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脊髓损伤伴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伤后4周给予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和对照组(伤后8周给予膀胱功能康复训练),观察排尿功能指标,检测血清中神经细胞因子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出现初始尿意和强烈尿意时的膀胱容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63,t=6.352,t=7.214,t=6.896,t=6.752;P<0.05);血清NGF、NTF及BDNF含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21,t=5.273,t=8.832;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膀胱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膀胱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中尿潴留、尿路感染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甚至是引起截瘫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加强脊髓损伤后膀胱的康复护理的目的就是预防泌尿系统并发症,保护肾脏与膀胱的功能,促进患者排尿功能的恢复。1病因外伤、血管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和医源性损伤等多种病因均可导致脊髓受损[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元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综合康复方法及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50例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元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综合康复方法及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采用综合康复方法,患者的各项身体功能均已恢复,且效果明显。完全性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容量、尿液残余量分别为(274.2±177;121.3)ml、(99.4±177;43.2)ml,留置导尿管时间为(155.2±177;112.4)d;不完全性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容量、尿液残余量分别为(421.2±177;66.9)ml、(38.3±177;13.2)ml,留置导尿管时间为(41.4±177;3.6)d。结论: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元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综合康复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膀胱功能障碍,提高临床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重建与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造成的相关症状的治疗及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57例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插管导尿及TDP理疗仪等.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及Barthel指数小便功能项进行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小便功能项评分为(8.93±6.27)分、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为13.79%(4/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16±6.82)分、67.86%(19/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并能有效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影响。方法纳入临床确诊的脊髓损伤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对象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叩击法排尿训练,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24小时排尿次数、留置导尿时间、膀胱恢复情况(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尿路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生活质量评分、感觉评分的差异。结果(1)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5.0%,而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升高,其有效率为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留置导尿时间、尿路感染发生率、膀胱残余尿量、24小时排尿次数均降低,而膀胱容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与对照组比较,观察者住院天数明显下降,而生活质量评分、感觉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早期膀胱功能训练可有效促进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来红淼 《药物与人》2014,(6):306-306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早期康复训练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随机选取我院康复中心自2012年5月--2013年3月一年以来收治的58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膀胱功能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尿路感染率(6.90%)明显低于对照组(17.2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361,P〈0.05);观察组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520,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采用膀胱功能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恢复脊髓功能恢复和排尿功能,减少排尿次数及尿路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方法:入组开始-结束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对照组39例患者,研究组39例患者,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研究组患者,则接受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对比其观察指标:膀胱功能、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膀胱功能、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该研究结果证实了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无张力性膀胱的康复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张力性膀胱是指膀胱功能完全丧失,多出现在脊髓损伤的早期,逼尿肌麻痹内括约肌收缩,外括约肌松弛.主要表现为尿液潴留,膀胱高度充盈而不能排出.高位截瘫的病人因排尿障碍和持续导尿,容易引起尿路感染,反复发作可以导致肾实质的损害,造成严重后果,另外,感染与功能的恢复关系密切.因此,病人早期应预防泌尿系感染,后期训练建立反射性膀胱,争取拔除导尿管.  相似文献   

9.
1-萘酚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萘酚主要用于有机合成和染料工业。据文献报道 ,本品对人体皮肤、眼、血液和肾脏有毒害作用[1] 。我们研究了1 萘酚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与染毒 :由白求恩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小鼠 (BALB/C纯系 ) ,体重 18~ 2 0 g ,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 (5mg/kg ,约 1/ 30LD50 )、中剂量组 (10mg/kg ,约 1/ 15LD50 )、高剂量组 (2 0mg/kg ,约 1/ 7.5LD50 ) ,每组 10只 ,雌雄各半。将 1 萘酚溶解于植物油中 ,隔日灌胃染毒 ,连续 4周。对照组给予单纯植物油。2 观察指标 :外周…  相似文献   

10.
张鸥  宋涛 《中国卫生产业》2013,(29):103-103,105
目的 探究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脊髓损伤而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病人,均来自2009年3月-2013年1月我院接收诊治病人,随机分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留置尿管管理,观察组行间歇性导尿术.两组均给予规律饮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的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感染率(5.3%)明显低于对照组(12.5%),且残余尿量(97.16±8.35)少于对照组(328.38±18.53).结论 间歇性导尿术对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意义,可有效降低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增加膀胱容量,减少膀胱残余尿量,利于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患者满意度极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设计基于MSP430的用于大鼠癫痫实验的电刺激器。方法:采用低功耗单片机MSP430F1611和压控双相恒流刺激产生技术设计系统。结果:系统通过PC设置电刺激波形、频率、脉宽、强度,控制电刺激器工作。结论:系统功耗低,并且实现刺激参数可控输出,刺激参数不会因为负载阻抗的变化而变化,满足了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设计可用于修复神经损伤的植入式功能性电刺激器。方法: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VC54x和可编程逻辑器件XC95144XL,设计了植入式神经修复刺激器核心电路,进行了相关程序的开发并开展简单实验。结果:植入神经刺激器和外部核心电路之间可以实现双向无线通信,植入神经刺激器的刺激强度、频率、脉宽等参数输出可控。结论:研究设计的植入式神经修复刺激器实现系统化和低功耗,可产生所需的双相电流刺激脉冲,该系统完善后可用于周围和中枢神经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了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在治疗脑损伤和脊髓损伤所造成的运动功能和吞咽障碍方面的应用;总结了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技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以及基于BCI的FES的研究现状。结果 显示,BCI、FES及二者相结合技术在现代康复工程领域中是极具应用前景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形成关系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利用Hp感染的Wistar大鼠模型进行实验胃癌研究,观察Hp感染是否增加腺胃粘膜对致癌剂的敏感性,促进肿瘤形成。方法 2级,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45只)和对照组(45只)。实验组动物感染Hp后12周,将两组动物又随机人为3小组,即空白组、MNNG组和MNNG+NaCl组,各15只。空白组动物自由饮用蒸馏水,MNNG组动物饮用含MNNG100μg/ml的蒸馏水,MNNG+NaCl组动物除饮用水含MNNG100μg/ml的蒸馏水外,另外灌喂10%NaCl溶液1.5ml,2次/周;以上处理连续10个月,处理因素结束后2个月处死动物。比较各组动物腺胃粘膜病理组织学差异。结果 所有实验组动物至实验结束Hp检查均为阳性。在检验组中的MNNG+NaCl组有1只动物出现早期腺胃癌。实验组中的MNNG组和MNNG+NaCl组动物腺胃粘膜腺瘤样增生的发生率分别为40%、57.14%,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动物的6.67%、15.38%(P<0.05)。在实验组中的空白组、MNNG组和MNNG+NaCl组胃窦萎缩性胃炎发生率分别为66.67%、80%和85.71%,高于相应的对照组动物的0%、20%和20.08%(P<0.01)。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Hp感染可增加腺胃粘膜对致癌剂的敏感性,促进胃癌前病变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苦瓜水提取物降血糖作用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苦瓜水提取物对II型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饲断乳小鼠制备II型糖尿病模型,选血糖≥8 mmol/L者分入对照组和2个剂量组。剂量组分别给予0.25、1.00 g/kg.bw剂量的苦瓜水提取物。30 d后测定小鼠空腹血糖、糖耐量、血生化指标和血清MDA、SOD。同步给予正常小鼠1.00 g/kg.bw剂量的苦瓜水提取物观察其对正常小鼠血糖的影响。结果苦瓜水提取物0.25 g/kg.bw剂量能显著降低高血糖小鼠空腹血糖,显著提高实验前后血糖下降百分率(P0.01),对高血糖小鼠的糖耐量无显著影响。1.00 g/kg.bw剂量能改善高血糖小鼠血清胆固醇升高的状态,对升高的血清MDA有降低作用。但进一步加剧了高血糖小鼠血清总蛋白、白蛋白降低的状态。苦瓜水提取物对正常小鼠的血糖无显著影响。结论苦瓜水提取物可降低II型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但可导致血清总蛋白、白蛋白降低。临床上应用时应加注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制一种基于开放式电阻成像的高精度测量系统,用于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为临床试验奠定基础。方法:开放式电阻抗成像(OEIT)采用固定电极阵列,克服了封闭式电阻抗成像(CETT)在应用上电极间隔不等、放置不方便等问题:测量系统采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产生激励信号,采用FPGA与ADC实现数字相敏检波,检测出电极间的正弦电压幅值与相位.经成像算法得到试验图像。结果:该测量系统的信噪比达104dB,在300mS/m背景电导率情况下.可区分电导率分别为400mS/m和200mS/m的双目标。结论:该测量系统满足开放式电阻抗成像对测量信噪比的要求.水槽和琼脂物理模型的双目标成像试验结果表明,OEIT具有较好的分辨率和定位准确度,可以应用于区分低电导率差异的组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普林格尔YS-P400多系统治疗仪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产后门诊收治的200例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实验组采用普林格尔YS-P400多系统治疗仪进行产后盆底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运动方式进行盆底功能康复锻炼。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小便失禁发生率、盆腔疼痛发生率及阴道收缩压、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和阴道静息压的不同。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小便失禁发生率和盆腔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阴道收缩压、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及阴道静息压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训练中,应用普林格尔YS-P400多系统治疗仪相对于传统运动方式进行盆底功能康复能有效减少小便失禁及盆腔疼痛发生率,提升产后盆底肌张力,减少盆底肌功能障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围绝经期女性性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围绝经期女性(年龄40~60岁),通过BECK抑郁自评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排除心理因素后,将采用2000年国际公认的《女性性功能评价表(BISF-W)》调查表确诊为性功能障碍的97例患者纳入该研究。按自愿入组的原则,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51例,治疗组在盆底康复师指导下,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的治疗方案,对照组行Kegel训练,每天2次,每次15 min。通过《女性性功能评价表(BISF-W)》调查表评价治疗前后女性性功能改善情况,并测定盆底肌肉肌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盆底肌力明显改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交疼痛的改善,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围绝经期女性性功能障碍,可有效改善其性功能。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weight‐shifting exercise (WSE) combined with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TENS), applied to the erector spinae and external oblique (EO) muscles, on muscle activity and trunk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hemiparetic stroke. Sixty patients with stroke were recruited to this study and randomly distributed into three treatment groups: (1) WSE + TENS, (2) WSE + placebo TENS, and (3) control. All participants underwent 30 sessions of training (30 minutes five times per week for 6 weeks) and received 1 hour of conventional physical therapy five times per week for 6 weeks. Muscle activity, maximum reaching distance and trunk impairment scale scores were assessed in all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ining. After training, the WSE + TENS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EO activity, maximum reaching distance and trunk impairment scale scores compared with the WSE + placebo TENS and control group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WSE with TENS applied to the erector spinae and EO muscles increased the trunk muscle activity and improved trunk control. Therefore, WSE with TENS could be a beneficial intervention in clinical settings for individuals with hemiparetic stroke.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