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影响健康人群血浆D-二聚体增高的因素.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者164例,按年龄将D-二聚体分为:≤49岁、50-59岁、60-69岁和≥70岁四组;按D-二聚体参考值上限232ng/ml,将D-二聚体分为三组:低值组(<100ng/ml)、中值组(100-232ng/ml)和高值组(>232ng/ml).实验室方法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 各年龄组D-二聚体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1),LogD -二聚体与年龄呈正相关(r=0.38,P<0.05),回归方程为LogD -二聚体=1.38+0.01×年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纤维蛋白原、平均红细胞体积是D-二聚体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影响健康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因素是年龄、纤维蛋白原水平和平均红细胞体积.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6,(4):499-500
目的:分析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及其抗脂浊的能力,了解该种方法的特点和脂血在其测定中的干扰程度。方法:根据NCCLS文件,对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进行正确性实验、血浆样本测定和抗脂浊实验。结果:在D-二聚体水平<1.5μg/ml时D/C、D/3两种检测模式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乳糜1200浊度对D-D浓度的免疫比浊结果具有负干扰且浊度在1200~4800范围内其负干扰成一次线性趋势。结论: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在样本乳糜浊度较大时应充分考虑到甘油三酯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采取措施进行校正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的性能进行评价.方法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精密度、正确度、分析灵敏度、分析测量范围、分析干扰和生物参考区间6项分析性能进行验证和评价.结果 D-二聚体测定在3个不同浓度水平的批内不精密度和天间不精密度都小于厂家规定的不精密度要求;4个浓度校准品检测结果与靶值的相对偏差均<15%;功能灵敏度为0.46μg/mL,分析测量范围为0.30~42.95μg/mL,略低于厂家给定的范围;生物参考区间验证结果 <1μg/mL,在试剂说明书的范围之内.不同浓度游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乳糜物、血红蛋白对D-二聚体检测不产生影响.结论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D-二聚体的分析性能与厂家声明基本一致,符合临床要求,可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指导D-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3年6月203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二聚体的结果。结果:97.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二聚体值<0.5 ng/ml,仅有3.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二聚体值≥0.5 ng/ml。结论:D-二聚体值在97%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0.5 ng/ml水平,有利于在胸痛患者诊断中急性心肌梗死与D-二聚体值较高的疾病如肺栓塞及主动脉夹层的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对恙虫病严重程度评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10例恙虫病患者,将其根据器官损害程度进行分组,观察D-二聚体、CRP、PCT水平与不同分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Ⅰ级组比较,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患者的D-二聚体、CRP、PCT水平均增长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恙虫病患者的D-二聚体、CRP、PCT水平分别为(4829.6±968.8)ng/ml,(96.7±51.3)mg/L和(1.58±0.25)ng/ml,显著高于非重症恙虫病组的(378.6±120.7)ng/ml,(36.3±23.7)mg/L和(0.91±0.19)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D-二聚体、CRP、PCT水平分别为(11251.6±1648.4)ng/ml,(137.3±32.4)mg/L和(4.6±2.11)ng/ml,显著高于存活组的(661.6±112.8)ng/ml,(67.5±29.6)mg/L和(0.87±0.17)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CRP和PCT水平与恙虫病预后均具有正相关性(r=0.491,P0.01;r=0.312,P0.01;r=0.484,P0.01)。结论在恙虫病患者中,D-二聚体、CRP和PCT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因此D-二聚体及CRP、PCT水平可作为恙虫病的预后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D-二聚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定量检测方法,为临床检测D-二聚体提供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方法根据免疫学中双抗体夹心和免疫层析的原理,研制定量检测样本中D-二聚体的胶体金试纸条,在金标定量仪上建立标准曲线,从灵敏度、特异性、线性、精密性、稳定性和方法学对比等方面对该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本试纸条的线性范围为0.156 25~10μg/ml,回归方程Y=92.907 X+307.88,R2=0.982 68;批内变异系数(CV)为3.78%和2.81%,批间变异系数(CV)为4.95%和4.07%;与纤维蛋白原无交叉反应性;在37℃条件下保存1周;与IL公司ACL-TOP700检测系统免疫比浊法的相关性良好,回归方程Y=0.959 64 X+0.026 45,相关系数R2=0.985 93。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检测D-二聚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定量检测方法,为临床检测D-二聚体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山西长治地区孕晚期妇女血浆D-二聚体的参考区间,为防治妊娠并发血栓性疾病提供诊断或排除诊断依据.方法:采用ILACL TOP全自动血凝仪对235名36周及以后的健康孕晚期妇女血浆的D-二聚体进行检测,比较不同孕龄组、年龄组间D-二聚体水平;比较不同年龄组间D-二聚体差别;选取同期在体检中心的50名健康育龄妇女进行D-二聚体检测,验证健康人群D-二聚体的生物参考区间,2组人群均进行正态性检验,建立孕晚期妇女血浆D-二聚体参考区间.结果:235名孕晚期妇女血浆D-二聚体呈正偏态分布(偏度1.006,峰度1.53),参考区间为<960 ng/mL;孕周36、37、38、39、40、41周孕妇的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442(388~496)、506(480~533)、571(544~~597)、624(584~664)、705(655~754)、905(824~986) ng/mL,不同孕龄组间D-二聚体含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H=12.51,P<0.05);不同年龄组间D-二聚体含量差异无显著差异.孕晚期妇女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不同孕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该制定不同的参考区间.结论:建立了山西长治地区孕晚期妇女血浆D-二聚体的参考区间,为临床辅助诊断妊娠并发血栓性疾病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胶乳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血清铁蛋白(FER)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评价方法,对胶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FER的精密度、回收实验、线性范围等进行评价.结果 胶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FER的批内、日间变异系数(CV)均<5.0%,精密度良好;FER浓度在25~500 ng/mL范围内,检测线性良好;比对实验:两种厂家的试剂盒测定FER结果相关性良好(r2=0.9907,n=40),检测结果基本一致(P>0.05);回收率为96.20%~102.43%;40例健康体检者样本的检测值均在待验证区间之内.结论 胶乳免疫比浊法用于定量检测人血清FER水平,测定结果准确可靠,操作简便、快速,能直接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使用,适用于临床样本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免疫比浊法(LIATESTD-D)和快速ELISA法(VIDAS D-D)两种D-二聚体定量方法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用LIATESTD-D和VIDAS D-D两种方法对108份健康体检及住院患者标本进行D-二聚体定量检测。对检测的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当D-二聚体检测值在500~1000万g/ml之间时r2=0.9947,两种方法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当D-二聚体检测值<500 ng/ml和>1000 ng/ml时,相关系数分别为r1=0.9697和r3=0.9538,两种方法之间的相关性不理想。结论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实验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用液相芯片技术同时定量测定人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和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水平的一步反应法,并对该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制备抗体交联微球及生物素标记抗体,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临床血清标本.结果 联合测定CEA、AFP和tPS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63~200 ng/ml、0.052~66.6 ng/ml、0.016~20 ng/ml;最低检测限分别为31.3 pg/ml、26.0 pg/ml、7.8 pg/ml;批内精密度<10 %,批间精密度<14 %;血清标本CEA、AFP和tPSA检测值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20~0.940,与液相芯片两步反应法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52~0.979.该方法仅需1 μl标本,2 h即可完成检测.结论 液相芯片一步反应法具有高通量、检测范围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节省样品和时间等优点,具有较大临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血浆D-二聚体(DD)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静脉栓塞疾病(VTE)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sysmexCA7000全自动凝血仪采用免疫比浊法对1126例来自不同科室的住院可疑病人和6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不同科室收治的可疑病人根据其病情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阳性率不同,其检测值与健康组之间比较均有不同的差异(P〈0.05)。ICU组:阳性率81%,检测值(851.8±206.6)ng/ml;普外科组:阳性率62%,检测值(433.6±131.4)ng/ml;呼吸内科:阳性率49%,检测值(279.1±92.3)ng/ml;血液内科:阳性率51%,检测值(341.7±102.5)ng/ml;急诊科:阳性率40%,检测值(258.9±91.7)ng/ml。其检测值与健康正常人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的检测对于临床评价DIC,VTE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血浆-D二聚体及FDP检测在DIC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胡波  王珂 《重庆医学》2004,33(11):1666-1668
目的探讨分子标志物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检测DIC患者18例(DIC组)、DIC疑诊组10例(DIC疑诊者)和正常人2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和FDP水平.结果以上三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 (2 199.12±1 872.90)ng/ml、(89.80±173.58)ng/ml、(182.57±45.76)ng/ml.血浆FDP阳性率分别为0.20%,94.4%.DIC组血浆FDP和D-二聚体显著高于DIC疑诊组和正常对照组,而DIC疑诊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动态观察发现,血浆D-二聚体和FDP升高的5例DIC疑诊者有3例随后转变成DIC.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FDP是DIC时敏感指标,监测2指标有助于DIC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48例考虑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采用统计学方法检验,同时与下肢顺行静脉造影结果对照,并对作为诊断性实验指标的临界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正常对照组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组D-二聚体含量有显著性差异;将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500ng/ml作为判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界标准,D-二聚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评价指标如下: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5%、阴性预期值为100%、诊断准确率为85%。结论:D-二聚体含量检测可作为排除DVT的首选筛查试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脊柱退行性变围手术期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及其对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浙江萧山医院骨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手术治疗的脊柱退变性疾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分为观察组(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组)和对照组(无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组),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深静脉血栓形成。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血浆D-二聚体水平(1.76±0.23)μg/ml、(2.32±0.41)μg/ml、(1.67±0.35)μg/ml;(1.28±0.31)μg/ml、(1.26±0.27)μg/ml、(1.31±0.23)μg/ml均高于术前(0.68±0.14)μg/ml;(0.74±0.15)μg/ml(P>0.05);2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术后3 d和术后7 d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诊断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ROC曲线结果显示:诊断截断值为1.17 μg/ml,ROC曲线下面积为0.928,95%可信区间下限为0.890,上限为0.966。以D-二聚体 ≥ 1.17 μg/ml为深静脉血栓栓塞症阳性,D-二聚体<1.17 μg/ml为深静脉血栓栓塞症阴性诊断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灵敏度为92.9%,特异度为79.1%,误诊率为20.9%,漏诊率为7.1%,总符合率为13.0%+68.0%=81.0%,Youden指数为72.0%,阳性预测值为41.9%,阴性预测值为98.6%。 结论 脊柱退行性变患者术后D-二聚体水平升高,D-二聚体水平对深静脉血栓栓塞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金强  姚晓玲  胡恩赑 《安徽医学》2012,33(9):1222-1223
目的对免疫透射比浊法定量测定降钙素原的方法进行实验评价。方法实验评价包括精密度、线性、回收实验及干扰实验。结果该方法测定降钙素原线性良好(y=1.152x-0.0452,r=0.999),批内CV5%,批间CV10%;回收率平均97.7%;对胆红素、血红蛋白及三酰甘油具有较好的干扰能力。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便于自动化检测,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骨盆骨折病人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32例骨盆骨折病人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 骨盆骨折病人伤后1、7、14 d时血浆中D-二聚体浓度均比正常对照组升高(t=2.98~4.30,P<0.01).结论 骨盆骨折病人由于伤后继发的纤溶亢进导致血浆D-二聚体水平增高,影响了该时期它作为血栓形成监测指标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全身性硬皮病(SSc)病人是否存在血栓前状态。方法对28例SSc病人和33例健康对照检测血浆D-二聚体浓度。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病例组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几何平均数和95%可信区间(IC95%)明显增高(362ng/ml,Ic95%;361-363ng/ml VS 229ng/ml,IC95%:228-231ng/ml,P=0.005)。将病例组分为弥漫型和局限型两组,局限型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血血浆D-二聚体浓度无显著性差异,弥漫型组则明显高于局限性型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弥漫性硬皮病血浆D-二聚体浓度增加,反映了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级联反应潜在激活,使得这类病人最终可易罹患血栓性疾病。  相似文献   

18.
张利娟  谢丹  陈海华  赵剡  夏剑 《重庆医学》2021,50(1):118-121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5日至2月15日该院隔离病房经核酸检测确诊的105例COVID-19患者资料.根据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分值分为非重型组(n=22)、重型组(n=37)和危重型组(n=46),比较3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病死率.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88)和死亡组(n=17),比较两组患者的APACHE-Ⅱ分值、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APACHE-Ⅱ分值的相关性,并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危重型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重型组[(1785±420)ng/mL vs.(628±127)ng/mL,P<0.01],且重型组高于非重型组[(628±127)ng/mL vs.(277±87)ng/mL,P<0.01].危重型组、重型组和非重型组各有14、3、0例患者死亡.死亡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1257±364)ng/mL vs.(461±384)ng/mL,P<0.01],APACHE-Ⅱ分值也明显高于存活组(17.7±4.6 vs.8.3±3.5,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死亡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APACHE-Ⅱ分值呈正相关(r=0.647,P<0.01).ROC分析结果 表明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1498 ng/mL阈值时,预测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灵敏度为75%,特异度为93%.结论 COVID-19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APACHE-Ⅱ分值呈正相关,对预测患者危重症程度及预后有一定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系统评价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停用维生素K拮抗剂后高浓度D-二聚体(>500 ng/ml)和残余血栓与静脉血栓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Meta分析专用软件Review Manager 5.0,对国外7篇关于高浓度D-二聚体和残余血栓与静脉血栓再发关系的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 D-二聚体水平增高组的静脉血栓再发率明显高于D-二聚体水平正常的对照组(P<0.00001);有残余血栓组与无残余血栓组间的静脉血栓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停止抗凝治疗1个月后,D-二聚体浓度>500 ng/ml与静脉血栓再发的危险性相关,而残余静脉血栓与静脉血栓再发的危险性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D-二聚体与3P试验的灵敏度.方法 对789例有关血管内凝血的患者,进行D-二聚体与3P试验,得出阴阳性者和阴阳性率,比较它们的灵敏度.结果 D-二聚体阳性者(>500n g/ml)566例,阴性者(<500n g/ml)223例;3P阳性者37例,阴性者742例.D-二聚体的阴阳性率分别为28.3%、71.7%,3P的阴阳性率分别为94.0%、6.0%.结论:3P的阳性率远远低于D-二聚体,3P的灵敏度比D-二聚体差很多,对于临床诊断D I C、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等患者,D-二聚体比3P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