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CIK细胞治疗中晚期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2011年4月收治的中晚期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42例和35例健康体检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免疫指标变化。并比较应用CIK细胞治疗前后免疫指标的表达。结果治疗前后CD4、CD19、CD3/CD16+CD5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K细胞治疗中晚期消化系肿瘤,能够减轻患者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可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异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放化疗后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放化疗后肝癌患者进行异体CIK细胞治疗,同时选取32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免疫指标的变化及其与对照组的比较。比较CIK细胞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甲胎蛋白及腹同等指标的变化。结果CIK细胞治疗后,CD3+、CD4+T细胞百分牢上升,CD8+T细胞百分率下调,CD4+/CD8+比值上调,较放化疗后有明显改善(P〈0.05),腹围明显缩小(P〈0.05);各项生化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异体CIK细胞治疗安全、可行,可提高放化疗后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肝细胞损伤,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来源的干细胞体外扩增诱导生成树突细胞(DC),与同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培养,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干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提取CML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利用流式细胞术(FCM)分选纯化白血病干细胞(LSC)CD34+CD38-CD44+,体外扩增诱导生成LSC-DC.取同一患者骨髓的BMMC诱导出CIK.LSC-DC与CIK共培养,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FCM分析LSC-DC和CIK细胞免疫表型,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在LSC及LSC-DC中的表达,FCM检测LSC-DC-CIK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干细胞的杀伤及凋亡情况.结果 白血病干细胞能成功诱导为LSC-DC,其DC成熟免疫表型CD40、CD80、CD83、CD86及受体(HLA-DR)的表达均高于诱导前;共培养后CIK表面标志CD3、CDs、CD56的表达率高于单独培养CIK,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SC-DC与CIK共培养后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干细胞的杀伤率(66.94%)明显高于单独培养的CIK(3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SC-DC-CIK可诱导K562细胞凋亡,凋亡率为52.28%±3.71%,与CIK组(37.51%±1.8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对其中白血病干细胞无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结论 CML来源LSC-DC保留有干细胞特征,其与CIK共培养能杀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干细胞,但无明显的诱导干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s induced killer,CIK)对不同程度苯中毒患者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轻度(10例)、中度(9例)和重度(13例)慢性苯中毒者采用CIK细胞治疗,另外选择轻度、中度苯中毒患者19例采用升自细胞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轻度、中度苯中毒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统计重度苯中毒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2例CIK细胞治疗效果(有效率、病死率),并观察其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血细胞及骨髓恢复情况。结果轻度、中度苯中毒患者CIK细胞治疗后,白细胞和血小板恢复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32例CIK治疗组患者治疗前CD/CDs的比值均倒置(〈1),而治疗后在外周血细胞恢复正常时,CD/CDs的比例也恢复正常。重度苯中毒患者采用CIK细胞治疗有效率高达91.7%(12/13),病死率为0%。结论CIK细胞治疗对苯中毒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有明显疗效,且无毒副作用。该疗法为苯中毒治疗被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CIK细胞联合胸腺肽α-1(日达仙)在消化系肿瘤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5例消化系肿瘤患者均给予自体CIK细胞及日达仙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CD分子及患者症状体征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肿瘤标志物降低,CD分子升高,除8例死亡外,其余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自体CIK细胞联合日达仙治疗消化系肿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CIK)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的影响.方法 将61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先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然后给予CIK回输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及CD16+ CD56+分别由0.6374±0.0325、0.3217±0.0287、0.0102±0.0093及0.1224±0.0177上升至0.7125±0.0154、0.3921±0.0461、0.0178±0.0179及0.1855±0.0321,CD8+由0.3147±0.0307下降至0.2209±0.0257,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CD3+、CD4+、CD8+、CD4+/CD8+及CD16+ CD56+分别为0.6218±0.0040、0.3311±0.0278、0.3265±0.0257、0.0101±0.0108及0.1327±0.0298,与治疗前0.6325±0.0114、0.3347±0.0209、0.3316±0.0178、0.0101±0.0117及0.1479±0.03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K治疗可以改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体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输注同步化疗紫杉醇治疗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法,观察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1年11月-2013年11月在本院接受自体CIK细胞输注同步联合紫杉醇治疗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17例。检测治疗前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评估后客观有效率(CR+PR)88%。治疗后外周血CD3^+、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D3^+CD4^+比例和CD4^+CD25^+Treg细胞比例下降。治疗后血清中白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自体CIK细胞同步输注联合紫杉醇治疗上皮性卵巢癌,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患者Th1类细胞因子水平,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上皮性卵巢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沈艳丽 《中国妇幼保健》2014,(31):5180-5182
目的:分析CIK联合DC细胞免疫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将15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患者采用单纯化疗,应用表阿霉素和紫杉醇化疗方案,并应用激素来控制超敏反应的发生;实验组75例患者除单纯化疗外,应用CIK联合DC细胞免疫治疗,经过数疗程化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CD3细胞、CD3/CD4细胞、CD3/CD8细胞及NK细胞在化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化疗后CD3细胞为62.53±10.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27±11.29;CD3/CD4细胞为42.35±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81±10.32;CD3/CD8细胞为23.18±6.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25±8.37;NK细胞为28.64±7.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96±6.82;总有效率为7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67%,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IK联合DC细胞免疫治疗转移性乳腺癌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并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CIK细胞治疗对晚期肺癌患者体力的改善作用。方法136例晚期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75例、对照组61例。观察组予以CIK细胞治疗2-4周期;对照组予以最佳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体力改善率及KPS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改善率为54.7%,对照组体力改善率为14.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05,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KP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K细胞治疗能明显改善晚期肺癌患者体力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趋势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脓毒症患者自诊断成立第1、3、5天的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并与1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按照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脓毒症患者19例生存,17例死亡。生存组和死亡组第1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42±3.26)%、(12.96±3.00)%比(16.97±3.66)%,P〈0.05].生存组和死亡组第3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分别为(24.47±4.62)%和(26.61±3.85)%,均高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第5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为(18.28±4.28)%,较第3天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第5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为(36.19±5.33)%,较第3天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3天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生存组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而持续上升提示出现免疫功能麻痹,伴随病死率的升高。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作为临床评价脓毒症患者炎性反应中免疫功能状态和预后的方便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柴琴  安东建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2):2469-2471
目的研究自体CI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从34例晚期肿瘤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加入含有IFN-γ、IL-2、抗CD3单抗等细胞因子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扩增后的CIK细胞总数在4.5~6×109之间,分三次回输给患者。检测患者回输前后瘤体变化,免疫学指标和肿瘤标志物的改变,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和毒副反应。结果 34例接受CIK治疗的患者中,外周血中CD3+、CD4+、CD4+/CD8+和NK细胞(CD16、CD56)均显著上升(P0.05),CD8+下降。有效率(CR+PR+MR)为79.4%。24例CEA升高者19例下降,8例CA125升高者6例下降,4例CA199升高者均下降。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毒副反应轻。结论自体CI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能显著提高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金属支架在左半结肠癌合并梗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例左半结肠癌合并梗阻患者,均行金属支架置入梗阻后一期切除吻合,探讨其临床疗效。结果:20例患者金属支架置入梗阻后2 d腹围减少至置入前的(86.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部立位X线片示液气平减少,肠管扩张程度减轻,近端结肠最大横径减少至(4.32±0.6)cm,与置入前的(8.1±0.7)cm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腹痛、腹胀症状较术前均明显缓解。结论:结肠金属支架应用于左半结肠癌并梗阻患者行一期肠切除吻合,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用脐血单个核细胞制备CIK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探讨肿瘤生物治疗近期疗效的免疫指标及临床应用中的护理规范。方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用IL-2,CD3Ab和IFN-У等细胞因子诱导CIK细胞;测定肿瘤患者用CIK细胞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NK杀伤活性.静脉滴注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和脉博等反应。结果肿瘤患者输注CIK细胞一疗程后,其PBMC的NK杀伤活性由62%升高到83%。平均升高29%.发热反应不到3%,大多在38℃以下,未经处理自行清退。结论(1)CIK细胞输注能明显提高肿瘤患者PBMC的NK活性。(2)CiK细胞输注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3)肿瘤病人PBMC的NK活性测定可望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一个近期疗效参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纳入62例Ⅲ~Ⅳ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纳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DC-CIK联合NP化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单纯NP化疗。治疗两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瘤体大小变化、免疫功能和副反应。结果:治疗组瘤体变化有效率45.16%,与对照组的32.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瘤体稳定率83.8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1.29%(P〈0.05);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3+、CD4+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与单纯化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化疗相比,应用DC-CIK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较好,可有效控制瘤体,保护和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卵巢癌组织,32例良性卵巢肿瘤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卵巢恶性肿瘤组HIF-1α、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卵巢和良性卵巢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卵巢癌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有关(P0.01)。结论 VEGF和HIF-1α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有关,他们可成为卵巢癌化疗新的分子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6.
杜岗  马艳波 《现代保健》2014,(17):15-17
目的:检测细胞角蛋白-19(CK19)、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切除并且经病理证实的80例甲状腺肿瘤组织标本,包括40例甲状腺癌手术标本、40例甲状腺瘤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K19、Galectin-3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根据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和染色强度进行评价,两组间样本率的比较用独立样本字2检验(检验水准α=0.0167),应用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评价CK19、Galectin-3在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的价值。结果:CK19在甲状腺癌和甲状腺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40/40)、37.50%(15/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K19在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评价结果显示: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62.50%、诊断符合率为81.25%;Galectin-3在甲状腺癌和甲状腺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0.00%(32/40)、25.00%(1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Galectin-3在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评价结果显示: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75.00%、诊断符合率为77.50%。结论:CK19、Galectin-3在甲状腺癌中的阳性表达明显增强,可作为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重要辅助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重组卡介苗(rBCG Ag85A ESAT 6,rBCG AE)对人巨噬细胞免疫刺激活性的影响,为该疫苗的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方法将rBCG AE(rBCG AE感染组)及卡介苗(BCG感染组)分别感染体外培养的受PMA诱导分化的人单核细胞系(THP 1细胞株),分别于感染后24、48及72 h,观察细胞表面分子CD80和CD86的表达及细胞培养基中干扰素(IFN) γ及肿瘤坏死因子(TNF) a的诱生量。结果THP 1细胞(未受PMA诱导分化的细胞)和PMA分化的THP 1细胞培养4 h后,细菌吞噬率分别为(8.45±1.54)%、(91.26±2.13)%,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1);感染后24、48及72 h,rBCG AE组CD86阳性细胞比率分别为 (32.84±7.13)%、(48.42±5.46)%、(39.48±5.67)%,CD80阳性细胞比率分别为(20.28±1.13)%、(23.67±1.23)%、(23.19±1.58)%,均显著高于BCG感染组的CD86[分别为(28.17±5.26)%、(40.09±7.21)%、(31.26±6.85)%]和CD80阳性细胞比率[分别为(22.15±1.82)%、(23.27±1.91)%、(22.68±0.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感染后24、48及72 h,rBCG AE组IFN γ诱生量分别为(1 986±156)pg/mL、(4 687±168)pg/mL、(3 238±97)pg/mL,TNF а诱生量分别为(1 153±48)pg/mL、(5 864±97)pg/mL、(4 129±68)pg/mL,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BCG感染组的IFN γ[分别为(1 245±32)pg/mL、(3 067±143)pg/mL、(2 879±186)pg/mL]和 TNF а诱生量[分别为(486±18)pg/mL、(3 237±86)pg/mL、(1 068±7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rBCG AE可显著增强人巨噬细胞免疫刺激活性,该疫苗可作为替代BCG的候选疫苗,具有进一步开发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家族史与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ENTRA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收集国内外在1988—2009年间公开发表的恶性肿瘤家族史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系统评价方法对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其合并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纳入合并分析的文章共17篇(10490例病例),结果表明,恶性肿瘤家族史与一级亲属肺癌的发生有关(OR=1.58,95%CI:1.31~1.91,P0.0001)。分层分析表明,一级亲属患恶性肿瘤与非吸烟者肺癌的发生有关(OR=1.46,95%CI:1.08~1.97,P=0.01);一级亲属患肺癌与肺癌的发生有关(OR=1.71,95%CI:1.49~1.95,P0.0001);一级亲属中父亲、母亲及兄弟姐妹(包括同父异母和同母异父者)患恶性肿瘤与肺癌的发生有关[OR值分别为1.43(95%CI:1.10~1.84,P=0.007)、1.36(95%CI:0.99~1.87,P=0.06)和1.51(95%CI:1.35~1.69,P0.0001)]。结论恶性肿瘤家族史明显增加一级亲属患肺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胃癌化疗患者焦虑的原因,探讨针对性护理对患者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胃癌化疗患者按照其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S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7、14 d焦虑评分观察组分别为(50.8±4.7)、(31.2±2.5)分,对照组分别为(56.3±4.8)、(43.8±4.7)分,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同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有效分别为22(44.90%)、25(51.02%),有效率为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显效、有效15(30.61%)、20(40.82%),有效率(71.4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焦虑的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明显缓解患者焦虑心理,促进疾病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