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尽早去除创面坏死组织、重建皮肤结构和功能,是大面积深度烧伤治疗的关键和最终目标。表皮干细胞作为皮肤组织特异性干细胞,拥有无可置疑的潜能。 目的:总结表皮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现状。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01/2010-10 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epidermal stem cells,basic stud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2005-01/2010-10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表皮干细胞”,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文献271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8篇。 结果与结论:表皮干细胞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自我更新能力和高度增殖能力的细胞,具有慢周期性和对基底膜的黏附能力,其增殖分化受到壁龛及Wnt信号通路、MAPK、c-Myc、Notch信号传导通路、细胞因子等的调控。目前尚无公认的特异性标志物,可用于创面修复、基因治疗、组织工程领域。随着表皮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将为皮肤基础研究、创面功能修复和皮肤遗传病的治疗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是干细胞移植研究的热点,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存在争议。 目的:回顾总结近年来对于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前景的研究。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90年1月至2013年11月)和中国知网数据库(2011年至2013年),检索关键词为“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表面抗体;诱导分化;临床应用”。 结果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可表达多种表面抗原,但没有特异性,同时其具有自我更新和向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骨骼肌细胞和神经细胞等的多向分化能力。由于其多向分化潜力,且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还具有免疫调节能力,已成为再生医学、血液学和免疫学方面细胞疗法的候选细胞。间充质干细胞临床试验已处于第三期,尽管数据还不多,已发现存在利于肿瘤生长和转移、增加侵袭性真菌感染等方面问题。即使如此,其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疾病面方面仍存在良好的应用前景。所以,找出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的作用原理及修复其产生的不良影响是目前干细胞移植研究的重点。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MSCs)以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中CD146+细胞亚群的生物学特性。方法用磁珠分选法分选不同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获得高纯度CD146+亚群;用流式细胞计量术分析表型;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成脂诱导分化后油红O染色;RT-qPCR检测成脂相关基因LPL、C/EBPα和PPARγ表达;成骨诱导分化后ALP染色,检测成骨相关基因ALP、OPN和RUNX2表达;检测细胞干性基因及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检测细胞体外成管能力。结果 3种组织来源CD146+ MSCs具有相似的形态,表达除CD106外相似的细胞表面标志分子。与其他两种细胞比较,CD146+AMSCs表达更高的干性基因OCT-4、SOX2和NANOG。在相同的诱导时间,CD146+ UCMSCs成脂和成骨能力较其他两种来源的CD146+MSCs弱。3种组织来源的CD146+ MSCs均可表达血管内...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白血病原代细胞的体外培养,研究白血病干细胞(LSC)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分离18例白血病患者骨髓或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MNC),在体外进行培养观察,并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分离的MNC中LSC的数量及和细胞表面标记.结果 从白血病患者中分离的MNC在体外培养1周后基本死亡.流式检测分离的MNC中免疫表型是CD34+CD38-CD123+的细胞群约有0.676%(0.03%~2%).结论 白血病干细胞难以在体外培养生长及扩增.外周血及骨髓中分离白血病患者的单个核细胞中,极少部分细胞表达干细胞标志.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白血病原代细胞的体外培养,研究白血病干细胞(LSC)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分离18例白血病患者骨髓或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MNC),在体外进行培养观察,并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分离的MNC中LSC的数量及和细胞表面标记。结果从白血病患者中分离的MNC在体外培养1周后基本死亡。流式检测分离的MNC中免疫表型是CD34 CD38-CD123 的细胞群约有0.676%(0.03%~2%)。结论白血病干细胞难以在体外培养生长及扩增。外周血及骨髓中分离白血病患者的单个核细胞中,极少部分细胞表达干细胞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从人脂肪组织中获取人脂肪干细胞(hADSCs)的方法,并观察其形态特点、生物学特性、多谱系细胞分化的特点及间充质来源细胞表面相关标志的表达,探讨脂肪干细胞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应用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人脂肪组织,分时间段收集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29、CD34、CD44、CD45、CD105等间充质来源细胞表面相关标志抗原的表达;利用成脂、成骨及成软骨诱导培养基对hADSCs进行定向分化诱导,观察细胞随诱导时间延长形态的变化,分别于诱导第11、14、21天进行油红O染色、茜素红染色及阿尔新蓝染色;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检测hADSCs的增殖功能。结果 ①原代培养的hADSCs接种48 h后大部分细胞贴壁,为多角形的单层细胞;第3代细胞分裂增殖旺盛,细胞细长且排列规律;第8~9代后细胞形态不规则,胞内颗粒明显增多。②第3代hADSCs的表面抗原标记结果:CD29、CD44、CD105阳性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8.89%、93.73%、86.99%;CD34、CD45阴性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16%、0.11%。③hADSCs成脂诱导第11天、成骨诱导第14天、成软骨诱导第21天时细胞分化达到高峰,油红O染色、茜素红染色、阿尔新蓝染色均为阳性;④第4、5、6代(P4、P5、P6)hADSCs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均呈增长趋势,细胞平均从第24 h开始进入指数增长期,三代之间细胞增殖功能比较: P4>P5,P6>P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次成功从人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出目的细胞,经初步鉴定,证实其为hADSCs,同时成功对hADSCs进行了成脂、成骨及成软骨定向诱导分化。hADSCs的增殖能力可能会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有所下降;无血清刺激也可能会影响hADSCs的增殖功能,使其增殖能力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神经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干细胞是指一类具有向多个细胞系分化 (神经元细胞及胶质细胞 ) ,同时又有自我更新的细胞。干细胞 (stemcell ,SC)的定义多年来不断修正 ,大多数生物学家和医学家认为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与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 ,能产生表现型与基因型和自己完全相同的子细胞 ,同时还能分化为祖细胞。已往研究表明 ,成年的哺乳动物的神经元缺乏再生能力 ,造成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恢复相当困难 ,也是临床上治疗神经创伤及神经变性难以取得满意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对神经干细胞的研究 ,已经从胚胎及成年的脑组织中分离、纯化出神…  相似文献   

8.
毛囊是皮肤重要的附属结构 ,毛囊特定部位存在具有干细胞性质的细胞群 ,其不仅具有巨大的增殖潜能 ,而且能多向分化 ,是表皮、毛囊和皮脂腺细胞补充的来源 ,毛囊干细胞在组织维持与更新以及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均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离胎儿骨髓源性亚全能干细胞及体内、外向肝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免疫磁珠方法分离胎儿骨髓源性亚全能干细胞,体外培养鉴定,诱导分化。制备肝功能衰竭重度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模型。肝原位输注106左右CD105^+细胞,对照组分别输注106左右的CD105^-细胞或同等体积的培养液。移植细胞后2d、7d、1个月、3个月时分别取3只鼠的血清及组织标本行肝功能和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免疫磁珠筛选后的免疫细胞化学检测CD105呈弱阳性表达;细胞在对数生长期的倍增时间为30h左右;约传10代后进入衰退期;SCID鼠移植细胞3个月后用鼠抗人白蛋白抗体检测小鼠肝脏中的人白蛋白,可见有点状或小灶状表达。结论来源于胎儿骨髓的亚全能干细胞可以在体外及肝脏微环境下转化为肝细胞样细胞。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组织微环境在细胞转化中的机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为开发诱导胎儿骨髓亚全能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修复方面的作用已有大量报道,最近还发现其具有免疫调节功能,但对于其发挥作用的具体途径仍不够清楚。 目的:讨论间充质干细胞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0/2010有关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损伤后的归巢特性及发挥免疫调节功能机制的文献。检索词为“mesenchymal stem cells,tissue repairing,homing,immunomodulatory”,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检索文献包括研究原著及综述,排除重复性研究。 结果与结论:共保留50篇文献归纳总结。间充质干细胞参与组织损伤修复的作用已被证实,最近发现其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作用的相关机制多效而复杂,多种因子介导的腺体-受体反应及相关免疫细胞参与此过程。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相关机制仍不完全明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及完善。  相似文献   

11.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恢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后免疫重建的规律。方法测定血液肿瘤患者auto-PBSCT前后淋巴细胞各亚群的绝对值。结果部分亚群在移植前低于正常。移植后各细胞亚群恢复时间不同,其中NK细胞在6个月恢复;B细胞在9个月恢复正常。T细胞总数在9个月恢复正常,其中主要为CD3 CD8 细胞。CD3 CD4 细胞在18个月恢复,而CD4 CD28 细胞在2年内仍未恢复。CD3 CD8 细胞在移植后早期有所下降,在3个月时恢复并高于正常,至9个月时逐渐下降至正常。CD3 CD8 细胞的主要部分是免疫表型呈活化的T细胞,即CD8 HLA-DR 细胞和CD8 CD38 细胞。两者分别在1个月和3个月时高于正常,在9个月时恢复正常。结论血液肿瘤患者移植前即存在淋巴细胞亚群异常的前提下,移植后NK细胞最先恢复,其次为B细胞,T细胞各亚群中CD3 CD8 细胞恢复较早,其中主要为活化T细胞。  相似文献   

12.
背景:肿瘤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不定分化潜能的种子细胞,可以形成不同分化程度的肿瘤细胞, 是恶性肿瘤不断生长、复发转移、无法被传统的放化疗方法彻底杀死的根源。 目的:总结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 方法:由作者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中检索以“肿瘤干细胞,分离培养,生物学特性” 为中文关键词,计算机检索1990-01/2010-12有关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的文章,经检索共查到相关文献45篇。经阅读标题、摘要、全文后,排除内容重复、普通综述、Meta分析类文章后,筛选纳入22篇文献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在肺癌、胰腺癌、结肠癌、肝细胞癌、神经系统肿瘤等多种脏器肿瘤中,CD133被作为鉴定肿瘤干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之一。巢蛋白、波形蛋白和CD117在神经系统肿瘤干细胞中有表达。CD44及内皮素转化酶在肺癌肿瘤干细胞中的表达具有意义。CD44和CD24可作为分选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中肿瘤干细胞的表面标志。而CD166在大肠癌肿瘤干细胞中高表达。  相似文献   

13.
人胚胎脐血间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人中期胚胎脐血间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探讨其在自体宫内基因转移/治疗(IUGT)领域的应用前景。方法: 采用L-DMEM完全培养液培养中期胚胎脐血间质干细胞(MSC);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表面标记;地塞米松/胰岛素等作为脂肪细胞诱导液,β-甘油磷酸钠/抗坏血酸等作为成骨细胞诱导液分别诱导细胞分化;将携带有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腺病毒转染MSC,荧光显微镜下检测MSC表达转基因特性;F344新生大鼠肝内注射MSC,免疫荧光检测6周后不同组织器官中人MSC存在;非肥胖型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性小鼠(NOD/SCID)皮下注射MSC,病理切片检测第30 d细胞体内成瘤性。 结果:3 mL人中期胚胎脐血可以分离、培养出MSC,细胞均一地表达CD29、CD44、CD59、CD105、CD166,不表达CD34、CD45、CD80、CD86、CD42a、HLA-DR分子,体外培养中具有成脂、成骨能力;细胞表达转基因产物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率高达56.32%±3.28%;在新生大鼠体内,人中期胚胎脐血来源的MSC能向多个不同组织器官迁移,在NOD/SCID小鼠内不具有成瘤性。结论:人中期胚胎脐血MSC适合中、晚期胚胎自体IUGT靶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兔肌源性干细胞(MDSCs)的分离及特征和表型研究。方法:取1.5月龄新西兰兔大腿肌肉,采用差速贴壁分离Preplate技术,分别用Ⅺ胶原酶、dispase蛋白酶以及胰蛋白酶分步消化肌肉,并用差速贴壁法分离晚期贴壁的细胞,流式细胞仪(FCM)、免疫细胞化学以及Western blotting等检测初步确定细胞表型。结果:进行连续6 d的差速贴壁分离。第3 d开始得到较多量的圆形或短梭形细胞,簇样生长,体积明显小于骨骼肌细胞及其它杂细胞,10 d左右汇合,有极强的融合生长倾向。细胞在汇合度<30%传代可较好地保持原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示MDSCs>80%为desmin+,>70%为Bcl-2+,>95%为CD45-,免疫细胞化学定性示desmin+。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随着细胞的纯化,α-SMA表达越来越弱。而细胞高汇合度(>50%)或低血清培养时极易融合成肌管或肌细胞链,skeletal myosin+。结论:MDSCs具有desmin、Bcl-2高水平表达和CD45极低水平表达的特性,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MDSCs是组织工程研究的一种新型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祖细胞干细胞特性及移植入视网膜后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视网膜祖细胞的干细胞特性及移植入视网膜后的存活和迁移。方法:体外培养胎龄18d 大鼠的视网膜细胞,用 RT-PCR、细胞免疫荧光方法鉴定其增殖分化;成年 SD 大鼠腹腔注射 N-甲基-N-亚硝基脲形成视网膜感光细胞退化的动物模型,培养的视网膜祖细胞用 CM-Di(?) 标记后,移植入模型鼠的玻璃体腔。结果:视网膜祖细胞体外表达中间神经丝蛋白 nestin;表达 Flk-1、Pax6及 Notchl 的 mRNA;能掺入 BrdU;分化后表达视网膜各类细胞特异性蛋白;移植后在实验组大鼠视网膜能存活及迁移,而在对照组中仅聚集在玻璃体腔。结论:视网膜祖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移植入受损伤视网膜后,能存活、整合及迁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正常人周围血NKT细胞的频率、表型特征及功能,进一步了解NKT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分离正常成年人PBMCs,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CRvβ11、CD4、CD8、CD45RA、CD62L、CCR7等表面分子的表达;PMA+Ionomycin刺激PBMCs后,检测细胞因子的产生。结果:正常成年人周围血CD3+TCRvβ11+NKT细胞的平均频率为0.35%,其范围为0.11%~1.20%。根据CD4和CD8分子的表达,可将CD3+TCRvβ11+NKT细胞分为CD4+、CD8+、CD4-CD8-三个亚群,分别为56.24%、25.82%、16.47%。此外多数CD3+TCRvβ11+NKT细胞表达CD45RA,近半数细胞表达CD62L,少数细胞表达CCR7。细胞因子表达的结果显示,经PMA和Ionomycin刺激后,近30%的CD3+TCRvβ11+NKT细胞分泌IFN-γ,6.9%的细胞分泌IL-4。CD4+NKT细胞产生IL-4的量要明显高于CD8+NKT细胞,但IFN-γ的表达二者没有明显差别。重要的是初始和记忆性NKT细胞都能产生细胞因子,以记忆性NKT细胞为主。结论:正常人周围血中CD3+TCRvβ11+NKT细胞的频率很小,但其表型复杂,产生细胞因子IFN-γ和IL-4的频率高,参与免疫调节及免疫应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独特的免疫负调节特性,能在不同层次作用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通过直接接触、分泌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或调节这些细胞的代谢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可望在干细胞移植后免疫重建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离、鉴定表皮干细胞 ,先后研究了integrinβ1 ,integrinα6 ,P6 3,角蛋白K19,cateninγ等干细胞的特异性分子标志 ,但尚无完全统一的结论。目前认为KSC主要分布于毛囊的膨大部分及真皮乳头尖上或位于网状嵴的顶部。为了使KSC在体外仍保持干细胞特性 ,常用的培养条件为J2 3T3加FAD加HICE加FCS。表皮干细胞在细胞形态、动力学特征、对细胞外基质的粘附特性、分化潜能、克隆形成能力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表皮干细胞在烧伤、创伤等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治疗以及皮肤疾病的细胞疗法、基因治疗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背景:研究证实脂肪组织提取物中存在脂肪来源的干细胞,并表现出多向分化的潜能,但是关于其体外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不够深入,其细胞表型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争议。目的:观察脂肪来源的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细胞免疫表型。方法:取吸脂手术中废弃的人脂肪组织,胶原酶消化法获得脂肪来源的干细胞,体外传代培养,并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生长曲线测定,免疫组织化学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表型。结果与结论:脂肪来源的干细胞生长旺盛,呈成纤维细胞样生长,15 代以内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细胞表面标记 CD29,CD44,CD105 表达阳性,CD34,CD45 表达阴性;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D29,CD44,CD105,MHC-Ⅰ为阳性,CD3,CD14,CD19,CD31,CD33,CD34,CD45,CD106,CD117,CD184 为阴性。结果说明脂肪来源的干细胞体外生长能力旺盛,高表达干细胞相关抗原,可长期传代且保持低分化状态。  相似文献   

20.
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工程技术发展的关键是获得具有来源方便、广泛、具有分化能力的种子细胞。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发现及研究,证明了它可以充当这一角色。它具有多项分化潜能,在合适的诱导条件下可以分化为骨细胞、软骨细胞、神经前体细胞、心肌细胞等。它的这些分化能力,给临床上一些疾病如组织缺损性疾病,心肌梗死,基因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曙光。脂肪来源的干细胞,因其取材方便、安全和扩增速率高等特点必将在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方面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