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地域性气候、水土、生活习惯等不同而造成人体体质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人体易患疾病的不同,因此在疾病防治过程中应该考虑地域性的体质因素,根据不同地域体质的差异选择药物、明确药物剂量及精准的选穴施针,做到因地辨质,防病治病。  相似文献   

2.
从体质与疾病发生、体质与患病倾向、体质与疾病传变、体质与疾病治疗、体质与疾病预后等5个方面,分析《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体质与疾病的相关理论。认为:疾病的发生与是否具备"五脏元气通畅"的正常状态密切相关;疾病发病的倾向与人体的年龄、性别、正气的强弱等密切相关;体质差异可导致疾病不同的传变趋势;在疾病的治疗,尤其是汗法、下法等祛邪方法应用中,要根据体质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配伍和剂量;体质的强弱、正气的盛衰是决定疾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慢性咽炎患者中医体质及治疗特点,为慢性咽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548例慢性咽炎患者,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进行中医体质调查,通过转化分数判定患者个体体质特征,分析慢性咽炎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观察548例患者的体质分布情况、各年龄段患者体质分布情况、不同体质患者伴随疾病情况、不同体质患者既往治疗用药情况。结果 548例慢性咽炎患者中,气虚质者最多,共191例,占34.85%。伴随疾病中,消化系统疾病最多,占40.51%。各年龄段患者的体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体质患者伴随消化道疾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曾使用过抗生素和清热解毒类中药的患者分别占72.63%和79.74%,各体质患者治疗用药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气虚质及伴有消化疾病的慢性咽炎患者比例较高,治疗中抗生素和清热解毒类中药使用率最高。提示辨病与辨证的结合,在慢性咽炎的临床治疗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中医体质研究从宏观角度反映人体特质,对认识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冠心病患者存在体质差异,易患体质主要以瘀血质、气虚质和痰湿质为主,不同体质间分子生物指标具有一定差异,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从遗传学角度对体质进行研究,揭示体质的内在本质,更具有客观性。证候与体质具有密切相关性,但二者并不完全线性对应,不同体质对疾病的易感性不同,从体质角度治疗疾病,体现了中医"治未病"和"治病求本"的思想,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医体质学说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内涵,小儿体质分类历来被历代儿科医家所重视。不同体质小儿的发病倾向和疾病证候、传变、转归均不同,治疗时应根据不同体质的先后天因素差异,采取不同的调理和治疗方法,方可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体质的特殊性是由脏腑盛衰、气血盈亏决定的,反映了机体阴阳运动形式的特殊性.由于体质的特异性、多样性和可变性,形成了个体对疾病的易感倾向、病变性质、疾病过程及其对治疗的反映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文章依据《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中对阳虚体质的辨识原则,探讨肾阳虚体质的辨识与保健,认为少、长、壮、老不同年龄段肾阳虚体质存在生理特点、表现、体病相关、保健原则与方法的差异,并从诊断、临床、保健、生物学基础研究4个方面前瞻深入研究不同年龄段肾阳虚体质辨识差异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徐静  王晓鸣 《河南中医》2011,31(12):1347-1350
小儿体质学说的中医观点有纯阳学说、稚阴稚阳学说、少阳学说和五脏有余不足学说等。近代对小儿体质类型的划分有根据气血盛衰划分、根据脏腑禀赋划分、根据年龄阶段划分和综合分类等。不同体质小儿的发病倾向和疾病的证候、传变、转归不同,故治疗时当根据不同体质的先、后天因素差异,采取不同的调理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医体质辨识是使用中医学基础理论,研究不同个体的不同体质状态,以及不同体质的健康和疾病倾向。不同疾病、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中医体质的分布均不相同。中医体质辨识为疾病的个体化预防、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整理《金匮要略》对体质的认识及体质与疾病的预防、发病、治疗及预后等内容,认为其主要思想为:不同体质,描述各异;疾病预防,首重体质;体质不同,发病各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慢性咽炎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并总结其治疗特点。方法:将100例慢性咽炎患者纳入研究,调查中医体质类型及其在各年龄段、合并症中的分布情况,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体质的用药差异。结果:按照中医理论慢性咽炎患者可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大类型,其中气虚质的比重最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体质在年龄上的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消化道疾病中气虚质比重最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体质中清热解毒中药使用最为频繁,但不同体质的使用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咽炎患者通常为气虚体质,多半合并消化系统疾病,且在治疗期间大量使用清热解毒药物。因此临床治疗上应加强辨病和辨证,方能达到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气郁质与妇科临床辨治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质受先天禀赋与后天环境影响,体质不同,对疾病的易感性也不同.由于男女有着不同的生理特点,因此他们的体质特征就存在着差异,并随年龄的变化体质往往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女性体质常以阴虚、血虚、气郁为主.由于女性的这种特殊体质状态,决定了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13.
倡建“体质药物治疗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出建立体质药物治疗学,它是根据体质学和药物治疗学的理论,认识体质差异及病理与药物治疗的关系,研究如何恰当地选择药物去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其主要研究任务是:1.以疾病为系统研究如何在治疗疾病时根据体质的差异恰当地选择药物的种类和确定药物物剂量;2.以体质为背景研究如何用药物改善病理性体质。体质药物治疗学的建立,将有助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增强治疗效果,并将在一定的范围内使“药物一疾病”的治疗模式转变为“体质一疾病一药物”的治疗新摸式,从而为人类预防疾病和治疗探索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吴红梅 《中医杂志》2014,(23):2000-2002
探讨了中医体质因素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的发病及疾病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不同的体质类型人群感受Hp病邪后可以出现不同的表现和证候,患者体质差异可能是导致感染Hp后的临床转归差异的主要因素;并认为对Hp感染的中医药治疗,应在辨证的同时结合体质因素来辨体论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北京城乡2个社区居民体质的调查,讨论城乡间居民的体质差异.方法 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调查法结合四诊对161例平均年龄64岁的城乡居民实施体质辨识,并进行总体体质分布、同性别城乡居民体质分布比较.结果 9种体质在城乡居民间分布不同.农村居民平和体质明显低于城市居民(分别为24.68%、51.19%,P...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临床表型与中医体质相关性,为疾病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9月,医院中医科共接受56例COPD患者,收集资料,分析表型、发作、病程基本特征,然后进行中医体质分型。结果不同类型体质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表型、6个月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病程、年龄疾病严重程度分期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痰湿质患者有重大疾病病史、有症状率、重度率高于其他体质。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表型与中医体质存在相关性,疾病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体质管理,避免体质向痰湿、血瘀转化;根据体质安排疾病管理,预防未病,调和体质,尽可能帮助患者转为平和、正常体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医学模式也逐渐走向"4P"医学模式,即预防性(Preemptive)、预测性(Predic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与参与性(Participatory)。随着健康知识的不断普及,人们更加注重、关爱自己的健康,对疾病的预防与个体差异也越来越关注。个体内在差异因子及其相互作用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因此在指导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时,立足于不同的体质特征寻找疾病发生发展过程,根据不同的体质进行个性化诊断与治疗,已经成为了医学研究的新领域。改善中医体质也逐渐成为中医学防治疾病的新途径。湿热体质的研究对于赣南潮湿气候对疾病的影响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8.
中医体质学说是研究不同体质类型人群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性质及发展趋向,指导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门学科。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不同体质的人群其经脉穴位表现又有着各自的特征,并通过对不同穴位治疗可纠正体质偏颇状态。我们通过对近几年相关文献整理发现,不同体质人群的穴位体表温度、皮肤电阻、针刺反应及寸口脉波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存在一定特异性。通过对不同体质的人群,选取不同的穴位及治疗方法,有针对性的开展治疗,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着重从疾病的传变与体质的关系、疾病的预后与体质的关系、用药及调护与体质的关系、治疗禁忌与体质的关系等4个方面,探讨了体质学说在《伤寒论》中的具体体现,对于分析和理解张仲景在临床诊疗疾病的过程中注重患者体质差异,做到因人制宜,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肾阳虚体质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研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分析青少年肾阳虚体质者外周血白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从基因水平初步探究青少年肾阳虚体质的形成机理.方法:利用体外转录方法,将青少年肾阳虚体质组与同年龄段的正常体质组外周血白细胞mRNA合成为标记有不同荧光的cDNA探针,运用杂交互补原理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共筛选出127条符合标准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63条呈上调表达,64条呈下调表达.结论:与青少年肾阳虚体质相关的基因表达涉及到免疫相关、发育相关、细胞生长、细胞受体、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蛋白翻译合成等.其中,CCNH基因与PSMB7基因的表达差异最大,提示这两条基因可能与青少年肾阳虚体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