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心肌酶谱与cTnI三联金标联合检测对AMI发病不同时段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性.方法对急性胸痛不同时段疑为AMI的患者,心肌酶谱用速率法测定,cTnI三联用免疫金标法测定.结果在AMI发病0~5h内,MYO的灵敏度最高;病后5~10h,CK及CK-MB、CTnI及AST的灵敏度都为100%.AST及cTnI的灵敏度已明显升高;在发病后10~72h,CK及CK-MB、cTnI对AMI诊断的特异性最高.结论 cTnI、MYO、CK-MB三联金标检测与心肌酶谱分析是AMI早期诊断的最好组合,对AMI不仅能起到早期诊断的效果,而且还可对发病后不同时段进行全程观察,并能进一步了解是否有再次发生AMI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AMI患者、3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26例骨骼肌损伤(SM)患者和25例健康者进行血清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并对AMI患者胸痛发生不同时段cTnI、CK—MB值进行动态观察。结果AMI患者入院时cTnI、CK—MB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8.5%和56.3%。CK—MB在UAP组及SM组有较高的阳性率,而cTnI在UAP组和SM组中未检出。cTnI在AMI发生4h内即显著升高,两项指标的最高峰值在8~16h内均可出现,72h后CK—MB降至临界值,而cTnI在7d后仍高于对照组。结论cTnI在AMI早期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因其具有较宽的时间诊断窗口和独有的特异性,所以是早期诊断AMI较敏感和特异的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后血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动态变化。方法:应用免疫干膜层析技术,连续测定了84例AMI早期(1—8h)入院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中cTnI,结果与心肌酶(CK、CK—MB)对比。结果:AMI时血中cTnI升高时间较早,持续时间更长,且对心肌细胞损伤诊断的准确性、灵敏性和特异性均优于心肌酶,尤其cTnI定性测定方法简单。出结果迅速。结论:心肌肌钙蛋白I定性测定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测定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临床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5例胸痛患者采用快速检测患者发病0~3h,3~6h和6h后血清H—FABP,并与常规静脉血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比较,分析3种心肌标志物在诊断不同发病时段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在0~3h和3~6h时段诊断AMI的敏感性H—FABP(66.7%、92.3%)明显高于cTnI(33.3%、6125%)CK—MB(0%、61.5%);特异性方面与CK—MB相当但明显优于cTnI。结论:H—FABP在AMI发生3h内较cTnI和cKMB更具有早期诊断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常规的检测项目肌酸激酶MB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进行同步比较,为AMI的诊断提供更好的指标。【方法】对临床确诊的44例AMI患者,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上述四项指标的检测,探讨其变化过程,并同时与50例健康人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4例患者的CK—MB在AMI发生后4~8h升高,在12~24h达高峰值,与健康组比较,其平均值在4~8h时有显著差异。CTnI在AMI后1~3h开始升高,12~24h达高峰。MYO和H—FABP在AMI发生后1h即开始很快升高,比CK—MB提前2~5h释放,4~8h达最高峰。【结论】CK—MB作为早期诊断指标欠佳,cTnI作为早期诊断指标比CK-MB好,但次于MYO及H—FABP,MYO和H—FABP是AMI的早期诊断最佳指标,四项指标同时检测将更加提高AM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  相似文献   

6.
心肌肌钙蛋白Ⅰ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AMI患者血清cTnI,用全自动化分析仪测定心肌酶学(CK、CK-MB、LDH、AST).结果 cTnI测定敏感性高于心肌酶学测定(P<0.05).结论 cTnI是一种特异性和敏感性具佳的心肌损伤血清标志物,对AMI的诊断价值高于心肌酶学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质量、肌钙蛋白(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以65例AMI临床确诊病例为研究组,6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65例其他心脏病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为对照组,于不同时间用化学发光法检测MYO、CK—MB、CTnI含量,比较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随访AMI组患者心脏病性猝死及心绞痛事件发生情况,确定联合检测和独立检测的最佳时间具有的不同诊断价值。结果AMI组(症状6~24h)CTnI、MYO、CK—M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症状发生后的2—6h采样分析,CTnI、MYO联合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1.8%、87.8%;89.4%、50.6%,MYO有高的阴性预示值。在症状发生后的6—12h采样分析,CTnI、MYO、CK—MB联合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95.4%、99.6%;98.9%、80.6%;90.6%、80.9%。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症状发生后的12~24h采样分析,cTnI、CK—MB联合诊断AMI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100%;96.9%、87.3%,可达到最佳敏感性和特异性。在症状发生后的24—72h采样分析,cTnI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9.5%和100%。结论联合检测MYO、CK—MB、CTnI能够更准确的诊断AMI,不同时间段各项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较大,因此根据不同的选择可提高AMI的诊断率和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将临床确诊为AMI的82例患者(观察组)和9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cTnI、MYO、CK—MB检测,并对两组3种检测指标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cTnI、MYO、CK—M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随疾病发作时间延长,cTnI和CK—MB血清水平呈上升趋势,MYO呈下降趋势;3种检测指标以MYO出现峰值的时间最短,其次为cTnI和CK—MB。结论血清cTnI、MYO、CK—MB联合检测对AMI的早期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型心肌损伤标志物与传统心肌酶对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该院有AMI发病指征的疑似21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时间段有胸痛指征疑似AMI但确诊为非AMI的2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初诊患者均检测新型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钙蛋白(cTnI)、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红蛋白(MYO)和传统心肌酶谱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在发病后3h,3~6h,以3h间隔抽取静脉血离心血清。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0~3h、3~6h的H-FABP、cTnI和MY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逐渐升高,升高幅度明显大于传统心肌酶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6h的CK-MB、LDH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cTnI、MYO敏感度和特异度均相对高于传统心肌酶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FABP在3~6h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均最高。结论传统心肌酶用于排除AMI疑似患者,缺乏敏感度和特异度,可采用连续监测法代替判断AMI。新型心肌损伤标志物用于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敏感度及特异度均优于传统心肌酶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l)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常规的检测项目肌酸激酶MB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进行同步比较,为AMI的诊断提供更好的指标。[方法]对临床可疑的81例AMI患者测定全血eTnI、MYO、CK—MB质量,并同时对血清中H—FABP进行定性分析,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入院后24h内CKMB、cTnI、和H—FABP对AMI的敏感性分别为:80.5%、77.8%、91.6%、83.3%;特异性分别为:77.8%、77.8%、66.7%、100%。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胸痛发作6小时内MYO诊断敏感性较高(95.45%),其次H—FABP(77.27%),CKMB(72.73%),cTnI(68.18%)。[结论]H—FABP较cTnI,CKMB,MYO对早期AMI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有望成为新的AMI早期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重视心肌标志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标志物 (cardiacmarkers)及其临床应用是近年来检验医学中发展最快的方面之一。早在 195 4年Ladue等首先报告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时增高可用来诊断AMI。随后临床开始相继根据血中各种酶来辅助诊断AMI。除AST外 ,还有乳酸脱氢酶 (LD)、肌酸激酶 (CK)、α 羟丁酸脱氢酶 (HBD)。临床实验室常将此 4种酶组合成“心肌酶谱” ,用于AMI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后又发现测定CK和LD同工酶能大大提高诊断AMI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而且CK MB的特异性明显优于LD1。CK MB曾被认为是诊断AMI的“金标准”。 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28例AMI患者、40例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31例骨骼肌损伤(SM)患者血清中的cTnI、Mb、CK—MB的含量,与30例健康者对照比较,并对AMI患者在胸痛发生不同的7个时段进行了动态检测。结果AMI患者入院时cTnI、Mb、CK—MB含量增高,均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4.3%、71.4%、60.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MB在uAP组和SM组、Mb在SM组中有较高的阳性率,而cTnI在sM组中未检出,在UAP组中阳性率为7.5%,且均值小于临界值。cTnI、Mb在AMI发生5h内呈显著升高,3项指标的高峰值在8~16h段,72h后Mb、CK—MB降至临界值,而cTnI7d时血清中的含量仍高于对照组。结论在AMI早期诊断价值上cTnI、Mb、CK—MB基本相同,Mb虽然敏感性高于CK—MB,但在非AMI疾病中也有一定阳性率,故特异性不如cTnl;而cTnI在血清中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具有独特的特异性和更宽的诊断时间窗,诊断有效性明显优于CK—MB,是AMI早期诊断的首选指标;各指标联合测定,可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排除AMI。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AMI),因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死亡率极高,早期诊断治疗,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过去认为CK—MB是诊断AMI的生化金指标,但随着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都证实,在各类肌肉损伤的疾病中CK—MB都有明显升高。且健康人的CK—MB浓度个体差异也较大。心肌肌钙蛋白I(CTrd)是唯一来自心脏的一种高特异性收缩调节蛋白,肌钙蛋白在AMI时出现的时间长,灵敏度高。作者利用美国Bayer公司的ACS:180SE全自动化学光自动分析仪(Antomated chemiluminescence system)的专用诊断试剂盒,通过对50例AMI和CTnI和MYO两指标观察,发现CFnI在患者血清中高浓度水平维持时间长,平均5~7d,峰值出现在发病36h,37.2±13.1ng/ml;MYO在发病后1h明显升高,6~8h达到峰值,平均858±314ng/ml,尔后迅速下降,同时分析了30例非AMI患者血清中CTnI,个别患者出现CK—MB轻度增高,CTnI也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心肌酶谱与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在病毒性心肌炎(VM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10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ECG.心肌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与cTnI指标。结果心电图异常者占89.4%,其中过早搏动所占比例最多。VMC患者中,cTnI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K和CK—MB,而且病程越长,差异越明显。结论与CK和CK—MB相比,cTnI特异性高,诊断窗口时间长,可作为诊断VMC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比较血清心肌酶谱[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为分析心肌酶谱在AMI诊断中的价值,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该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有心前区疼痛或有胸闷气短症状患者共98例,临床确诊AMI共54例,设为AMI组,排除44例,设为疑似AMI组。健康对照组收集该院体检中心经体检确认的健康人60例。检测各组AST、LDH、CK、CK-MB活性,对AMI患者在2~6及6~12、12~24h分别进行3次测定。结果 4项心肌酶指标中,CK-MB的诊断价值最高,AMI患者6h时,CK-MB的ROC曲线下面积0.93,灵敏度87%,特异性86%;4项指标联合检测时,AMI诊断特异性可达到97.73%。结论在心肌酶谱中,CK-MB升高是临床筛查诊断AMI最敏感的指标,且联合串联诊断时可显著减少其误诊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两项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h‐FABP)与两项心肌酶(CK ,CKMB)对诊断早期AMI的相关性、敏感度、特异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该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指征的疑似21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时间段有胸痛指征疑似AM I确诊非急性心肌梗死的2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初诊患者均检测(cT nI、h‐FABP ,CK ,CK‐MB),在发病后<3h,3~6h,6~12h以3小时间隔抽取静脉血离心血清。比较两组检测结果。回顾分析临床确诊AMI病例,比较AMI初诊发病0‐3h检测的cTnI、h‐FABP、CK ,CKMB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和ROC曲线面积。结果研究组0~3 h、3~6 h、6~12 h的cTnI、H‐FABP、CK、CKM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检测同一项目的三个时间段的Pearson相关性 r值>0.95存在显著性相关,两个不同项目的Pearson 相关性 r值是≥0.8高度相关。AMI初诊发病(0‐3 h)诊断敏感度最高h‐FABP是78.8%,特异性最高h‐FABP是89.7%。ROC曲线面积h‐FABP 0.972,cTNI 0.880,CK 0.544, CKMB 0.598。结论两项心肌标志物(cTnI、h‐FABP)和两项心肌酶(CK ,CKMB)对诊断早期AMI ,存在发病时间和病情进展的显著相关性,证明连续监测对诊断AMI和早期开展治疗的溶栓、再通、再梗死的观察有重大意义。诊断早期AMI初诊发病,首选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心肌标志物,是诊断AMI的金标准,同时利用项目相互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需应用联合检测和动态检测,对较小的心肌损伤、不稳定型心绞痛无心肌梗死表现,能有效判断心肌损失面积和AM I治疗的预后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文朝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1):2013-2015
目的探讨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及鉴别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lO年12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其中45例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设为观察组,其余45例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经过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异常,最终确定为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酶活性、心肌蛋白及同工酶电泳检查。采用免疫抑制法测定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肌钙蛋白l(cTnI)和肌红蛋白(MYO),记录CK、CK—MB、cTnI和MYO等含量,比较观察组患者心肌标志物不同时间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CK、CK—MB、cTnI及MYO含量升高明显,其中CK、MYO含量升高最为显著(P〈0.05)。CK、CK—MB在发病3-6h后快速升高,均于24h左右达高峰,经治疗3-5天后恢复;cTnI前24h与CK—MB同步,但在血中维持时间较长;MYO在发病后12h发生异常,12h内达到峰值(P〈0.05)。结论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检出率,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时的检测意义。方法:比较102例冠心病患者的cTnI和心肌酶谱的测定结果。结果:AMI患者的阳性率分别为:cTnI 87.5%、CK-MB62.5%、CK56.3%、AST46.9%、LDH40.6%。结论:AMI患者胸痛后10h血清cTnI的敏感性最高,血清cTnI对AMI诊断的特异性明显高于心肌谱(CK、Cl-MB、AST和LDH),对诊断AMI有重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快速床旁心肌钙蛋白 I(cTnI)、肌红蛋白(MYO)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联合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例74例为患病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健康对照组。不同时间用床旁快速免疫定量法测定 cTnI、MYO、CK-MB 水平,比较诊断 AMI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确定联合检测和独立检测的最佳时间具有不同的诊断价值。结果 AMI 组发病有症状2~12 h cTnI、MYO、CK-MB 阳性率均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在发病有症状后6~12 h 采集标本分析,cTnI、MYO、CK-MB 联合检测诊断 AMI,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发病有症状后的12~24 h 采集标本联合检测 cTnI、CK-MB 诊断 AMI。可达到最佳敏感性和特异性。在发病有症状后24~72 h 采集标本分析,cTnI 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100.0%和100.0%。结论床旁 cTnI、MYO、CK-MB 联合检测能够方便、快速诊断 AMI,不同时间段各项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差异,联合测定可以提高对 AMI 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1例疑似AMI的CTnT及其心肌酶谱的测定数据进行比较。结果AMI患者在发病后6h的各项指标阳性率分别为:CTnI 91.4%、肌酸磷酸激酶(CK)(70.3%)、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66.6%、谷草酸氨转移酶(GOT)50.6%、乳酸脱氢酶(LDH)23.4%、α-羟丁酸脱氢酶(HBDH)12.3%。发病后3~6h血清中CTnT即出现阳性且阿1性敏感性很高,与“金标准”的CK—M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阳性持续时间大部分在.5~12d;CTnT的特异性也旺著高于各心肌酶谱。结论CTnT的检测对AMI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