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下切除结直肠大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2010年12月行内镜下切除的89例结直肠大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9例患者患有大息肉94枚,其中亚蒂或广基20枚,侧向发育型肿瘤9枚,息肉最大直径为2.0~5.5cm;所有息肉均在内镜下完整切除,并发出血6例,穿孔2例,并发症均在内镜下处理成功;术后病理诊断:腺瘤性息肉75枚(79.8%),炎性增生息肉13枚(13.8%),腺癌6枚(6.4%),其中黏膜内癌4枚。术后3例腺瘤患者复发,再次行内镜下切除,随访无复发。结论:内镜下行结直肠大息肉切除安全可靠、创伤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定期结肠镜检查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4年1月113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结肠镜检查及活栓结果。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发现大肠癌复发或再发9例(其中吻合口复发6例,非吻合口大肠癌2例,直肠息肉恶变1例),发生率达7.9%;吻合口重度不典型增生1例;大肠息肉19例(吻合口息肉9例。其他部位10例,其中腺瘤性息肉6例),病变检出率25.7%(29/113)。结论结直肠癌术后可再发良、恶性病变,结肠镜检查应作为常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变并作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肠癌同时合并腺瘤性息肉的诊断与处理。方法对92例大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例中有11例腺瘤癌变(12%)。术前行结肠镜检查的同时行内镜下息肉摘除56例,癌肿连同息肉一期手术处理19例,术后二期处理17例。65例得到随访,息肉复发11例;其中术前与术中同时处理息肉52例,息肉复发4例(7.7%),癌变1例(1.9%);术后二期处理13例中,息肉复发7例(53.8%),癌变4例(30.7%)。结论息肉在大肠癌中漏诊率高,并有明显的恶变倾向。因此,术前尽可能明确诊断,力争在术前或在根治大肠癌的同时处理息肉,提高息肉的切除率,降低复发率、恶变率。术后加强随诊,及时发现和处理复发息肉。  相似文献   

4.
经内镜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切除大的无蒂结直肠息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内镜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切除大的无蒂结直肠息肉的效果。方法 经内镜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圈套切除28例直径大于20mm的无蒂结直肠息肉,并对切除的标本进行仔细的病理学检查,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长期结肠镜随访复查。结果 28例中,10例(35.7%)完整切除,术后1年多的复查中未发现残留癌组织。18例(64.3%)分块切除,其中2例行2次切除,术后1年多的复查中有1例发现残留癌组织。动脉出血3例(10.7%),经内镜下止血后出血停止。随访中发现9例(32.1%)的患者有新生腺瘤。结论 经内镜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切除大的无蒂结直肠息肉和定期随访复查是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氩离子凝固术(Argon-plasma coagulation,APC)可以有效地治疗结直肠息肉,对不同病理类型息肉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目前尚不清楚。本文比较APC治疗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的效果。方法:对62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共112枚结肠息肉行APC治疗,其中17例亚蒂和74例扁平息肉仅用APC治疗;21例有蒂息肉电切治疗后用APC处理息肉残基,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结肠镜随访。结果:112枚结直肠息肉经一次APC治疗均成功清除,随访期间共有4例(6.5%)患者出现复发,均为直肠腺瘤性息肉,经再次APC治疗后彻底清除。单纯APC治疗组复发3枚(3.3%);电切后用APC处理残端组术后复发1枚(4.7%),两组间复发率无显著差别(P〉0.05),腺瘤性息肉的复发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病理类型(P〈0.05)。1例直肠有蒂息肉经圈套器切除后APC处理残端时出现黏膜下气肿,3例患者出现了短暂的腹痛,未经处理缓解,其余患者无特殊并发症。结论:AP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结直肠息肉治疗方法,但对腺瘤性息肉APC治疗后应加强随访,以确保治疗成功。  相似文献   

6.
内镜治疗直肠大息肉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内镜下完整切除直肠大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进行内镜切除的59例直肠大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12.9%)出现明显的出血,所有的出血通过内镜下治疗均得到有效的控制,仅有1例病人出现了穿孔(1.6%).腺瘤性息肉是该组中最常见的病变(85.5%).4例出现恶变.随访6~36个月,4例腺瘤病人复发,再次在内镜下完全切除.结论 内镜下切除直肠大息肉是一项可行的、安全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结肠、直肠息肉1 204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结肠息肉的分布、发病年龄、病理类型及与息肉恶变的关系。方法:对本院肠镜室1998年1月~2002年12月检出并经病理证实的结肠、直肠息肉1204例进行分析。结果:结肠、直肠息肉分布部位以左半结肠,尤其是直肠和乙状结肠为多。息肉好发年龄为41~70岁。息肉的类型以腺瘤性息肉最多(占55.32%);腺瘤性息肉恶变率高(6.61%),其中尤以绒毛状腺瘤更易恶变;恶变部位以直肠息肉最多(11.19%)。结论:结肠、直肠息肉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腺瘤性息肉发病率高且易恶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定期结肠镜检查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0-2005年10月50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结肠镜检查及病检结果,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发现大肠癌复发或再发6例(其中吻合口复发癌5例。直肠息肉恶变1例)。发生率为12%;吻合口重度不典型增生1例;大肠息肉8例(吻合口息肉3例,其他部位5例,其中腺瘤性息肉4例);吻合口炎4例;病变检出率为38%。结论:结直肠癌术后可再发良、恶性病变,结肠镜检查应列为常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变并作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是结肠癌前病变,绝大多数的结肠癌均由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由患肉发展到癌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结直肠息肉在普通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可高达1%左右,息肉切除后也有较高的复发率,我们对138例腺瘤性息肉切除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1~3年内息肉再发患者为76例(55.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发生情况及腹腔镜结肠镜对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6年12月该院25例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行腹腔镜结肠镜处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直肠癌患者结肠镜检查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为24.10%,显著高于同期结肠镜检查结直肠息肉检出率的12.19%(P<0.01)。直肠癌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前、术中行结肠镜息肉摘除16例;术前结肠镜下注射亚甲蓝标记或术中结肠镜引导,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术的同时行含息肉的结肠部分切除5例;直肠癌合并升结肠息肉恶变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同时行右半结肠切除1例;息肉靠近直肠癌一并行直肠癌根治性切除3例。结直肠息肉切除率100%,未出现并发症。25例术后随访0.5年~4.0年,2例死于肿瘤转移,23例存活,无肿瘤或息肉复发。结论直肠癌患者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较高。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术前或术中有必要行结肠镜检查,同时根据息肉情况选择结肠镜息肉切除或腹腔镜下息肉切除。  相似文献   

11.
正结直肠息肉与大肠癌的发生关系密切,特别是腺瘤和息肉均视为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与炎性增生息肉在结肠镜下行高频电凝或电切治疗后存在复发和恶变可能,并且微小息肉镜下处理较为困难。作者在结直肠息肉结肠镜下高频电凝或电切治疗后予塞来昔布口服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5月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门诊病例175例,所有病例均发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非甾体类抗炎药是否能预防结直肠新生物。方法全面收集已发表或未发表的有关化学预防结直肠新生物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9个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被纳入系统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在一定的时间内阿司匹林可预防结直肠腺瘤的发生[RR0.81,95%CI(0.72,0.91),P=0.0005],但不支持阿司匹林预防结直肠癌[RR0.97,95%CI(0.79,1.20),P=0.79],也不支持苏林酸和塞来昔布预防或治疗结直肠息肉或家族性结肠息肉[RR0.71,95%CI(0.49,1.03),P=0.07和RR0.90,95%CI(0.76,1.07),P=0.23]。结论阿司匹林可预防结直肠腺瘤的发生,在每10~18个病例中可预防1例病人发生腺瘤。但阿司匹林的预防能否代替肠镜下结直肠息肉的切除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非甾体类抗炎药预防结直肠新生物的临床意义值得考虑。  相似文献   

13.
239例大肠癌术后结肠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大肠癌术后结肠镜下改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1年2月239例大肠癌术后患者结肠镜检查及活检结果。结果发现大肠癌12例(其中吻合口复发9例,非吻合口大肠癌2例,直肠息肉恶变1例),回肠癌(右半结肠癌术后)1例;吻合口重度不典型增生2例;大肠息肉4l例(吻合口息肉14例,其他部位27例,其中腺瘤性息肉9例),占17.2%。结论大肠癌术后可再发良、恶性病变,应常规复查肠镜,以便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输尿管息肉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原发性输尿管息肉的发病年龄、好发部位及术后复发与恶变情况,为以后对原发性输尿管息肉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06年10月在我省近百所医院治疗的1035例原发性榆尿管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小于40岁的原发性输尿管息肉患者1007例,占患者总数的97.29%,其余年龄段的仅占2.71%;发生在输尿管上段663例,占患者总数的64.06%,中下段372例,占总数的35.94%。术后发现1035例患者只有2例复发、1例恶变。结论原发性输尿管息肉好发于40岁以下的青壮年;好发部位为输尿管上段;术后很少复发或恶变,只发生在一些老年患者中,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查肠癌并发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至2004年收治手术的78例大肠癌致肠梗阻病例资料。结果:78例患者中二期行右半结肠切除16例,一期行左半结肠切除33例,一期行左半结肠或直肠上段癌切除,近端结肠造瘘,封闭远端结肠或直肠二期吻合19例,直肠癌晚期无法切除根治行乙状结肠造瘘10例。术后并发症发生14.1%(11/78),围手术期死亡5.1%(4/78)。结论:加强临床认识,合理选择外科治疗方法,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C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结直肠腺瘤、腺癌的关系。方法对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结肠镜及病理学检查,排外家族性腺瘤性息肉及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其中患结直肠腺瘤、腺癌的2型糖尿病患者51例(研究组),无结直肠腺瘤、腺癌的2型糖尿病患者51例(对照组),测定2组的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空腹c肽(4.20±1.22)nmol/L,糖化血红蛋白(8.68±1.62)%;对照组空腹C肽(3.01±1.28)nmol/L,糖化血红蛋白(7.42±1.02)%。研究组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空腹c肽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结直肠腺瘤、腺癌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1年来肝切除治疗45例肝内胆管结石,其中左肝外叶切除30例,左半肝切除5例,肝方叶切除2例,右半肝切除1例,右肝后叶切除3例,左右肝部分切除4例。结果 肝内胆管结石以左肝为多见,本组40例(88.9%),术后残留结石6例(13.3%)。并发症8例(17.8%)。随访39例,复发2例,优良率为94.9%。结论 肝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最主要的有效方法,注意术前定位诊断、围手术期处理以及胆道镜配合应用可以降低残石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消化道大息肉高频电圈套切除 ,容易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近 2年来我们采用预防性局部粘膜下注射药物后 ,做圈套切除大息肉 ,取得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对有下消化道症状者先行电子结肠镜检查 ,发现大息肉 (直径大于 2cm ) 11例。其中男 7例 ,女 4例 ,年龄 31~ 76岁 ,位于直肠 4例 ,乙状结肠 6例 ,结肠脾曲 1例 ,多发性息肉 3例。息肉性质 :管状腺瘤 5例 ,绒毛管状腺瘤 2例 ,绒毛状腺瘤 3例 ,炎性增生性息肉 1例。腺瘤顶部癌变 1例 ,腺瘤伴重度非典型增生 1例 ,腺瘤伴中度非典型增生 2例。息肉形态 :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内镜下息肉切除后常有残余组织存在,应用氩离子凝固术处理结直肠无蒂扁平隆起型息肉切除后的残余组织,评价其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2004/2007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33例患者的61枚结直肠息肉行内镜下电切治疗,术前病理检查明确息肉类型,电切后氩离子凝固术处理息肉残基,治疗初始输出功率为40~50 W,如凝固不全,则每次逐渐递增5 W,直至将病灶完全清除.术后1,3个月内镜随访,复发者行病理检查及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结果:①61枚息肉均经ICC200圈套器切除,残断均以氩离子凝同术凝同治疗,一次性治疗均满意清除.②平均2.4个月随访中31例(93.9%)患者的59枚(96.7%)息肉破坏完全.其中2例直肠腺瘤性息肉治疗后1个月出现复发,病理检查为绒毛性腺瘤.③最终输出功率和病变大小呈正相关(r=0.97,P<0.05),输出功率在绒毛性腺瘤、管性绒毛性腺瘤和管性腺瘤、增生和炎性息肉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④氩离子凝固术治疗中,18例出现腹胀,1例出现黏膜下气肿,其余无特殊并发症.结论:氩离子凝固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结直肠息肉残基的处理方法,位于直肠较大的绒毛状腺瘤性息肉应使用较高的功率,并加强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年结直肠腺瘤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方法总结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144例青年患者(≤35岁)结直肠腺瘤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结果收集青年结直肠腺瘤144例,年龄14~35岁,平均(29.5±4.8)岁,男∶女=1.7∶1(91∶53);结直肠腺瘤检出率3.1%(200/6446),低于中老年组17.8%(4155/23306);61.8%(89/144)的腺瘤位于左半结肠,26.4%(38/144)位于右半结肠。高危腺瘤所占比例为36.1%(52/144),锯齿状腺瘤占全部腺瘤的比例高于中老年组[4.1%(6/144)vs 1.0%(3/288)](P <0.05)。结论青年结直肠腺瘤检出率低于中老年患者,但高危腺瘤仍高达36.1%,而且右半结肠腺瘤比例同样较高,因此对有症状的青年患者应尽早行全结肠镜检查。另外,青年患者锯齿状腺瘤比例较高,应引起内镜医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