛋白Bax、细胞色素C以及Caspase 3表达增强。与单纯肾移植组比较,肾移植+丙泊酚组肾组织Bcl-2表达增强,同时Bax、细胞色素C以及Caspase3的表达降低。 结论:丙泊酚可降低大鼠移植肾脏的肾静脉血流速度,同时抑制大鼠移植肾脏的冷缺血/再灌注损伤引发的内源性线粒体细胞凋亡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可能具有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雷公藤多甙对同种异体神经移植免疫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用于异体神经移植中的免疫抑制剂—环胞素A价格昂贵;而相关文献报道。中药冒公藤制剂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目的:探讨同种异体神经移植冒公藤多甙替代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进行免疫抑制可行性。设计:随机分组双盲设计。地点和对象:实验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完成,对象为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Wistar大鼠18只,SPF级,体质量180∽210g,购自武汉大学医学动物实验中心。干预方法:取Wistar大鼠坐骨神经为供体,于SD大鼠上制备坐骨神经移植模型,随机分为4组,即自体移植组,行自体神经原位移植;CSA组,异体神经移植应用CSA5mg/(kg&;#183;d)5周;冒公藤组,异体神经移植应用冒公藤多甙5mg/(kg&;#183;d)5周;对照组,单纯异体神经移植而无免疫抑制剂。主要观察指标:移植术后12周移植段神经形态学观察,神经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神经运动诱发电位峰值、神经传导速度和振幅积分,腓肠肌称重及再生轴突计数。结果:12周时,自体移植、CSA、冒公藤组的潜伏期峰值、诱发电位、传导速度、振幅积分、肌肉湿质量、肌肉湿质量恢复度、轴突数目各项检测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q=3.95∽8.32,P&;lt;0.01),再生神经形态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同种异体神经移植时,冒公藤多甙可以替代CSA发挥有效的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病理生理改变,全麻药丙泊酚已证实有一定的抗缺氧损伤的作用,有关细胞凋亡通路方面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观察丙泊酚对肾移植大鼠肾脏局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以及对内源性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表达的干预,探讨丙泊酚是否具有保护肾脏的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麻醉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麻醉科。材料:实验于2005-01/04在北京友谊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取成年近交系Lewis雄性大鼠4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8只)、单纯肾移植组(供体8只,受体8只)、肾移植 丙泊酚组(供体8只,受体8只)。丙泊酚(意大利Astrazeneca公司,产品批号CG414)。方法:①大鼠肾脏移植模型制作:单纯肾移植组供体大鼠麻醉后常规取肾,体外修复供体肾脏。受体大鼠以同法麻醉,切除受体的左侧肾脏,行异体原位肾移植术,供体在进行取肾前25min单次静脉输入乳酸林格液1mL/kg,受体在开放肾血管前15min持续输注乳酸林格液2.5mL/(kg·h)。肾移植 丙泊酚组肾移植模型制作同单纯肾移植组,在对应时间点供体大鼠单次注射丙泊酚20mg/kg,受体大鼠输注丙泊酚1mg/(kg·min)。假手术组不进行肾脏移植,造成左肾缺血,夹闭1h后松钳使血流再灌注。②用多普勒血流超声仪进行血流动力学观察,置超声探头于检测的血管局部测定供肾在自体和异体血管再通后的肾静脉血流速度。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法观察内源性线粒体细胞凋亡通路中Bcl-2,Bax,Caspase3以及细胞色素C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变化。②丙泊酚对大鼠移植肾脏细胞凋亡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①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单纯肾移植组、肾移植 丙泊酚组供肾在供体时肾静脉血流速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单纯肾移植组、肾移植 丙泊酚组供肾在受体时肾静脉血流速度均显著下降犤(7.33±0.42),(5.79±0.38),(4.46±0.43)cm/s;P<0.05犦。②丙泊酚对大鼠移植肾脏细胞凋亡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与假手术组比较,单纯肾移植组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降低,而促凋亡蛋白Bax、细胞色素C以及Caspase3表达增强。与单纯肾移植组比较,肾移植 丙泊酚组肾组织Bcl-2表达增强,同时Bax、细胞色素C以及Caspase3的表达降低。结论:丙泊酚可降低大鼠移植肾脏的肾静脉血流速度,同时抑制大鼠移植肾脏的冷缺血/再灌注损伤引发的内源性线粒体细胞凋亡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可能具有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